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1903年7月中東鐵路竣工后,俄方為了繼續(xù)獲取經濟利益,援引該鐵路章程所賦予的種種特權,對中東鐵路沿線兩側的森林資源繼續(xù)展開瘋狂的盜采與運銷。清政府經多次交涉,中東鐵路公司才于1907年8月30日和1908年4月,先后與中方續(xù)訂了《吉林木植合同》及《黑龍江鐵路公司伐木合同》,其中部分條款盡管為中方爭回了些許經濟權益,但中東鐵路兩側包括東線林場、西線林場及岔林河林場的森林采伐權,均被中東鐵路公司和諸多俄商所攫奪。
[關鍵詞]中東鐵路竣工;租借林場;資源掠奪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201(2023)02-0016-07
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使東西方各殖民列強在遠東地區(qū)的爭奪迅速加劇,尤其是對中國東北的權益垂涎已久的沙皇俄國和日本發(fā)生了直接的利益沖突。沙俄為了掌控在中國東北的勢力范圍,以“三國干涉還遼”事件為契機,以不平等的《中俄密約》和《旅大租地條約》為依據,以《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為措施保障,全面營建了中東鐵路。為此,中東鐵路沿線的林業(yè)資源開始遭到了巨量采伐、消耗和掠奪,給中國東北地區(qū)的森林生態(tài)造成了嚴重破壞。1898年7月《東省鐵路公司續(xù)訂合同》還具體規(guī)定:在中東鐵路修筑過程中,“中國政府允準公司開采木植、煤斤為鐵路需用,現準公司在官地樹林內自行采伐,每株繳價若干,由總監(jiān)工或其代辦與地方官共同酌定,惟不得過地方實價。凡盛京省御用產業(yè),或關系風水歸北京政府管屬樹林,不得損動”。①沙俄獲取了在中東鐵路沿線采伐林木、沙石等筑路基建材料的特權。
有關中東鐵路在修筑過程中沿線兩側森林資源的采伐、破壞和掠奪等史事,早在20世紀30年代后就有許多官方的統(tǒng)計和記錄。②相關方面的學術研究則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中東鐵路建設時期鐵路沿線森林資源的掠奪上。③2004年后,學界學術研究的側重轉向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人為破壞方面?!疽卤V械龋骸肚迥┮詠頄|北森林資源開發(fā)及其環(huán)境代價》,《中國農史》2004年第3期;王鐵軍:《近代以來東北地區(qū)森林砍伐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簡析》,《社會科學輯刊》2013年第6期;王希亮:《近代中國東北森林的殖民開發(fā)與生態(tài)空間變遷》,《歷史研究》2017年第1期;韓慶峰、蔣立文:《20世紀初沙俄在中國東北的木植經營》,《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康陨系难芯?,均是圍繞著中東鐵路修建和對林業(yè)資源破壞與掠奪等內容展開的,關于中東鐵路建成后,沙俄持續(xù)掠奪鐵路沿線森林資源問題,則鮮有涉及,對此,本文擬展開具體的論述與研究。
一、中東鐵路公司掠取東線林場采伐權及森林資源
1903年7月中東鐵路竣工之后,俄方為了繼續(xù)獲取經濟利益,援引該鐵路章程續(xù)約所賦予的種種特權,繼續(xù)對中東鐵路沿線兩側的森林資源展開瘋狂的盜采與運銷。清政府經多次交涉,中東鐵路公司才于1907年8月30日和1908年4月先后與中方續(xù)訂了《吉林木植合同》及《黑龍江鐵路公司伐木合同》,其中部分條款盡管為中方爭回了些許經濟權益,但中東鐵路兩側包括東線林場、西線林場及岔林河林場的森林采伐權通過租借均被中東鐵路公司和諸多俄商攫奪。
