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唐代上書、獻策與選舉制度的關(guān)系考察

        2024-01-09 15:53:50金瀅坤盛會蓮
        人文雜志 2023年12期
        關(guān)鍵詞:唐代科舉

        金瀅坤 盛會蓮

        內(nèi)容提要 唐代上書、獻策拜官是介于制舉和吏部科目選之間的一種非常規(guī)的人才選拔方式,有效彌補了常舉、制舉和吏部科目選的不足,以選拔天下遺才。文章主要梳理了唐代投匭制度的設(shè)立與演變,探討了其與士人上書、獻策的關(guān)系,重點論證了知匭使、理匭使與上書、獻策的關(guān)系,厘清了唐代上書、獻策考試制度,通過具體上書、獻策拜官的事例考察,分析了其在唐代選舉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文章認為唐代匭制專設(shè)招諫匭,鼓勵士子上書言事、獻策,以“匡正補過,裨于政理”,對士人上書、獻策具有積極意義。

        關(guān)鍵詞 唐代 上書拜官 投匭 科舉 選舉

        〔中圖分類號〕K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23)12-0079-10

        唐代國家選舉不僅有科舉、門蔭、軍功、干吏、方技等多種途徑,①而且上書、獻策拜官也是其中的一種。上書、獻策求官由來已久,淵源可追朔到三代的諫鼓謗木制度?!痘茨献印ぶ餍g(shù)訓(xùn)》中說:“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②西周周王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以“采風(fēng)”諫政。③漢武帝“開獻書之路”,④使吏民上書正式成為一種制度,漢代在衛(wèi)尉卿下設(shè)公車官署,長官為公車司馬令,“掌殿門,諸上書詣闕下者,皆集而奏之”。⑤但傳統(tǒng)史籍和學(xué)界通常將士人通過上書、上書言事、獻策、進策、獻詩賦、獻頌、獻音樂等獲得釋褐、遷轉(zhuǎn)及賞賜的途徑,籠統(tǒng)地稱為“上書拜官”,其相互之間的邊界不是很清晰,稱法不定,以至常與制舉相混淆。其實,“上書”的含義有兩層:一是進獻經(jīng)學(xué)、文學(xué)等個人著作,包括詩賦、頌在內(nèi),其中雖不乏有諷勸之意,但總體上可以歸為著作類;二是上書言事,包括上書、獻策、進獻策、進時務(wù)策和進諫等,主要針對時政提出有裨益的對策、方略,具有鮮明的勸諫、諷諫的色彩。目前學(xué)界對唐代上書、獻策拜官的性質(zhì),及其與制舉的差別不甚清晰,甚至對上書拜官與上書言事、獻策之間差別的了解也不是很明確,對其在國家選舉和政務(wù)決策中的作用和地位更是認識不足。雖然徐松《登科記考》已有收錄上書拜官的情況,①但沒有引起學(xué)術(shù)界的足夠重視,②急需進一步明確這一問題,筆者曾探討了唐代上書、獻策拜官與時政的關(guān)系,③本文將在此基礎(chǔ)上,梳理唐代投匭制度的建設(shè)、演變與投書獻策的關(guān)系、影響,進而從考察獻書策者的相關(guān)考試制度和獲第情況的角度,探討上書、獻策在唐代選舉中的地位。

        一、唐代“投匭”的設(shè)置與上書、獻策的關(guān)系

        唐代投匭制度與梁武帝的謗木肺石制度有著密切的淵源關(guān)系。梁武帝在天監(jiān)元年(502年)下詔于公車府謗木、肺石旁,各置一函,允許士人投函獻策、伸冤。蕭梁此舉旨在選拔不能自達,身懷策略、高才之士。④ 武則天將這一制度加以改造和利用,并加以引導(dǎo)和管理,成為一項新的不次選拔人才的制度。為了廣開言路,選拔“逸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⑤武則天聽從魚保宗請置匭,“以受四方之書”的建議,下令置匭,匭開東南西北四面,配以青、丹、白、黑四色,以區(qū)分士人上書、投狀即投匭內(nèi)容的性質(zhì),⑥并因此“大收人望”。⑦ 唐代士人將著述、詩賦、頌、策等按內(nèi)容和文體的不同,分別投延恩、招諫、申冤和通玄四面函口,同時要給皇帝上表狀,簡要說明投獻的內(nèi)容。《唐六典·匭使院》《封氏聞見記·匭使》《通典·職官典三》《舊唐書·刑法志》《新唐書·百官志二》《唐會要·省號下》《資治通鑒》等史籍記載唐代設(shè)匭,士人投獻的內(nèi)容和性質(zhì)多大致相同,但因史家的編撰立意不同和史書的體例關(guān)系,導(dǎo)致了表述略異。⑧ 茲將相關(guān)內(nèi)容歸納匯總?cè)绫恚保?/p>

