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人?!蹦敲矗绾文軌虺砷L為“大先生”?成尚榮先生認為,一條重要的途徑是“把自己和教育科研‘融’在一起,努力做研究型的實踐家”。新時代教育更要求廣大教師要通過研究實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落實好教育改革的政策要求,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筆者結合從教35年的經歷,對如何做好新時代研究型教師做一點探討。
1.讓科學研究成為一種自覺
課題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形抓手和有效平臺,促進了教師由經驗型向專業(yè)型、由專業(yè)型向精業(yè)型轉變,使教師養(yǎng)成自覺思考、主動學習的習慣。面對教育的重大變革,“主動思考”是研究型教師的重要標志。
例如,2022年4月教育部發(fā)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反映了素養(yǎng)時代的育人要求。新的課程標準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面對這些變化,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育人觀?我們應該怎樣改變、做哪些準備,才能真正承擔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使命?這些都應該是一個研究型教師要思考的問題。
2.讓踏實做事成為一種品格
兒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創(chuàng)始人李吉林成功的秘密是:“一輩子耕耘著自己的‘實驗田’——情境教育”。對于一個研究型教師來說,堅持一輩子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是非常可貴的一種品格。
從2016年開始,筆者帶領課程建設核心組成員開啟了建構學校課程的歷程。經過研究,學校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進行一體化統整,構建了基于“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的“驗問課程”體系。截至目前,筆者帶領團隊研究“驗問課程”體系已有6年,這讓筆者對“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誰來培養(yǎng)人”等教育問題進行重新審視與思考,也更加明確了“驗問課程”的育人價值,即不僅要突出學思結合、知行合一的特點,更要倡導敢于發(fā)問、不斷探索、大膽實驗的精神。未來,筆者將繼續(xù)帶領團隊教師深耕“驗問課程”。
3.讓課堂實踐成為一種堅守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生成的場所,是學校育人的主陣地。所以,做新時代研究型教師應立足課堂、研究課堂、守住課堂。
筆者帶領團隊成員聚焦課堂,依托“驗問課程”理念及培養(yǎng)目標,以“問題式教學”為依托,提出了以“分層提問、探究體驗”為主線的“驗問課堂教與學模型”,并形成了學校“驗問教學6步法”:通過創(chuàng)設場景,給學生搭建提出問題的空間和環(huán)境;通過預設,引導學生發(fā)現有價值的問題并提出猜想和假設;通過設計問題鏈,啟發(fā)學生提出促進概念轉變的問題階梯;通過精講點撥,讓學生經歷自主實驗驗證、邏輯推理和團隊討論學習活動;通過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建構概念、拓展思維;通過遷移實踐,幫助學生實際應用、持續(xù)創(chuàng)新?!膀瀱柦虒W法”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支撐。
編輯 _ 李剛剛" " "丁亞東(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