其中,中東鐵路東線林場位于東線林區(qū)中央,分布于鐵路東線兩側,具體位置在石頭河子站與薩拉河子小站間。1907年簽訂的《吉林木植合同》第一條規(guī)定:“東省鐵路公司在吉林省準有三處地段,砍備各色木料:(一)石頭河子相近地段;(二)高嶺子相近地段(上述二段系原領富郎克地段一段,長85華里,截分為二);(三)一面坡附近,其地段寬廣均不得過25華里,即625方華里?!薄静狡?、郭蘊深、張宗海等:《東北國際約章匯釋(1689—1919年)》75《吉林木植合同》,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31—332頁?!?/p>
東線林場各伐區(qū)木材蘊含量為:石頭河子伐區(qū)有圓木70.8萬根、枕木165.8萬根、木柈9303.8萬立方尺;吉格爾伐區(qū)有圓木125萬根、枕木284.7萬根、木柈15279萬立方尺;高嶺子伐區(qū)有圓木63.3萬根、枕木190萬根、木柈9290.6萬立方尺。三個伐區(qū)木柈總計259.1萬根、枕木640.5萬根、木柈33 873.4萬立方尺?!咎K林:《東省林業(yè)》,第112—113頁。1立方米=27立方尺?!繓|線林場采伐區(qū)不僅面積大,還有許多優(yōu)質木材,而且距離北滿交通樞紐哈爾濱的路程很短,中東鐵路公司能夠依托便利的鐵路運輸將木材運至哈爾濱后再銷往各地。
為了最有效地從東線林場中掠奪林木資源,包括中東鐵路公司在內的沙俄殖民者,自中東鐵路竣工之后又陸續(xù)修筑了多條運輸木材的支線。如1905年俄商謝捷斯基投資修筑的葦沙河鐵路,從葦沙河站向南,全長63.5公里,其功能是將東線林場中東路南側所采的木材運往中東鐵路。當時,中東鐵路公司東線林場的林木運銷主要依托這條鐵路。然而,一條鐵路遠遠滿足不了中東鐵路公司的運材需求,幾乎在同年中東鐵路公司自行投資修筑了全長7.8公里的橫道河子鐵路,以增強木材運輸能力。1912年,俄商葛瓦里斯基投資修筑了牙(亞)不力向北全長71.8公里的森林鐵路,此后,中東鐵路公司東線林場鐵路北側采伐的木材主要依托該線向中東鐵路進行轉運。隨著采伐規(guī)模的擴大及采伐區(qū)域的遷移,以上線路又已滿足不了需求,俄商謝捷斯基和中東鐵路公司于1916年先后增修了魯喀舍窩鐵路和石頭河子鐵路,長度分別為69.2公里和77公里,這才緩解了中東鐵路東線地區(qū)木材運銷方面的壓力。【蘇林:《東省林業(yè)》,第77—78頁?!?/p>
從中東鐵路竣工到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期間,俄國通過條約、投資、修筑森鐵運輸線路、實施機械化采伐等,究竟從東線林場掠奪走多少林木資源,獲取了多大的經濟利益,目前已無法做出全面而精確的統(tǒng)計。但根據現存檔案、報刊等史料中,所保存的部分年份的木材采伐量和不同種類用材的生產量等數據,仍可對東線林場生產的林木總量及該林區(qū)遭受破壞的程度做出大致的估算。據《中東經濟月刊》載,中東鐵路公司依據光緒三十三年、三十四年所定的東鐵在吉黑兩省經營林場合同【戢武:《東省之林木稅及其應興應革事宜(上)》,《中東經濟月刊》1930年第8期?!?,每年可在吉林省內鐵路每年可采木柈20萬立方沙繩(合194.54萬立方米)、枕木80萬根、圓木20萬根;在黑龍江省內可采伐木柈10萬立方沙繩(合97.27萬立方米)、枕木30萬根、圓木10萬根。如有必要時,在這種規(guī)定外還可以增加數量?!娟洌骸稏|省之林木稅及其應興應革事宜(上)》,《中東經濟月刊》1930年第8期?!苛頁M鐵《滿洲的森林》載,中東鐵路公司僅東線林場石頭河子伐區(qū),在1910—1912年的三年間就運出了薪材238 820布度(折合156 427.1噸)、各種用材519 308布度(折合340 146.74噸)。從《吉林木植合同》訂立到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俄國在東線林場石頭河子伐區(qū)采伐經營的時間長達11年之久。保守估計,11年間中東鐵路公司從東線林場石頭河子伐區(qū)掠奪走各種用材和薪材的總量1 787 665.82噸以上?!灸蠞M洲鐵道株式會社庶務部調查課訳編:《露文飜譯調查資料、第4號 滿洲の森林》、大連: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庶務部調查課、1924年、第24—25頁?!俊稏|省林業(yè)》中對此也曾做過類似的統(tǒng)計與說明:租借合同訂立的最初三年,石頭河子段伐區(qū)采伐木材的數量與中俄雙方約定計劃的采伐量大致相當,但在以后各年,所采木材數量者遠遠超過規(guī)定的數額?!