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理鬯和生卒年及家世生平考

        2023-12-29 00:00:00楊顏琿呂斌

        摘 要: 理鬯和,字卿云,號寒石,開封西華人(今屬河南周口),明清之際以氣節(jié)文章著稱。由于史籍記載的匱乏和疏失,后世在考證其人時眾說紛紜。通過對文獻的整理分析與考辨可知,理鬯和生于明萬歷二十四年丙申(1596),卒于清順治三年(1646)十月四日,享年51歲。其姓氏以復姓之說更可信據(jù)。明末的動蕩與戰(zhàn)亂導致理氏常年羈旅,其生平可以概括為中舉之前為謀求生計外出教書與中舉之后為求生存避難漂泊等兩個階段。

        關鍵詞: 明史;理鬯和;復姓;韓程愈;虔州

        理鬯和,字卿云,號寒石,西華縣(今河南周口市西華縣)茅崗村人潘龍光等修、張嘉謀等纂《西華縣續(xù)志·疆域志》云:“茅崗鄉(xiāng)。有土寨,為明季理寒石先生故里?!保ǔ晌某霭嫔?968年,第78頁)理鬯和在詩文中多次提到的“茅城”即此地。,崇禎十六年癸未(1643)舉人。身處明清鼎革之際,以文章志行著稱。就志行而言,與張果中、彭了凡并稱“蘇門三賢”王士禎作《蘇門三賢詩》分詠張果中之德才、理鬯和之節(jié)義、彭了凡之風節(jié),遂有“蘇門三賢”之名?!短K門三賢詩·理寒石》詩序云:“本李姓也,名鬯和,西華人。恥與李闖同姓,改曰理。孫征君《與西華左令書》稱為‘魯仲連后一人’?!痹娫唬骸棒斶B蹈東海,其志恥帝秦。龔生夭天年,詎知有美新。陶公懷晉室,聊存頭上巾。嗟哉均垍流,乃愧青巖甄。西華理寒石,為儒甘賤貧。奉母蓬藋中,歸潔恐辱身。梟鏡交蹄跡,神州日沉淪。靈氛久上天,呼號竟無因。感激變姓名,下士良苦辛。何人傳節(jié)義,誦言聊一申。”(王士禎著,李毓芙、牟通、李茂肅整理《漁洋精華錄集釋》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41頁。)按,理鬯和為西華人,曾經在蘇門山麓的百泉書院(今屬河南新鄉(xiāng)市輝縣)寓居數(shù)月以應鄉(xiāng)試。,“寒石理氏,且為明節(jié)義之殿,雖名位視前洪纖不同,然春蘭秋菊,各一時之芳矣”〔1〕。他才高學博,與胡然、劉景躍號稱“西華三先生”潘龍光等修、張嘉謀等纂《西華縣續(xù)志·藝文志·湄園詩集》提要稱:“(胡)然在明季與劉景躍、理鬯和,稱‘西華三先生’?!保ǔ晌某霭嫔?968年版,第470頁)《西華縣續(xù)志·人物志·王辰順》云:“宛邱辰陵間,人文之盛,甲于全豫。胡湄園、劉海鶴、理寒石,明末赫赫稱中州之先生。”(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第690頁。)。理鬯和工詩文,“所為詩、古文詞,奇情異致,縱橫排奡,卓然自成一家”見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理百川跋》,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擅書法,“楷類鐘太傅,行草亦有晉風”〔2〕。其創(chuàng)作的《漁鼓曲》“是河南省內至今見到的最早的漁鼓曲詞”〔3〕,成就高,影響大。

