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朝正色,剛而有禮,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 歐陽修《新唐書·顏真卿本傳》
1
駕車自德州去濟南,若不走高速,便可穿陵城而過。這條叫了幾十年的104國道,現(xiàn)在改稱513國道。沒有到過陵城的朋友,我建議還是走這條路,一是現(xiàn)在國道德州至濟南段都是雙向六車道,中間有隔離墻,百公里路程,差不了二十分鐘。二是路過陵城感受一下漢風唐韻,還是很值得的。東方朔的家鄉(xiāng)在這里,顏真卿在這里做過平原郡太守。這里保存的國家一級文物《東方朔畫贊碑》,把陵城的歷史天空串成了一個整體。
古代陵城地處黃河下游沖積平原,禹疏九河,包括“德水”在內(nèi)的五河在此。漢高祖劉邦在德水之畔置安德縣,安德取“德水安瀾”之意。在它的西北部地勢高大、人口密集的丘陵地帶置將陵縣。公元550年文宣帝建立北齊后,開始整頓政區(qū)規(guī)劃,廢除東魏三州153郡589縣,重新調(diào)整州縣及治所布局。在安德與將陵之間,建起臨齊城。至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實行州縣二級制,安德屬德州,州治安德。“德州”二字始于此。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德州治所移至臨齊城,即今天的陵城。
公元164年后,顏真卿以平原郡太守身份來到了這里。
2
這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攜家眷一行出長安城后,顏真卿的心情一定是復雜的。這是他第二次被擠出京師,與第一次僅僅相隔了四年。仕途十七年,除了京師,就是圍著京師附近。平原郡雖算不上遙遠,也有二千五百里之距,況且面臨的頂頭上司是朝野上下頗有爭議的胡人安祿山呢。
多日的行程,可以讓顏真卿靜下心來,對自己的仕途來一個全面回顧。
經(jīng)過吏部銓選、擢拔萃科后到秘書省著作局做校書郎時,顏真卿只有二十七歲。天寶元年經(jīng)舉薦考試登科,授禮泉縣尉。這期間,與舅父殷踐猷同在文化圈活動的太子賓客賀知章發(fā)現(xiàn)了人才顏真卿,舉薦他做了掌治安捕盜之事的京尉。從此,顏真卿走入京城大小官員的視野當中。
顏真卿只干了一年京尉,就被提拔到朝內(nèi)任監(jiān)察御史。
初出茅廬,料者無妨。這種堅持操守、不依附權(quán)貴的品格,讓朝野上下眼前一亮。而同一起事件的另一方吉溫,后來卻成為引發(fā)安史之亂的關(guān)鍵人物。
顏真卿任東都機采訪判官不到一年,又回到朝廷轉(zhuǎn)任中侍御史。人們發(fā)現(xiàn),他并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個性。他業(yè)余時間結(jié)交了高適、岑參等大批文人。早在擔任禮泉縣尉時,就拜著名書法家張旭為師,悟出了“屋漏痕”的筆法。
在我國歷史上,文人向來因性格過于直白而仕途不得走遠。顏真卿仕途十七年中,前期有口蜜腹劍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后有出身無賴混混的楊國忠禍亂朝綱。雖然二人都把顏真卿視為眼中釘,但相互掣肘,誰都不想擴大敵對面。這段時間,顏真卿仕途只是遭遇些小的磕碰,并無大礙。
