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波 易文璐
(溫州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浙江溫州 325035)
當前,高校各專業(yè)都在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建設的制度路徑與具體做法,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成為高校構建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綱領性要求,據此,“五育”并舉成為當前課程思政建設的時代命題。我國體育教育專業(yè)(下稱“體教專業(yè)”)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體育教師,“五育”并舉下的思政建設理念顯然是其課程思政建設的必由之路。術科課程,尤其體操,在體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該研究以體操課程為例,探討“五育”并舉下體教專業(yè)課程思政元素體系的構建,既是對上述時代背景與邏輯理論的回應,又對術科課程思政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查閱并梳理中國知網、百度學術等文獻數據庫中涉及課程思政的論文,研讀國家相關政策文件,以及美學、體育精神、勞動教育等專著和其他相關網絡資源,為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設計專家征詢問卷,選取國內體育院校8 位從事體操教育與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4 位基礎教育一線體育教師,對“五育”并舉下體操課程思政元素體系進行深入論證。
對所獲各類資料和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經判斷、推理與演繹,篩選出“五育”并舉下的體操課程思政元素庫,對相似元素進行判斷與歸納;結合專家征詢意見進一步綜合分析,最終形成“五育”并舉下的體操課程思政元素體系。
共分3 個步驟:(1)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和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系列重要論述,作為構建體操“五育”并舉課程思政建設的框架基礎。(2)通過整理,初步擬定出德、智、體、美、勞維度下的二、三級思政元素體系。(3)通過多輪專家征詢,對“五育”并舉的體操課程思政元素進行優(yōu)化,并最終確定元素體系。
“五育”并舉下的體操課程思政元素體系,德、智、體、美、勞“五育”顯然各是一級元素,因此,需對這五育下的二級、三級元素進行選擇并初步確定。
2.2.1 德育二、三級元素的選擇
師范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指向是未來各級各類師資人才。體育教師作為教師職業(yè)的一種,顯然要具備教師最基本的個人思想品德,同時,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職業(yè),體育教師必然要遵守教師職業(yè)道德。作為體教專業(yè)最核心的術科課程,體操課程也肩負著培養(yǎng)未來體育教師的直接責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強化學生的個人思想品德,并使教師職業(yè)道德得以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故將其德育二級元素確定為個人思想品德和教師職業(yè)道德。
自2013 年以來,通過引導、動員,我國全社會積極倡導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 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分3 個層面,其中公民的價值準則包含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4個元素,是從公民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高度凝練,可擬定為個人思想品德元素。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自1997年以來,我國教育部共頒布修訂了4次《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規(guī)定并明確我國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職業(yè)行為的6 條基本行為準則,分別是愛國守法、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及終身學習,因此,這6條可擬定為教師職業(yè)道德元素。
2.2.2 智育二、三級元素的選擇