        從表1來看,除伸冤匭之外,延恩匭、招諫匭、通玄匭均與士人上書、獻策、獻詩賦有關(guān)。唐代士人投獻最多的是延恩匭,其主要功能是招納懷才抱器而希求聞達者、能“養(yǎng)人”及勸課農(nóng)桑、獻賦頌求仕進者。如天寶中,楊譚獻《孝烏旌德頌》七首,投延恩匭,①該頌主要贊揚玄宗倡導(dǎo)孝行,符合延恩匭“上賦頌及許求官爵者”的屬性。天寶十三載(754年),玄宗朝獻太清宮,親饗太廟,祀南郊,杜甫借機“稽首投延恩匭,獻納上表,進明主《朝獻太清宮》《朝享太廟》《有事于南郊》等三賦以聞”,②屬于典型的“獻賦頌求仕進者”。其次是招諫匭,主要接受“匡正補過,裨于政理”者投獻,或者說“有能正諫,論時政之得失”者的投獻。如武周革命之后,大興嚴刑峻法,進行威權(quán)統(tǒng)治。右衛(wèi)曹參軍陳子昂投《諫刑書》于招諫匭,建議“罪有濫者,嚴誅獄吏,使天下咸服,人知政刑,以清太平之基”。③ 意在勸諫武則天勿濫用刑法、誅殺異己,就是按照招諫匭“匡正補過”的制度功能進行投獻。又永淳二年(683年),廣州?安縣令樊文“獻書□丹匱(匭),伏奏青蒲,或陳金鏡之樞機”,④丹匭即招諫匭。其三是通玄匭,主要接收士人“獻賦作頌,諭以大道及涉于玄象者”,或“言天象災(zāi)變及軍機秘計者”的投獻,即有關(guān)諷諭皇帝大道和祥瑞的頌、賦等。如武則天稱帝,改號周,陳子昂便利用玄象等,借機上《周受命頌》,“以媚悅后”,由此擢右拾遺。⑤ 又景龍末,貞化府長史和元“獻詩十首”,“其詩言若符讖”。⑥ 從兩人所獻內(nèi)容多涉瑞祥、符讖等來看,應(yīng)該是投通玄匭。

        總體而言,唐代士人上書言事和獻策的目的多為進言、獻策、頌圣等,以此求官,從其內(nèi)容和性質(zhì)及現(xiàn)存史料來看,主要為投延恩匭和招諫匭。大概是通玄匭多涉國家天象玄機、軍事機密和祥瑞,多有禁忌,容易招來事端乃至橫禍。由于士子投獻通玄匭的風(fēng)險較大,投獻的時機相對不易,投獻較少。有關(guān)申冤匭的內(nèi)容無關(guān)人才選拔與獻策,故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nèi)。⑦

        二、唐代投匭職官的職能與上書、獻策的管理

        關(guān)于唐代匭院職官設(shè)置情況,《唐六典·匭使院》云:“匭使院,知匭使一人,判官一人,典二人?!敝獏Q使條下注:“常以諫議大夫及補闕、拾遺一人為使,專知受狀,以達其事。事或要者,當時處分;余出付中書及理匭使據(jù)狀申奏。理匭使常以御史中丞及侍御史一人為之。”⑧可見知匭使主要從諫議大夫及補闕、拾遺等供奉官、清望官中選任?!短屏洹匪灾獏Q使“專知受狀,以達其事”;“事或要者,當時處分”,也就是《舊唐書·職官志二》所說的“受納訴狀”。⑨ 理匭使主要負責知匭使職權(quán)之外的事務(wù),即“據(jù)狀申奏”,主要“整理”、分揀奏狀,視其內(nèi)容和重要性進行申奏??紤]到理匭使主要從御史中丞及侍御史中選任,應(yīng)該是主要負責申冤匭,多受理冤假、錯案,可以將理匭使看成是對唐代三司會審制度的一個補充。如大歷十四年(779年)七月,理匭使崔造奏:“亡官失職、婚田兩競、追理財物等,并合先本司。本司不理,然后省司,省司不理,然后三司,三司不理,然后合報投匭進狀?!贝俗喃@敕依奏。

