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集控多功能羽毛球發(fā)球機是輔助訓練手段的重要形式之一,發(fā)球機不但發(fā)球密度大,而發(fā)球精準性方面、穩(wěn)定性、路線和節(jié)奏等功能豐富,有其自然優(yōu)勢。它既能夠有效地提高羽毛球運動水平和競技能力,也為教練員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高校羽毛球訓練因每周的訓練時間限制,對于提高訓練效率、效果也在不斷地被提高要求。為了能夠有效提高羽毛球訓練質量和效率,本文以輔助訓練手段在高校羽毛球訓練中的應用為對象,通過對比分析其在不同條件下的正手擊高遠球各項指標情況,來驗證發(fā)球機在實際應用中的可行性。研究顯示:多功能羽毛球發(fā)球機在高校羽毛球訓練中的應用,就運動員正手擊球正手擊高遠球技術提高而言具有顯著性優(yōu)勢。
關鍵詞:輔助訓練手段" 高校" 羽毛球" 應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auxiliary training means in college badminton training
Zheng Xiaoq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 'an 343009, China
Abstract: The central control multi-functional badminton service machin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auxiliary training means. The service machine not only has a high density of service, but also has rich functions such as precision, stability, route and rhythm, which has its natural advantages.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badminton level and competitive ability effectively, but also provide a new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for coache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weekly training time in college badminton training, the requirements for improving train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 are constantly being raise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badminton train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application of auxiliary training means in college badminton training as the object, and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ervice machin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various indicators of forehand hitting high and long ball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badminton service machine in college badminton training ha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terms of the improvement of players' forehand hitting high ball skills.
Key words: Auxiliary training means college badminton application research
羽毛球運動屬于競技性、娛樂性、全民性為特征,參與要求不高,對場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室內、戶外均可開展的球類運動項目[1]。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情越來越高,羽毛球作為一種新興體育項目也得到快速普及與推廣。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家加強了對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進程,并在20世紀90年代,羽毛球運動被引進高校體育教學[2]。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尤其對羽毛球這項新興體育項目更加青睞。經(jīng)過30余年的發(fā)展,時至今日,羽毛球教學已成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基礎較好。同時,也為我國競技體育事業(yè)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支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羽毛球運動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運動項目,學習者要充分掌握羽毛球運動技能,有必要進行系統(tǒng)性的學習與訓練。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開展羽毛球教學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然而大學生體育學習時間十分有限,這需要各個院校在開展羽毛球教學的過程當中,應不斷探索優(yōu)化的途徑,借此推動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都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也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同時也有調查研究顯示,在大學羽毛球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運用不足、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沒有達到因材施教這樣的個性化教學的目的[3]。為了滿足時代發(fā)展需求,我國各大院校都積極引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將現(xiàn)代科學技術融入到高校羽毛球教學活動當中去。現(xiàn)如今,隨著我國制造業(yè)的迅猛發(fā)展,羽毛球訓練領域不斷創(chuàng)新,生產(chǎn)出多種輔助訓練智能訓練裝備,其中有中央集控多功能羽毛球發(fā)球機。這種新型設備能夠通過電腦控制,自動完成羽毛球運動員所需要的基本動作以及各項技能訓練內容,從而使運動者更快更好地掌握技術要領[4]。由于發(fā)球機機器轉輪設定的發(fā)球速度、角度、路線,因而發(fā)出的球在飛行的速度、落點、弧度、線路等準確度較高,對于促進高校羽毛球訓練效果的提高有著基礎性的保證,由于多功能發(fā)球機在發(fā)球時理論上可以無限地發(fā)球,發(fā)球的節(jié)奏也可以根據(jù)練習的難易進行調節(jié),從而對高校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技術進行了研究、在戰(zhàn)術訓練上有較大的優(yōu)越性[5]。目前國內各高等院校均已將這種設備運用到教學和比賽中,但是其實際應用效果如何仍需進一步探究。本文從運動員在擊球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引拍動作、擊球時機、揮拍動作、隨揮四個方面的指標[6]來分析,就羽毛球發(fā)球機引入高校羽毛球訓練進行實驗。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輔助訓練手段——中央集控多功能羽毛球發(fā)球機在高校羽毛球專項訓練中的應用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檢索相關文獻。對輔助訓練手段和羽毛球訓練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解和參考,并未實驗設計提供理論基礎。
