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二甲雙胍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澄邁縣人民醫(yī)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分為觀察組(采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治療)和對照組(采用二甲雙胍治療),各35例。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治療前后血糖水平、胰島素指標[胰島素(INS)、β細胞功能指數(HOMA-β)及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NS和HOMA-IR水平低于治療前,HOMA-β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INS和HOMA-IR水平低于對照組,HOMA-β水平高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結論 糖尿病患者接受二甲雙胍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治療,可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分泌功能,不良反應少,安全可靠。
【關鍵詞】二甲雙胍;門冬胰島素;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09.003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09.009
糖尿病屬于臨床頻發(fā)的慢性內分泌疾病之一,以血糖水平異常增高為主要病理特征,多因胰島素分泌缺陷或生物功能受損所致。1型糖尿病好發(fā)于30歲以下人群,發(fā)病突然,伴有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等癥狀,以酮癥酸中毒為首發(fā)癥狀居多;臨床發(fā)病以2型糖尿病為主,血糖長期異常增高,可引發(fā)眼、腎及心臟等多器官或臟器的慢性損害和功能障礙,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臨床治療該病以控制血糖為主,但該病病理機制復雜多變,單一用藥效果有限,因此普遍以聯(lián)合用藥為主。其中二甲雙胍屬于雙胍類降糖藥,具有降血糖、控血脂和加強胰島素敏感性等作用,為臨床常用藥之一;而門冬胰島素可降低葡萄糖毒性,一定程度上恢復β細胞功能,有助于減輕胰島素抵抗[1-2]。但門冬胰島素容易引發(fā)低血糖和體質量增高,而二甲雙胍則可有效預防這一不良反應,聯(lián)合用藥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整體效果,改善預后結局。本研究采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患者,探究其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澄邁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3.54±5.67)歲;1型糖尿病18例,2型糖尿病1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齡49~74歲,平均年齡(62.75±5.32)歲;1型糖尿病19例,2型糖尿病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組間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澄邁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3];②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空腹血糖(FPG)≥7.0 mmol/L;③癥狀見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疲乏無力。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者;②合并嚴重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者;③藥物過敏或藥物禁忌證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二甲雙胍緩釋膠囊(哈藥集團制藥六廠,國藥準字H20051805,規(guī)格:0.25 g/粒)治療,0.5 g/次,1次/d,晚餐時服用;根據血糖和尿糖調整用量,每日不超過2 g;如果2 g/次,1次/d的劑量效果不明顯,可改為1 g/次,2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門冬胰島素30(丹麥諾和諾德公司生產,國藥準字J20140140,規(guī)格:3 mL/支)治療,起始胰島素劑量為0.4 U/kg;根據患者血糖水平,每隔3~4 d調整用藥劑量,控制在4~8 U/次,一般不能超過8 U/次,直至達到血糖控制目標。兩組患者均用藥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空腹血糖低于7.1 mmol/L;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效改善,空腹血糖低于8.0 mmol/L;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改善,空腹血糖無變化[4]。②比較兩組患者血糖水平。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肘靜脈血 3 mL, 以 3 000 r/min 離心處理 10 min, 取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空腹和餐后 2 h 血糖水平,取上述空腹靜脈血血清采用單克隆體免疫法測定 HbA1c 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胰島素指標。同②中空腹靜脈血采血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胰島素(INS)水平并計算β細胞功能指數(HOMA-β)及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公司的試劑盒,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④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低血糖、胃腸道不良反應及體質量增加。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采用SPSS 21.0系統(tǒng)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行秩和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胰島素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INS、HOMA-β及HOMA-I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INS和HOMA-IR水平低于治療前,HOMA-β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INS和HOMA-IR水平低于對照組,HOMA-β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隨著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人均經濟收入逐步提高,人們的飲食作息習慣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逐漸增多,例如暴飲暴食、晝伏夜出等,這為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埋下了巨大的隱患[5]。既往臨床上普遍認為糖尿病屬于中老年群體的疾病,青少年較為罕見,但隨著當下飲食作息習慣的整體性變化,這種看法發(fā)生了較大變化。低于40歲以下的糖尿病患者數量正在快速增長,發(fā)病率高達5.9%,同時年輕患者與老年患者的病理學機制差異較大,治療難度較高,臨床效果不理想[6]。目前,糖尿病已經演變?yōu)槿虻闹卮蠊残l(wèi)生問題,在病程早期積極地開展治療干預尤為關鍵[7]。