咎K林:《東省林業(yè)》,第114—115頁?!看送猓稏|省林業(yè)》又從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形成與人為過度采伐之間的矛盾關系上,對東線林場主要幾種林木的過度采伐情況給出了大致的估測:數年內采伐的木柈總量超過了林木自然生長率的7倍,采伐的枕木總量超過了林木自然生長率的7.1倍,采伐的原木總量超過了林木自然生長率的7.4倍。并且僅1917年中東鐵路公司旗下所有租借林場共采伐加工了枕木28 206根、圓木219 215立方米、木柈755 920立方米。【蘇林:《東省林業(yè)》,第114—115頁?!靠梢?,中東鐵路公司從僅東線林場中所掠奪的各種林木資源就已經超出常規(guī)的鐵路建設方面的需求,采伐量也較為驚人。
二、中東鐵路公司掠取西線林場采伐權及森林資源
西線林場位于大興安嶺北麓,中東鐵路哈爾濱以西。中東鐵路竣工后,中東鐵路公司又以需要木材以供鐵路日常維護為名,企圖繼續(xù)對西線林場的森林資源進行掠奪,但被中方拒絕。經過一段交涉后,中俄雙方于1904年簽署了《黑龍江東省鐵路公司訂立伐木原合同》,但后因合同中有太多損害中方利益的內容,被薩保、達桂及程德全三任黑龍江將軍所否決,在中方宣布廢止后俄方不肯罷休。1908年4月初,中東鐵路公司終于與中方續(xù)訂了《黑龍江鐵路公司伐木合同》,成功奪取了西線林場的采伐權。
西線林場又稱“綽爾林場”,位于大興安嶺東側綽爾河(今內蒙古自治區(qū)東部及黑龍江省西部)上游博克圖站西南,距離該站69公里,林場總面積大約為8萬公頃,林地面積6.1萬公頃。【蘇林:《東省林業(yè)》,第120頁?!科渲邪ㄈ齻€采伐區(qū)段:(甲)第384號岔道近火燎溝(內蒙古自治區(qū)牙克石市溝口村西南)地方,其地段長不超過15公里,寬不過5公里;(乙)巴林(又稱巴里木或巴拉木,即內蒙古自治區(qū)牙克石市巴林鎮(zhèn))地方,東站相近皮絡以地方,其地段長不超過15公里,寬不過5公里;(丙)沿岔林河,位于通河縣境西部,為通河縣境內第一大河。由該河匯入松花江之河口起,自下游往上計,長25公里,寬由河岸往右10公里,往左7.5公里?!静狡?、郭蘊深、張宗海等:《東北國際約章匯釋(1689—1919年)》83《黑龍江鐵路公司伐木合同》,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59頁。】到了1912年8月,俄方以此段林場內林木的蓄積量過少為由,迫使黑龍江鐵路交涉總局總辦李鴻謨增訂砍木副合同,將火燎溝、皮絡以兩段如數退還,另以興安嶺山脈迤(以)南、綽爾河以西、巴嘎-伊勒利達義河西岸、烏圖穆克特河北岸三面中間林場換給公司?!静狡?、郭蘊深、張宗海等:《東北國際約章匯釋(1689—1919年)》83《黑龍江鐵路公司伐木合同》,第362頁。】據《東省林業(yè)》載,西線林場林木的品種與用材的蓄積量分為甲、乙兩類:
(甲)第一部分為生有樺樹、白楊、低矮落葉松及小橡樹各段。即將來砍伐之木材大多數供木柈之用,此段部分總稱之曰木柴部分。此部分總面積為21 850公頃,可供80年采伐。其木柴蘊藏量約為5000萬立方尺,每年采伐之木柈平均可至100萬立方尺?!咎K林:《東省林業(yè)》,第120—121頁。】
(乙)第二部分為生有軀干修偉,木質優(yōu)良之落葉松之各段。其總面積為3.9萬公頃有奇,統(tǒng)名之曰建筑木材部分。此部分內之建筑木材蘊藏量不下2億立方尺。其中圓木320.4萬根,枕木365.8萬根,如將圓木改制枕木共得枕木1200萬根?!咎K林:《東省林業(yè)》,第121頁?!?/p>
西線林場正常年采伐量為:圓木6.5萬根(75.5萬立方尺);枕木8.5萬根(38.2萬立方尺);木柈6.8萬立方公尺(154萬立方尺),合計367.7萬立方尺?!咎K林:《東省林業(yè)》,第121頁?!?/p>