1.2.2專家訪談法
鑒于試驗通過微信、電話對進行羽毛球訓練的教練、隊員和羽毛球愛好者進行訪談,了解羽毛球訓練輔助教學方式經(jīng)驗,以期為本文的成功寫作提供可行性與合理性保證。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利用EXCEL軟件記錄和統(tǒng)計試驗期間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并且采用SPSS25.0,對所得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檢查P值,Pgt;0.05時,代表不存在顯著差異;0.01lt;Plt;0.05時,代表有顯著差異;當Plt;0.01時,代表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
1.2.4邏輯分析法
邏輯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指標測試成績數(shù)據(jù)結果實驗現(xiàn)象及成因,進一步探析輔助訓練在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訓練中的作用。
1.2.5實驗法
(1)教學對象
2022級一羽毛球專選班分成兩組,兩組學生在各方面無明顯差異,且男女比例相同。
3.2.5.2實驗設計
該研究為對照實驗,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訓練,實驗組采用中央集控多功能羽毛球發(fā)球機協(xié)助訓練。經(jīng)過7周的測試后,將其與傳統(tǒng)訓練相比較分析。2組除了訓練方式、其余均一致的,減少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實驗過程中,將受試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開始前,組織實驗組,就正式實驗所需輔助訓練器材——中央集控多功能羽毛球發(fā)球機進行闡述與講解,以及羽毛球專項教師對預備實驗開展情況的考核,討論了本訓練方案選擇問題、訓練方案負荷量控制是否合理,符合日常訓練需求。同時將所有準備工作安排于正式試驗中完成后再實施。試驗前,后分別做正手擊高遠球的效果試驗及專家技術核驗評審兩部分的試驗。技術核驗環(huán)節(jié)請了2名羽毛球專業(yè)的老師,對運動員在考試中表現(xiàn)出來正手擊高遠球技術動作指標評審核驗打分。(1)引拍動作:引拍時機恰當、后擺、轉體全取兩分,隊員們注意引拍時機及轉體等問題,但行動不充分,只得一分,引拍時機過遲、轉體不及時,擺位不到位,只得零分。(2)擊球時機:穩(wěn)定的擊球點,力高兩分,擊球時機不穩(wěn),有的擊球時,有時機失當者得一分,擊球時機總不當?shù)梅致蕿榱恪#?)揮拍動作:生硬的揮拍動作及腕部冗余動作多得零分,揮拍動作不流暢,揮拍動作不夠穩(wěn),得一分,揮拍動作流暢、放松,得分兩分。(4)隨揮:隨揮完全得兩分,隨揮動作呆板的得一分,沒有隨揮的得零分。將統(tǒng)計得到的將兩組試驗的后測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并就各組在實驗前和實驗后的表現(xiàn)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2)實驗器材
羽毛球若干、中央集控多功能羽毛球發(fā)球機2臺、華為GT運動手表。
(3)實驗時間
2022年10月——2022年12月
2結果與分析
2.1輔助訓練手段在高校羽毛球訓練中的原則
2.1.1安全原則
為保證學生在訓練中的安全性,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同時要注意對訓練強度進行調節(jié),以免輔助器械出現(xiàn)意外。還要盡量避免因過度訓練而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在輔助訓練手段的使用上,一定要嚴格遵循安全性原則,針對學生訓練水平的不同,適當?shù)胤峙淙蝿张c力度,給他們足夠的休息時間。輔助器械使用過程中,要根據(jù)個體需要靈活調節(jié)體重,保證動作安全,規(guī)避訓練器材可能造成的安全隱患。
2.1.2適宜負荷原則
輔助器械訓練中,需采用“逐漸增加-適應-再增加-再適應”策略來確定最合適的訓練負荷水平。依據(jù)人體結構及力學特性制定有針對性訓練計劃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為促進運動能力發(fā)展,訓練時一定要施加合適的載荷,載荷過高或過低均會給運動能力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在揮拍輔助器械訓練時一定要準確把握合適負荷水平才能保證最大限度發(fā)揮訓練效果。
2.1.3循序漸進原則
動作難度隨時間推移逐漸加大,而動作產(chǎn)生的負荷則逐漸加重。對輔助器材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理論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在輔助器械訓練過程中,要按照訓練動作設計循序漸進地加大運動負荷,根據(jù)每一位運動員身體素質及訓練狀況適時調整訓練負荷及力度,才能取得最佳的訓練效果。
3.1對照組實驗前后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技術測試結果分析
對對照組羽毛球技術動作檢測所得后測和前測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對運動員前后測試技術評分數(shù)據(jù),檢驗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訓練,實驗前后正手擊高遠球技術動作得差異性。
根據(jù)表1中配對樣本T檢驗的結果可以看出,經(jīng)過7周的訓練,對照組實驗后引拍動作指標較實驗前提升0.29分,P=0.276(P>0.05)較實驗前無顯著性差異;擊球時機指標試驗后較實驗前提升0.21分,P=0.069(P>0.05)無顯著性差異;揮拍動作指標的P=0.694(P>0.05)無顯著性差異;隨揮動作指標試驗后較實驗前提升0.07分,P=0.675(P>0.05)無顯著性差異。
3.2實驗前后實驗組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技術測試結果分析
將實驗組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技術試驗前后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將球員的實驗前實驗后技術得分比較實驗組在采取輔助訓練手段的方式下實驗前后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技術得分的差異性。
