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恢復高考與新三級大學生的使命及作為

        2023-12-29 00:00:00劉海峰
        江蘇高教 2023年5期

        【摘 要】 在中國高校招生考試史上,1977年恢復高考是最重要的事件。1979年高考也有時間固定、政審放寬等新舉措。新三級大學生的文化水平、基本素質和所作所為,體現出恢復高考的意義和價值。新三級大學生總數95萬多人,構成了中國歷史上極度精英教育群體。79級大學生多數為應屆高中畢業(yè)生且年齡較小,但也有不少與77、78級大學生相同的特征,有著共同或近似的精神特質,因此被視為同一個大的教育群體。國家和社會給予新三級大學生巨大的機會,他們肩負國家的重托與人民的期望,負有為國效勞、振興中華的神圣使命,后來,新三級大學生也沒有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待,報效國家的愿望和意識也特別強烈。已經逐步淡出的新三級大學生群體,被深刻地打上恢復高考的時代烙印,與改革開放密切相關,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關鍵詞】 新三級大學生;恢復高考;79級大學生;使命;作為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章編號】 1003-8418(2023)05-0009-10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3.05.002

        【作者簡介】 劉海峰(1959—),男,福建泉州人,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科舉學與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

        歲月不停地奔逝,事情不斷地發(fā)生,在成千上萬各種事件或活動中,只有重要的事件才會載入史冊,在歷史上留下永久的痕跡?;謴透呖际且粋€劃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是“文革”結束后由亂而治的關鍵轉折,不僅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也改變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而且具有重要性、戲劇性,影響廣泛而深遠,因而被人們不斷追憶。77、78、79級是恢復高考后最初三個年級的大學生,他們在20世紀70年代末入學、80年代初畢業(yè),所以有“新三級學人”“新三級大學生”之稱。新三級大學生在風云變幻的年代考上大學,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成長,在全社會求才若渴的年代走上工作崗位,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大展宏圖。新三級大學生是風云際會的一代人,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雖然今天已經逐漸在社會舞臺上謝幕,但這一特殊教育群體的歷史使命與所作所為,仍然值得不斷回顧與探究。本文作為論述新三級大學生系列論文的第三篇,將在前兩篇論文[1]的基礎上,繼續(xù)回顧恢復高考與1979年高考新舉措,辨析“新三級”概念與新三級大學生群體,探討79級與77、78級大學生之異同,進一步論述新三級大學生群體的使命與作為。

        一、恢復高考與1979年高考新舉措

        在中國高校招生考試史上,1977年恢復高考是最重要的事件,其深遠影響和受關注的程度,甚至超過1952年創(chuàng)建高考制度。

        (一)驚天動地的大事件

        建立統一高考制度的1952年,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情況出現。雖然1949年在政治上出現巨變,但高校招生還是盡可能正常進行,當時大部分高校是單獨招考。經過1950、1951年逐步按大區(qū)統一招考的過渡,1952年第一次全國統一高考順理成章地推行,由于招生人數只有5.9萬人,遠不如1977年恢復高考那樣受到舉國關注。

        恢復高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1966年高考停廢后,經過11年的中斷,積壓了近3000萬適齡青年,其中許多人對恢復高考翹首以盼。在“文革”剛結束,國家嚴重落后、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在“兩個凡是”還大行其道的時候,鄧小平雄才大略,力挽狂瀾,決定恢復高考,推動時代前進的車輪,扭轉了歷史發(fā)展的走向?;謴透呖际且粋€改變國家命運的重大事件,是中國崛起的原點,因此成為載入中華民族史冊的重大事件。

        恢復高考的過程充滿戲劇性和傳奇性。從1977年5月到12月,短短的半年多時間,突破了許多,恢復了許多,改變了許多。有時前一個決定還沒有實施,就被后一個決定所取代。直到1978年春77級大學生入學以后,擴招、走讀生、復辦大量的師?!际桥R時決定。這是一段風馳電掣的歷史,這是一段匆忙寫就的歷史,這是一段永留史冊的歷史。