第一次離開京師,是楊國忠給不懂規(guī)矩的顏真卿一點小小的顏色而已。李林甫于公元752年十一月二十四病逝。第二年七月,一人獨大的楊國忠便有了動作。朝廷要從尚書省官員中選派部分人員充實郡守,顏真卿的名字便在其中。
來平原郡前的一天晚上,玄宗皇帝在蓬萊前殿設(shè)宴,為顏真卿他們餞行。因為“精擇”,晚宴上還要有“賦詩贈帛,以寵其行”環(huán)節(jié)。宰相楊國忠的工作規(guī)劃里,這樣的儀式感是必須有的。
顏真卿走出宮墻時,長安城里還處在一片喧囂之中。此時的大唐在飲食方面非常講究,“教女不以針縷績紡為功,但躬庖廚、勤刀機而已。”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與從小所受的文化教育相比,顏真卿感覺到了困惑。
時任安西節(jié)度使幕府掌書記的岑參,在聽說顏真卿被放外任消息的那個晚上,連夜作長歌《送顏平原》贈別:“天子念黎庶,詔書換諸侯。仙郎授剖符,華省輟分憂。置酒會前殿,賜錢若山丘……”
對于酷愛書法藝術(shù)的顏真卿而言,京城的文化氛圍濃厚,相互拜訪切磋方便。而到了州郡,情況會大不相同。但遠離朝廷爭斗的是非場,主政一方,可任其發(fā)揮自己的理想包袱,也是一種不錯的人生選擇。在御史臺任監(jiān)察御史期間,他曾三次以試覆屯交兵使身份赴各地巡察,給蒙冤者平反昭雪,讓枉法者得到懲處,留下過很好的口碑。“御史雨”的美名從此流傳。就此而言,顏真卿信心滿懷。
顏氏家族與平原郡有緣。曹魏時期,顏氏第二十四世祖顏斐調(diào)任平原郡太守,整阡陌、樹桑果、免徭役,聲名顯赫。第二十七世祖顏之推,歷經(jīng)南北朝戰(zhàn)亂,落難北齊的臨齊城后,留任平原郡太守。齊被北周滅后,又淪為北周俘虜??部赖娜松?,讓顏之推用平生所學,著《顏氏家訓》,成為自古至今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典范。
祖上品德的形成,一定是臨齊城水土使然!想起他們,所有負面東西暫且被拋在腦后,恨不得一腳踏進臨齊城的激動在顏真卿全身蔓延開來。
然而,此時的平原郡而非當年平原郡,長安城里歌舞升平,臨齊城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了。
平原郡轄安德、安陵、蓨縣、平原、般縣、平昌、將陵、長河八縣,面積一萬多平方公里。隸屬河北道。為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兼河北采訪處置使安祿山管轄。而此時的安祿山,已是統(tǒng)兵20萬,占大唐總兵力40%的黨政軍一把手。他先以卑媚的面孔出入于皇宮,用肥胖身材跳出了胡旋舞的柔韌,也把楊美人的心跳得柔柔軟軟。跟著胡旋舞的節(jié)奏,胡人的野心在慢慢滋長。
縱使顏真卿有著“御史雨”的美名,但文人天真素心的性格,讓他在長安城與友人們相聚時,更多是藝術(shù)交流,而少了政治上的靈敏度。安祿山懼怕的是口蜜腹劍的李林甫而非小混混出身的楊國忠。李林甫就是多年壓在他心上的石頭,他忍著、憋著、緩慢地喘著?,F(xiàn)在,石頭搬開了。
安祿山要反了。
3
顏真卿來臨齊城的首個任務(wù),要為楊國忠尋人。
在皇帝設(shè)宴款待的那個晚上,楊國忠把顏真卿叫到一旁,讓他在平原郡尋找隱士張鎬。楊國忠此舉有兩個目的,一是剛剛把持朝政大權(quán),需盡快培植自己的力量。二是表明與顏真卿關(guān)系親近。當時的顏真卿不知是否了解楊國忠的真實用心,他想辦好這件事。這不僅是性格使然,還因為他了解張鎬。