        然而,目前有關理鬯和的史料記載稀少而零散,學術研究也相對薄弱。例如,汪如潤《明代河南作家研究》以地域和文人群體為研究對象,將理鬯和歸入明末河南文壇,首次對理鬯和的人生經歷和文集作了簡要概述,但僅將理氏作為研究群像之一,內容較為粗略,譬如其生平僅用“生卒年難考”〔4〕一筆帶過。此外,王珂《崇禎壬午年開封水災與中州文學重心北移》〔5〕、梁爾濤《明末清初衛(wèi)輝府文人社群與文學創(chuàng)作》〔6〕均探討了崇禎壬午開封水災致使中州科舉考場轉移至輝縣百泉,導致本應壬午年參加鄉(xiāng)試的考生滯留百泉等待次年豫省補鄉(xiāng)試之事及其所產生的文學現(xiàn)象。理鬯和作為壬午年鄉(xiāng)試的學子與滯留百泉之后蘇門大結社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則只是被簡略提及。鑒于有關理鬯和的研究較為薄弱且存在諸多模糊、矛盾甚至錯誤之處有待厘清,本文茲就有關事宜考論如下。

        一、生卒年考

        理鬯和的生卒年于史無載,現(xiàn)代文獻多稱“生卒年不詳”“生卒年難考”,或徑標“明末”,《中國曲藝志·河南卷》(中國ISBN中心1995年,第599頁)、汪如潤《明代河南作家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等皆稱理鬯和“生卒年不詳”“生卒年難考”?!吨袊囀贰罚ū本┪幕囆g出版社1998年版)、《河南曲藝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等則徑標“明末”。僅在《周口姓氏文化大觀》中有明確記載:“理鬯和(1593—1645)”〔7〕,然而不知以何為據(jù)。其實,理鬯和的生卒年是可以考訂出來的,而最為可靠、準確的考訂依據(jù),當然是其本人的直接資料,旁及其他相關史料。

        (一)理鬯和生年考

        在理鬯和現(xiàn)存詩文中,有兩處談及自己的年齡。

        其一是《赤城解》:“天啟丁卯,余年三十有二,傭書柳步?!币娎碹撕汀逗壬募こ喑墙狻?,載于邵松年續(xù)輯《續(xù)中州名賢文表》,海虞邵氏重付鴻文書局清光緒三十年(1904)鴻文書局石印本。天啟丁卯即1627年,理鬯和32歲,由此上推32年,其生年當為萬歷二十四年丙申(公元1596年)。

        其二是《沙水需言》:“余年四十二,病軟腳。又三年,曾甚廢矣?!莿t,余與書認親,蓋自廢始親矣?!绲澮衙略彰魅沼?。”見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沙水需言》,載于邵松年續(xù)輯《續(xù)中州名賢文表》,海虞邵氏重付鴻文書局清光緒三十年(1904)鴻文書局石印本。此條記載有三個時間點:42歲時患上軟腳?。挥秩?;崇禎已卯冬十月,即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10月)。若按崇禎十二年其實數(shù)45歲計,由上推45年,生年當為萬歷二十三年乙未(1595)。但考慮到“又三年”與“冬十月”以及古人計時習慣等因素,上推44年即生年為萬歷二十四年丙申(1596)似乎更符合實際,也與第一條材料的時間吻合。

        此外,理鬯和《明顯妣慈適胡氏志銘略》曾對理氏子女的年齡有所涉及。理鬯和嫡母胡氏“兩出皆女,伯吾姊,四吾妹”,理鬯和母親則育有“和同母姊兩人,妹一人,合鬯和四人”。為了表示嫡母對理鬯和等庶子女視如己出,理鬯和云:“中間食母高厚,或二十八九年,如吾五妹;或三十八九年,如吾三姊;或四十一二年,如吾仲姊?!钡漳笟{于崇禎五年壬申(1632),理鬯和特意描寫了理氏同胞姊妹的悲傷之情:“吾哭之,吾仲姊哭之,吾三姝按,“三姝”,《寒石先生文集》各版本均為“三妹”,據(jù)文意可知,此處所指為理氏一母同胞之三姐,故據(jù)《西華縣志》改作“三姝”。見理鬯和《胡氏志銘略》,載于宋恂《(乾?。┪魅A縣志·藝文志》卷十三,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哭之,吾五妹哭之,較吾伯姊,吾四妹殊甚”見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明顯妣慈適胡氏志銘略》,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由此可知理鬯和共兄妹六人,大姐與四妹為嫡母胡氏所出,二姐、三姐、五妹與理氏一母同胞。而嫡母過世之時,三姐38或39歲,五妹28或29歲,理鬯和的年齡應該在28或29歲到38或39歲之間。若理氏生年為萬歷二十三年乙未(1595),那么崇禎五年壬申(1632)時為38歲;若理氏生于萬歷二十四年丙申(1596),那么崇禎五年壬申(1632)當為37歲,此時理氏一母同胞之三姐為38歲或39歲。如此看來,理氏生于萬歷二十四年丙申(1596)之說也許更為可信。

