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大峪中學在辦學中堅持落實立德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tǒng)領,以“建令人懷念的學?!睘槟繕?,通過一系列的德育實踐活動,打造班級、年級、校級、家社“四位一體”的育人體系,以六大特性打造特色育人格局,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
1.傳承性
校園文化凝聚著學校發(fā)展的歷史傳統(tǒng)。傳承校園文化,有助于學校歷史的傳承和學校形象的建設,塑造和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獨立自主的人格?。
大峪中學建校于1946年,在70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學校一直注重傳承良好的校風、踏實的學風、穩(wěn)重的教風。
例如,篝火晚會是學校的傳統(tǒng)活動,是學校紅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對全體師生進行教育的載體。晚會圍繞“展天賦才華 播山谷清芬”“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一片丹心向陽開”“還看今朝”等主題開展,分上半場紅色教育和下半場學生風采展示,其間的連接點為火炬?zhèn)鬟f,它昭示著大峪中學對紅色精神的詮釋與發(fā)揚。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學校舉辦了“一片丹心向陽開”主題篝火晚會。氣吞山河的朗誦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把觀眾帶入第一部分——近代風云、紅日初升、云蒸霞蔚、丹心向黨四個篇章,最后在《紅梅贊》的歌聲中,晚會達到高潮。篝火晚會的精髓是“傳承”,傳承的是對默默奉獻者的尊重,傳承的是對品學兼優(yōu)者的推崇,傳承的是對功勛教師的尊敬,傳承的是對黨的教育事業(yè)的無限忠誠。
2.創(chuàng)新性
創(chuàng)新是學校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學校要不斷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激發(fā)師生活力,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德育活動設計中,大峪中學努力融入新的元素,做到內容深刻、形式多樣。
例如,運動會是學校的特色活動之一,學校為每年的運動會都設計了不同的主題,如“民族”“國家”“英雄”“抗洪”等,進而形成系列。運動會前,各班級要設計前導牌、進行隊列訓練,還要通過表演詮釋主題。2023年暑期,門頭溝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災,門頭溝區(qū)教育系統(tǒng)號召全區(qū)中小學?!伴_門迎戰(zhàn)”,同廣大群眾共同抗洪。學校運動會就以“抗洪”為主題,通過“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些“地方”要銘記、這些“食品”暖人心、這些“設施”立新功、洪水無情“人”有情5個部分,再現門頭溝人民在抗災過程中的感人事跡,展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力量。
3.系列性
一系列主題相同或相近的活動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強烈的沖擊,讓學生的內心接受洗禮,從而達到育人效果。
例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我們將運動會的主題確定為“山河”,請所有入場班級展示我國一座名山或一條大河的內涵,旨在通過地理、歷史、語文等學科的融合,達到潤物于無聲、育人于無形的目的。同樣的主題,我們在開學典禮再次使用,但這一次是以門頭溝區(qū)主要地形地貌、歷史變遷為主,從愛祖國轉到了愛家鄉(xiāng),使學生們接受家鄉(xiāng)文化的熏陶,進一步深化了“山河”主題。
4.普遍性
學校的育人實踐要兼顧個性發(fā)展和全員發(fā)展,每一項活動都對所有學生開放,做到全覆蓋。
例如,學校組織了“體驗杯”籃球賽,鼓勵所有學生參與。熱愛籃球的學生在籃球賽場上盡展風采,愛書畫學生的“畫”比賽,愛宣傳的學生“講”比賽,愛跳舞的學生參加拉拉隊,細心、熱心的學生負責保障供給??傊?,讓班級每一個學生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實現成長。
5.層級性
一個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往往會經歷“被動地服從—主動地遵守—成為一種信仰”三個階段,因此,學校的育德工作也應由低到高形成層級。而最高級的紅色信念能否實現,就取決于底線是否清晰。為此,學校定規(guī)則教育為底線,讓山谷育德成本色,展天賦才華為色調,將生涯規(guī)劃作動力,鑄紅色信念為方向。每年新生入學必須進行習慣養(yǎng)成教育,這是我們開展系列德育活動、構建學生品德框架的起點。
6.一體性
只有各方各時段形成合力,才能保證教育力量的最大化。因此,學校的育人實踐追求活動本身的一體、初高中一體、教職員工一體、山谷系列一體、家校社一體、中小幼一體、個人與國家的一體。
以活動本身的一體性為例。學校重視生涯教育,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一直把發(fā)展每個人的天賦才華作為育人理念。學校通過心理課讓學生認識“我是誰、我怎么樣、我要到哪里去”;通過生涯人物訪談,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喜歡的人物,為他們在科學家、成功人士身邊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召開主題班會,讓他們了解一個科學家就是一部深奧的書籍、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通過模擬招聘會讓他們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缺點,調整前進的方向;通過走進大學、走進企業(yè),讓他們在現實中找到一個和未來連接的點,為他們的學習注入動力。以上是學校開展生涯教育的五個必經階段,目的是為學生的人生導航。當我們帶著學生來到馬欄革命紀念館的時候,看到象征著40位為保家衛(wèi)國而犧牲的革命青年的鋼鐵紅星時,我們引導學生:和平年代,我們可以談理想、談規(guī)劃,但是一旦到了民族危亡的時候,每一個中華兒女都要匯入到保家衛(wèi)國的洪流當中,如此,就實現了個人和國家的一體。
學校在德育工作中,始終保持上述六大特性,讓所有的學生在學?!吧焦惹啻簞 敝凶鲅輪T,引導他們在學校、社會、家庭、大自然中找到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份體驗、感悟一個道理……這樣,培養(yǎng)學生形成創(chuàng)造個人幸福、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的能力,從而使他們成為講鄉(xiāng)土情、有中國心,情懷家國、心憂天下的時代青年。
欄目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