臨床治療該病主要以降糖治療和改善胰島素分泌功能為主,常用胰島素進行治療。本研究中所用門冬胰島素30屬于一種生物合成的人體胰島素類似物,主要由30%的門冬胰島素和70%的精蛋白兩種物質結合生成結晶門冬胰島素[8]。該藥的藥代動力學十分符合人體生理胰島素的分泌和血糖變化,可有效控制患者餐后血糖升高現(xiàn)象,同時可合理降低葡萄糖毒性,一定程度上恢復胰島β細胞功能,改善胰島素抵抗[9]。然而胰島素在用藥過后,很容易引發(fā)低血糖或體質量增加,同時由于該病病理機制復雜多變,單一用藥很難取得明顯效果,因此臨床上通常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使用[10]。本研究在門冬胰島素用藥基礎上加用二甲雙胍展開聯(lián)合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各項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分析如下:二甲雙胍屬于臨床常用的降糖藥,經口服進入機體后,直接作用于肝臟,抑制肝糖原的異生能力,減少肝糖原輸出,同時刺激腸壁細胞充分攝取和利用葡萄糖[11]。此外,醫(yī)生對該藥的使用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大量實踐研究表明該藥不會加速機體胰島素分泌,降糖機制安全可靠,不會引發(fā)低血糖[12]。二甲雙胍與門冬胰島素聯(lián)合使用,可發(fā)揮良好的藥物協(xié)同機制,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整體血糖水平,科學可靠。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INS和HOMA-IR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HOMA-β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有臨床研究報道顯示,誘發(fā)2型糖尿病的風險普遍更高的兩大因素分別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究其原因在于處于血糖異常狀態(tài)時,胰島β細胞功能代償異常,大量胰島素分泌,肝源性葡萄糖在機體內無法得到代謝導致大量積累,從而誘發(fā)糖尿病[13]。還有其他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HOMA-β水平低下,且隨病情發(fā)展,細胞功能每年還會以4%~5%左右的速率下降[14]。當患者長期處于高糖狀態(tài)時,胰島β細胞將會持續(xù)受損,因為機體的氧化應激機制誘發(fā)氧化應激反應衍生的產物可對β細胞造成嚴重損害而影響其功能,最終導致病情加重[15-16]。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胰島素相關指標均在治療后得到顯著好轉,可見聯(lián)合療法的確能夠有效改善胰島素功能,糾正血糖異常狀態(tài)。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86%,比對照組的20.00%低,提示聯(lián)合用藥安全可靠,具有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二甲雙胍和門冬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分泌功能,不良反應少,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蔣一凡,張新.司美格魯肽聯(lián)合胰島素、二甲雙胍治療高齡2型糖尿病1例[J].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2, 14(Z1): 251-253.
邱樂琴.門冬胰島素聯(lián)合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22, 15(26): 134-136.
馬學毅.現(xiàn)代糖尿病診斷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07: 234-237.
蒲小聘.二甲雙胍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30聯(lián)合用藥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四川醫(yī)學, 2016, 37(9): 1034-1036.
莫卓平,龍木清,陳修衛(wèi).聯(lián)用門冬胰島素30和二甲雙胍與單用門冬胰島素30治療糖尿病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9, 17(9): 176-177.
尹東,杜麗坤.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腎上腺腺瘤導致庫欣綜合征一例的臨床體會[J].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1, 13(Z1): 20-22.
韓玲芹.鹽酸二甲雙胍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的臨床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 2020, 29(16): 2994-2995.
呂建利.二甲雙胍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J].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9, 28(16): 2968-2969.
韓波.門冬胰島素單用或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比較[J].北方藥學, 2018, 15(2): 132-133.
韋珍紅. 二甲雙胍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強化治療新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J].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20, 27(23): 78-81.
蒲小聘. 二甲雙胍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30聯(lián)合用藥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 四川醫(yī)學, 2016, 37(9): 1034-1036.
唐莫宗,黃堃,呂國紅,等.老年初診2型糖尿病應用門冬胰島素30聯(lián)合二甲雙胍的臨床治療效果[J].空軍醫(yī)學雜志, 2020, 36(4): 325-328.
劉曉莉.規(guī)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9, 17(20): 274-275.
張瑞珍,張世葉.鹽酸二甲雙胍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治療對妊娠糖尿病孕婦生產結局的影響[J].中國性科學, 2020, 29(9): 45-50.
劉潤妮.二甲雙胍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30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實用糖尿病雜志, 2021, 17(1): 149-150.
楊海燕,王幼萍,谷麗娟. 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其對血脂的影響[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22, 15(36):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