        如前所論,知匭使和理匭使選任的渠道存在明顯差異,但《新唐書·百官志二》《唐六典·匭使院》沒有明確記載兩者職掌的分工與差異,因此有必要對這一問題做進一步梳理。據(jù)《新唐書》記載,寶應(yīng)元年(762年),代宗指定在中書、門下二省“正直清白”者中選知匭使,范圍似乎超過了此前的諫議大夫、補闕、拾遺,而且將理匭使明確限定在五品清望官給事中和中書舍人中選任,①其選擇標準高于知匭使。又建中二年(781年),德宗“以御史中丞為理匭使,諫議大夫一人為知匭使”,② 大致回歸寶應(yīng)元年以前知匭使和理匭使的最高選任標準。這兩條史料正好說明知匭使與理匭使的職掌存在明顯差別。

        目前可以考定的知匭使主要集中在中晚唐。如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孟簡以諫議大夫,知匭事,遷給事中;③元和六年十月,諫議大夫孔蝞為知匭使;④元和十五年,崔郾遷諫議大夫,兼知匭使,遷給事中;⑤元和中,吳丹以諫議大夫兼匭函使,遷大理少卿。⑥ 穆宗長慶四年(824年)九月,以諫議大夫李渤知匭[使],⑦遷給事中;大和六年,郭承嘏拜諫議大夫,知匭院事,轉(zhuǎn)給事中;⑧大和八年(834年),拜諫議大夫郭承嘏,知匭院事,即為知匭使,次年轉(zhuǎn)給事中;⑨大和九年,馮定遷諫議大夫、知匭事,改太子詹事;開成三年(838年),李中敏拜諫議大夫,充知匭使,尋拜給事中。從上述情況來看,知匭使均由諫議大夫擔任,與《唐六典》《新唐書》記載知匭使主要選自諫議大夫情況相符,但未見補闕、拾遺兼知匭使的情況。這與諫議大夫作為唐代諫官的核心,“掌侍從贊相,規(guī)諫諷諭”,負責勸諫、溝通民情有很大關(guān)系。從已知九位知匭使的選任來看,由諫議大夫兼任知匭使后遷給事中者有七人,遷大理少卿者(正四品上)一人、太子詹事者一人(正三品)。諫議大夫與給事中雖然同為正五品上,均為“諫監(jiān)群”,但給事中掌握“封駁制敕”的權(quán)力,清要地位高于諫議大夫。

        目前可以考定的理匭使主要從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給事中、補闕等清官中選任。唐代可考的理匭使主要集中在中唐,以起居舍人最多。最早記載是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侍御史徐有功上疏曰:“其三司受表,及理匭申冤使,不速與奪,致令壅滯?!崩韰Q申冤使,蓋為理匭使的最初稱謂。又《唐會要》記載天寶九載(750年),改理匭為獻納使,①乾元元年(758年)復(fù)稱匭使。此后,有關(guān)理匭使史料記載不足,明確記載理匭使的選任是在天寶末年,田澄以起居舍人為獻納使。② 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年)五月敕,以“給事中韓賞、中書舍人楊綰同充理匭使”。③ 以給事中、中書舍人同充理匭使,蓋與代宗四月初立,通過提高理匭使的地位,以整肅朝野風(fēng)氣有很大關(guān)系。不過,隨著政局的穩(wěn)定,理匭使的選任又改為由起居舍人兼任。大歷三年(768年),班宏就以起居舍人兼此職,四遷給事中;④大歷中,王定“拜起居舍人,尋加理匭使”,遷禮部員外郎。⑤ 直到建中二年(781年)五月,德宗下詔,“以御史中丞一員為理匭使”。此后逐步形成了理匭使多由御史中丞、侍御史兼任的制度。柳宗元在貞元二十年(804年)作《諸使兼御史中丞壁記》,其文下有注:“建中間,又以御史中丞一員為理匭使,故兼御史中丞為使者不一?!雹拚f明此制應(yīng)該得到了實行。據(jù)《唐會要·省號下·匭》記載:長慶四年七月,理匭使、諫議大夫李渤奏:“準《六典》,匭使常以御史中丞及侍御史為之?!雹哒f明唐德宗至穆宗年間,理匭使大體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選任,但沒有找到具體的實例。