        “文革”前高考規(guī)模最大是在1963年,有39.9萬人報考,錄取人數最多是在1960年,錄取29.41萬人,但高考在當時社會的影響遠遠無法與1977年以后的高考相比。由于報考人數眾多,錄取率極低,考上大學十分難能可貴,因此1977年以后高考被人們高度看重,高考以其無與倫比的重要性進入中國人的社會生活,成為萬眾矚目的舉國大考。

        科舉時代有“禹門三汲浪,平地一聲雷”的說法。有人形容公布恢復高考的消息“就像爆炸了一顆原子彈,震撼了整個中國大地”[2]?;謴透呖即_實是驚天動地的重大新聞,讓人感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點燃了千百萬知識青年人生的希望。從此,原來盛行的“讀書無用論”一掃而空,“知識就是力量”成為無人不曉的至理名言,“高考改變命運”成為所有青年的強烈期待。

        匆忙恢復高考的時候,國家、地方、高校各方面都還很困難,但都盡可能克服各種艱難,讓更多的優(yōu)秀青年獲取上大學的機會。在校舍嚴重短缺的情況下,77、78級擴招,許多地方和高校排除萬難落實中央的擴招要求。例如,1979年1月,根據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擴大招生問題的意見》和教育部、國家計委《關于下達1978年高等學校擴大招生計劃的通知》,浙江省在原定1978年高等學校招生計劃之外,再擴招4606名。由于擴招經費由地方財政開支,校舍、設備等存在數量嚴重不足,因此,浙江省革命委員會要求“各地和有關單位,要發(fā)揚‘抗大’精神,因陋就簡,勤儉辦學”[3]。

        不僅鄧小平等高層領導人希望通過高考選拔優(yōu)秀人才為國所用,各級參與恢復高考的領導和干部也十分認真地投入工作,保障了恢復高考的各項事務順利進行。從許多當年招生工作者親歷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時間異常緊迫、任務相當艱巨的情況下的艱辛努力和付出[4]?,F今有關恢復高考的各種記述,除了反映回顧高層決策過程以外,最大量的是參加高考的新三級大學生的個體回憶,其實,與高考相關的各級部門和高校招生考務工作者的回憶也值得關注。

        由于恢復高考不僅是一個教育事件,而且是一個政治事件,是國家與時代的拐點,因此是一個值得永遠紀念和不斷書寫的傳奇。2022年8月7日,也就是1977年鄧小平主持科教工作座談會45周年的紀念日,中國郵政發(fā)行“立德樹人”個性化服務專用郵票,郵票中有“準考證”的字樣和圖案。在全版郵票的右下方,有“恢復高考四十五周年(1977-2022)”的字樣。即使將來新三級大學生完全走入歷史,相信恢復高考這一石破天驚的重大事件還會不斷被人們提起。

        (二)1979年高考新舉措

        恢復高考經歷了一個過程,1977年8月鄧小平提議恢復高考,12月舉行分省命題高考,到1978年7月舉行全國統一命題高考,恢復高考始告完成。恢復高考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恢復1965年之前做出的關于招收應屆高中畢業(yè)生的規(guī)定,也就是恢復到高校招生的常態(tài),而直到1979年大部分招收的大學生才是應屆高中畢業(yè)生,從這個意義上說,高考到1979年才算完全恢復。高考恢復最初 3年特別復雜、變動特別大[5],1979年高考也有以下一些新舉措。

        1.高考時間定于7月7、8、9日。1983年曾將高考時間改為7月15、16、17日,1984年再度改回7月7、8、9日,此后一直到2002年,高考時間都固定在這個時間。高考時間的固定是高考制度穩(wěn)定性的重要標志,1980年以后,高考制度的變動性大為減少。