在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能量釋放后自我修復功能不被破壞的基礎上,西線林場各種木材的正常采伐可持續(xù)120年。但事實上,俄方根本不顧及林木生長及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形成的自然周期律,每年的采伐量都比上表所列數額增加2—3倍?!咎K林:《東省林業(yè)》,第121頁?!咳绱寺訆Z式的采伐,必然會對中國東北境內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不可逆的破壞。關于此點,從滿鐵《吉林省東北部林業(yè)》對西線林場個別采區(qū)的不完全統(tǒng)計中也可得到間接的證實,如1913—1916年間,中東鐵路公司就從西線巴里木伐區(qū)運出747 226普特(約合489 433噸)薪材,年均186 806普特(約合122 357噸)【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總務部調查課編:《吉林省東北部林業(yè)》、大連:滿蒙文化協(xié)會出版部、1920年、第134頁?!?,考慮到西線林場租借合同訂立最初三年的實際采伐量略低于以后各年,保守估計,十余年間俄方從西線巴里木伐區(qū)掠奪走的薪材當不會少于110萬噸。隸屬于中東鐵路公司的西線林場森林總面積多達8萬公頃,而巴里木林場森林總面積僅為7500公頃,不足西線林場的十分之一。因此,最保守的估計,每年西線林場所伐薪材的總和與十余年間累加的總量,至少都應為巴里木伐區(qū)所伐薪材數量的4—5倍。
有關林木采伐后的運輸線路,西線林場明顯落后于東線林場,只有俄商海敏林業(yè)公司于1917年修筑的僅8.5公里長的牙克石至海拉爾的運材鐵路,中東鐵路公司陸路的木材運銷主要租借該段鐵路。【蘇林:《東省林業(yè)》,第89頁?!吭蛴腥缦聝牲c:其一,中東鐵路修筑期間和西段竣工后的數年間,不論是筑路用材還是經營采伐,都集中于西段鐵路兩側百里之內的原始森林,當1908年西線林場租借合同簽訂時,鐵路兩側百里之內的林木多被采伐殆盡,合同規(guī)定的西線林場幾個采伐區(qū)段均遠離中東鐵路,若增修運材岔路,恐投資過大,公司財政難以負擔。其二,綽爾河流經西線林場,該河支流眾多,幾乎深入所有采伐區(qū)段。因而,多數用材均可憑借水路放排集中于綽爾河干流,再經嫩江、松花江向外運銷,其成本還可低于鐵路運輸。
三、中東鐵路公司掠取岔(杈)林河林場采伐權及森林資源
岔(杈)林河林場,是中東鐵路公司向中方租借的第三個林場。該林場位于小興安嶺中,松花江支流岔林河上游至八道河之間,林場總面積為34 519公頃,其中林地覆蓋面積為21 850公頃。【蘇林:《東省林業(yè)》,第122頁?!吭搮^(qū)氣候地質之情形與大興安嶺迥異,與東線林場石頭河子伐區(qū)則大致相同,其主要樹種除分布于河流兩岸的落葉松之外,更多的則為紅松、杉松及臭松,而經濟價值更高的水曲柳、榆木、胡桃、黃菠蘿、橡樹、楓樹等雜生其中,優(yōu)良材種極多。岔林河林場用材蓄積量為:圓木83萬根;枕木200萬根;木柈1.1億立方尺?!咎K林:《東省林業(yè)》,第123頁。】
中東鐵路公司對岔林河林場豐富的森林資源垂涎已久,故在租借西線林場的談判過程中就將該林區(qū)列為租借的重點對象之一。1908年簽訂《黑龍江鐵路公司伐木合同》時,該林場的采伐權和西線林場的采伐權一起被中東鐵路公司所奪取。然而,中東鐵路公司將林木掠奪的活動拉得過長,已經超出了該公司的能力,只得將主要的資金、人力、設備等采伐力量繼續(xù)投放在東線和西線兩大林場,將岔林河林場幾乎全部轉包給當地的華人進行采伐。因為租借合同內規(guī)定了俄方對各林場經營采伐的年限,如果不盡快地開展采伐作業(yè),就無法最大化獲取經濟收益,既收不回先期投入的各種成本,又造成了林場租借期的自動流失。將林場轉包給當地華人,采伐的效率雖然有所降低,但仍能賺取數量可觀的收益。