        唐代理匭使大概在長慶四年(824年)九月以后被廢。據(jù)《舊唐書·敬宗本紀》記載:長慶四年正月,敬宗即位,九月,“罷理匭使。以諫議大夫李渤知匭,奏請置胥吏、添課料故也”。⑧ 但《唐會要·省號下·匭》記載:“長慶三年,理匭使、諫議大夫李渤奏:‘今后有投匭進狀者,請事之大者奏聞,次申中書門下,小者各牒諸司處理。處理不當,再來投匭者,即具事聞奏。如無理妄訴,本罪外加一等。從之?!雹醿烧咴诶畈臣嫒卫韰Q使的時間上出現(xiàn)了抵牾。又據(jù)新舊《唐書》李渤本傳記載,諫議大夫李渤在長慶四年敬宗即位之后,充理匭使。結(jié)合《舊唐書·敬宗本紀》及《唐會要》的相關(guān)記載,可以大致推定,諫議大夫李渤為理匭使應(yīng)該是在長慶四年二月至七月間。期間李渤“以故事至重,請增置胥吏及添給課料,事多不允”,遂請詔罷理匭使,才是導(dǎo)致敬宗在九月“罷理匭使”的直接原因。故《唐會要》記載李渤長慶三年為理匭使有誤。由此,可以大體推斷《舊唐書·敬宗本紀》記載長慶四年九月敬宗“以諫議大夫李渤知匭”,實為知匭使。這樣就可以大體解釋不同史書之間、同書不同卷次記載李渤為理匭使、知匭使及時間上出現(xiàn)相互抵牾的原因。其實,長慶四年九月以后,很少見以諫議大夫為理匭使的情況,正好說明《舊唐書·敬宗本紀》記載不誤。

        唐代所見理匭使的較早本職官為補闕。如大歷中,有右補闕姚南仲“以本官充理匭使”。此外,大歷十四年崔造為理匭使,其職事官不詳。因此,依照唐代理匭使選任的相關(guān)規(guī)定,理匭使主要選自御史中丞、侍御史,但目前可以考定的理匭使主要由起居舍人兼任,偶有中書舍人、給事中、補闕兼任,反而未見御史中丞、侍御史兼任的具體事例。這些職官均屬于位列中高層的官清官和望官。其中,起居舍人“掌修記言之史,錄天子之制誥德音,如記事之制,以記時政損益”。中書舍人、給事中兼任理匭使,應(yīng)該與其職掌的相關(guān)性有關(guān)。唐代中書舍人“掌侍奉進奏,參議表章”,“凡大朝會,諸方起居,則受其表狀而奏之……凡察天下冤滯,與給事中及御史三司鞫其事”。① 給事中主要掌“凡百司奏抄,侍中審定,則先讀而署之,以駁正”,掌“封駁”大權(quán),“凡天下冤滯未申及官吏刻害者,必聽其訟,與御史、中書舍人同計其事宜,而申理之”。②顯然,中書舍人、給事中既掌百官進奏、表狀,又常與御史審理冤假錯案、大案,從職掌而言,從中選任理匭使有一定合理性。但中書舍人、給事中地位較高,均為唐代五品官中最為清要的職官,被稱為唐代士人入仕為宦最為“清貴”的“八俊”官之七,多能位至宰相。顯然,從中書舍人、給事中選任理匭使,應(yīng)該是非常時期的特例,并不符合理匭使的相關(guān)選任制度。相比較而言,左右補闕也屬于諫官系統(tǒng),符合理匭使“館通事之吏,職在達下情于上天,儆王言于有位”的職責。③ 而御史中丞、侍御史負責監(jiān)察,與理匭使主要負責訴狀、冤案的職責最為相近,故從職責、業(yè)務(wù)角度來看,理匭使首選御史中丞、侍御史比較合理。

        從目前掌握的史料來看,知匭使與理匭使職責有別,各司其職:知匭使主要負責收納延恩、招諫、通玄三匭的投獻、檢閱,及相關(guān)人才選拔等;理匭使應(yīng)該負責申冤匭投獻,及相關(guān)冤案審理和訴訟,④與“上書拜官”有一定差異。