張鎬豁達寬宏、性格疏狂、志向遠大,自幼喜歡涉獵經(jīng)史。孤身游歷京師多年,后拜著名史學家吳兢門下學習史學,探討古今之變。吳兢性格上的耿直敢言及為官品德操守對張鎬影響很大。
在京城,張鎬被視為“淳厚質(zhì)樸”的高古之士。酒宴之上,他經(jīng)常侃侃而談,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得到官員賞識和舉薦。對于這種豪爽豁達的行為,那些汲汲功名的人很少用正眼看他,只把他當作不識時務(wù)的書呆子。唯一能給心靈些許慰藉的,是同樣豪爽灑脫、耿直敢言的顏真卿。恩師吳兢因觸怒權(quán)貴,被貶地方為官后,張鎬更加困苦。京城雖大,知音難覓,不禁悵然若失。又見仕途無望,彷徨之下,無奈在家鄉(xiāng)附近的平原郡蟄伏隱居,等待伯樂出現(xiàn)。
顏真卿在臨齊城內(nèi)一處草舍見到兩鬢斑白的張鎬時,張鎬正撫琴自樂。面對太守的到訪,竟然表現(xiàn)出旁若無人的高傲性情。想當年結(jié)交時,真卿出仕未久,十幾年的光陰已貴為太守,相比之下更覺失意。但顏真卿卻不以為意。顏真卿發(fā)現(xiàn),張鎬雖隱居多年,天下之事判析透徹縝密,身居江湖卻始終心系廟堂。遂想起李林甫主持科舉竟零錄取,還號稱野無遺賢。其實相反,這是一個賢人在野、奸人當朝的時代。
不久,一封寫有“有公輔之量,可做‘三公’”的舉薦書自平原郡到了京師長安。
時任左拾遺蕭昕從楊國忠手里接過舉薦書時欣喜若狂。張鎬客居長安時,曾住在蕭昕家中,兩人交情深厚。蕭昕高興好友終于有了出仕機會,便匆匆寫奏表“如鎬者,用之則為帝王師,不用則幽谷一病叟爾……”舉薦。
顏真卿的舉薦、蕭昕的奏折、楊國忠的私心共同起了作用。玄宗令張鎬和蕭昕一起做了左拾遺。左拾遺雖然官階低微,但時常陪伴帝王左右,是分量較重的近臣。
不承想,年過五旬的張鎬仕途剛起步,就遭遇了席卷全國的安史之亂。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張鎬拜相,擔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暮年出仕,三年便登輔宰,更被譽為“國器”。
4
《舊唐書·地理志一》記載,臨齊城周長16里,高二丈八尺,厚二丈,池闊三丈,深一丈二尺,有四城門樓。
當年的平原郡,是全國320個州郡之一,約8.3萬戶,66萬人口。而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臨齊城有人口近10萬。這里街道熙攘、商鋪林立、小橋流水、樓閣櫛比。東壁奎樓、西郊花苑、南橋鐵板、北郭妝臺等名勝吸引著大批仕宦、商賈前來觀賞。
而此時,展現(xiàn)給顏真卿的是斑駁的城門,塌陷的城墻,淤積的河道。
僅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平原郡被治理得井井有條。臨齊城清幽如許,繁華如昨。文人騷客回流,萬家燈火依舊。好友高適聽說平原政成、百姓樂業(yè),寫下“自承到官后,高枕揚清風”詩句志賀。
顏真卿自步入仕途一路走來,能忠君為國受百姓擁戴,除了天資聰穎,還有其三觀的因素。
顏真卿于公元709年出生于長安敦化坊。敦化坊位于長安城東南隅,北靠文化氛圍較濃厚的東市,南臨風景勝地曲江池。曲江流水蜿蜒,夾岸菰蒲蔥翠,是文人雅集之所。每逢節(jié)假日,皇帝賜宴于曲江山亭,游宴吟詠,佳句美篇。