智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系統(tǒng)傳授專業(yè)技能知識的教育活動[1]。體操課程將重點啟發(fā)學生學會動作評判與創(chuàng)編,以及探索如何開展學校體操教育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通過思考和實踐來掌握體操基本動作技術,而且還要學會體操基礎理論知識,這一以體操為中介的弄通、做實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對學生進行智育的過程。智育是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與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相關的教育[2]。究其實質,智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或真理的求真與求證的態(tài)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其具有價值塑造的思政意義,因此,智育二級元素初定為學習態(tài)度與精神。
對科學或真理的求真與求證的態(tài)度是一種求真務實的學習態(tài)度,探索與創(chuàng)新是兩種不同的學習精神。探索是對未知積極學習的一種精神,創(chuàng)新是指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改革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3]。體操動作技術對于學生而言是未知的,因此,需要一種積極探索的精神才能習得。同時,體操動作技術符合人體生物力學原理,學生通過體操習得動作技術也即是對科學真理的求真,而在掌握動作技術基礎上的成套動作創(chuàng)編,以及保護與幫助手段的研發(fā),顯然是在創(chuàng)新精神主導下實現(xiàn)的。因此,將求真務實、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初定為智育三級元素。
2.2.3 體育二、三級元素的選擇
體操屬于體育項目,且被稱為“運動之父”,因此,體育價值是體操課程的固有屬性。實踐已證明,體育除了健身強體外,還可以培養(yǎng)出特有的精神與品質,而中華體育精神更是在我國各行各業(yè)中被廣為宣揚。結合體育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由于《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重點提出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大核心素養(yǎng),故將體育二級元素初定為體育品德。
2022版新課標中,體育品德被分解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品格3 個維度[4],盡管這里的體育品德培育指向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但基于人才培養(yǎng)目標,高校體教專業(yè)術科教學與基礎教育體育教學所承擔的任務顯然需同向同行。結合現(xiàn)有文獻,在對這3 個維度進行邏輯性分析的基礎上,根據體操課程教學經驗,從可操作性層面考量,初選愛國主義精神、團結協(xié)作、勇于拼搏、永不言棄、追求卓越、嚴格自律、遵守規(guī)則、樂觀開朗等8個三級元素。
2.2.4 美育二、三級元素的選擇
體操屬于競技體育的難美類項目,是體育與藝術高度結合的運動項目,因此,體操課程具有特有的美育功能。美育是一種審美教育、感性教育、美感教育,即是一種通過多種形式的審美活動和美學教育,提升人們對美的感受,豐富人的情感和精神的教育[5]。體育中的美育,可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6]。在體操評分體系中,動作難度及藝術美感是兩大維度,因此,美育二級元素可定為動作技術美。
一個具有良好體操意識和審美觀念的學生能夠時刻控制自己姿勢、韻味,做到一舉腿、一抬頭、一挺胸都能給人以美感[7]。在體操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挺胸立腰、腳尖繃直、動作延伸的意識,以及培養(yǎng)其獨立評判的能力等,其實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與對動作技術美的感受、鑒賞、評價、創(chuàng)造等能力,故選取以上4個維度為三級元素。
2.2.5 勞育二、三級元素的選擇
體操教學場地中存放著大量的體操器械,條件好的甚至還有體操專用地毯與地板,基于對上述諸多體操器材與場地的整理與收納,體操課程顯然具有鮮明的勞育價值。將勞動教育融入課堂,引導學生參與到勞動實踐中去,通過體驗改變過去錯誤的認知,從而培養(yǎng)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真摯的勞動情感和正確的勞動價值觀[8]。勞育可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樹立勞動觀念,使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形成敢于吃苦的優(yōu)秀品質[9]。因此,究其實質,勞育就是樹立勞動觀念,在勞動實踐中培養(yǎng)積極主動、樂于吃苦的精神品質,因此,將勞育的二級元素定為勞動觀念、勞動品質。
勞動觀念指對勞動目的、意義、價值等的態(tài)度及看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引導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根據二級元素指向性及可操作性,結合體操課堂教學實際,將勞動光榮、尊重勞動作為勞動觀念下的思政元素。勞育要求學生自覺、積極且不怕苦、不怕累地將有關勞動的一切理論通過實踐進行檢驗[10],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選取積極主動、吃苦耐勞作為勞動品質下的思政元素。