        2.政審條件真正放寬。1979年國務院批轉的《關于高等學校錄取新生政治審查工作的意見》中規(guī)定:“政治審查,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現。要全面歷史地看待考生本人的政治態(tài)度、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父母及主要社會關系的政治問題和歷史問題,一般不應影響考生的錄取?!保?]最后這句話至關重要,從此,實行了30年的高校招生政審特別注重考察考生父母和主要社會關系的政治問題和歷史問題的做法被廢止,這是重要的歷史進步。

        3.開始將英語計入高考總分。為了逐步提高大學生的外語水平,并推動中小學的外語教學,1979年規(guī)定今后應逐步做到外語成績計入總分??紤]到當時的實際情況,凡報考重點院校的,外語成績先按10%計入總分,之后逐年提高計分比例,報考一般院校的,錄取時只作為參考分[7]。

        4.開始控制入學年齡。1979年高考與77、78年高考不同,“前兩年,為了廣開才路,招生對象的年齡放寬到30周歲。從高等教育規(guī)律考慮,招生對象的年齡不宜過大。今年規(guī)定一般不超過25周歲。鑒于十多年來被林彪、‘四人幫’剝奪了上大學權利的青年,很多人已超過這個年齡界限,他們的學習要求又很迫切,為此,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未婚青年,經單位證明,年齡可放寬到28周歲。今后再逐步降低”[8]。所以79級大學生年齡最大的也就是28歲,基本上已經沒有像77級那樣有30歲甚至30多歲的。而且隨著應屆生文化水平迅速提高,高齡考生已很難在高考中勝出。

        5.規(guī)定在校高中生不予報考。1977年恢復高考時,不僅讓66、67、68屆高中生報考,而且允許78屆在校高中生提前報考,因此是13個屆別的學生一起參加高考競爭。1978年高考也允許79屆在校高中生提前報考。到1979年,開始規(guī)范報考資格,規(guī)定在校高中生不予報考。規(guī)定高中畢業(yè)生才能參加高考,也是教育走上正軌后的必然要求。

        6.首次制定《高等學校招生考務工作細則》。該細則對報名工作、考試工作、閱卷評分工作、公布考試成績和查閱試卷、錄取工作等五個方面都做了細致的規(guī)定,還具體下發(fā)了監(jiān)考須知、試場規(guī)則、錄取工作守則。1978年規(guī)定“考生對本人的評卷如有懷疑,可向當地招生委員會提出申請,由招生辦公室負責查閱試卷”[9]。1979年,《高等學校招生考務工作細則》對查閱試卷,有非常詳細的程序和要求[10]。到1980年,就明確“取消考生查閱試卷的規(guī)定”[11]。

        二、“新三級”概念與新三級大學生群體

        新三級大學生是與恢復高考直接相關的群體,沒有恢復高考,就沒有新三級大學生。而新三級大學生的文化水平、基本素質和所作所為,也充分體現出恢復高考的深遠意義和重要價值。關于77、78、79級大學生這一群體,有不同的稱呼,需要稍加辨析。

        (一)“新三級”還是“新三屆”“那三屆”

        較早談及77、78、79級大學生群體和概念的,是吳錦才在《社科信息文薈》1994年第16期發(fā)表的《“新三屆”人,值得注意的群體》一文。1996年,鐘巖出版的《中國新三級學人》是第一本專門介紹與探討新三級大學生的著作,將70年代末通過高考入學的三個年級大學生稱為中國的“新三級學人”:“神圣的分數線后面,站起了一個飽經滄??是蟊恍聲r代所接納的知識群體——新三級?!薄靶氯墸母镩_放時代的第一代幸運的‘黃埔軍?!?,他們有幸最先站在中華民族奮起騰飛的起跳點上?!保?2]