按照當時吉、黑兩省木石稅局有關規(guī)定,華人在兩省林地采伐、運銷木材的稅費名目繁多,不僅需要繳納10%的林稅、8%的伐木稅(又稱票費),還要繳納0.5%的伐木附加稅、6%的木稅、0.5%的木稅附加稅、6%的木商稅、0.5%的木商附加稅,此外還有賑災、軍用、警察等名目繁多的臨時補充捐稅,稅費總額高達30%—35%?!娟洌骸稏|省之林木稅及其應興應革事宜(續(xù))》,《中東經濟月刊》1930年第9期?!肯喾矗谥卸怼都帜局埠贤分校瑢|省鐵路公司所有租借林場內采辦各種用材的稅則卻規(guī)定得十分簡潔,將名目眾多的稅費統(tǒng)合為“票費”一項,分定金和最終結算兩次繳清,每種用材的納稅標準雖然略有不同,但各種用材應繳的稅率稅額較之華人所納卻是少之又少。按《吉林木植合同》【步平、郭蘊深、張宗海等:《東北國際約章匯釋(1689—1919年)》75《吉林木植合同》,第333頁。】和當時《哈爾濱木石稅費局之調查》提供的統(tǒng)計數據【郭松巖:《哈爾濱木石稅費局之調查》,《中東半月刊》1932年第7期?!浚瑴y算出的幾種主要用材的大致納稅標準為:
方木:每塊長一阿爾升[阿爾升,也稱阿爾申(Aршин),即16俄寸合71 厘米],合營造二尺二寸,厚一韋爾學克[韋爾學克,也稱違爾勺克(Bершок)即俄寸1.357寸合4.44厘米],合營造尺一寸三分七厘五毫,市場銷售時價約為0.42元,應納票費一戈比之四成(合銀元8厘),納稅率僅為1.9%;火柴:每古磅(中方稱“古板”,七尺二寸見方為一古板)市場銷售時價約為35元,應納票費一盧布(合銀元1.037元),納稅率約為2.8%;道木:每塊市場銷售時價約為1元,應納票費三個半戈比(合銀元6分),納稅率為6%;電桿:每根市場銷售時價約為4—5元,應納票費銀元六角四分,納稅率約為128%—16%;木柈:每立方沙繩(合9.727立方米)市場銷售時價約為35元,應納票費1.4元,納稅率約為4%。
以上五種用材的納稅率除電桿外均在12.8%—16%之間,其余各種用材的稅率則在6%以下??梢?,東省鐵路公司僅僅把岔林河林場的采伐權簡單地轉包給當地華人,就可輕易地將25%以上的高額稅差收入囊中,賺取豐厚的經濟利益。就目前所公布的所有中、俄、日三方統(tǒng)計資料及各種相關史料,都已無法將《中俄密約》簽訂至俄國十月革命期間,中東鐵路公司從東線、西線和岔林河三塊租借林場中掠奪走的林木總量做出完整、準確的統(tǒng)計,但按當時各種用材的市場銷售價格和稅率予以推算,以中東鐵路公司為代表的沙俄殖民勢力不僅賺取了巨額資本,而且強行收取了原本應上繳給中國政府的大量木植稅費。
需要指出的是,俄國的林木采伐及加工業(yè)自19世紀中葉以后,就已經引入了歐洲較為先進的機器設備和生產技術,從而使其采伐、運銷水平都得到了快速提升。而承租到岔林河林場采伐權的當地華人所使用的采伐設備與技術仍很落后,采伐的速度與效率相對低下。據研究者引沙俄資本家對此做的評估后認為,中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低于俄國工人,約為40%?!就蹰L富:《沙皇俄國掠奪中國東北林業(yè)史考》,第120頁。】至于在岔林河林場承包采伐林木的華人在不足十年的時間里究竟采伐了多少用材,目前尚無準確的統(tǒng)計數據,只能在散見于各種文獻資料中的數字對某幾種用材做些大致的估測。按日本關東都督府民政部編《滿蒙經濟要覽》所記,沙俄于1912年分別在石頭河子、搏克圖站附近(屬西線林場)、岔林河三個伐區(qū)共開采薪材11萬立方沙繩,在此前后的十年間所采薪材總量當不少10萬立方沙繩,三個伐區(qū)的面積分別為320、120、400平方俄里,如按照均衡地配備人力與設備和大致相同的工作進度下,岔林河林場十年間產出的薪材總量可推測為48萬立方沙繩。同年,仍然在這三個伐區(qū),開采原木10萬根,前后十年間所采原木總量當不少于100萬根,如仍按照均衡地配備人力與設備和大致相同的工作進度進行采伐,岔林河林場十年間產出的原木總量可推測為枕木48萬根。這三個伐區(qū)在該年采伐、出產的枕木則為30萬根,累計十年所伐總量當不少于300萬根。同樣,按照均衡地配備人力與設備和大致相同的工作進度下,岔林河林場十年間產出枕木的總量可推測為142.8萬根。【關東都督府民政部:《滿蒙經濟要覽》、大連:關東都督府民政部庶務課、1916年、第110頁?!可鲜鐾茰y盡管不夠準確,所得數量可能少于實際,但仍可對中東鐵路公司在岔林河林場掠奪中國林木資源的大致概況做出一定的判斷。
四、沙俄對東北森林資源掠奪的歷史影響