        (二)理鬯和卒年考

        關于理鬯和的卒年,楊安辯曾說:“康熙乙酉,余甥館于西華觀察王公,始得寒石先生《漁鼓詞》。讀之忻然,意有所會,因訪先生生平行誼于華之耆舊。大抵所艷稱者,易姓蹈海及殉明國難于虔州二大節(jié),或以其生,或以其死,莫定其詞?!币姉畎厕q《寒石先生漁鼓詞跋》,載于宋恂《(乾?。┪魅A縣志》,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可見,到康熙乙酉(1705)年間,理氏的卒年及下落已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了。

        從現(xiàn)有史料來看,有關理鬯和卒年有以下兩種說法:

        1.殉國說

        韓程愈《理寒石傳》云:“隆武初,改授行在兵部職方司主事,奉命檄虔兵。既至,而虔州亂,城亦將陷。寒石度不能濟,乃從城上投下死之。”見韓程愈《理寒石傳》,載于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李仲增《寒石先生文集序》亦云:“福藩出亡,追扈失道,遇唐藩,加職方主事,命檄虔州兵,城破死之。”見李仲增序,載于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

        2.遠遁海外說

        遠遁海外說又有兩種情況,一說死于海外,陳鼎《東林傳》載:理鬯和于“亂后,航海而死”見陳鼎《東林傳》,載于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二是不知所終。或言東渡日本,李仲增《寒石先生文集序》云:“或謂先生航海日本,實未曾死”見李仲增序,載于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蜓噪[居高麗,萬弘祐有《聞理寒石隱高麗》詩,云:“孤心自送與天爭,赤曜排空海國驚。墨帳冰霜渾是膽,浮漚生死不關名。崩濤激咽《離騷》淚,啼鳥哀纏杜宇聲。放眼乾坤誰有此,白虹一道起東”見萬弘祐《聞理寒石隱高麗》,載于宋恂《(乾?。┪魅A縣志·藝文志》,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蜓圆恢K,周興陸認為理鬯和于“甲申逆闖之變,恥與李賊同姓,改為理。遠遁,不知何終”〔2〕。

        對于遠遁海外之說,《(乾?。┪魅A縣志》提出了質疑:“鬯和殉節(jié)后,或有言其出家泛海過日本為國師者。韓目擊其死,載之甚悉”見宋恂《(乾隆)西華縣志·人物志》卷七,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韓程愈認為遁跡海外實為附會:“寒石既沒,四方人士傳其已出家,泛海過日本,為國王師。及讀余傳,尚有相顧搖首不之信者。然寒石實死虔州,眾人因其生平好奇,故附會其說以見異耳”見韓程愈《理寒石傳》,載于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萬弘祐為理鬯和門生,理鬯和《答萬秀才書》見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答萬秀才書》,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情真意切,體現(xiàn)了二人深厚的師生情誼。萬弘祐所謂隱居高麗說顯然包含了個人的情感因素,他更愿意相信其師的歸宿是隱居高麗,而非殉難虔州。

        韓程愈是理鬯和的生前好友,其《理寒石傳》中記述了二人兩次會面的情形:“乙酉春,余因人有武夷之行過吳會,訪寒石于署,贈余以詩……寒石從唐藩如閩與余見”見韓程愈《理寒石傳》,載于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理鬯和尚存《贈韓程愈》詩。理鬯和死后,韓程愈親自將其安葬,此事有多種史料可為佐證,如《陳州府志·寒石先生傳》載:“遂如虔,以職方主事奉命檄虔兵。甫至,大兵下閩越,乃墜城死之。其友韓程愈葬之東郭外”見崔應階修、姚之烺纂《陳州府志·寒石先生傳》,清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叮ㄇ。┪魅A縣志》載:“(理鬯和)奉命檄虔兵,既至,而虔州亂,城亦垂陷。鬯和墜城死之。程愈葬之虔東郭外,為作傳以紀其事。”見宋恂《(乾?。┪魅A縣志·人物志》卷七,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因此,韓程愈的殉國之說最可信據(jù)。理鬯和卒年當據(jù)此來考證。

