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起,植入了“讀寫例話”和專門的寫作單元,并結(jié)合單元習作目標編寫了一系列課后小練筆,指引教師們更多地關注單元習作訓練,重視讀寫結(jié)合。三年級學生雖已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素材積累,但在習作中圍繞一個主題較好地組織語言、應用素材還比較困難?!皢栴}樹”的設計與應用旨在引導學生從“樹根——核心問題”出發(fā),思考在閱讀和習作中需要解決哪些核心問題以及怎樣解決,并將學習過程分解為“樹干、樹枝、樹葉——子問題”,在學生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筆者以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對“問題樹”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中的應用設計加以說明。
“問題樹”的設計基礎——整體入手,確定核心問題
“問題樹”的設計需要教師全面解讀教材、解讀學生,從教材和學生的整體情況入手,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這樣才能更好地搭建學習支架、鋪設學習路徑。
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祖國山河”,語文要素是“能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習作要點是“能仔細觀察一處景物,實踐閱讀策略: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下來,并能主動運用平時積累的描寫景物的詞句”。三年級學生剛從低年級的看圖寫話轉(zhuǎn)向主題寫作的學習,雖然情感表達的需求越來越高,也更有自己的主見,但因受到年齡、閱歷等限制,外出游玩、欣賞祖國山水的機會較少,要準確表達出對某一地方的印象及情感是有較大難度的。
本單元除古詩外有三篇精讀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均是描寫某一個地方的寫景抒情類文章,習作主題是“這兒真美”,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相呼應?;谝陨戏治觯P者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迅速瀏覽這三篇課文,并找出哪些句子直接告訴了我們每個地方的特點。學生們紛紛找到“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這座海濱小城真是又美麗又整潔”“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三個關鍵句。筆者繼續(xù)追問,引出本單元的核心問題“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作者為什么這樣說?”將“問題樹”的根扎實起來,也讓學生明白在習作中需要圍繞一個中心展開敘述。之后,再圍繞這一核心問題逐步拆解,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清習作框架,為他們鋪設一條將讀寫結(jié)合起來的有效學習路徑。
“問題樹”的設計基點——完整建構(gòu),豐富分支問題
核心問題確定后,再設計子問題,豐富“問題樹”的“樹干”和“枝葉”。各個問題緊密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驅(qū)動學生循序漸進開展學習探究,全面理解文章本意,體會文章語言的生動性,并積累如何介紹一處風景或一件事物,以及怎樣借助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方法?!皢栴}樹”構(gòu)建得越完整,學生的學習路徑就越多,達成教學目標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為例,課前,可以先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或者由教師提供資料,再讓學生借助資料感知文章是圍繞哪一句話展開的。提出核心問題后,再讓學生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文中主要介紹了西沙群島的哪些風景和物產(chǎn),并圈畫出來。以此為出發(fā)點,學生們帶著問題讀課文,全面感知課文內(nèi)容。子問題的設計可以相對靈活,如:圈一圈,這里的海水有哪些顏色?珊瑚、海參、龍蝦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把它們的特點描寫出來的?通過子問題的解決來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依據(jù)課文中的表達方式,說一說自己想要介紹的地方,進而實現(xiàn)讀寫結(jié)合的目標。
“問題樹”的設計追求——深度學習,有效解決問題
本單元上述三篇課文的結(jié)構(gòu)都比較工整,每篇文章都有明顯的關鍵句,這種寫作方法值得學生們參考學習。本單元習作要求“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正是他們使用這種結(jié)構(gòu)進行練筆的好機會。在設計“問題樹”時,教師應以這一寫作目標為出發(fā)點,幫助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打開寫作思路,延伸思維深度,進一步實現(xiàn)深度學習。
“問題樹”的設計其實是在幫助學生鋪設一條有效的學習路徑。此外,單課的核心問題與單元作文緊密相關。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應依據(jù)“問題樹”,引導學生學會這一類文章的閱讀和學習方法,并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這一寫作方法。從“圈出作者寫了這個地方的哪些景物/事物/物產(chǎn)”這一學習路徑,引導學生知道自己要寫哪里、那里有什么,其實就是素材的選擇。從“找出哪一句話直接寫出了這個地方的特點”這一學習路徑,讓學生學習如何借用關鍵句,為“圍繞一句話寫清楚一段話”打下基礎;從“抓關鍵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寫清楚這個地方的特點的”這一學習路徑,讓學生關注描寫景物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從“再讀文章,想象畫面、體會情感”這一學習路徑,讓學生知道寫景的過程中要恰當表達自己的情感。遵循這樣的學習路徑,一步步從子問題走向核心問題,落實單元習作目標。
借助“問題樹”的引導,學生們在無形中進行了閱讀與習作的框架整理,解決了“言之有序”的問題;當正式進行習作學習時,已經(jīng)基本掃除了學習障礙,使得他們更有興趣、有信心、有目標地去觀察自己熟悉的景物,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并有序地組織語言,把自己的所觀所感記錄下來,解決了“言之有理”的問題。
綜上所述,用“問題樹”將單元內(nèi)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有效整合,創(chuàng)新了讀寫結(jié)合的方式,提升了讀寫結(jié)合的質(zhì)量。同時,引導學生在單元“問題樹”實踐過程中找到一些規(guī)律:課文講了什么—作者是怎樣進行敘述的—作者如何將語言表達得更準確、更優(yōu)美。通過“問題樹”分解,幫助學生鋪設學習路徑,提煉學習方法,將讀寫真正結(jié)合起來,讀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去寫,寫的過程中檢驗讀的成果,這既是對課內(nèi)閱讀的適當延伸,也是對習作學習的深度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