        三、唐代“投匭”制度演變對士人上書、獻策的影響

        武則天設(shè)置銅匭之初,“每日置之于朝堂,以收天下表疏”,⑤由中書門下省派官員一人,“專監(jiān)其所投之狀,仍責識官,然后許進封”,⑥負責確認投匭者投狀的真實身份,即進行“識官”,并以“進封”即“封事”,以密封的形式上奏皇帝。不久,武則天就以投匭者上言不實,嘲戲時政為由,成立匭院,設(shè)知匭使,“先閱其書奏,然后投之”,⑦對上書、獻策進行勘驗揀擇。此制的不良后果,就是知匭使選擇性上奏,有背唐朝設(shè)匭溝通“下情上通”的初衷,后來此制又被取消。這才有了肅宗乾元元年(758年)七月,右補闕閻式上奏建議先檢再奏之事,肅宗以壅塞言路,貶謫閻式。⑧ 但士人投匭獻書的“檢閱”制度卻得到了實行,故寶應(yīng)元年(762年),代宗初立,就“詔不許匭使閱投匭人文狀”。⑨ 不過,此制似乎在不久之后,就得以恢復(fù)。故大歷十二年(777年)十二月,代宗敕:“理匭使但任投匭人投表狀于匭中,依進來,不須勘責副本,并妄有盤問及方便止遏?!雹?所謂“不須勘責副本”,實際上就是不許“檢閱”進獻表狀。

        唐代放寬投匭限制,隨之而來的是出現(xiàn)了大量偽濫投獻書的獲得進奏,無形中增加了朝政負擔,反而干擾了獻策人和良策的選拔。于是,建中二年(781年)德宗又命知匭使“先驗副本”,然后引進。此舉顯然糾偏過度,又影響了士人投匭獻書的積極性,以致憲宗元和初,士人投獻、諫風(fēng)不興,出現(xiàn)了“以諫鼓、匭函為虛器,謂拾遺、補闕為冗員”的風(fēng)氣。直到開成三年(838年),知匭使李中敏認為“先驗副本”,“非所以廣聰明而慮幽枉”,“奏罷驗副封”。其《論投匭進狀奏》云:

        若令有司先見,裁其可否。即非重密其事,俾壅塞自伸于九重之意。臣伏請今后所有進狀及封事,臣但為引進,取舍可否,斷自中旨。庶使名實在茲,以明置匭之本。①

        李中敏建議,“今后所有進狀及封事,臣但為引進,取舍可否,斷自中旨”,由皇帝自斷,知匭使應(yīng)該只負責引進、傳遞奏狀。不簡擇的結(jié)果,就是奏報進獻策數(shù)量無度,皇帝無力翻閱。于是,開成五年四月武宗即位,就以士人投獻文書煩瑣,“無補國經(jīng),有紊時政”為借口,下《厘革匭函進狀詔》,對士人投匭獻策進行限制,只允許“知朝廷得失,軍國利害,實負冤屈,有司不為申明者,任投匭進狀,所由量時引進,不得壅滯。余不在投匭之限,宜委匭使準此”。② 由于士人進獻策與時政關(guān)系密切相關(guān),其成功與否取決于皇帝的需求,經(jīng)此限制,在晚唐基本上按此實行,士人“進獻自己文章”而獲官的機會就變得十分渺茫。③

        四、唐代士人上書、獻策與相關(guān)考試制度的演進

        唐代在士人上書、獻策程序與考試建設(shè)方面具有開創(chuàng)性,尤其是在投匭制度建設(shè)與投書、獻策管理方面的措施,直接影響了士人上書言事、獻策的積極性,也體現(xiàn)了唐代在皇帝與民意溝通、信息掌控等方面的制度改革。④ 不過,唐代士人上書言事、獻書、獻策的通過考試才能釋褐授官,其考試的形式與制舉相類,名義上由皇帝親試,中書省組織考試,選派宰相、前宰相、吏部侍郎等清望官及集賢學(xué)士等主考。