        按照韓程愈的說法,理鬯和是在虔州城將陷之際從城上投下而死。虔州在明朝改稱贛州,《大清一統(tǒng)志》載:“隋平陳廢郡置虔州,……紹興二十三年,改曰贛州。元至元十四年,升贛州路總管府,隸江西行省。明洪武二年,改曰贛州府,屬江西布政司。本朝因之,分屬江西省”見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欽定大清一統(tǒng)志》卷二百五十三“贛州府”。??肌赌厦魇贰罚骸埃樦稳辏┣遘娫诰旁鲁蹙湃照碱I南康縣;十五日攻占上猶縣,十九日起包圍贛州城。雙方相持十余日。十月初三日,清軍大舉攻城……至初四日午時,明軍抵敵不住,贛州失守?!薄?〕可知贛州城破的時間是順治三年(1646)十月初四日午時,理鬯和當卒于此日。

        綜上所述,理鬯和生于明萬歷二十四年丙申(1596),卒于清順治三年(1646)十月初四,享年51歲。

        二、姓氏辨

        理鬯和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文人,上文所引后人以其或隱居高麗或泛海為日本國師等附會之說即是顯例。此外,后人對于理鬯和的姓氏亦各執(zhí)一詞。一是復姓說,即“初姓李氏,寒石以為李本作理,遂復從理”見韓程愈《理寒石傳》,載于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其先出于咎繇之后理征,為殷大夫”見吳中奇《理寒石先生傳》,載于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二是改姓說,即“本姓李,恥與闖賊同,易以理”見崔應階修、姚之烺纂《陳州府志·寒石先生傳》卷十三,清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理氏學田,寒石先生世居茅崗村,恥與李自成同姓,改姓理,后人因之”見李炳章《理氏學田碑記》,載于潘龍光等修、張嘉謀等纂《西華縣續(xù)志》第604頁。。

        相較而言,改姓說最為流行,清代以來的文獻大都采用改姓說,如陳垣《史諱舉例》所引例證:

        《文獻征存錄》一:“理鬯和,字寒石,西華人,本姓李,恥其姓與李自成同,曰:‘吾今姓理矣?!?/p>

        《鮚埼亭集》十四《南岳和上退翁碑》:“退翁,揚之興化縣人,姓李氏。父嘉兆,甲申之變,貽書其子曰:‘吾始祖咎繇為理官,子孫因氏理,其后以音同,亦氏李。今先皇帝死社稷,而賊乃李氏,吾忍與賊同姓乎!吾子孫尚復姓理氏?!仁侵兄堇钲撕蜕蠒埜睦硎?,嘉兆適與之合,天下傳為二理?!贝藙t恥與同姓,亦避諱之別開生面者也〔9〕。

        客觀而論,復姓、改姓兩說均有其歷史合理性。作為理鬯和生前好友的韓程愈所作《理寒石傳》和吳中奇所作《理寒石先生傳》均持復姓說,而未言及改姓之事。從文獻的角度來看,復姓之說似更可信。改姓之說雖晚出,但帶有彰顯理氏忠義氣節(jié)以明風教的意涵,可與其傳奇人生相互發(fā)明,且與復姓說并不沖突,故后世人更愿意相信接受。

        三、理鬯和家世生平考

        理鬯和的家世與生平事跡多分散于《西華縣志》、《西華縣續(xù)志》、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及其序跋與傳記之中。

