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究ABCD評分表在英語課堂教學的應用。選取山西省大同市煤礦第一中學校初中某年級一班和二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分別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班采用ABCD 評分表進行教學評價,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評價方式。實驗結果表明,ABCD 評分表在英語課堂教學的應用評價,有助于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關鍵詞:ABCD評分表;課堂評價;教學方式;中學英語
作者簡介:栗曉春(1978.03-),女,山西大同人,山西省大同市煤礦第一中學校,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更加關注學生英語素養(yǎng)和能力的提升,這是新時代教育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當前,初中英語教學改革依然面臨諸多困境與挑戰(zhàn),廣大教師需要以更具前瞻性的革新精神、更具實效性的課改態(tài)度,推動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更加深入。評估是有效語言教學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反饋,幫助他們確定優(yōu)勢和不足,并相應地調整教學和學習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行為問題,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如何客觀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行為問題,一直是英語教師面臨的難題。課堂評價一直被認為是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往往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應試成績,忽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高教學質量,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評價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二、ABCD評分表概述
ABCD評分表是一種常用的評估工具,可以評估兒童和青少年的行為問題,主要體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沖動等行為特征。1994 年,美國精神醫(yī)學學會將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 分為注意缺陷型、多動-沖動型和混合型三種類型。諸多研究表明,ADHD 對兒童的學習、人格、心理健康、人際交往、親子關系等具有明顯的短期影響與不可忽視的長期影響。
新興的預防性發(fā)展科學提出應整合公共健康、心理學、藥物學、社會學、教育學等領域的理論和方法,以此促進在健康和教育方面存在各種問題的兒童的發(fā)展。主要涉及:兒童的健康狀況和促進健康的行為(健康);兒童的行為、智力、社會性發(fā)展以及教育進步(教育);兒童對其自身的內部表達、所處環(huán)境及其經(jīng)歷(個體構成)。對低年級的學齡兒童進行干預研究,契合當前基于學校教育教學情境干預輔導,并對其的干預效果進行評估。
目前在英語教學領域,ABCD評分表的應用還比較有限,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應用方法和實踐經(jīng)驗。傳統(tǒng)的課堂評價方式往往依賴于教師主觀的評價和判斷,ABCD評分表可以使評估結果更加客觀和公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心理健康程度。
三、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山西省大同市煤礦第一中學校初中某年級一班和二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一班為對照班,二班為實驗班。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實施環(huán)境為一所普通中學的英語課堂,教學設施包括智能黑板、多媒體投影、音響設備、桌椅等基本教學設施。教室采用自然采光和空調通風,以保證教室的舒適度。
1.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講授環(huán)節(jié),教師向學生傳授語法規(guī)則、單詞、短語、句型等英語知識,講解課本文章,解析例題。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布置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練習和鞏固。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提問,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測試環(huán)節(jié),定期進行測試,評估學生的英語成績和學習進度,包括聽力、口語、閱讀、寫作,測試形式有選擇題、填空題、作文。根據(jù)測試結果,給學生打分并進行排名。
2.實驗班采用基于ABCD 評分表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課前準備階段,教師了解學生存在的發(fā)展障礙類型和程度,以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措施。在教室布置鮮花、裝飾品等營造溫馨、放松的學習氛圍。在課前準備詳細的教學計劃,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課堂教學開始前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活力和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可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視頻,或展示相關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課堂教學中,明確課堂紀律要求,例如不吃零食、不打鬧,設立獎勵制度,例如表揚表現(xiàn)好的學生、發(fā)放小禮品,鼓勵學生遵守紀律、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堂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PPT、視頻、游戲、互動、討論等,同時將教學內容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控制在15分鐘左右,以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課堂教學中,教師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微笑或肢體語言進行鼓勵,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例如,口語練習中,教師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如“You did a great job!”“Well done!”,贊揚學生對話中的流利度、用詞準確性和發(fā)音清晰度等表現(xiàn);小組合作練習中,教師強調學生展示出的優(yōu)點,如“You showed excellent teamwork”“Your pronunciation is improving. Keep it up!”。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如聽力練習時注意力是否集中、閱讀文章后是否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細節(jié)、口語練習中是否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小組合作中是否能理解和回應同學的發(fā)言。當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教師應該及時進行引導,采用情感疏導方式,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反饋,寫下對學生表現(xiàn)的評價和建議,對學生的優(yōu)點進行表揚,對不足之處進行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評估,采取個性化教學措施。必要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xiàn)。同時,征求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詳細分析,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1)對比實驗前后兩班學生的ABCD評分。ABCD評分表是一種常用的兒童和青少年行為問題評估工具,由四個維度構成,即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行為問題、情感問題和發(fā)展障礙,每個維度包括若干項,對學生的行為問題進行觀察和記錄。評分采用3分制(0=沒有,1=有時,2=經(jīng)常),總分在0到54分之間,分數(shù)越高表示學習能力越好。
(2)對比實驗前后兩班的英語成績優(yōu)秀率??偡譃?00分,0~59分為一般,60~89分為良,90分以上為優(yōu)秀。
3.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校正 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四、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一)實驗前后兩班學生ABCD評分
實驗前兩班學生ABC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后,實驗班ABCD評分高于對照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二)實驗前后兩班英語成績優(yōu)秀率
實驗后實驗班英語成績優(yōu)秀率高于對照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五、ABCD評分表在英語課堂教學的應用效果
本次實驗主要探究ABCD 評分表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實驗后實驗班ABCD評分高于對照班,英語成績優(yōu)秀率高于對照班,表明基于 ABCD 評分表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ABCD評分表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教師能夠觀察和評估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現(xiàn),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情況,關注和引導學生的學習進程,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支持?;贏BCD 評分表的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參與與表現(xiàn),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堂觀察和溝通疏導,教師能夠較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差異,并針對不同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方法指導,及時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這種針對性的指導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一)順應改革趨勢
教育評價改革是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亟需突破的關鍵領域。英語作為中學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語言知識,還要求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改進教學評價
為了落實教育評價改革的要求,英語教師需在課堂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制訂教學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宜的發(fā)展。教師還應該不斷更新教育評價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三)轉變教師角色
教師從知識傳授者和教學管理者的角色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與學生共同探究、共同成長。教師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互動,營造寬松、自由、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這種師生關系的轉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和諧的氛圍中更好地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和素養(yǎng)。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更加清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根據(jù)學生的個體需求進行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建立起更加密切的師生關系。
六、反思
本次實驗的不足之處在于樣本數(shù)量較少,可能無法代表整個初中學生群體,使用的評價工具不夠全面。未來將擴大樣本數(shù)量,增加實驗的可信度和代表性,完善評價工具的使用,以期為英語課堂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綜上所述,本次實驗表明,ABCD評價表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育理念和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得到了提升,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朱家樂.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J].海外英語,2010(4):77,79.
[2]苗曉玲.新課改下初中英語教學合作學習模式的培養(yǎng)與探究:淺談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策略[J].中學生英語,2017(34):51.
[3]劉鳳娜.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高新區(qū),2017(11):87.
[4]楊建紅.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現(xiàn)狀調查[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22(10):48-50.
[5]李嬋娟.ADHD傾向兒童循證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研究[D].廣州大學,2022.
[6]梁巍.ABCD發(fā)展概念框架[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3(5):381-383.
[7]慕雯雯.ADHD兒童課堂干擾行為處理的個案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23.
[8]劉志軍,徐彬.新課標下課程與教學評價方式變革的挑戰(zhàn)與應對[J].課程·教材·教法,2022(8):4-10,24
[9]李金蘭.課堂提問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jīng)驗淺談[J].成功:中下,2017(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