據(jù)顏氏譜牒記載,顏氏一世祖系春秋末期居于魯國曲阜陋巷的顏回,顏真卿為顏氏第三十二代孫。兩歲時,時任太子文學的父親顏惟貞丟下兒女十人,撒手人寰。單親的家庭環(huán)境,對真卿自強奮發(fā)的性格形成起到一定影響。
母親殷氏出身名門望族,幼承家學,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又秉承顏、殷家教傳統(tǒng),為顏真卿高尚品格的形成及書法藝術(shù)啟蒙,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舅父殷踐猷以博學著稱,先后在秘書省、麗正書院供職。對于顏真卿姊妹“悉心訓獎,皆究恩意”。顏真卿的經(jīng)學根基,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舅父的傳授。
八歲時,伯父元孫在沂州刺史任上被誣奏,黜歸田里。閑居期間以著述和教誨子弟為樂。十三歲時,姑姑顏真定丈夫過世。花甲之年,常居敦化坊輔導真卿學習。為顏真卿剛正品格的形成和深厚的文學藝術(shù)造詣奠定了基礎(chǔ)。
在這些氛圍里長大的顏真卿,其三觀定是質(zhì)樸、純?nèi)坏摹?/p>
安祿山以清君側(cè)之名范陽起兵后,沿途州郡或開門迎降,或棄城而逃,或為其擒戮。唯有臨齊城像一枚釘子,牢牢地釘在反叛路上。這似乎已經(jīng)有了答案。
5
長安城內(nèi)歌舞升平,范陽邊塞天天練兵。這樣的反差每時每刻都在刺激著顏真卿。消息先從堂兄——常山郡太守顏杲卿那里得到,后又從逃回臨齊城的兵卒嘴里得到印證。他默默做著打算:進京需要秩滿三年,況且安祿山時常以各種理由派小吏打探消息。顏真卿脫不開身,只好派幕僚長蹇昂入朝密奏。
顏真卿以防汛為名鳩工修筑城墻、疏浚壕水、儲備糧食、趕制兵器,暗里物色人才、登記壯丁。還到城內(nèi)興國寺拜訪摩天主持,商議以募捐修寺為名籌集糧草貯存于寺中,以備急需。
為迷惑安祿山派來的使者,顏真卿廣延文士,宴集賦詩,泛舟游覽。他還一度到瑯琊臨沂尋根問祖,登臨泰山、嶧山,瞻仰摩崖石刻。
在此期間,顏真卿撰文兩塊碑刻,其一立于衙門內(nèi),記述武周時期,武則天從朝中選十余人到全國各州郡任職的人員名單及經(jīng)過。他想為自己外放找一個合乎情理的依據(jù),這里面或多或少包含著自慰的心態(tài)。其二立于西門外,記述本家族顏斐、顏之推與己均任平原郡太守之事,有時刻警醒為官做人以先人楷模之意。兩塊石碑還未立起,安祿山派人來了。
這是公元754年的初冬。這次不再借口其他公務(wù),而是委派親信閻寬、宋謇、李史魚、平冽四人以判官身分按察平原郡。
臨齊城西門外,顏真卿把來人目光引向碑刻。先講技藝筆法,再談北周陳年往事;踏進衙門內(nèi),對著碑刻講祖宗的無限榮光。接風洗塵熱情款待。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為尋找長生不老仙丹,路經(jīng)此地時發(fā)現(xiàn)這里樹木參天、河流如帶,且有紫氣從天而降。秦始皇賜名厭次,以壓住天子……”這樣的典故讓閻寬他們那個晚上興奮難眠。
第二天他們?nèi)ヅR齊城東北15里的神頭,游覽東方朔神廟。
郁蔥佳氣繞神頭,
秦帝遙看作厭游。
本為漢家鐘曼倩,
也勞車馬到荒陬。
