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肌骨超聲和磁共振成像(MRI)在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分型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為臨床相關診斷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常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70例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肌骨超聲和MRI在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分型診斷中的價值。結果 肌骨超聲、MRI檢查結果與手術病理結果一致性高(Kappa=0.794,0.856;Plt;0.05),肌骨超聲、MRI兩種檢查方法鑒別診斷腫塊類和非腫塊類病變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肌骨超聲檢查時間短于MRI檢查(Plt;0.05)。結論 肌骨超聲和MRI用于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分型診斷準確性較高,且前者檢查時間更短。
【關鍵詞】肌骨超聲;磁共振成像;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09.0113.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09.036
軟組織不同于骨骼組織和質地相近的內臟,屬非上皮性骨外組織結構。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涉及皮下組織、肌肉、關節(jié)及外周神經等,可引起局部腫脹疼痛,甚至造成功能障礙[1]。因而早期診斷對指導臨床干預具有重要意義。??企w檢雖可對其進行初步診斷,但仍存在誤診和漏診,尤其是對于病變范圍和深度更是難以確定,影響分型診斷的準確性。磁共振成像(MRI)對軟組織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在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分型診斷中具有較高準確性[2]。但MRI檢查費用相對較高,且對于體內有金屬器物的患者不宜施行,部分基層醫(yī)院缺乏相應檢查設備,這使MRI的推廣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3]。肌骨超聲利用高頻超聲探頭診斷肌肉骨骼疾病,且價格相對低廉,可重復性強[4]。本研究對70例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肌骨超聲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常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70例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70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22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47.57±12.48)歲;病程1~70個月,平均病程(40.62±8.78)個月;病變部位:膝部22例,足踝25例,手腕14例,肘部9例。本研究經常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外科學(第9版)》[5]中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的診斷標準,均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②年齡gt;18歲,且臨床資料完整;③均接受肌骨超聲與MRI檢查。排除標準:①合并風濕性關節(jié)炎、糖尿病神經病變、強直性脊柱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及類風濕關節(jié)炎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妊娠或哺乳期者;④開放性深部組織創(chuàng)傷者。
1.2 檢查方法 患者均進行肌骨超聲與MRI檢查。肌骨超聲檢查:采用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通用公司,國械注進20152061495,型號:voluson E8)進行肌骨超聲檢查:根據(jù)病變部位取不同體位,進行多切面、多方位掃描,探頭頻率6~15 MHz,仔細觀察皮下組織、關節(jié)、肌腱、關節(jié)囊及外周神經,記錄病變位置、大小、邊界、血流信號,并記錄病變組織與鄰近組織、血管的關系。MRI檢查: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德國西門子,粵醫(yī)械廣審(文)第2016080280,型號:MAGNETOM ESSENZA 1.5T ]進行MRI檢查,患者取仰臥位,具體參數(shù)設定見表1。70例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患者均接受清創(chuàng)縫合術。以手術病理結果為金標準,結合臨床記錄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的分型[5]。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肌骨超聲、MRI與病理結果的差異。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記錄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分型診斷結果,包括腫塊類(囊性腫塊、實性腫塊)和非腫塊類(韌
帶損傷、肌腱損傷及半月板損傷),分析肌骨超聲、MRI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的一致性。②比較肌骨超聲、MRI診斷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情況及效能。敏感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準確性=(真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③比較肌骨超聲與MRI的檢查時間。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肌骨超聲、MRI與病理結果比較 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70例患者中囊性腫塊34例,占48.57%,實性腫塊10例,占14.29%,韌帶損傷12例,占17.14%,肌腱損傷8例,占11.43%,半月板損傷6例,占8.57%。肌骨超聲及MRI檢查與手術病理結果一致性高(Kappa=0.794,0.856,Plt;0.05),見表2。
2.2 肌骨超聲、MRI診斷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的效能比較 肌骨超聲、MRI診斷病變類型與手術病理結果見表3,肌骨超聲、MRI兩種檢查方法鑒別診斷腫塊類和非腫塊類病變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4。
2.3 肌骨超聲與MRI的檢查時間比較 肌骨超聲檢查時間短于MRI,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5。
3 討論
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可引起患者機體功能障礙和組織器官形態(tài)結構改變,進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6]。不同類型軟組織損傷患者病理改變和治療方案存在顯著差異,不同類型病變的早期鑒別對指導臨床具有重要價值。高頻超聲分辨率高,而聲束穿透距離短,可較好顯示病變部位及其與鄰近組織血管、神經的關系[7]。此外,肌骨超聲利用高頻超聲探頭進行檢測,可清晰顯示患者肌肉、肌腱、韌帶、關節(jié)腔等結構及走行關系,還可明確軟組織損傷病變范圍,評估肌腱韌帶的功能狀態(tài),可以為病變分型診斷提供依據(jù)[8-9]。