        除了“新三級”以外,對77、78、79級大學生群體還有“新三屆”“那三屆”兩種不同的稱法。前者與“文革”前“老三屆”中學生概念相對,如兩本名為《我們新三屆》《新三屆致新生》的專書,以及關注者眾多、在新三級大學生中影響廣泛的“新三屆”微信公眾號。后者如王輝耀主編的《那三屆:77、78、79級大學生的中國記憶》,以及王輝耀、苗綠主編的《那三屆:77、78、79級,改革開放的一代人》。不過主標題是“三屆”,副標題卻是“77、78、79級”,前者用“屆”,后者又不得不用“級”,兩者不統一,雖然大家都理解此意。

        因為無法用82屆來區(qū)分77、78級,所以還是用“新三級”更為準確和科學。而且77、78級大學生中有大量的??粕?,尤其是后來擴招錄取的多數是??粕?,學制為2~3年。77級??粕鷥赡曛频脑?980年夏天已經畢業(yè)分配,即使是三年制的也已在1981年夏天走上工作崗位了,如果要用“屆”來稱呼他們,只能說是80屆、81屆,而77級本科生卻要稱為82屆。

        79級大學生中應屆高中畢業(yè)生的比例已大幅度增加,一般都占到全體學生的半數以上,與前兩級應屆高中畢業(yè)生占少數有所不同,因此人們通常將77、78級連稱,相對較少將三個年級的大學生連在一起來論說。不過,從大的教育群體來分類,79級只能歸入與77、78級相同的一類,與80年代以后入學的大學生還是有所不同。

        2009年,不少大學的79級大學生都在紀念入學30周年??墒?,媒體似乎出現了集體性失語,幾乎見不到相關報道。尤其是相較于2007年全國大范圍對77、78級大學生的“集體性懷舊”,更顯得對79級的忽略。于是,筆者在《中國教育報》2009年8月24日發(fā)表了《不應忘記79級》一文,認為“新三級學人”的命名具有深刻的社會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色。“新三級學人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其影響和作為,相信還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更加顯現出來。作為一名77級大學生,特草此文,以祝福79級的學弟學妹們。”

        與“文革”前大學生一般稱“屆”不同,新三級大學生對“級”的概念特別在意。南開大學77級學生、中國市場調查研究所的杜巖,1992年曾向在京的77級和78級同學做過問卷調查,從2萬多份答卷中,提煉出新三級一代人的特點,其一就是對“級”的認同感強于“校友”。也就是說,他們特別看重的是“77級”或者“78級”,與別代大學生相比,對“我是哪個學校的”較為淡漠[13]。我認為,在90年代末以前此說基本上可以成立,不過在新三級大學生畢業(yè)40年之后,對畢業(yè)學校的認同感應該有所上升。

        2017年,在美國亞特蘭大的77級大學生舉行過紀念恢復高考40周年等活動,并印發(fā)過《回眸:亞特蘭大77級紀念文集(1977-2020)獻給祖國和我們的1977》。亞特蘭大77級同學來自國內90多所高校、25個省市自治區(qū),雖然地域不同,畢業(yè)學校不同,即使過去素不相識,但只因同為77級,“不是同鄉(xiāng)勝似同鄉(xiāng),不是校友勝似校友,不是親朋勝似親朋”[14]。這與科舉時代的“年誼”(同年情誼)非常相似。

        (二)新三級大學生群體

        新三級大學生群體的人數有多少?1977年報名考生573萬人,錄取了27.3萬人;1978年,報名610萬人,錄取40.2萬人;1979年,報名468萬人,錄取27.5萬人。這一教育群體總數為95萬多人,這在當時已是不小的高等教育群體。但與高等教育大眾化后的招生規(guī)模不可同日而語,當時3年招生總數95萬多,相比2022年本專科招生1014.5萬人、研究生招生124.3萬人,又顯得很少。