        (一)理鬯和家世與親族

        1.理鬯和家世

        據(jù)理鬯和《始祖剏學田碑》:“始祖創(chuàng)起,國初為高皇帝?!嬷M永新,迄今三百年,遺蹤斷跡?!瓲枙r即朝廷庠序學校,想草草未必如今日,乃吾祖寶創(chuàng)學田。”見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始祖剏學田碑》,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大約在明高祖洪武時期,理氏先祖李永新遷至西華縣茅崗村,并創(chuàng)立學田。

        2.理鬯和親族

        據(jù)理鬯和《明顯妣慈適胡氏志銘略》見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明顯妣慈適胡氏志銘略》,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理鬯和的父親有妻妾各一,子女六人,僅理鬯和一男。其妻胡氏為陳郡清河胡似舟先生之女,在十七歲的時候婚配于理鬯和父,僅出二女,分別排行第一和第五。其妾即是理鬯和生母,育有子女四人,理鬯和排名第四。胡氏對所有子女一視同仁,與理鬯和感情尤為深厚。胡氏崇禎辛未(1631)九月七日壽七十,歿于崇禎壬申春日(1632)。由此推斷,胡氏生卒年為1561—1632年。

        胡氏“少于先子一年,壽于先子八年”,故理鬯和父生卒年為1560—1622年,正好符合“后先子者十年”。此外,理氏《雪廬記》曾言“余少時癖蠧蟫,嗜讀書,惜措大窮赤。十五年間,略得數(shù)千卷”見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雪廬記》,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堆]記》作于崇禎丁丑(1637)十二月十二日,前推15年,正是1622年。理父過世之后,理氏家境愈發(fā)艱難,二者相吻合。

        理氏生母生卒年則僅能據(jù)韓程愈《理寒石傳》推斷,文云:“寒石度不能濟,乃從城上投下死之。子習奉祖母以歸”見韓程愈《理寒石傳》,載于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锻娓濉だ砭埠蛡鳌份d:“寒石死之,安和聞之,哭曰:‘吾固知吾兄之必死也?!醇弊咴L寒石母,若子之所在。而寒石子習已奉祖母歸。安和迎于家,事之如母?!薄?0〕由此可知,理氏卒后其生母仍健在,由理鬯和從弟理安和奉養(yǎng)。

        另外,據(jù)孫征君《與西華左令書》:“聞其家僅有一老母,僅有一妾與兩幼孫侍晨昏?!币妼O奇逢《與西華左令書》,載于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理鬯和亦有一妻一妾,其妻僅見理氏作《寄內》《湖南寄內二首》。妾或為周氏,吳中奇曾作《戲答寒石理年兄侍姬練性代為制衣韻》見吳中奇《戲答寒石理年兄侍姬練性代為制衣韻》,載于潘龍光等修、張嘉謀等纂《西華縣續(xù)志》第758頁。,理氏有《與周姬》《戲贈周姬》。理氏有二子,長子理習,次子理溥。據(jù)《西華縣志·人物志·理鬯和》:“長子習慷慨有勇略,善左右射,從鬯和南渡遇海賊,矢無虛發(fā),賊多死。福王以軍功授蘇州副將,改□河副將。鬯和死,習奉其祖母以歸,后以統(tǒng)兵擊土寇,歿于陣葬永城。次子溥亦從父南遷,有軍功,張鳳翔薦授都司,福王出亡,遂不仕。”見宋恂《(乾?。┪魅A縣志·人物志》卷七,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

        (二)理鬯和生平事跡

        理鬯和出生于萬歷二十四年丙申(1596),卒于順治三年丙戌(1646),崇禎十六年癸未(1643)中舉時已48歲高齡,僅一年便遭逢甲申(1644)國變,可以說是常年羈旅,半生飄零。其漂泊的階段可分為二,一是中舉之前謀求生計外出教書,二是中舉之后為求生存避難漂泊,但究其原因都不外乎都是為了在明末的動蕩與戰(zhàn)亂中謀生路。

