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轉課堂“走紅”,引起國內外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探究式學習是翻轉課堂產生的理論支撐,也是其有效實施的內在要求。翻轉課堂“走紅”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滿足了現代學生多樣化學習的需要;二是搭乘網絡技術的東風。翻轉課堂“走紅”引起中學教師課堂教學的新思考,課堂教學首先要以學生為中心,其次是與現代網絡技術深度融合,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文章試圖通過探尋翻轉課堂產生的理論支撐,剖析翻轉課堂“走紅”的內在動力,進而引起中學教師課堂教學的新思考。
【關鍵詞】翻轉課堂;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網絡技術
【中圖分類號】G424.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5—0087—04
翻轉課堂快速“走紅”,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翻轉課堂理論研究和試驗的熱潮。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先進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其是否具有普適性,是否在我國中學教師課堂教學中具有普遍推廣的價值,這是目前學術界關注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翻轉課堂迅速“走紅”必有其內部驅動力,這是解開翻轉課堂“走紅”之謎的關鍵鑰匙,現總結如下。
一、翻轉課堂產生的理論支撐
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chuàng)建視頻,學生通過登錄互聯網在線觀看網絡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完成任務清單中的學習任務,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答疑和完成作業(yè)的一種教學模式?!盵1]翻轉課堂是互聯網技術和傳統教學深度融合的結晶,是在保留傳統課堂優(yōu)勢的基礎上,汲取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探究式學習的優(yōu)勢而創(chuàng)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1.自主學習是貫穿翻轉課堂有效教學的一貫保證?!白灾鲗W習是指行為主體主動地、獨立地、自控地進行學習,將‘要我學’轉變?yōu)椤乙獙W’。”[2]自主學習是在學習者確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形成穩(wěn)定的學習習慣、具備持久的意志力的前提下,才能順利進行的一種學習活動,需要學習者具備較強的自律、自控和自評能力。
自主學習的理念貫穿于翻轉課堂教學活動的始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由以學習者觀看教學視頻為主的“課前”、以師生、生生互動為主的“課中”和以學生自我反思與評價為主的“課后”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構成。三個環(huán)節(jié)學習任務的完成,都對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翻轉課堂教學課前、課中、課后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教學,都離不開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翻轉課堂成功進行的一貫保證。
2.個性化學習是實現翻轉課堂精準教學的主要途徑。個性化學習的概念出現于20世紀初,是“根據學習者的個性特點和發(fā)展?jié)撃?,采取靈活、適合的方式充分滿足學習者個體需求的學習?!盵3]個性化學習的生命力在今天愈發(fā)強勁,一是因為網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及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為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物質條件和技術保障;二是個性化學習注重學習者的個人選擇和個性發(fā)展,能兼顧不同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個性化學習的價值是要在尊重學習者個性差異和個體需求的基礎上實現精準教學。
翻轉課堂顯著地體現著個性化學習的教學理念。學習者在課前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基礎性學習,通過自我診斷發(fā)現學習中的問題,并帶著問題進入下階段的課堂學習。教師針對不同學習者的不同問題解惑答疑,針對學習者的個體學習狀況對癥下藥,給予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差異和知識儲備情況進行分層教學,根據學習者的不同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開展分類教學,組織學習者進行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互動學習,增強教學的社會性,促使學習者個性化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傳統課堂將同一種教學方法強加于不同的學習者,用同一種標準評價不同的學習者,忽略了學習者的個性差異和學習需要,而翻轉課堂彌補了傳統課堂的不足,將實現尊重個體差異基礎上的精準教學。
3.探究性學習是翻轉課堂生成教學的必然要求。李亦菲、楊寶山認為,“應該將探究學習定義為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fā),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4]探究性學習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而提出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注重學習過程,要求學習者在此過程中生成知識、建構體系、提高能力、陶冶性情,要求學習者能夠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習者被動的、機械地接受現成知識的弊端。
翻轉課堂教學要求學習者在課前的視頻學習中發(fā)現問題,將問題帶到課堂上與教師、同學共同探討,在互動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上巧妙設置情景、布置任務,引導學習者在情景體驗中獲取知識,通過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翻轉課堂應用探究性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轉變?yōu)檎n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將教學的主要任務交給學生,釋放了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增強了學習者的參與感,使教育真正成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自覺或不自覺地占有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教育理論的因子,是一種先進的、能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要的教學模式。
二、翻轉課堂“走紅”的歸因分析
翻轉課堂迅速“走紅”,絕非偶然,在當前存在翻轉課堂“走紅”的必然條件,對其準確歸因,將揭開翻轉課堂“走紅”背后的秘密。
1.翻轉課堂滿足了現代學生多樣化學習的需要?,F代學生個性強,善于獨立思考、理性抉擇,能夠在排除外界干擾的情況下規(guī)劃未來,他們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實現理想,同時也形成了較為頑強的意志力和專注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彰顯了自由、平等、獨立等教育理念,它將基礎知識的學習“翻轉”到課前,這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規(guī)劃時間和學習重點,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知識內化由課后翻轉到課中,要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完成,這就需要有自由輕松的課堂氛圍,要求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共同探討,這也是學生所期待的學習方式。
翻轉課堂“走紅”,也是理所應當、意料之中。翻轉課堂有效實施所需要的探究性學習、問題式學習、小組學習、互動學習,必須是在尊重學習者個性差異、個體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現代學生的學習需要、個性特征高度吻合,因此,才會在短時間內被大多數學生所接受。