這首后人描述厭次風光詩句里的場景出現(xiàn)在閻寬等人面前時,他們一定忘記了自己的按察使命。四人跟著顏真卿一起為東方朔墓丘培土,去東方朔廟堂祭拜。見夏侯湛所撰《東方先生畫贊碑》已苔蘚斑駁,幾不可識,便讓副官吳子晁拿來筆墨紙硯,揮毫重書,并撰書《碑陰記》記述此事。
雅興如此,這四人回到范陽給安祿山匯報里,便有了“一介書生,不足為慮”的結(jié)論。
這個冬天,常有胡人來臨齊城進行糧食、絹帛等物資采購。顏真卿寢食難安。
轉(zhuǎn)眼春天來臨,置身臨齊城西郊看花臺上,萬花競放,花蝶紛飛;鬲津河水清見底,金鯉追繞,微風吹來,漣漪輕蕩……這一切,都沒能讓顏真卿的眉頭舒展。蹇昂回來多日,給玄宗的密奏看不到任何結(jié)果。北方邊地不斷有消息傳來:大批糧草軍備向那里調(diào)集,一支被稱為“曳洛河”的胡兵隊伍開始組建。
6
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率十五萬大軍揮師南下。反叛進攻路線有兩條:一條派兵偷襲太原,造成進攻路線假象;一條經(jīng)博陵過常山、河南滎陽到東都洛陽。有了奉旨征討說詞,一路所向披靡。僅用了二十多天,叛軍便抵達黃河岸邊的靈昌郡。
在安祿山眼里,平原郡位于偏僻的東南一偶,加之這兩年顏真卿做足了迷惑功課,戰(zhàn)亂伊始并未觸及到這里。他令顏真卿率平原、博平兩郡七千兵馬駐守黃河沿岸。借此機會,顏真卿派司兵參軍李平抄近路奔東都洛陽,然后西入長安報告軍情,同時抓緊臨齊城防守部署。
叛亂七天后才接到消息的玄宗皇帝不相信奏折上所說的一切,就連蹇昂早前送去的密報,都被滯留禁中。恩寵備至的胡兒怎么會覬覦他的江山呢?這只不過是大臣們權(quán)力爭斗中玩的小把戲而已。
當沿途各郡縣相繼陷落的消息傳來時,玄宗才確信這一切都是真的。在“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臣”哀嘆過后,李平來到了酈山腳下??戳俗嗾拢皆ひ炎龊糜瓟硿蕚鋾r,不無感慨地說:“朕不識顏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彪S后下詔稱贊顏真卿“卿之一門,義冠千古”。
再也不抱任何幻想的唐玄宗返回長安城后,先斬安慶宗,再賜侄女榮義郡主自盡。
7
當時平原郡有靜塞屯兵3500人正發(fā)往平盧,顏真卿當即召回,又迅速招募下屬各縣貢選的武舉生員和獵人射手及市井勇士,十天之內(nèi)共得萬余人,他們在臨齊城西門外舉義誓師,隨后派人到附近各郡縣揭露安祿山欺騙行徑。平原義旗一舉,擁眾數(shù)萬,周邊各郡縣紛紛響應,派人來臨齊城聯(lián)絡(luò),共商平叛大計。
顏杲卿在叛軍南下時,假意歸順安祿山,后與顏真卿合謀設(shè)計殺死叛將并一舉收復軍事要塞井陘,與平原郡形成掎角之勢。河北道與河東道太原府之間通路被打開。清池、鹽山、清河、武邑等縣尉紛紛投奔臨齊城。
應顏真卿之邀,北海太守賀蘭進明率兵五千屯于臨齊城南四十里處,受命招兵買馬,協(xié)助顏真卿平叛。
安祿山為了殺一儆百,命親信段子光帶著攻陷洛陽后斬殺的盧奕等三名唐將首級宣諭各郡,以脅迫各郡守投降。三具首級擺開,顏真卿強忍悲痛,當眾人之面說與三人熟識,首級為假。立命部下腰斬段子光。待部下情緒穩(wěn)定,顏真卿哭訴事實真相。盧奕臉上血痕猶在,顏真卿不忍用袍袖擦拭,竟俯下身去,用舌頭把血跡舔舐干凈,左右見狀無不痛哭失聲。隨后命人用蒲草扎成人形,與三具首級接續(xù),穿戴整齊,備棺盛殮,祭奠三日后安葬于城外。二十八年后,奸相盧杞早已忘記其父盛殮的場景,使計謀把75歲的顏真卿送入叛將李希烈軍中,至其兩年后被害。
