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內棉花產量同比下降,需求有所恢復,但幅度有限,進口穩(wěn)中略增,總體供求關系寬松。展望2024年,全球經濟持續(xù)低迷,棉花消費市場緩慢復蘇。由于成本上漲、需求疲弱、地緣沖突等因素相互疊加,未來棉花產業(yè)和棉紡織行業(yè)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一、2023年市場形勢回顧
(一)棉花面積、產量雙下降
植棉面積繼續(xù)下降。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4182.2萬畝,比上年減少318.3萬畝,同比減少7.1%。其中,新疆引導次宜棉區(qū)改種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棉花面積繼續(xù)下降。2023年新疆棉花播種面積為3554萬畝,比上年減少191.4萬畝,同比減少5.1%,占全國棉花播種面積的85.0%,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受種植效益下降和種植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內地棉區(qū)棉花播種面積繼續(xù)減少,2023年除新疆以外棉區(qū)植棉面積為628.2萬畝,比上年減少126.9萬畝,同比減少16.8%。
棉花單產小幅提升。2023年全國棉花單產為每畝134.3公斤,同比增長1.1%。分地區(qū)看,新疆春季大部棉區(qū)低溫多雨,棉花生育進程比上年推遲,夏季持續(xù)高溫對棉花生長不利,但秋季氣象條件利于棉花采收,加之低產棉田逐步調減,單產略有下降,為每畝143.9公斤,同比減少0.1%;長江流域棉區(qū)氣象條件基本正常,實現恢復性增產,棉花單產為每畝71.4公斤,同比增長5.3%;黃河流域棉區(qū)總體天氣條件與常年相當,單產穩(wěn)中有增,為每畝83.8公斤,同比增長1.5%。
產量同比下降。全國棉花總產量561.8萬噸,比2022年減少36.2萬噸,同比減少6.1%。其中,新疆棉花總產量511.2萬噸,比上年減少27.9萬噸,同比減少5.2%,占全國總產量的91.0%,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其他地區(qū)棉花產量50.6萬噸,比上年減少8萬噸,同比減少13.7%。
(二)棉花需求有所恢復,但幅度有限
2023年,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fā),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復蘇緩慢,受多種因素影響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較大壓力。我國全面調整疫情防控背景下,棉花需求有所恢復,但恢復程度有限。內需方面,隨著經濟復蘇和穩(wěn)增長一攬子政策的出臺,內需總體呈回暖態(tài)勢,但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下紡織品服裝類非剛需品消費持續(xù)力度有限。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7.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2%;全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1.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9%。紡紗量保持低位,全年累計紗產量為2234.2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2.2%。出口方面,2023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yè)面臨訂單減少和訂單轉移的雙重壓力。受歐美市場需求下降、庫存高企以及三年疫情期間客戶流失影響,企業(yè)新訂單減少。由于歐美推行“脫鉤”和“去風險”策略,部分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南亞、土耳其、埃及和墨西哥等地,企業(yè)面臨的外部競爭日益激烈,造成2023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額整體下滑。全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936.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1%。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額為1345.0億美元,同比減少8.3%;服裝累計出口額為1591.4億美元,同比減少7.8%。
(三)棉花進口穩(wěn)中略增