經俄國中東鐵路公司通過對三個林場森林資源掠奪情況的統(tǒng)計得出的分析,沙俄不僅在修建中東鐵路過程中對東北的林木資源進行了掠奪,而且在中東鐵路竣工之后,仍依據相關的木植合同繼續(xù)對鐵路沿線的林木資源恣意采伐與掠奪。經中方交涉后,中東鐵路公司又以“鐵路用材”為名,脅迫中國政府與之訂立了包括中東鐵路東線、西線和岔林河等三個林場在內的租借合同,以較低的經濟成本獲取了中國東北大片林場的采伐權。事實上,中東鐵路公司在筑路工程結束后,仍繼續(xù)采伐東北的林木資源,除解決鐵路日常運營及維護中的少量需求外,主要是為了從中取得巨額的經濟利益,而租借林場則是最大限度地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第一,中東鐵路公司所租借的三片林場的面積均超過了2077平方公里,而且優(yōu)質樹種多,各種用材的蘊藏量極為豐富,可以從中獲取巨大的經濟收益。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中東鐵路公司十年間從三片林場掠奪走的優(yōu)質木材當不少于1.2億立方米,經濟價值高達數億元之多。
第二,中俄雙方在租借林場合同內,就規(guī)定了稅種單一且稅率極低的納稅額度,這便使中東鐵路公司在掠奪林木資源和與中國政府及民族企業(yè)博弈過程中實現了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中東鐵路公司不僅每年都制定出龐大的鐵路用材采伐計劃,甚至還大幅度超額采伐,并且最大限度規(guī)避了商業(yè)用材應繳的采伐、加工、銷售等各種稅費。
第四,據多方資料顯示,中東鐵路公司在三大林場掠奪活動中,薪材的比例幾乎占了所有用材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僅中東鐵路公司日常消耗的薪材就占了80%以上,而薪材主要來源于容易劈砍、含有油脂的優(yōu)質針葉林木,這無疑給中國東北的森林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第五,林場租借合同對沙俄殖民勢力的約束,僅僅是“鐵路公司按砍木照票砍備木植”【步平、郭蘊深、張宗海等:《東北國際約章匯釋(1689—1919年)》75《吉林木植合同》,第333頁?!浚渌矫?,如采伐的樹種、采伐的方式、采伐的數量、采伐現場的清理等均得不到有效的規(guī)定和監(jiān)管,使沙俄方面得以大規(guī)模進行采伐,不僅毀損了許多黑、吉兩地的原始次生林,同時給中國東北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破壞。
(責任編輯:馮 雅)
① 【步平、郭蘊深、張宗海等:《東北國際約章匯釋(1689—1919年)》25《東省鐵路公司續(xù)訂合同》,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63頁。】
② 【蘇林:《東省林業(yè)》,哈爾濱:中東鐵路經濟調查局,1931年;陳嶸:《中國森林經濟史料》,南京:中華農學會,1934年;王成敬:《東北之經濟資源》,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東北物資調節(jié)委員會研究組:《東北經濟小叢書》(林產),沈陽:東北物資調解委員會,1948年;林墾部:《東北森林資源》,北京:林墾部,1950年?!?/p>
③ 【王長富:《沙皇俄國掠奪中國東北林業(yè)史考》,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陶炎:《東北林業(yè)發(fā)展史》,長春:吉林省社會科學院,1987年;王長富:《東北近代林業(yè)經濟史》,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1年;衣保中:《中國東北農業(yè)史》,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衣保中:《東北農業(yè)近代化研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王希亮:《從俄日對鴨綠江流域森林的掠奪看其掠奪東北森林資源的特點及其異同》,《龍江史苑》198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