        77、78級大學生是經過高考錄取后臨時決定大量擴招才有這么多人數的。例如,1978年6月下達給廈門大學的招生計劃是950人,7月下達增招100人的計劃,合計1050人;10月統計實際招收1102人。11月教育部要求上報本地區(qū)、系統、部門300分以上未錄取人數。根據上級擴招指示,廈門大學上報擴招走讀生649人的計劃,甚至到1979年初還繼續(xù)錄取學生。多數本科高校78級擴招的學制都是三年,畢業(yè)后與高等??茖W校同等待遇。

        1979年5月,教育部指出:“1978年高等學校在完成國家原定29.3萬的招生計劃之外,許多省市又擴招了11萬,實際招生40.2萬人,比1977年增加了48%。擴招大量學生,由于校舍、設備、教師條件不具備,給工作帶來很多困難,致使今年的招生指標不得不降下來,實際上也是一次較大的起落?,F在的問題是,要盡可能使下落的幅度不要太大。”[15]所以,1979年計劃招生30萬人,實際錄取28.4萬人,還不足計劃數,比1978年的40萬下降明顯。

        對1977-1979這三年招生數量的起落變化, 1981年1月,教育部原副部長高沂“回顧一下招生工作中幾次瞎折騰的歷史”,指出:“在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上不從客觀實際與可能出發(fā),追求高指標,招生上出現了三次大起大落……1977年招了27.3萬,已比1976年增加了5.8萬,但1978年又猛漲到40萬,1979年又跌回到27.5萬。為什么錯誤老是重復?”[16]77、78年的臨時擴招,確實十分匆忙,條件準備不足。當時不少高校擴招,尤其是招生人數較多的師范院校擴招,許多都是因陋就簡,取具臨時,基本條件很差。如福建農學院(現為福建農林大學)77級學生一入學就要參加建設教室的勞動,龍巖師范大專班(現為龍巖學院)77級剛開始借用小學的教室坐在低矮的課桌椅旁上課,淮北煤炭師范學院(現為淮北師范大學)中文系開始時在四面籬笆墻的工棚中上課……這些匆忙借用的房舍確實一點都不像大學校園。

        但是多年之后回過頭來看,當年的擴招是正確之舉。《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于1979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的報告》指出:“今年高中畢業(yè)生約有700萬人,加上去年沒有錄取的大量高中畢業(yè)生和部分上山下鄉(xiāng)知識青年,估計報考人數將超過去年。而錄取人數又很有限,即使招收30萬人,矛盾也是很尖銳的。如果再過多地縮減招生數字,矛盾勢必要更加激化,甚至可能鬧事,出亂子,增加不安定的因素。再從長遠利益看,國家經過三年調整以后,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將會加快,那時對人才的需要就會更多。今年招收的大學生,1983、1984年才能畢業(yè)。如果現在缺乏遠見,不做好安排,到那時將會更加被動。當然,今年招生30萬人,在師資和物質條件方面都還存在很大困難,特別是校舍嚴重不足,實驗設備少差殘缺,迫切期望國家在教育經費和基建投資上給予照顧,使今年招生30萬的指標,得以實現。”[17]因此,當年克服各種巨大的困難盡量多招收大學生確實富有遠見。

        1979年招生人數比1978年少,錄取率也更低,沒有擴招,79級大學生也沒有走讀生。例如1979年廈門大學招收1020人,杭州大學招收1117人,后來基本上都沒有擴招。1979年高考錄取率是70多年中國高考史上僅次于1977年的最低錄取率,79級大學生與77、78級一起,共同構成了中國歷史上極度精英教育群體。

        三、79級與77、78級大學生之異同

        20世紀70年代末廣泛流傳著清代進士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被謴透呖紩r也確實是“不拘一格降人材”,年齡放寬到可以超過25歲,學生的經歷多種多樣。通過競爭激烈的高考選拔,新三級大學生上大學前的經歷和身份五花八門,但文化水平較為整齊。在這三個年級的大學生中,77、78級相同點較多,79級與前兩級差異較大,不過79級大學生還是具有一些新三級大學生的共同特征。

