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陽煜
2023 年12 月10 日,喪訊傳出,被稱為“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的高耀潔醫(yī)生逝世,享年95 歲。許多熟知高耀潔對人類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貢獻的人們哀嘆:那顆光耀長空的行星隱去了。
這并非是一句純具象征意義的感言。2007 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在千禧年發(fā)現的第38980 號小行星,命名為“高耀潔”,又一顆圍繞太陽運行的巖石天體,被銘刻上了人類名字。
一直以來,對于小行星命名,大家公認其具有唯一性、嚴肅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這在國際社會上,是一項體現普適意義的崇高榮譽。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近年的網上購物平臺,出現了關于行星命名的購買服務—買家只需要花費數百元至上千元人民幣,就能為普通人購得一顆星星的命名權,價格越高,所配套銷售的相框與證書也就更加精美。但是,這樣的星星命名權購買服務,陸續(xù)被媒體披露稱,并不具備權威機構的認可,甚至有來自中國科學院的說法表示,要花錢買的星星,都不是“好星星”:“所有能在市場上買到的星星命名權,僅僅是一種帶有娛樂性質的商業(yè)行為?!痹谶@樣僅僅為了好玩和滿足虛榮心的商業(yè)“鬧劇”背后,我們必須厘清的一件事實是,小行星的命名權,仍獨屬于發(fā)現者或發(fā)現機構—兩者都不能把命名的權利出售給第三方,使其變?yōu)槟怖袨椤?/p>
宇宙中行星天體的年齡,一般都以“億歲”來作為計量單位,這和一位自然人的極限壽命相比,當然并不在一個維度上。以短暫生命的有知去求索永恒存在的未知,從這個意義來看,將一顆在太空中已然自在運行無數年的行星,和一位地球人類長久聯系起來,背后需要花費天文學家們數十年的努力,命名儀式凝結著相關領域人員的心血和執(zhí)念,絕對不允許變質為隨意兒戲的行徑。
事實上,對于小行星命名,國際天文聯合會曾公布過相當具體的要求,如對于政治或軍事人物,必須在去世100 年之后才能被命名,但如果是有爭議的政治人物,無論去世多久都不能命名;又如不允許為寵物命名,不允許取名為商業(yè)性質的名字;還如規(guī)定,發(fā)現者不能以自己的名字為小行星命名等。
我們理應感到慶幸和欣慰,這樣嚴格且繁復的命名規(guī)則,最大程度保證了星空的純潔性和神圣性—這是專屬于這群地球高等智慧生物的執(zhí)著和儀式感,愿每一個個體抬頭遙望群星的時候,激蕩在內心的,只有對于浩瀚天地的敬畏,和對偉大先驅同胞的崇敬。
本期《看世界》科技欄目有文章談到,在人類通過肉眼或簡易觀測工具就能望見的近地軌道上,各國或商業(yè)體發(fā)射衛(wèi)星的申請與計劃,日漸處于井噴式爆發(fā)的階段。隨著近地衛(wèi)星軌道變得愈發(fā)“擁擠”,仰望星空之時,人造衛(wèi)星猛增,“滿船清夢壓星河”的奇景更難覓見,但那些與人類進步事業(yè)聯結起來的小行星們,無論閃耀與否,仍將默默運行在無垠的星際空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