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歷案是體現(xiàn)學生學習經歷的方案。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及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本文提出依托學歷案,采取評估學情提出建議、統(tǒng)整單元學習內容、設定高階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真實語用情境、設計匹配目標的評價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課后反思習慣等策略,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使“虛假學習”和“游離學習”的課堂發(fā)生改觀,使學生實現(xiàn)“真學習”和“在學習”。
關鍵詞:學歷案;深度學習;策略研究
作者簡介:王健博,男,上海市閔行區(qū)莘松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學科教學。
一、研究背景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課程應著力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即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當前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知識的碎片化輸入和機械的無意義操練,使大部分學生停留在淺層學習層面,究其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案未能有效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學生未能理解內化、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能出現(xiàn)學情評估不夠充分、學習內容沒有有效整合、學習目標設定未考慮高階思維能力發(fā)展、情境創(chuàng)設不夠真實、評價方式未能與學習目標匹配、課后缺失學生反思環(huán)節(jié)等問題。
為突破上述教學困境,筆者依托學歷案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本文以牛津上海版英語六年級下冊M2U6“Seasonal changes”單元學歷案設計為例,對依托學歷案促進深度學習的策略進行探討。
二、深度學習與學歷案
美國學者Marton和S?lj?提出,處于較低認知水平的淺層學習,指向低階思維能力;處于高級認知水平的深度學習,則指向高階思維能力。我國學者黎加厚認為,深度學習是指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思想和事實,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能夠在眾多思想間進行聯(lián)系,并能夠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華東師大崔允漷教授結合國內外相關理論以及自身實踐,認為“深度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復雜環(huán)境下表現(xiàn)出高度投入、高階認知參與并獲得有意義的學習”。深度學習的特征為理解學習、內容統(tǒng)整、自主建構和遷移運用。
基于深度學習理論,崔允漷教授提出“學歷案”的概念,它是指教師在班級教學的背景下,圍繞一個具體的學習單元,從期待“學會什么”出發(fā),設計并展示“學生何以學會”的過程,以便于學生自主建構或依托社會建構經驗或知識的專業(yè)方案。一份完整的學歷案包括學習主題與課時、學習目標、評價任務、學法建議、學習過程、檢測與作業(yè)、學后反思等要素。
三、開展依托學歷案促進深度學習策略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
首先,在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的背景下,教育教學研究人員提出了學歷案模式。學歷案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知識,總結經驗,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意義重大。在此背景下,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英語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學生可以在學歷案的引領下實現(xiàn)深度學習目標。其次,依托學歷案促進深度學習策略的研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深度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這些都是初中英語教學所重點培養(yǎng)的素質。通過初中英語學習,學生可以在掌握英語語言和文化的基礎上,增強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時跨學科學習和思維能力也有所提高,這為開展深度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素質支持。最后,依托學歷案促進深度學習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應用場景。初中英語學科涵蓋很多內容,如語法、詞匯、閱讀、寫作、口語等,這些都是深度學習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初中英語學科涉及不同的話題、文化背景和社會現(xiàn)象,這些內容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知識背景和應用場景。學生可以通過初中英語學科學習,了解到英語語言的廣泛用途和實際應用場景,為將來的深度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儲備和實踐基礎。
總之,開展依托學歷案促進深度學習策略的研究具有現(xiàn)實意義。通過初中英語學習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應用場景得以拓展,為學生的深度學習奠基。
四、依托學歷案促進深度學習的策略
(一)評估學情提出建議
為更好地依托學歷案的深度學習,教師應預先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即將遇到的困難進行綜合性評估,包括知識結構、學習方法、學習資源、使用方法等方面,具體體現(xiàn)在學歷案中的“學法建議”板塊。學法建議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學歷案開展深度學習。以本單元閱讀課學歷案的學法建議為例:
1.本單元聚焦季節(jié)變化主題,探討了兩款不同季節(jié)的校服,你將以此積累校服服飾詞匯,樹立校園規(guī)則意識。本文體裁為通知類應用文,為后續(xù)同類文章的學習積累方法和經驗。
2.本主題學習大致按照以下流程開展:設疑引入話題=>預測課文內容=>略讀概括文本大意=>細讀了解文章細節(jié)=>深度探究夏季和冬季校服的異同=>學習與運用建議性詞塊討論校服服飾話題。文中重點詞匯的意義和運用貫穿學習的全過程。
3.你需將學習重點放在基本閱讀技能的訓練上——預測、略讀、細讀、深讀等;你將遇到的學習難點是觀察四季校服特點后利用文本中與服飾相關的詞匯進行表達與交流;歸納通知類文體特征;通過小組合作與探究,遷移語用能力,創(chuàng)新校服款式設計;同時對在校穿著校服的必要性進行思考與辨析。
(二)統(tǒng)整單元學習內容
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前提是“要將知識點串成線、織成網”,而實際的課堂實施過程卻仍以碎片化的知識獲取為主要特征,結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能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lián)系,無法自主進行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很難對知識進行提取、遷移和應用。因此,學歷案的設計必須置于單元整體教學視角下進行考量,設計單元大任務,由單元設計概覽出發(fā),設定單元學習目標,形成學習進階圖。
