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學習策略已經成為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和外語教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學習策略的研究探索已經從理論走向實踐,進入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的外語課程大綱或者課程標準中。在高中英語新課標提出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六要素中,學習策略占有重要的位置,有效選擇和使用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手段,也是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必備條件。在日常教學中,筆者會經常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下有效使用單個或者多個策略提升英語學習成效。
1.分組與使用語義圖
分組或畫語義圖意味著將材料分類或重新排列為含義單位,以減少不相關要素的干擾,更容易被記住。新課標中也有對應的闡述:“認知類策略包括利用分類等手段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或利用圖表、思維導圖等收集、整理信息等。”分組的方法可以基于單詞的類型(詞性)、與主題相關的單詞相似度和對立度等。在單元主題意義探究的背景下,分組策略能夠更好地適用于教師和學生單元整體的把握。以北師大版教材選擇性必修一“success”單元為例,筆者幫助學生梳理大的邏輯框架。例如,什么是成功,成功的途徑是什么,成功所需要的品質是什么,成功意味著什么,個人成功與國家利益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新的語境(成功對你意味著什么;為了獲得成功,你需要做什么樣的準備),讓學生在分類記憶的基礎上應用到新的語境之下。學生通過語義群的梳理和整合,提升了英語學習能力。
2.精細加工策略與預測策略
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提升理解能力。通過對學習策略的學習以及課堂教學觀察,筆者認為,精細加工策略與預測策略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已有認知來輔助新文本的理解。精細加工策略是閱讀過程中最重要的認知學習策略之一,它通過把所學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識聯系到一起,來增加新信息的意義,使新信息合理化。閱讀中的圖式理論強調了英語學習者自身所具備的背景知識在閱讀過程中的重要性。學生將已有的圖式和知識儲備與閱讀材料相聯系,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對于新文本的理解。學生在閱讀之前先對文本內容進行預測,即根據閱讀材料的標題和圖片預測話題和文本內容,這樣,閱讀者的內容和圖式結構知識都可以被激活,從而有助于提升閱讀成效。
3.猜測策略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會觀察到學生閱讀時逢詞必查的現象,這是多年來學生在閱讀理解中迷失而不得主旨的重要原因。雖然使用字典很重要,但使用的具體情境與如何有效使用是決定學習策略是否有效、是否促進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利用上下文以及圖片或圖片下的提示詞進行猜測,還要教會學生能夠適應語義不清晰狀態(tài)下的閱讀。
編輯 _ 李剛剛" " "丁亞東(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