        關(guān)于進獻策的具體考試情況,《封氏聞見記·制科》有明確的記載:“及進獻文章,并上著述之輩,或付本司,或付中書考試,亦同制舉。”⑤可見上書、獻策人經(jīng)過知匭使料簡之后,由本司即吏部、或中書省組織考試,考試形式類似制舉考試??紤]到唐代制舉考試,在前期一般試策三道,開元九年(721年)之后改為試策一道,名義上一般由皇帝親試,⑥而上書、獻策人的考試內(nèi)容因個人進獻書、策和詩賦等文體的不同,考試的內(nèi)容也不盡相同,情況比較復(fù)雜。上書、獻策人的考官,似乎沒有定制,名義上可由皇帝親試。如開元十四年七月癸巳,玄宗“御雒城南門樓親試岳牧舉人,及東封獻賦頌人,命太官置食賜物有差”。⑦ 顯然,這次是皇帝親試制舉人時,附帶試獻策人,而不是專門試獻策人。

        唐代在投匭制度形成之前,多由皇帝親試上書言事、獻策人。如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翠微宮建成,張昌齡就此專門“詣闕獻頌”,因此獲得太宗召見,“試作《息兵詔》草”,并得到太宗賞識,“乃敕于通事舍人里供奉”。⑧ 據(jù)員半千《陳情表》云:“臣貧窮孤露,家資不滿千錢……投匭進款,奉敕送天官……請陛下召天下才子三五千人,與臣同試詩、策、判、箋、表、論,勒字數(shù),定一人在臣先者……望陛下收臣才,與臣官?!雹徇@是武陟尉員半千在投匭之后,專門上《陳情表》,以請求高宗親試,說明皇帝有時也會親試投匭獻策者。

        唐代施行投匭制度之后,士人通過投匭的方式以獻書、策、頌等,經(jīng)知匭使、理匭使進行初步料簡即篩選后,上奏皇帝,尤其決定是否舉行策試。據(jù)開元七年(719年)玄宗下《令考試投匭人敕》云:“諸投匭獻書上策人,其中或有懷才抱器者,不能自達。宜令理匭使料簡,隨事探賾,仍加考試。如有可采,具狀奏聞?!雹僖坏┗实蹧Q定策試,會詔令宰相、故相等清望官主考。如開元十四年左右,“劉晏年八歲,獻《東封書》,上覽而奇之,命宰相出題,就中書試驗”,時任中書令張說和侍中源乾曜,②應(yīng)該由其主考此次考試。又天寶元年(742年),陳留尉李揆,“獻書闕下,詔中書試文章,擢拜右拾遺”。③ 又元和末,汜水尉張渾赴長安應(yīng)制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卻因遇到憲宗崩,制舉考試被取消,“遂獻書于明天子,備述寰海之利病”,“書下丞相府議”,“擢授監(jiān)察御史、領(lǐng)鹽鐵富都監(jiān)”。④ 又大和二年(828年),宰相令狐楚出鎮(zhèn)天平節(jié)度使,令進士張祜進詩三百篇,“望請宣付中書門下”,正好故相、浙東觀察使及古文運動領(lǐng)袖元稹在京,文宗因召元稹試張祜之辭藻。⑤ 可見唐代后期上書人、獻策人的考試一般在中書門下舉行,并由中書令、侍中等宰相及故相主考。

        唐代出現(xiàn)集賢殿書院學(xué)士主考獻書人的情況,實際上是因為職事官為宰相等清望官的緣故。如天寶九載(750年),杜甫《封西岳賦》云:“待制于集賢,委學(xué)官試文章,再降恩澤,仍猥以臣名實相副,送隸有司,參列選序?!雹廾鞔_記載玄宗委任集賢院學(xué)士試杜甫文章。又據(jù)《新唐書·杜甫傳》記載此事云:杜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⑦ 正好說明杜甫在集賢院由學(xué)士試文章,是因為該學(xué)士又由宰相兼任,其實仍為宰相主考。

        唐代吏部也承擔了一部分上書、獻策人的考試任務(wù)。如元和元年(806年),吏部侍郎權(quán)德輿就主持了上書人策問考試。權(quán)德輿有《元和元年吏部試上書人策問三道》,其策問內(nèi)容與制舉考試類似,⑧只是策問口吻與制舉皇帝親試口吻有所不同。