2.翻轉課堂搭乘了網絡技術的便車。翻轉課堂迅速“走紅”的另一個原因,是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普及為其提供了技術支持。全球互聯網的發(fā)展異常迅猛,“到2015年,全球互聯網用戶已達32億,占全球人口的43.4%。其中,發(fā)展中國家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在過去5年中近乎翻番,目前2/3的網民居住在發(fā)展中國家,全球約46%的家庭可在家中上網?!盵5]網絡技術的興起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網絡已經在社會生產生活各個領域為自己確立了穩(wěn)固的地位,網絡在帶給人們便捷的同時,也使得人們越來越依賴網絡。一種產品如果依托于網絡技術,不管它能不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它都會不脛而走,在短時間內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同時,人們也往往將是否利用了網絡技術作為衡量一種產品先進與否的標準。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了網絡平臺提供的教學資源。學習者在課前觀看的教學視頻可以是教師親自錄制,也可以從網上的資源庫中選取。學習者在觀看教學視頻之余,還可以學習網絡上的其他資源,來鞏固知識基礎,拓展知識廣度。在課堂中,也需要通過網絡搜集相關材料以豐富教學活動??傊W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教學資源的不斷優(yōu)化更新,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持和資源保障,也為高效教學提供了可能。
綜上可知,翻轉課堂“走紅”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它的出現滿足了現代學生的學習需要;二是與網絡技術緊密結合,贏得了學生的信賴甚至崇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在翻轉課堂“走紅”的背景下,教師如何主導課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將是需要探究的重點課題。
三、翻轉課堂“走紅”對中學課堂教學的啟示
1.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翻轉課堂的迅速“走紅”,從側面也顯示了現代學生追求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具備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學生對一種新教學模式的追捧,往往不是浮于該模式表面,他們在接受一種教學模式之前,首先會考慮該模式是否是他們所需要的,這將會決定他們對該模式采取何種態(tài)度。翻轉課堂充分滲透著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生本主義”教學理念,是一種顧全學習者學習需求、興趣,尊重學習者個性、能力差異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我國傳統的教育思想中,也有一些教育理念和經驗保有鮮活的當代意義。如,“有教無類”堅持教育不應該僅僅是某些社會群體的特權,一切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和被教育的可能?!耙虿氖┙獭币蠼處熞罁W習者的興趣、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差異實施教學,不能用同一標準衡量不同的學生。無論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還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都指向一個共同的最高的宗旨,即關注學習者個體的全面發(fā)展,這也是未來教育不可逆轉的趨勢。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日常備課中,要充分關照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盡可能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教學素材組織課堂教學。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不能一種方法用到底,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靈活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分層分類教學,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獲,學有所樂。
2.課堂教學要與網絡技術深度融合。網絡技術在我國取得了快速發(fā)展,“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51.7%)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46.7%)9.1個百分點。我國網民規(guī)模繼續(xù)保持平穩(wěn)增長,互聯網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線上線下服務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務線上化步伐加快,成為網民規(guī)模增長推動力?!盵6]現如今,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渠道,這種新技術不僅提高了人們的工作學習效率,拓寬了人們的交往范圍,還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它正以其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少的時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面貌。一種產品只要利用了網絡技術,就會在短時間內占據大量的市場份額,網絡技術帶給人們的便捷不言自明。但我國互聯網發(fā)展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我國城鄉(xiāng)長期處于二元對立,基礎設施建設很不均衡,城鄉(xiāng)網絡覆蓋率自然存在較大差異,但我國互聯網的發(fā)展速度驚人,完全可以彌補發(fā)展中出現的這些問題。
雖然我國互聯網的發(fā)展起步較晚,但具有發(fā)展快的天然優(yōu)勢,互聯網在生產生活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已是大勢所趨,網絡技術正在按照它的方式塑造著一個全新的時代。因此,將互聯網技術融入教學,是教育界正在思考的重大課題。翻轉課堂就是因借力于網絡技術而“走紅”,在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學習者基礎知識的學習主要依靠網絡平臺來完成,在課堂階段的深化學習也離不開網絡技術的支持。在我國教育部出臺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中明確提出,“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我國政府和教育界已經意識到網絡技術對于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我國教育信息化、技術化的過程中,各地區(qū)、各學段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技術捆綁教學或教學排斥技術等不利于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極端現象,為此,要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技術駕馭能力和應用先進技術進行教學的意識,讓網絡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
總之,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應過分熱捧,亦不應過分冷落。翻轉課堂是由于滿足了現代學生的學習需要,與網絡技術深度融合才迅速“走紅”。翻轉課堂的普適性值得深思,但翻轉課堂的“走紅”給中學教師課堂教學以重要啟示:一是課堂教學要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二是必須要與現代網絡技術深度融合,才能取得較大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蔡寶來,張詩雅,楊伊.慕課與翻轉課堂:概念、基本特征及設計策略[J].教育研究,2015(11):82-90.
[2]郭文良,和學新.翻轉課堂:背景、理念與特征[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1):03-06.
[3]鄭云翔.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大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7):126-132.
[4]李亦菲,楊寶山.如何認識探究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的關系[J].學科教育,2002(12):34-37.
[5]郭建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式—統一—再變式[J].中國大學教學,2021(06):77-86.
[6]胡姣,祝智庭.技術賦能的教學微創(chuàng)新:教師教育智慧的實踐場[J].中國電化教育,2021(08):99-109.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