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課外健身跑“步道樂跑”融入大學體育課程,探索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方法和手段?!痉椒ā恐饕ㄟ^實驗法,選定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實驗組結合課外健身跑“步道樂跑”進行干預,實驗前確定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能”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窘Y果】兩次實驗后,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針對身體素質(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爆發(fā)力等)、運動技能、身體形態(tài)、心肺功能等方面進行比較,經t檢驗,均顯示顯著性差異(P<0.05),證明實驗組通過課外健身跑“步道樂跑”融入大學體育課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優(yōu)于對照組?!窘Y論】將課外健身跑“步道樂跑”融合于大學體育課程,學生體質狀況有明顯的提高,是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手段之一。
關鍵詞:步道樂跑;大學體育;路徑;體質健康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所反映的學生體質指標涵蓋身體素質、身體形態(tài)、心肺功能等,根據(jù)這些體質指標統(tǒng)計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探討如何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已作為現(xiàn)階段推進全民健康戰(zhàn)略以及體育強國[1]戰(zhàn)略的重要舉措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尤其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青少年體質健康下滑。正視現(xiàn)狀、積極探索改革路徑,將課外健身跑“步道樂跑”[2]融入大學體育課程,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的征程中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為探索有效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方法論提供理論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本校2021級大學體育(三)籃球選項課班學生200人為實驗對象。分別作為實驗組(100人)和對照組(100人):2021級普通1組(n=50)和2組(n=50)為實驗組;2021級普通3組(n=50)和4組(n=50)為對照組。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法
實驗1組和對照3組,實驗2組和對照4組,進行兩次實驗教學。時間為2022年9月至12月。具體步驟和要求如下 。
(1)為嚴格控制實驗條件、標準和教學,診斷性評價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身體素質(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和基本技能(一分鐘投籃)等指標進行測驗對比,并確定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和表2。
(2)對照組按照大學體育(三)籃球選項課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實驗組除按照大學體育(三)籃球選項課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外,增加課外健身跑即“步道樂跑”(移動APP)進行干預。“步道樂跑”課外健身跑活動要求:①學期課外健身跑時間段為2022年9月19日-12月11日;②每天跑步時間段為6:00 -22:00;③跑步安全區(qū)域為文理校區(qū);④課外健身跑滿55次具備參與本學期《大學體育(三)》課程成績評定的資格;不夠55次者,《大學體育(三)》課程成績按照不及格評定;⑤單次運動有效標準為:男生:里程達到2 km,跑步配速在3-10 min/km范圍內;女生:里程達到1.5 km,跑步配速在3-10 min/km范圍內(注:學校位置在丘陵上,校內路徑多為坡地);⑥每天最多有1次運動記錄關聯(lián)體育成績,超出部分僅做記錄但不會關聯(lián)成績;單次運動里程上限最多取10 km。
1.2.2調查法
為了全面了解大學體育融入課外健身跑“步道樂跑”的應用效果,對兩個實驗組的學生(n=100人),發(fā)放問卷進行調查,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問卷100%。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實驗結果、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步道樂跑”融合于大學體育結果
2.1.1 前測學生身體基本素質和技能評價
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大學體育》課程授課學生進行兩輪前期測試,結果見表1和表2,成績比較顯示P>0.05,呈現(xiàn)無顯著性差異。
2.1.2 后測學生身體素質和技術成績
疫情防控時期,結合線上教學和學生按照防控返校后的線下教學,總共歷時三個多月,表3、表4分別為第一次、第二次后測學生身體素質和技術成績比較。表3和表4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成績均有提高,但實驗組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P<0.05)。
2.1.3 后測學生身體形態(tài)(身高體重)和肺活量成績
通過兩次對學生身體形態(tài)和肺活量進行測試(分別見表5和表6),實驗組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P<0.05)。
2.1.4 后測學生50米和耐力跑(1000/800米)成績
通過兩次對學生短跑和中長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進行測試(分別見表7和表8),實驗組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P<0.05)。
2.1.5 課外健身跑“步道樂跑”融入大學體育課程效果調查
問卷調查涉及學生對大學體育的評價、學生體質健康評價、學生對教學的評價、學生心理健康評價、學生自我認知評價、學生自我目標評價等,共計九個方面的內容,見表9。
2.2 “步道樂跑”對學生的影響分析
2.2.1 “步道樂跑”對學生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機能的影響
當前評價身體形態(tài)的直觀因素為體重,在不同時期依據(jù)制定的過敏體質健康評價指標分析中,主要以身體質量作為評價身體勻稱度的標準。低體重、超重和肥胖均會影響人的身體機能。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步道樂跑”能夠明顯改善身體體質質量,調節(jié)患者的體重,體重等級可由肥胖逐漸轉為正常。
影響人體身體機能發(fā)展的關鍵因素為呼吸系統(tǒng),肺活量能夠從側面反映人體潛在呼吸機能的情況[3]。當前學生體質測試中的一項重要指標為肺活量,比分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占15分(即15%),同時也是代表人體身體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部分學者經過研究表明,在一學期干預后受試者的肺活量相比不進行鍛煉的學生較高,步道樂跑能夠提升學生的肺活量,并有效抑制女性肺活量下降的情況。相對于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進行一學期的“步道樂跑”干預后,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呼吸機能,并增強肺組織彈性,在改善氣體在肺臟交換的工作質量的同時,促進心肺功能的提升。