根據(jù)表2中配對樣本T檢驗的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引拍動作指標由實驗前的1.5±0.41提升至1.57±0.19,P=0.675 (P>0.05),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組引拍動作改善效果不佳;擊球時機指標由原來的1.44±0.49提升至1.83±0.39,P=0.041(0.01<P<0.05)說明在此實驗方案下,擊球時機的改善效果十分顯著性;揮拍動作指標由原來的1.46±0.45提升至1.74±0.44,P=0.036(0.01<P<0.05),揮拍的改善效果顯著;隨揮指標由實驗前1.58±0.42提升至實驗后1.73±0.50,P=0.641(P>0.05),隨揮動作的改善效果不具有顯著性差異。
3.3試驗后兩組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技術測試結果分析
比較2組試驗結束的試驗結果,對兩組訓練模式對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得效果進行分析。引拍動作指標:實驗組得分1.57±0.19,對照組得分1.47±0.37,2組評分差在0.10±0.18之間,獨立樣本T的檢驗結果為P=0.689(Pgt;0.05),表明引拍動作兩組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擊球時機指標等:實驗組得分1.83±0.39,對照組得分1.39±0.45,2組評分差在0.44±0.06之間,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P=0.015(0.01lt;Plt;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組對擊球時機訓練效果要比對照組好,驗證輔助訓練手段能夠更有效地提高正手打高遠球的擊球時機。揮拍動作指標等:實驗組得分1.74±0.44,對照組得分1.41土0.41,2組評分差在0.33±0.03之間,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P=0.047(0.01lt;Plt;0.05),有顯著性的區(qū)別,證明兩組對比實驗組揮拍動作效果要好,驗證輔助訓練手段更能夠有效地提高正手擊高遠球揮拍動作的效果。隨揮動作指標等:實驗組得分1.73±0.50,對照組得分1.51±0.45,2組評分差在0.22±0.05之間,獨立樣本T的檢驗結果為P=0.730(Pgt;0.05),無顯著性差異,本實驗兩組實驗后引拍動作訓練效果差距小,證明兩種訓練手段在引拍動作上影響小。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就正手擊高遠球技術而言,在常規(guī)羽毛球訓練的基礎上,運用輔助訓練手段——中央集控多功能羽毛球發(fā)球機介入,能有效促進羽毛球運動員的正手技術動作,規(guī)范羽毛球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在長期培養(yǎng)過程中,能夠為學員奠定扎實的基礎。相對于傳統(tǒng)羽毛球訓練而言,輔助訓練手段可以通過發(fā)球機制約、矯正等方式干預運動員訓練的全過程,引導運動員將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到比賽的進程中來,還較易發(fā)揮優(yōu)勢。不僅可以更好地隨時改正羽毛球隊員錯誤動作,還能促使隊員掌握技術動作,能夠強化訓練效果。另外輔助訓練手段是羽毛球運動開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利于提升羽毛球運動員專項素質和身體素質水平。訓練和中央集控多功能羽毛球發(fā)球機配套使用,可以對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的訓練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而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引拍動作,隨揮動作等方面進行對比,都得到了相應提高,而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基本原因可能是在實驗計劃中沒有針對實驗組的有關環(huán)節(jié)輔助培訓。
3.2建議
輔助訓練手段不只是針對羽毛球專項班訓練有積極意義,這對俱樂部的日常訓練及成績提高均有相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運用輔助訓練手段的教學,培訓中。應該根據(jù)不同運動員個體情況以及身體素質狀況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7]。它的發(fā)展要與隊員的個人技戰(zhàn)術特點及自身的生長發(fā)育特點相適應,進行更細分,使得輔助訓練更科學,更合理。本文從運動員本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羽毛球的正手擊高遠球技術以及比賽經(jīng)驗來探討輔助訓練手段中央集控多功能羽毛球發(fā)球機對羽毛球專業(yè)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術效果[8]。除了用正手打高遠球外,羽毛球還有如反手,發(fā)球這等技術可以通過輔助訓練干預發(fā)展。在羽毛球運動員的比賽中,由于擊球點不固定且變化頻繁,因此對輔助訓練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9]。教練員運用輔助訓練手段時,要有發(fā)散思維,以它為核心的擴展,可以派生許多輔助訓練方案。另外還需要考慮到不同年齡段運動員身體素質存在差異,因此輔助訓練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訓練方法和負荷強度。運用輔助訓練手段時需認真閱讀輔助器材的說明書,另外制訂輔助訓練計劃要注意控制負荷量,確保培訓以安全和效率為條件,為了避免因運動過量而造成疲勞或者傷害[10]。
參考文獻
劉翔宇.動態(tài)分層教學模式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35):159-161.
關祥偉.高校羽毛球教學現(xiàn)狀及發(fā)展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296-297.
匡燕玲.揮拍輔助訓練對羽毛球擊球技術的影響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9:77.
王文教.中國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羽毛球部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266-269
田麥久.我國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的新發(fā)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145-148.
石磊,朱子良,付慶镕等.短期羽毛球訓練對成年人整體運動知覺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2,46(11):42-50.
吳培壘. 不同運動頻次的羽毛球訓練對小學生健康體適能和自尊自信的影響[D].上海體育學院,2022.
丁維.多球訓練法在羽毛球訓練中的應用[J].新體育,2022(22):28-30.
文陵桃.高校羽毛球訓練方案研究[J].體育視野,2022,No.59(23):116-118.
查顯俊,王會會,曾照宏等.羽毛球訓練對大學生手指力量覺影響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05):228-23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