顏真卿的義軍讓安祿山如鯁在喉。洛陽稱帝后,不得不暫緩攻打潼關(guān),派史思明率重兵回師北上。常山再度淪陷,其他郡縣皆處危機之中。
公元756 年正月,處在驚慌中的玄宗加封顏真卿為戶部侍郎,本郡防御史。三月,又加封為河北采訪使。顏真卿采納清河義軍首領(lǐng)李?建議,會同清河、博平軍隊在堂邑西南十里殺死叛軍袁知泰部一萬余人,收復北方重鎮(zhèn)魏郡,取得唐朝軍隊討伐叛軍以來唯一一次大勝利。
堂邑戰(zhàn)后,顏真卿聲名遠播,叛軍大本營開始瓦解。平盧游弈使劉客奴等計劃殺死偽平盧節(jié)度使呂知晦,使?jié)O陽等地重歸朝廷,為此派人來平原求助。顏真卿為堅定劉客奴決心,派判官賈載從水路運去軍資十余萬,并叫年僅10歲的獨子顏頗隨行,以示心誠。致使顏頗流落中原十余年。
由于義軍牽制,唐軍主力分別于二月四月出井陘,先后收復常山、趙郡。顏真卿籌集布帛五萬余匹,趕制軍衣三萬套,準備送往饒陽前線。
形勢對朝廷十分有利,然玄宗聽信楊國忠讒言,命哥舒瀚盲目率兵出關(guān),在靈寶幾乎全軍覆沒,導致形勢急轉(zhuǎn)直下。繼而潼關(guān)失守,長安陷落,玄宗倉皇西逃。
河北諸郡再度落入叛軍之手,顏真卿與唐軍主力聯(lián)絡(luò)中斷,所籌集軍資也未能送達軍中。
8
這年八月,聽到肅宗繼位靈武的消息時已過去一個多月,顏真卿立即派人秘密西行,用蠟丸封裹帛書,向肅宗匯報軍情。用人之時,見到帛書的肅宗眼前一亮,馬上加封顏真卿為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并仿照顏真卿的辦法,敕書也用蠟丸封裹,交來人帶回臨齊城。顏真卿當即把肅宗敕書宣渝河北,并派人分頭到河南、江淮各地廣泛宣傳,恢復朝廷與各地義軍的聯(lián)絡(luò)。因京城陷落、玄宗出逃在民眾中造成的恐慌情緒得以迅速安定。
平原郡依舊處在危機之中。
進入十月,臨齊城內(nèi)軍資已竭,顏真卿開始考慮義軍出路。他采納李?建議,由官府出錢統(tǒng)一收購市場食鹽,然后沿黃河設(shè)鹽場出售,將所獲利潤供應軍需,暫時緩解軍資窘?jīng)r。此法后來被肅宗大力推行,稱“榷鹽法”,成為我國食鹽專賣的開端。
危機還沒解除,新的考驗又在等待著他。
十五日,安祿山派史思明強攻河間。消息到了臨齊城,顏真卿忘了自己的處境,命和琳率一萬二千精銳連夜馳援。在距河間不到20里時,突遭颶風襲擊,一時天昏地暗,鼓聲不能相聞。史思明趁機派重兵截擊,致使義軍全軍覆沒,河間隨之失守,饒陽、景城、樂安等縣相繼淪陷。平原、博平、清河三郡失去屏障,臨齊城危在旦夕。
二十二日,安祿山派大將康沒野波將臨齊城團團包圍。
秋風吹過,落葉繽紛。顏真卿看不到未來方向。城外,康沒野波擂鼓叫陣,聲聲刺痛這位四十六歲的漢子。
傍晚時分,顏真卿組織大家突圍。叛軍忌憚于顏真卿的威名并未認真堵截,僅象征性地做出追趕姿態(tài)。顏真卿的大隊人馬很快消失在如血的殘陽中。
路上,顏真卿得到劉客奴率部回歸朝廷消息。這讓他一掃撤離臨齊城后的沮喪。
中原淪陷,經(jīng)河南西去已不可能,顏真卿一行只好渡河南下,經(jīng)江淮平原進入荊襄。一路上,他念念不忘平叛大業(yè),與沿途各道采訪使商議組織兵馬北上,可惜均未能如愿。
其實,懷有滿腔報國之情的志士大有人在。如果他知道此時的杜甫正在長安城的叛軍獄中,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千古絕唱時,顏真卿的心情是否會得到一些寬慰呢?