據中國海關統(tǒng)計,全年棉花進口量195.7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2.1萬噸,增幅1.1%。從進口來源看,棉花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和巴西,進口量分別為75.2萬噸和57.2萬噸,占我國棉花進口總量的比重分別為38.4%和29.2%,澳棉進口快速增加,全年進口量為27.1萬噸,占棉花進口總量的比重從上年的1.0%增至13.8%。進口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進口量81.1萬噸,占比41.4%,與上年相比下降22.4個百分點。
(四)國內棉價先漲后跌,國際棉價波動下行
國內棉價先漲后跌。2023年國內棉價總體先漲后跌,前三季度總體震蕩上行,四季度沖高回落并逐漸企穩(wěn)。1—5月,由于國內調整防疫政策,市場需求溫和回暖,雖然3月受美國硅谷銀行破產引起棉價回調,但后續(xù)市場預期國內植棉面積下降及種植期低溫天氣影響,棉價總體維持震蕩上行;6—9月,受商業(yè)庫存偏緊以及棉花減產預期和軋花廠搶收預期影響,國內棉價沖高上漲;10—12月,新棉上市,軋花廠收購較為理性,減產及搶收預期落空,加之7月底開始的儲備棉銷售和滑準稅配額增發(fā)使得棉花供應增加,疊加產業(yè)下游消費低迷,棉價沖高回落。據中國棉花信息網數據,國內3128B級棉花月均價從1月的每噸15 312元漲至9月的18 243元,后降至12月的16 278元,漲幅和跌幅分別為19.1%和10.8%。全年月均價每噸為16 731元,比上年跌幅為11.7%。
國際棉價波動下行,低位運行。受美聯儲持續(xù)加息、年初美國調高2022/23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全球經濟復蘇不理想及地緣經濟沖突等因素影響,2023年1—6月國際棉價持續(xù)下跌,Cotlook A指數(相當于國內3128B級棉花)月均價從每磅100.3美分跌至6月的92.5美分,為2021年6月以來的最低月均價,跌幅為7.8%,6月28日到達每磅88.7美分,為2023年來的單日最低價。7月份以后,美國、中國和印度等棉花主產國均遭受高溫天氣影響,引發(fā)市場對新年度全球棉花供應的擔憂,同時美國調減全球棉花產量,引發(fā)產需缺口,支撐國際棉價止跌反彈。10—12月,隨著巴西、巴基斯坦、美國、印度等主產國新棉采收結束,上市量逐步增大,而消費端持續(xù)低迷,東南亞各國新增訂單不足,紡企開機率偏低,令國際棉價再度承壓下行。2023年,Cotlook A指數(相當于國內3128B級棉花)月均價從1月的每磅100.3美分降至12月的90.5美分,跌幅為9.7%。全年月均價每磅95.0美分,比上年下跌26.9%。
內外棉價格走勢趨同。從內外棉價差看,1—4月,承接上年走勢,國內3128B級棉花月均價低于1%關稅下進口棉(FC Index M)折到岸價,價格持續(xù)倒掛,價差從1月的每噸1718元縮小至4月的每噸449元;5—6月,隨著國內棉花價格上漲,國際棉價下行,價格倒掛結束,國內3128B級棉花月均價高于1%關稅下進口棉(FC Index M)折到岸價,價差擴大至每噸1504元;7月以后,國內外棉價走勢趨于一致,價差逐步縮小至12月的每噸152元。
二、市場運行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植棉成本保持高位,棉農種植收益偏低
據新疆農科院監(jiān)測,2023年新疆棉花種植成本每畝約2700—3500元(其中租地成本800—1200元,機耕、機采等機械費用410—480元,種子、肥料、地膜等農資成本950—1100元,水費150—300元,田間管理等勞動力成本390—420元),按畝產390千克籽棉測算,籽棉成本為每千克6.9—8.9元(平均7.9元),單位籽棉成本較上年增長2%左右。按每千克7.3元的籽棉價格計算,每畝凈虧損253元,加上目標價格補貼(約每千克1.93元),凈利潤約123元,較上年下降80%左右。內地由于機械化、規(guī)?;茝V難度大,植棉成本更高,據棉花產業(yè)技術體系數據,黃河流域畝均植棉成本每畝2800元,按畝產210公斤籽棉計算,每公斤籽棉成本13.3元,棉農基本處于明顯虧本狀態(tài)。
(二)下游需求持續(xù)疲弱,產業(yè)鏈企業(yè)經營風險偏高
短期看,紡企新增訂單不足,成品累庫至近年高位,生產處于虧損狀態(tài)。據《中國棉花工業(yè)庫存調查報告》,截至2024年1月初,被抽樣調查企業(yè)棉花平均庫存使用天數為33.5天,環(huán)比增加1.2天,同比增加5.0天。1月國內純棉普梳32支棉紗均價每噸22687元,紡紗每噸虧損約1000元,紗廠已持續(xù)7個月處于虧損狀態(tài)。長期看,市場對紡織產品功能性需求增加,以滌綸短纖和粘膠短纖為主的化纖類棉紡原料快速發(fā)展,擠壓棉花市場份額。據中國棉紡織行業(yè)協(xié)會數據,我國棉纖維用量在總纖維用量的占比從2010年的50.9%下降到2023年的33.5%。此外,市場預計新疆軋花加工總產能已達1000萬噸,遠大于產業(yè)鏈實際需求,易引發(fā)棉花上市搶收,行業(yè)內部競爭將更加激烈。