        萬歷二十四年丙申(1596),理鬯和出生于西華縣茅崗村(即茅城)按,茅城,俗以茅崗為茅城。周仲遠云:“昔之洧水,逕茅城而又東過習陽。今洧水不入潁矣,又安得逕茅城過習陽耶?雖縣東八里,今有茅崗,然在習陽東二十里,以古者洧水故道改之,則茅城當在習陽西,不得在東也。”按《水經》又東南過茅城邑之東北?!蹲ⅰ酚衷疲骸澳限熞怨食牵乐^之思鄉(xiāng)城,西去洧水十五里,又右合濩陂南,經新汲故城,東又南積而為陂,陂之西北即長舍城。陂水東翌洧堤,西面茅邑,自城北門列筑堤道,迄于此岡,世尚謂之茅崗,即《經》所謂茅邑地也?!币厝肆枞テ墼疲骸敖駥髌滗⑺謇?,又在茅城之北,似非無據(jù)者矣?!保▍⒁娝吴叮ㄇ。┪魅A縣志·建置志》,清乾隆十九年本,卷三。)。據(jù)《西華縣續(xù)志·疆域志》:“茅崗鄉(xiāng)。有土寨為明季理寒石先生故里?!币娕她埞獾刃?、張嘉謀等纂《西華縣續(xù)志·疆域志》第78頁。理氏文中多提到“茅城”,如《明顯妣慈適胡氏志銘略》:“嫡母胡,陳郡清河胡似舟先生介女,年十七,配先子于茅城”見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明顯妣慈適胡氏志銘略》,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抱甕丈人胡大先生志銘》:“丈人家距茅城里許,與予家世講,迄予情好彌隆?!薄爱敵绲澬廖醇纹蕉?,先慈卒于沙水舟中。明日還茅城,乙夜扶服過丈人廬?!币娎碹撕汀逗壬募けМY丈人胡大先生志銘》,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锻踔僭颇怪景稀罚骸俺绲澃四觌S次乙亥秋,通家教下晚生茅城理鬯和頓首謹跋,奉若刊石?!币娕她埞獾刃?、張嘉謀等纂《西華縣續(xù)志·王仲云墓志跋》,第543頁。其詩《望春懷茅城》《別茅城感懷呈湄園洎洪元平》等也每每憶及茅城。

        天啟元年辛酉(1621)到天啟二年壬戌(1622),理鬯和師從胡然?!睹髟娙虽貓@胡先生墓志銘》載:“吾初不信一病可以沒吾師,即鄉(xiāng)黨亦不信吾師以一病沒。竟沒矣,如何沒之?又明年為崇禎己巳(1629),鬯和讀書召陵(今屬河南漯河)之背,師嗣子令章走百里為師乞志銘?!币娎碹撕汀逗壬募っ髟娙虽貓@胡先生墓志銘》,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由此可知其師胡湄園沒于1628年。據(jù)“鬯和問業(yè)門下者一年。文酒琴尊,貪病艱虞,風雨牢愁,追游者蓋又六年”見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明詩人湄園胡先生墓志銘》,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可推理鬯和1621—1622年間于胡湄園門下問業(yè)。雖拜師僅一年,但胡湄園對理鬯和影響深遠。

        天啟七年甲戌(1627)到崇禎四年辛未(1631),理鬯和居郾城(今屬河南漯河),首次教書于柳步?!冻喑墙狻罚骸疤靻⒍∶?627),余年三十有二,傭書柳步,曾揭天下雷行示從游。”見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赤城解》,載于邵松年續(xù)輯《續(xù)中州名賢文表》,海虞邵氏重付鴻文書局清光緒三十年(1904)鴻文書局石印本。由《明詩人湄園胡先生墓志銘》所引“崇禎己巳(1629),鬯和讀書召陵之背”見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明詩人湄園胡先生墓志銘》,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可知1629年理氏仍于柳步教書。《明處士劉長者暨配于氏合葬志銘》亦可佐證:“又十余年,予挾策柳步宿寨間,則濬一遣其弟景云就予學,因是得交濬一。又因濬一得登堂拜其尊人。尊人笑語燕洽,滿面溫抑。忘機忘懷,為嬰為孺,古稱長者近是。又四五年,濬一捐賓客。予亦牛馬塵鞅,中間不見長者八九年,景云亦復子佩青青。今為崇禎十年,予再館柳步,濬一子大生亦來就學?!币娎碹撕汀逗壬募っ魈幨縿㈤L者暨配于氏合葬志銘》,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崇禎十年(1637)理氏稱“再館柳步”,則八九年前即1629年左右理氏“挾策柳步宿寨間”。據(jù)《沙水需言》載:“己巳為崇禎二年,辛未為四年,辛未冬至召陵,是己巳后歸,辛未復來。未幾,即以母沒歸?!币娎碹撕汀渡乘柩浴罚d于潘龍光等修、張嘉謀等纂《西華縣續(xù)志》第474頁。由此可見,崇禎三年庚午(1630)理鬯和曾返回茅城,崇禎四年辛未(1631)嫡母過世,理氏才結束柳步教書,返回茅城服母喪。