        (一)79級與77、78級大學生之異

        79級大學生與77、78級之差異最主要的在于大部分為應屆高中畢業(yè)生,因而其年齡較小且經歷較為相似。例如浙江大學1979級招收新生1529名,其中應屆高中畢業(yè)生1338名,占87.5%[18]。因為1979年高校招生政策規(guī)定只招收25歲以下學生,最多放寬到28歲,因此79級基本上沒有老三屆高中畢業(yè)的學生,大多數同學年齡普遍較小。77、78級大學生以50年代出生的為主,其他則為40年代后期,以及少量60年代初出生者。而79級大學生大部分是60后,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更是如此。以浙江大學79級新生為例,具體年齡分布見下表。

        浙江大學79級大多數為1961-1963年出生,即16、17、18周歲,占83.51%,占絕大多數。所有學生平均年齡17歲,這是一個很低的平均年齡,現在各高校新生平均年齡也都在18周歲以上。1309名79級新生中,25周歲以上只有2人,28周歲只有1人。這個年齡構成與1977級大不一樣。浙江大學77級招收1325人,其中20歲以內521人,占39.3%;20~25周歲716人,占54%;25周歲以上88人,占6.7%[19]。

        不過,不同科類大學的學生年齡構成差異頗大,如杭州大學1979級共招收1109人(另一統計數據為1117人,見《杭州大學1979年入學學生地區(qū)分布情況》,浙江大學檔案館,HD-1979-DQ-0056),其中應屆高中畢業(yè)生625名,占56.4%,往屆生484名,占43.6%[20]。應屆生比例比浙江大學少了21%。當時杭州大學屬于綜合大學,而且因為前身是浙江師范大學,具有一定師范院校屬性,招收的學科專業(yè)為政治、中文、歷史、教育、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與師范院校無異。當時通常綜合大學與師范類院校招收的學生年齡比工科院校學生年齡更大。

        另一個可以參照的案例是廈門大學78級大學生的構成。在尚未擴招78級大學生時,廈門大學1978年秋季錄取的1102名新生中,應屆高中生348人,占31.6%,在校高中生8人,占0.7%。廈門大學1977-1979年招收的學科專業(yè)是中文、外文、歷史、經濟、哲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海洋等10個,78級1102名新生平均年齡為20.74歲,其中文科5系學生535人,平均年齡22.12歲,理科5系學生565人,平均年齡19.37歲[21]??梢娡桓咝V?,理科學生比文科學生平均年齡要低不少。

        廈門大學與杭州大學兩校相比,前者有經濟系、海洋系,后者有教育系、地理系,其他系科兩?;鞠嗤◣煼对盒5恼蜗蹬c綜合大學的哲學系差不多)。廈門大學屬于文理綜合大學,一般情況下綜合大學學生平均年齡介于工科院校與師范院校之間,因此20.74歲是一個比較有參考價值的78級新生平均年齡。浙江大學79級平均年齡17歲,相比廈門大學的78級的平均年齡便小了很多,比廈門大學78級理科新生平均年齡19.37歲也小了兩歲多。

        大多數為應屆高中畢業(yè)生,且年齡較小,沒有社會閱歷,這是79級與77、78級大學生大多數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的非應屆生的最大差別。

        (二)79級與77、78級大學生之同

        作為新三級大學生群體的一部分,79級與77、78級大學生也有不少相同或類似之處,大體分析,至少有以下五點。

        1.超低的錄取率。新三級大學生是在1952年建立高考制度以來71年中錄取率最低、最激烈的競爭中突圍而出的群體,1977年高考的錄取率是4.76%,1978年是6.59%,1979年僅6.07%。79級的錄取率不僅比78級低,而且是中國高考史上第二低的錄取率,僅次于77級?!拔母铩鼻暗母呖迹畹偷?962年也有27.46%,其次是1963年的33.37%,其他都在40%以上,1952年高達90.17%,1958年更是高達96.93%,是中國高考史上的最高錄取率[22]。相比五六十年代的高考和現在的高考,70年代末的高考錄取率之低,競爭近乎殘酷。