        五、唐代上書獻策艱難獲第不易

        唐代士人進獻書策艱難,獲官不易,往往需要獲得宰相、節(jié)度使等推薦,方可順利進諫,進而獲第授官。如高適喜言王霸大略,曾感慨“萬事切中懷,十年思上書”,⑨足見士人上書不易,要做出巨大努力,才有可能獲得見用。就連大詩人王維也是“北闕獻書寢不報,南山種田時不登”?,伂姟按髿v十子”崔峒形容獻書艱難曰:“誰念獻書來萬里,君王深在九重城?!币虼?,士人獻書在投匭之外,還須卿相、名公的推薦,否則很難獲得薦拔機會。如孫嘉之,“垂拱初,詣洛陽獻書,不報”。由于獻書拜官艱難,故士人獻書與進士參加省試一樣,也需要干謁權(quán)貴、文宗,激揚名聲。如進士唐衢,“能為歌詩,意多感發(fā)”,久舉不第,投書獻策,亦不被見用。唐衢有幸獲得當代文宗白居易、韓愈的賞識,為其作詩延譽,激揚名聲。時為左拾遺的白居易贈詩曰:“賈誼哭時事,阮籍哭路歧。唐生今亦哭,異代同其悲?!雹夙n愈作《贈唐衢》詩云:“奈何君獨抱奇材,手把鋤犁餓空谷。當今天子急賢良,匭函朝出開明光。胡不上書自薦達,坐令四海如虞唐?!雹诒M管白居易、韓愈等為唐衢造勢、延譽可謂是竭盡全力,但是唐衢在文場奔波一生,屢次獻書,也僅僅落了個善哭之名。

        不過,若是士人獲得重臣舉薦,投匭獻書的結(jié)果就是另一番情況。如高宗朝宰相上官儀,以詞彩著稱,曾專門為人上表推薦獻書,作《為李秘書上祖集表》,其云:“貽厥之訓(xùn),在臣宜守,獻書之典,有國通規(guī)。今繕寫已訖,合若干卷,謹詣闕奉進?!雹塾纸ㄖ谐?,凌君權(quán)著《漢后春秋》《六經(jīng)解圍人文集》,“以書干丞相”,并成功獲得宰相薦拔,擢為崇文館校書郎。④ 又大中八年(854年),進士李群玉“詣闕上表,自進詩三百篇”,在時相于休的力薦下,宣宗敕授弘文館校書郎。⑤ 當然,若是士人投獻牽掣黨爭,則會受其牽連。如前文所言進士張祜,深得當朝宰相令狐楚的賞識,大和二年(828年)十一月,令狐楚出任天平軍節(jié)度使,“自草薦表,令以新舊格詩三百篇隨表進獻”,大贊張祜,文宗遂令故相元稹面試張祜??上г∨c令狐楚兩人頗涉黨爭,相互深惡,⑥故元稹對曰:“張祜雕蟲小巧,壯夫恥而不為者,或獎激之,恐變陛下風(fēng)教?!雹邚堨镆虼耸Ю?。

        由于上書拜官機會難得,士人獻書不僅在內(nèi)容方面要有新見,彰顯才華,而且裝裱也須精心修繕。如天寶末,廣文館博士鄭虔,“善圖山水,好書”,作《會#》四十篇,“嘗自寫其詩并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絕?!雹喈敃r鄭虔因此聲名顯揚,杜甫贊云:“文傳天下口,大字猶在榜。昔獻書畫圖,新詩亦俱往……三絕自御題,四方尤所仰?!雹徉嶒惨虼双@授著作郎。

        雖然對于唐代大多數(shù)士人而言,獻書難有收獲,但“布衣韋帶之人,懷一奇,抱一策,上書闕下,朝進而望夕召”的熱情難減。如蕭穎士屢次獻書失敗,賦詩云:“獻書嗟棄置,疲拙歸田園?!爆伂嬛T如此類,不勝枚舉。不過,在唐代士人入仕艱難,登科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上書、獻策拜官還是十分有益的,即便失敗,也可以激揚名聲,有利于登科入仕。如貞元中,進士杜靑有《闕下獻書》,指言時事,“數(shù)千字,不半歲遍傳天下”。盡管杜靑這次獻書并未獲得薦拔,但他卻因此成名,后來其進士及第,也算是因為獻書而受益。