2.2.2 “步道樂跑”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身體素質作為一個人機體強弱的表現(xiàn),在體育活動中,身體的耐力、靈敏、力量、速度等被稱為評估身體素質的指標,一個人的身體素質與其營養(yǎng)、鍛煉有密切關系。通過采用適當?shù)腻憻?、正確的方式能夠提升身體素質。根據(jù)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當前評價身體素質的指標主要包含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仰臥起坐、50米、800米/1000米,男生女生部分項目存在一定不同。
第一,女800米、男1000米作為人體耐力素質的指標,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占比20%,同時耐力跑也是參加有氧運動的基礎。當前學生中,作為中長跑項目,也是測試學生呼吸機能、耐力的重要指標。一部分自控力較差、自主鍛煉意識不強的學生,其耐力跑成績改善較小。通過“步道樂跑”APP進行應用干預后,學生的有氧素質耐力并未改善,主要原因是受試時間較短。為了提升男女生耐力,應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融合體育教學,引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加強鍛煉,提升耐力水平。
第二,對于下肢力量、協(xié)調能力。立定跳遠作為其中的一個重點項目,在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占比10%,它反映人體的爆發(fā)力水平,主要要求上肢和下肢、髖部肌肉協(xié)調,應確保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在進行“步道樂跑”干預后,能夠有效提升髖、膝、踝關節(jié)的協(xié)調能力。
第三,對于速度和耐力的影響。50米和800/1000米作為速度和耐力素質的體現(xiàn),尤其是50米反映學生速度的指標,在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占比20%。兩者能夠反映關節(jié)靈活性、身體協(xié)調性以及耐力。在進行“步道樂跑”干預后,整體優(yōu)良率明顯提升。除此之外,整體自主鍛煉意識增強。
第四,對運動技能的影響。在進行“步道樂跑”干預后,籃球選項課的學生學習技術成績優(yōu)于未被干預的學生,可見,身體素質的提高以及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提高。
3 討論
3.1 樹立中國式現(xiàn)代化背景下體育教育理念,融合“步道樂跑”課外健身跑的大學體育
首先,樹立“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以增強學生體質為主,將“體育教育”“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充分認知體育鍛煉的促進作用。在具體教學中,高度重視體育教學,通過體育鍛煉,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樹立立德樹人思想。當前作為提升學生身體健康的新型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tǒng)的體育鍛煉,智能移動終端將課外鍛煉與體育考核融合在一起,能夠培養(yǎng)終身教育的意識,并提升健康教育水平,設置有趣、容易實施的體育鍛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倡導學生合作學習。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采用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和方法,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從而提高體育運動的質量。
3.2 依據(jù)學生身體素質狀況制定課程,開展多元化的健康活動
當前體育教學改革以開展多元化體質活動為主,學??梢蚤_展趣味性的項目比賽,通過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并進行對應的身體鍛煉。在尊重學生個體化發(fā)展需求的基礎上,制定對應的體育鍛煉方案,有效建立“步道樂跑”APP記錄學生的健康檔案,實時跟蹤并及時反饋體質情況。開展趣味性的比賽項目,針對學生在身體形態(tài)、機能、素質等方面的不足,加入線上視頻指導方式,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中促進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通過科學設定對應的評價標準,在“步道樂跑”APP基礎上精準設置運動量及數(shù)據(jù)記錄,簡化操作程序,能促使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鍛煉。
3.3 充分利用信息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輔以信息化手段,利用“步道樂跑”APP進行有效記錄、監(jiān)測和實時反饋,做到實時有效地指導或者制定運動處方。此外還可以通過觀看視頻,建立完整有效的動作概念,在課中掌握動作要領,做好互評工作。通過隨時了解項目知識、技能知識,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有效地鍛煉,貫徹終身體育的理念。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大學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健身跑“步道樂跑”融入大學體育課程,能有效地從學生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等方面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樹立中國式現(xiàn)代化背景下體育教育理念,依據(jù)學生身體素質狀況制定課程,開展多元化的健康活動;充分利用信息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發(fā)揮大學體育的價值。
4.2 建議
課外健身跑“步道樂跑”融合于大學體育課程,從學生體質健康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建議各學校或者教育培訓單位作為改善和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嘗試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1).
[2]馬禎.“步道樂跑”App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22,43(1):93-96.
[3]方師平,薛宇雯,郭智鋒,等.實施“陽光長跑”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學為例[J].青少年體育,2022(1):36-39.
[4]劉波.黃璐.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我國競技體育全面發(fā)展新征程[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2,37(6):690-696.
[5]趙新民.新時代“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多維度、數(shù)字化”教學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1):145-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