德育與體育元素,均出現(xiàn)了愛國、愛國主義精神、敬業(yè)、愛崗敬業(yè)以及守法、遵守規(guī)則等思政元素,故需對這3類相似元素進行分析,以確定其歸屬。
2.3.1 愛國與愛國主義精神
個人思想品德的愛國,彰顯的是人們對祖國的深厚情感。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愛國,要求教師必須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體育品德的愛國主義精神,是運動健兒為國增光,折射出對國家的情感。這都指向個人對祖國必須抱有深厚感情,所以這一對元素統(tǒng)一放在個人思想品德下,稱為“熱愛祖國”。
2.3.2 敬業(yè)與愛崗敬業(yè)
教師是一種職業(yè),教師必須具備職業(yè)道德操守,做到熱愛教育崗位、敬畏教師職業(yè)。愛崗敬業(yè)是一種平凡也是普世性的奉獻精神,每個人都要熱愛所工作的崗位、敬畏所從事的職業(yè),因此,這一對元素應歸屬于個人思想品德范疇,稱為“敬業(yè)”。
2.3.3 守法與遵守規(guī)則
教師的守法指教師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guī),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以及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體育中,遵守規(guī)則是指參與者須在項目規(guī)則下進行運動,做到服從教練和裁判。其具體指向不同,所以將守法放在教師職業(yè)道德下,將遵守規(guī)則放在體育品德下。
經歸納整理,由此構建出包括5 個一級元素、7 個二級元素、27個三級元素的,體現(xiàn)“五育”并舉理念的體教專業(yè)體操課程思政元素體系,詳見表1。
表1 “五育”并舉下體教專業(yè)體操課程思政元素庫
選用德爾菲法對課程思政元素進行驗證。結合反饋意見對上述元素進行調整,經2輪征詢后,構建出體教專業(yè)體操課程思政元素體系。
征詢表的回收率與專家的積極性成正比。選取12位專家,2 次征詢表回收率均為100%,表明專家積極性高。
通過專家對元素的判斷依據和熟知程度進行量化。經統(tǒng)計,2 次征詢表權威系數分別是0.89、0.90(>0.70),表明專家權威系數高。
征詢表采用李克特5 級量表(5=非常重要、4=重要、3=比較重要、2=一般重要、1=不重要)評分方法,專家按照5個重要程度對各級元素進行評分。
按以下標準篩選指標:元素算術平均數需大于等于4.0,越接近5.0 指標越重要;元素變異系數需小于0.25,越小說明指數越高,如變異系數大于等于0.25 將被剔除。
一級元素算術平均值最小,為4.58,變異系數最大,為0.17;二級元素算術平均值最小,為4.67,變異系數最大,為0.10,專家對一、二級元素高度認同。有專家建議在智育二級元素中增加學習能力與成績,研究認為該元素指向學習水平高低,與思政元素指向含義不同,故不予采納。
三級元素盡管算術平均值最小,為4.58,變異系數最大,為0.14,但專家也給出相應建議,情況及調整如下:(1)A14 為人友善與C11 團結協(xié)作相似,建議刪除A14 而保留C11(同時也符合體育特色元素),予以采納;(2)A21 遵規(guī)守法更多指向個人思想品德,建議調為A1三級元素,予以采納;(3)師范專業(yè)既要學會尊重老師又要學會愛護學生,故建議A22 關愛學生調整為尊師愛生,予以采納;(4)A23 教書育人是教師工作的高度概括,建議刪除,經研究予以采納;(5)建議B1 學習態(tài)度與精神增加三級元素勤學苦練,研究認為該元素與體育品德相關元素高度重復,故不予采納;(6)建議在C1體育品德下增加三級元素能輸能贏,研究認為其與C17 樂觀開朗所指相同,且后者更能體現(xiàn)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故不予采納;(7)勇于拼搏、永不言棄、追求卓越所指基本一致,建議調整為精益求精或追求卓越,經考慮調整為精益求精;(8)從可操作層面建議D11 美的感受與D12 美的鑒賞刪除其一,經考慮保留D12;(9)建議在E1 勞動觀念下增加樂于勞動,研究認為該元素與E21積極主動重疊,故不予采納。
根據征詢結果進行調整,并對不予采納的建議作出解釋,發(fā)放第二輪征詢表,數據結果更加集中且對解釋未提出意見,說明優(yōu)化后元素得到進一步認可,據此,得出“五育”并舉理念下體教專業(yè)體操課程思政元素體系,詳見表2。
表2 “五育”并舉下體教專業(yè)體操課程思政元素庫
當前體育學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研究議題點多面廣,也正因如此,才出現(xiàn)了諸多研究中反復提及的難點與困境,究其實質是尚未找到統(tǒng)一的建設標準、范式。德、智、體、美、勞,體育占其一,較之其他學科專業(yè),其實這既是體育學專業(yè)開創(chuàng)“五育”并舉課程思政建設理念的天然優(yōu)勢,也是應然邏輯。聚焦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體教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顯然應納入此邏輯框架中。據此,以體教專業(yè)術科課程為切入點,以體操課程為具體案例進行思政元素體系的構建研究,正是對上述邏輯框架的理論探索,這不僅為體教專業(yè)體操(術科)課程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體育學其他專業(yè)課程提供了理論借鑒與行動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