本研究顯示,肌骨超聲鑒別診斷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分型的Kappa值為0.794,提示其對于鑒別病變分型具有較高準確性。70例患者中囊性腫塊病變達34例,占48.57%,在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中最為常見,這與張曉燕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囊性腫塊以皮下囊性腫塊和關節(jié)腔積液為主要病理表現(xiàn),肌骨超聲對囊性腫塊縱向分辨力高,可顯示淺表軟組織中皮下囊腫性病變[11]。在非腫塊性病變中,韌帶損傷較為常見,對于僅韌帶挫傷患者,因韌帶腫脹,肌骨超聲可見內部回聲不均,而若伴有撕裂,則可見部分纖維連續(xù)性中斷,呈不規(guī)則低-無回聲,這有助于臨床鑒別[12]。另外,半月板是機體膝關節(jié)重要功能結構,因損傷機制不同,可形成不同類型的撕裂傷[13]。而在超聲下則可見不同的影像表現(xiàn),完全撕裂者間隙較寬,在兩個強回聲界面間伴低回聲界面,而不完全撕裂者表現(xiàn)為細線狀高回聲。同時,還應關注患者配合度和疼痛程度,以免影響診斷結果。左丹等[14]也認為半月板損傷患者肌骨超聲表現(xiàn)存在差異性,也可能造成誤診。另外,肌腱損傷也是重要的非腫塊性病變,肌骨超聲可顯示肌腱運動狀態(tài)和連續(xù)性,可為評估肌腱損傷程度提供參考。檢查過程中需注意急性損傷與陳舊性損傷,急性損傷患者肌腱內水腫明顯,纖維組織密度低,表現(xiàn)為低回聲,而陳舊性損傷回聲雜亂,呈點狀或伴有強回聲帶[15]。
與肌骨超聲相比,MRI也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分辨力,并可多平面成像[16]。而對于受解剖結構或體位限制,超聲無法確診者,可進一步行MRI補充診斷[17]。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兩種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另外,超聲檢查時間短于MRI,操作更為簡便,提示肌骨超聲較MRI更易在基層醫(yī)院推廣,且對于有可疑金屬物的患者,肌骨超聲更為適用。因而,超聲可作為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分型診斷的初步篩查手段,并可與MRI配合,以進一步擴大檢查適應群體,提高診斷效能[18]。
綜上所述,肌骨超聲對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分型診斷具有較高準確性,且與MRI比較,具有可重復性高、價格低廉優(yōu)勢。
參考文獻
王彤.肌骨超聲檢查在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中的臨床意義[J].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7, 46(8): 888-890.
劉國彬,張國平,任慶云,等.踝關節(jié)不同姿勢下MRI檢查對其周圍韌帶及肌腱損傷的診斷價值:單中心、診斷性試驗[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7, 21(4): 598-602.
宋關陽,張輝,劉心,等.伴有高度軸移現(xiàn)象的前十字韌帶損傷患者前外側韌帶MRI信號異常的發(fā)生率[J].中華骨科雜志, 2018, 38(7): 385-389.
庾廣文,黃丹,丁清和,等.肌骨超聲引導下穿刺減壓聯(lián)合肩峰下注射治療肩關節(jié)鈣化性肌腱炎的短期療效[J].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 2019, 11(3): 161-165.
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M]. 9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8: 521-522.
趙志蓉,劉月麗,呂傳柱,等.雙氯芬酸鈉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療四肢急性創(chuàng)傷性骨折及軟組織損傷的鎮(zhèn)痛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中華災害救援醫(yī)學, 2015, 3(3): 140-143.
許光瑜,祝旭飛,管敏.肌骨高頻超聲聯(lián)合MRI在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及其臨床意義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1, 19(12): 167-170.
肖杰.肌肉骨骼超聲與X線檢查在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比較[J].河南醫(yī)學研究, 2021, 30(7): 1318-1319.
湯曉艷,吳偉濤,王琰,等.肌骨超聲在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中的應用[J].海南醫(yī)學, 2017, 28(21): 3510-3513.
張曉燕,陳亞南,吳曉明,等.肌骨超聲與MRI對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的診斷效果評價[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2, 20(4): 180-182.
吳丹丹.肌骨超聲診斷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病癥的臨床價值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20, 4(16): 223-224.
李志偉,高峰,孟強,等.高頻肌骨超聲診斷踝關節(jié)外側副韌帶損傷及其評估預后的價值[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 2022, 37(8): 820-823.
王春輝,張恒.肌骨超聲引導下富血小板血漿技術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半月板損傷關節(jié)鏡術后的臨床觀察[J].血栓與止血學, 2022, 28(3): 995-996, 999.
左丹,申芹,詹燕.淺表軟組織創(chuàng)傷性損傷肌骨超聲表現(xiàn)特點及其診斷價值[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20, 17(1): 122-126.
周斌,黎兆平.肌骨超聲在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中的診斷價值和安全性分析[J].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 2021, 30(4): 744-746.
孫小煜,宋璐,張雪峰,等.應用MRI、MSCT檢查在外傷性膝關節(jié)交叉韌帶損傷診治中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1, 19(9): 180-182.
康大治.肌骨超聲在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CD].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2021, 5(15): 101-103.
孔杰. 肌骨超聲檢查在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22, 6(19):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