9
顏真卿是在離開襄陽北上途中接到詔書的。這已是公元757年二月間的事。肅宗皇帝任命他為憲部(刑部)尚書,主管監(jiān)察司法。他覺得自己未能守住臨齊城,現(xiàn)在竟然加官晉爵,心里頗多不安。他在上書請求處分中寫道:“伏愿陛下重貶臣一官以示天憲,使天下知有必行之法……寵榮過于尚書遠矣!”
四月,顏真卿到達鳳翔與肅宗會合。六月,又受命兼任御史大夫之職“掌持邦國刑憲典章,以肅正朝廷?!本旁露?,顏真卿跟著肅宗隨郭子儀攻城大軍回到了闊別四年之久的長安城。
往日的繁華已成追憶,盛唐的詩篇也已無法唱響,經(jīng)過這場讓世界錯愕的戰(zhàn)亂,大唐要走向重建之路,顏真卿信心滿懷。
帶著憤懣和復雜的心態(tài)離開,又帶著聞于天下人的民族氣節(jié)回來了。他想,自己對國家的忠貞會成為一張護身符。
然而,這張護身符在安史之亂后并沒有讓他的報國之志發(fā)揮得更順暢。此后幾十年里,顏真卿的仕途起起伏伏,高時晉爵魯郡開國公、上柱國、二品勛階;低時由二品勛階降到從五品下階。即使如此,忠義之心絲毫不改。出于對他的尊敬,人們不再直呼其名,而尊稱為“魯公”。
公元768年,顏真卿在擔任撫州刺史期間,收到平原郡別駕吳子晁寄給他的三份碑貼拓本。附信說:“東方朔廟碑,鐫刻既畢,因幽方起逆,未之立也。魯公南渡后,蕃寇陷城,州人埋匿此碑。如今河朔已平,掘碑使立于廟所。其二碑求得舊文,買石鐫勒,樹之都門。子晁拓三碑本寄之?!?/p>
安史之亂,三碑歷經(jīng)了如此滄桑,讓顏真卿無限感慨,提筆回信:“……碑者,往年一時之事。何期大賢再為修立,非所望也?!碑斕炀团蓪J龟鍟僚R齊城,以致謝吳子晁。
直到公元785年正月十九,77歲高齡的顏真卿義殉蔡州,他再也沒有回過臨齊城。有史料可查的顏真卿與平原郡關(guān)聯(lián)之事到此為止。
10
讓我們把目光拉回到陵城。當年的臨齊城之后,又曾有安德、陵縣之名。2014年,陵縣撤縣劃區(qū),遂改為陵城。
1985年,建于唐城墻腳下的文博苑落成,苑內(nèi)除建有顏公祠外,還為元朝時期從東方朔廟移至城內(nèi)的《東方朔畫贊碑》建了一座雙層飛檐六角亭。2015年,圍文博苑四周,以唐文化為主題的“顏真卿公園”落成。一組描繪顏真卿生平的石刻立于文博苑西側(cè)供人瞻仰;書卷廣場中央,一個碩大遒勁的“顏”字石刻,挺拔開闊、筆力渾厚,把剛直不阿、豪邁灑脫的大師品德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載有顏氏家訓的牌匾遍布于公園內(nèi)四周,人們盤桓駐足,教子、治家、慕賢、勉學。細讀慢品,融于思想,化于心中。
把當年臨齊城的建筑元素融入其中的現(xiàn)代陵城,不僅是顏氏文化學者魂牽夢縈的精神故鄉(xiāng),心之向往的詩意棲居之所,還是凝望大唐歷史天空的一座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