        崇禎八年乙亥(1635)到崇禎十二年已卯(1639),戰(zhàn)亂已頻,理鬯和再次教書于柳步。據(jù)《雪廬記》:“強半歲,乙亥移家南陀?!币娎碹撕汀逗壬募ぱ]記》,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爱斎罩淳蜁r,流寇墻突焚殺于沱之左右,攢刀遮騎,并柴扉以過。舉家避入沙坨,宇虛無人問,誰守望御侮繄,維二三雞犬足,伏室無寓人,則牛角不堪賓鼠故也。”見理鬯和《寒石先生文集·雪廬記》,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1635年,理鬯和移家南陀潘龍光等修、張嘉謀等纂《西華縣續(xù)志》第104頁曰:“南陀村鄉(xiāng)(附村二),有寨名曰興龍寨,村北門內有理寒石先生故宅遺址?!保ㄖ],中途遭流寇,舉家避入沙陀。崇禎十二年己卯(1639),理氏作《沙水需言》《留別沙水同社諸君子》《沙水行》,十月,離開郾城,參加科舉《沙水需言》卷二云:“所謂三年者,當在己卯前后。己卯為十二年,而《沙水需言》列奪情睹人,自楊榮以逮張居正,蓋為楊嗣昌發(fā)也。嗣昌以十年三月起兵部尚書。故曰:拈姓名,小示推敲,正和于感事之指。似自十年以至十二年,為其居郾城最久之時?!缎柩浴分?,為已卯十月《留別沙水同社》詩曰:‘十月無家衣未授?!衷唬骸憋L凜冽催人走?!瘎t已卯十月以后去郾城矣。”參見潘龍光等修、張嘉謀等纂《西華縣續(xù)志·藝文志》,第474頁。。

        崇禎十三年庚辰(1640)到崇禎十六年癸未(1643),李自成三次圍攻開封。崇禎十五年壬午(1642)年八月,理鬯和參加鄉(xiāng)試,但據(jù)《崇禎實錄》:“停河南鄉(xiāng)試——時開封久圍不解也。李自成圍開封日久,開封守告急求救”〔11〕。九月,開封上游黃河大堤決口,水淹開封城,故因水災鄉(xiāng)試作廢。崇禎十六年癸未(1643),據(jù)張縉彥《百泉開科碑記》:“十五年壬午,郡國士咸以計偕上春官,會寇湮汴省,罷豫闈。十六年,蘇公為監(jiān)察御史,紀綱明查,文教誕敷。余上補科議,……今日者擴書院以為場屋,振河朔以恢攬中原”見張縉彥《百泉開科碑記》,載于《清代詩文集匯編》第361冊第25頁。。理氏遂中舉。

        崇禎十七年甲申(1644)三月十九日,崇禎帝自盡于煤山。國變之后,理鬯和攜家南下避難。其《熊沃心、徐有悅文學》云:“自后亂局日甚。弟于三月渡河,寒眷以六月南下。至鳳泗,又折而北,墮水拖泥,疑人疑鬼。七月將盡,始獲寧宇,不意晉省陷沒,二東度且不測。弟攜提老幼行,不知浮墮何羅剎鬼國也?!币娎碹撕汀逗壬募ば芪中?、徐有悅文學》,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蔡晉鏞鈔本。南明弘光元年乙酉(1645)理鬯和在江蘇任監(jiān)紀推官,隆武初,改授行在兵部,職方司主事,奉命檄虔。清順治三年丙戌(1646)十月,理鬯和卒于虔州。