(三)“涉疆法案”影響持續(xù),棉花產業(yè)脫鉤斷鏈挑戰(zhàn)加劇
自2022年6月“涉疆法案”生效以來,美西方對疆棉禁令和進口檢測執(zhí)行十分嚴苛,我國棉制品在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比重和在主要發(fā)達經濟體的市場份額均明顯下降,國內與國際棉花產業(yè)脫鉤斷鏈挑戰(zhàn)加劇。2023年我國棉制品及服裝出口占紡織品服裝總額的比重為24.4%,較2020年下降18.5個百分點。據美國商務部統(tǒng)計,2023年1—11月累計,美國自中國進口棉制紡織品服裝額55.7億美元,占比13.9%,較2018年下降14.3個百分點。
三、后期市場走勢預測
(一)植棉面積有所下滑
自2023年新棉上市以來,棉花價格持續(xù)下跌,加上植棉成本增加,棉農收益受到較大影響,2024年農戶植棉積極性下降。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jiān)測系統(tǒng)于2023年11月中下旬開展的全國棉花種植意向調查數據,預計2024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同比下降2.4%,其中新疆同比下降2.1%,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分別同比下降5.9%和0.9%。
(二)消費溫和復蘇
國內市場方面,隨著促經濟促消費政策持續(xù)發(fā)力,2024年我國社會生活將繼續(xù)恢復向好,紡織品服裝消費將出現明顯復蘇,棉花需求有所增長;國際市場方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4年1月發(fā)布的《2024年全球經濟展望預測報告》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1%,與上年持平,仍低于3.8%的歷史平均水平。在全球經濟增速持續(xù)放緩的背景下,紡織品服裝消費恢復緩慢。美國農業(yè)部(USDA)1月預測,2023/24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2448萬噸,比上年度增長1.2%。
(三)進口穩(wěn)中略增
2024年國內棉花產量小幅下降,隨著全球經濟的恢復和中美關系預期改善,消費需求溫和復蘇,但棉花大規(guī)模進口動力不足,全年棉花進口預計穩(wěn)中略增。
(四)棉花價格低位運行
2023/24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小幅減產,消費需求持續(xù)低迷,ICAC預計新年度Cotlook A指數均價為每磅95美分。國內方面,2024年棉花生產有所下滑,紡織品服裝出口訂單恢復有限,棉花價格將維持低位運行。
四、有關政策建議
(一)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棉花生產水平
我國棉花生產成本顯著高于其他棉花主產國,畝均生產成本約為美國的3倍、澳大利亞的2倍。繼續(xù)加大棉花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支持力度,通過品種優(yōu)化、農機農藝融合等方式節(jié)本增效。鼓勵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土地互換等形式的土地流轉,發(fā)展適度規(guī)模經營,降低土地成本,提高集約化標準化生產水平。
(二)完善棉花流通體制機制
棉農通過“代加工”模式改賣籽棉為賣皮棉,棉農與軋花廠由博弈關系轉為合作關系,能有效破除收購時間短、加工能力過剩、收購秩序混亂等問題,理順棉花產業(yè)鏈主體利益分配。建議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棉花流通由賣籽棉向賣皮棉轉變,形成棉花種植、加工利益聯結機制,同時要做好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引導“代加工”棉農通過套期保值等手段防范市場風險,確保植棉農戶收益穩(wěn)定。
(三)優(yōu)化儲備和進出口調控
提前做好收儲預案,根據國產棉花市場形勢,適時補充國產棉儲備數量,穩(wěn)定棉花市場預期。合理安排2024年棉花滑準稅配額,綜合考慮企業(yè)出口訂單結構和數量,增強配額發(fā)放政策的靈活性,適度向出口歐美市場的企業(yè)傾斜。靈活實施棉花出口管控政策,引導企業(yè)抓住有利時機增加出口,帶動新疆棉花消費。
(四)多措并舉促進新疆棉花消費
講好新疆棉花故事,宣傳疆棉品牌,擴大疆棉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發(fā)揮新疆棉花產業(yè)上中游生產能力強的優(yōu)勢,推動建立“一帶一路”國際棉花聯盟,拓展疆棉國際市場。推動紡織產業(yè)轉型升級,實現從產品輸出向技術帶動、設計引領的供應鏈輸出轉變。
(中文校對:彭水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