        當然,武則天創(chuàng)建投匭制度的因素很多,但客觀上為上書、獻策言事者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有效途徑,不僅選拔了一些科舉考試、吏部科目等正常選舉制度遺漏的奇才,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人間善惡事多所知悉”的目的。故陸贄評價:“則天太后踐祚臨朝,欲收人心,尤務(wù)拔擢,弘委任之意,開汲引之門,進用不疑,求訪無倦,非但人得薦士,亦許自舉其才。所薦必行,所舉輒試……是以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雹僭谶@大的歷史背景下,投匭制度為武則天提供了更多的選拔人才的渠道,成功地吸引了士人自舉,積極獻書、進策,不次獎拔了才能之士,籠絡(luò)了人心,也因此獲得了“知人之明”的美譽,為唐代選拔人才開辟了新的途徑,但客觀上也推動了告密、申訴之風(fēng),以致“申天下之冤滯,達萬人之情狀”。②

        六、結(jié)語

        唐代上書、獻策拜官是介于制舉和吏部科目選之間的一種非常規(guī)的人才選拔方式,旨在選拔有一技之長、一策之見的遺漏人才,鼓勵士人“獻策干時”。該制源于漢代以來的“上書拜官”,武則天將其與梁朝的投謗和投肺求官制度相結(jié)合,設(shè)置了匭院制度,專門設(shè)招諫匭,對士人上書、獻策等進行制度化的建設(shè)和管理,以鼓勵士子上書言事、獻策,“匡正補過,裨于政理”,推動了士人上書、獻策的積極性;中晚唐知匭使的設(shè)置在管理士人上書、獻策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唐代上書、獻策拜官不僅彌補了常舉、制舉和吏部科目選等選舉方式受開科次數(shù)和錄取人數(shù)限制的局限,充分發(fā)揮了其靈活多樣的優(yōu)勢,不拘一格地選拔了奇才異能之士,而且成功地調(diào)動了士人參與國家政務(wù)、獻言獻策的積極性,也是對科舉選士、吏部銓選的一個有效補充。唐代“上書拜官”制度在網(wǎng)羅天下遺才的同時,還為統(tǒng)治者提供了治國良策,方便最高統(tǒng)治者與底層士人進行有效的輿情溝通,從而彌補時政之弊。

        唐代上書、獻策的考選方式與制舉類似,名義上由皇帝主考,但實際上由中書省負責,組織宰相、前宰相、吏部侍郎等清望官及集賢學(xué)士臨時充當考官。不過,唐代士人上書、獻策拜官不易,多須宰相、權(quán)要等推薦,方可獲得擢用機會。即便像楊若虛等屢敗屢獻,終未獲召見,③只落得“流涕灑丹極,萬乘為酸辛”,④也不放棄。以至于諸如李頎、祖詠、高適、錢起等大量士人,⑤十年如一日地不斷上書、獻策,以期借此入仕為宦。

        當然,唐代“上書拜官”取人較多時期與政治較為開明、納諫風(fēng)氣較濃的朝代相關(guān)度很高,特別是在晚唐制舉停廢,明經(jīng)系等常舉諸科已經(jīng)衰落,唯有進士科獨大,科舉考試的科目日漸單一,此制對唐代士人的釋褐、遷轉(zhuǎn)及奇才異能之才的超資選拔均具有時代價值。

        作者單位:金瀅坤,北京師范大學(xué)教育歷史與文化研究院、國學(xué)經(jīng)典教育中心;盛會蓮,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責任編輯:黃曉軍

        猜你喜歡
        唐代科舉
        從《紅樓夢影》看顧太清對科舉仕途的思考
        小小花錢看科舉
        遼代銅鏡中龍紋樣式初探
        唐代科舉的投卷與薦舉之風(fēng)
        我國唐代文學(xué)中桃花意象淺談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唐代銅鏡中的設(shè)計美學(xué)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37:36
        唐代前期的文學(xué)理論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49:26
        唐代皖南詩歌探究
        宋代科舉冒貫管窺
        精品人妻无码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伊人久久伊人久久| 久久国产精99精产国高潮| 国产成版人性视频免费版| 丝袜美腿国产一区精品|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无码中文字幕在线DVD| 青青草针对华人超碰在线| 日本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白丝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亚洲中文视频|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 欧美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国内自拍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在线观看不卡|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91天堂嫩模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色|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公布| 亚洲高潮喷水无码av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一级片|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东京热加勒比日韩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美女av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性夜夜综合另类| 日韩成人无码| 狠狠干视频网站| 男女啪啪啪的高清视频| 好吊妞无缓冲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专区| 亚洲中国精品精华液| 国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绿帽人妻被插出白浆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