【單元設計概覽】(見表1)
【單元學習目標】
1.學習與校服相關的生詞與短語,并學會運用核心詞匯表達不同季節(jié)校服的款式。
2.理解并使用包含情態(tài)動詞must的句子表達校園規(guī)則。
3.理解并運用(not)many表達數(shù)量關系。
4.理解并學會使用because引導的原因狀語從句,表達喜愛不同季節(jié)校園生活的原因。
5.通過閱讀和聽力輸入,準確把握不同季節(jié)校服的異同,學會表達對校園生活的喜愛并闡明原因。
6.根據所給范例和句型,以“不同季節(jié)的校園”為主題進行口頭和書面表達。
7.遵守校園規(guī)則,培養(yǎng)學生熱愛校園生活的集體主義意識。
8.完成單元大任務,帶領外賓參觀校園,介紹不同季節(jié)的校服款式和校園生活,分析學生喜愛校園生活的原因。
【學習進階】
(三)設定高階學習目標
為實現(xiàn)深度學習,高階學習目標的設定必不可少。按照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應試背景下的學習大多數(shù)停留在“記憶、理解和簡單應用”的層面,而培養(yǎng)高階思維能力必須始終將“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作為學習目標設定的重心。如本單元閱讀課的學習目標為:
1.通過對標題和教材圖片的解讀,理解兩者在文本中的作用,把握通知類文本的體裁、題材和文本內容。
2.通過略讀,提升對通知類應用文的概括能力;能運用細讀技能,分析夏季和冬季校服的異同,提高從文本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深讀并借助文中語句,交流與分析文中不同季節(jié)描述順序和校服穿著描述順序,提高文本解構能力,增強探究意識和語用能力。
4.參與自主學習和小組活動,借助本課核心服飾詞匯,設計并介紹自己心儀的校服樣式,建立校園規(guī)則意識。
(四)創(chuàng)設真實語用情境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將自己置于知識產生的特定情境中,通過積極參與具體情境中的社會實踐來獲取知識、建構意義并解決問題。因此,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必須依托一定的情境,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的建構,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遷移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本單元學歷案中引入學校少代會的提案征集項目,讓學生以少代會代表的身份為校方校服款式征集工作獻言獻策。本任務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以“自己作為小小設計師參與設計校服款式”為任務驅動,集趣味性、情境性于一體,旨在增強學生的語用能力。
(五)設計匹配目標的評價任務
學歷案與傳統(tǒng)教案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強調教、學、評的一致性,因此在學歷案編制過程中,每一項學習活動都應設計相應的評價任務,用于檢測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及時進行評價反饋是引導學生深度反思自己學習行為的重要手段,只有評價反饋關注到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反饋才會極大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以本單元閱讀課學歷案中的評價任務4為例,其對應學習目標4。
評價任務4:學習和運用核心詞匯與句型,完成任務4(指向學習目標4)。
學習目標4:參與自主學習和小組活動,借助本課核心服飾詞匯,設計并介紹自己心儀的校服樣式,建立校園規(guī)則意識。
Task4: Suppose you are going to design your dream school uniforms (either summer or winter, choose one of them). You and your partner are discussing how to make it more beautiful. (e.g. colour, kind, etc.) Introduce your dream school uniforms to the class.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may help you.
I'd like to design... in September/in late April/in late November/in early April
Boys/Girls must wear...? /? All students must wear...
shirts/blouses with short/long sleeves/belts, shorts, skirts/a pair of socks/ shoes
Color your dream school uniforms.
Vote for your favourite “Uniform Designer”.
設計說明:學生通過開展自主學習和小組活動,對自己心儀的校服款式進行設計與介紹。學生可根據學歷案提供的參考詞匯和句型進行語言組織與表達。在分享交流設計作品后,選出學生心目中的“最佳設計師”。這樣既發(fā)揮榜樣的引領作用,也讓其他小組根據評價標準明確改進方向,凸顯評價的診斷和指導功能。
(六)培養(yǎng)學生的學后反思習慣
基于反思的深度學習強調以反思性學習作為深度學習的有效途徑,將反思作為深度學習的有效策略。通過反思,學生加深對知識信息的內化理解,個人知識與經驗得以主動建構,促進深度學習目標的有效達成。例如,本單元閱讀課學歷案的“學后反思”板塊有如下三個問題。
Can you draw a mind map of learning the notice?
What reading strategies can you acquire from this notice?
What are your puzzles while you are reading and what help would you like to get from teachers or students?
設計說明:首先,要求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將本課知識點“串成線、織成網”;其次,總結本課所學的閱讀技能,為今后應用類文本的閱讀能力遷移打下堅實基礎;再次,反思內容適當留白,鼓勵學生深度思考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加強師生或生生間的互動交流。學后反思旨在發(fā)現(xiàn)學生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使學生補齊短板。
五、結語
崔允漷教授曾指出,教了不等于學了,學了不等于學會了。衡量教師專業(yè)實踐的業(yè)績應該是學生學會了什么、何以學會,而不是教師有沒有教、怎樣教。學歷案從教案的變革入手,將“教之案”變?yōu)椤皩W之案”,將“教堂”變?yōu)椤皩W堂”,將“教過”變?yōu)椤皩W會”,將“聽中學”變?yōu)椤白鲋袑W”,將“教后反思”變?yōu)椤皩W后反思”,真正做到“學主教從”,從而告別“虛假學習”和“游離學習”,使“真學習”和“在學習”在課堂真實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指向深度學習的學歷案[J].人民教育,2017(20):43-48.
[2]崔允漷,尤小平.教學變革:從方案的專業(yè)化做起[J].當代教育科學,2017(9):3-6.
[3]高軍.情境創(chuàng)設: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高中英語學歷案設計路徑[J].校園英語,2022(5):15-17.
[4]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5]盧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基于課程標準的學歷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6]尤小平.學歷案與深度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