        綜上所述,理鬯和生于明萬歷二十四年丙申(1596),卒于清順治三年(1646)十月四日,享年51歲。民間所流傳的理鬯和遠遁海外之說,實則隱含著世人對于理氏殉國的欽佩和美好的祈愿。同樣,關于理鬯和姓氏的改姓與復姓之說,雖復姓之說更可信據(jù),但由于改姓之說帶有彰顯理氏忠義氣節(jié)以明風教的意涵,后世更愿意相信而樂于接受。明末的動蕩與戰(zhàn)亂導致理氏常年羈旅,其生平則可以概括為中舉之前為謀求生計外出教書與中舉之后為求生存避難漂泊等兩個階段。盡管理鬯和飄零半生,但他恣意灑脫,“人狂文奇”〔12〕,其詩文自成一家。他將“文如其人”的傳統(tǒng)觀念和以“真情”為尚的思想貫徹到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具有飽含真性情、文與人相通相映的特點。

        參考文獻:

        〔1〕潘龍光,等,修.張嘉謀,等,纂.西華縣續(xù)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645.

        〔2〕張 庚.書理寒石手批《世說新語》后〔C〕∥周興陸.《世說新語》匯校匯注匯評.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1665.

        〔3〕中國曲藝志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河南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河南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5:599.

        〔4〕汪如潤.明代河南作家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文學院,2007:95.

        〔5〕王 珂.崇禎壬午年開封水災與中州文學重心北移〔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55-58.

        〔6〕梁爾濤.明末清初衛(wèi)輝府文人社群與文學創(chuàng)作〔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3):58-61.

        〔7〕皇甫有風,主編,黃伯成,執(zhí)筆.周口姓氏文化大觀〔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540.

        〔8〕顧 誠,南明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302.

        〔9〕陳 垣.史諱舉例(卷二“惡意避諱例”)〔M〕.北京:中華書局,2004:19.

        〔10〕《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編.清代詩文集匯編(第361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1.

        〔11〕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實錄〔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2:438.

        〔12〕呂 斌,楊顏琿.理鬯和文學觀論略〔J〕.中國韻文學刊,2022,36(2):31.

        A Study of the Birth Year and Death Year of LI Changhe and His Family and Life

        YANG Yanhui, Lü Bin

        Abstract: Li Changhe, also known as Qingyun (courtesy name) and Hanshi (art name), was a native of Xihua, Kaifeng (now Zhoukou City, Henan Province) and widely known for his articles on integrit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ater generation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existence of Li Changhe in their study and there are only a few and inexhaustive historical records about him.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literature about Li Changh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Li was born in 1596, and died at the age of 51 on October 4, 1646. Among all opinions about his surname, the one referring to a compound surname seems to be credible. The turmoil and war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led to Li's perennial wandering life, and his lif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at before he passed the provincial examination, he left home and worked as a teacher to make a living; the second stage is that after passing the provincial examination, he wandered for survival and refuge.

        Key words: History of Ming Dynasty; Li Changhe; compound surname; Han Chengyu; Qianzhou

        (責任編輯:武麗霞)

        收稿日期:2022-07-02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明代中期學術與文學研究”(17JD83);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文化思潮與明代文體學研究”(21A0095)

        作者簡介:楊顏琿,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元明清文學研究,E-mail:1060485877@qq.com;呂 斌,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日本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97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国产黄色一区二区福利| 东北熟妇露脸25分钟| 手机福利视频|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8090成人午夜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不卡av在线免费|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久久久精品电影| av国产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xxxx富婆|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费| 亚洲国产精品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噜噜激激的五月天|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欧毛| 成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播放|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片|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91成人精品高潮综合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av| 中国少妇×xxxx性裸交|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成人免费丝袜美腿视频| 在线精品首页中文字幕亚洲|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 国产小屁孩cao大人| 日本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 亚洲妓女综合网99| 亚洲国产综合性感三级自拍| 天堂网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