        2.年齡差異仍然較大。雖然1979年高考多數招收的已經是應屆高中畢業(yè)生,但由于有一些十分低齡的學生,如浙江大學79級中有8名當時年僅14歲的新生,加上有少數25歲以上甚至28歲的學生,因此年齡差異較大,甚至存在年齡最大與最小之間相差一倍的極端情況。79級大學生雖然年齡多數較小,沒有經歷上山下鄉(xiāng)等“社會大學”的磨煉,但在讀中小學時普遍經歷了“文革”動亂年代,且班上還有部分年齡比較大的學生,尤其是文科專業(yè)班上多少有一些大齡學生,如杭州大學79級便有10名26周歲以上的新生。

        3.女生占比一樣很少。77、78級大學生群體的一個特點是女生占比少,全國78級大學生女生占比是21.1%,79級女生占比也只有22.5%,都屬于比較低的比例。浙江大學77級招收1325人,其中男生1101人,占83.1%,女生224人,占16.9%[23],男生占絕大多數;浙大79級錄取1529人,其中男生1305人,占85.35%,女生數正好與77級相同,也是224人,占14.65%[24],女生比例較77級反而減少。而杭州大學79級錄取1109人,其中男生824人,占74.3%;女生285人,占25.7%,體現出了文科色彩且有一定師范性的綜合大學與工科大學在學生性別比例方面的差異。但即使如此,杭州大學79級女生也只占總數的1/4強。

        4.在相同的大環(huán)境中學習。79級大學生與78級相差一年,與77級也只相差一年半,就讀期間與77、78級有比較長時間的交集。由于1977年恢復高考時不少高校師資缺乏,77級剛上大學時課程開設還不夠齊全,有的大學部分77級或78級的課程與79級一起上。加上各系科、學校舉辦的文藝活動、運動會,都是各年級一起參加,因此79級大學生大的學習環(huán)境中也有許多年齡很大的同學。

        5.畢業(yè)后經歷大體相同的社會環(huán)境。雖然比77級和78級畢業(yè)時間晚了一年半和一年,分配單位總體上不如前兩級學長,但79級大學生總體而言也是在各行各業(yè)急需補充人才、對大學畢業(yè)生求才若渴的情況下走向社會的。79級與77、78級很大的相同之處在于他們大學畢業(yè)后都經歷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歷程,他們有著共同或近似的精神特質,因此被視為同一個大的教育群體。

        高考中斷的11年,前4年高校完全沒有招生,后7年靠推薦上大學。推薦有如相馬,考試有如賽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常無?!备呖疾捎霉礁偁?、擇優(yōu)錄取的機制,將以往相馬似的推薦改為賽馬似的競爭,因此能夠選拔出文化水平高的才學之士?;謴透呖际沟?0多年沉淀下來的眾多“千里馬”脫穎而出,集中成為新三級大學生。1980年4月,教育部對新三級大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判斷:“三年來,高等學校招生95.5萬人(包括部隊院校在地方招生數和擴大招生數),絕大多數是比較優(yōu)秀的,其中黨團員(主要是團員)占77%。新生的文化程度比較整齊,政治思想表現也比較好?!保?5]新三級大學生是恢復高考后特別突出的三個年級,如果“金77、銀78”之說可以成立的話,那么79級大學生就是“銅79”了。

        四、新三級大學生群體的使命

        1977年恢復高考時,有些地方的考場貼著“青年們要充分認識自己所負的重任,祖國在期待你們,人們在期待你們”的標語。當時,廣大考生十分期待高考,國家和人民對高考也抱有強烈的企盼,對恢復高考選拔優(yōu)秀人才寄予很高的期望。

        生動體現黨和國家對恢復高考高度重視的一個舉動,是1977年9月25日,黨和國家領導人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等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全國招生工作會議代表。黨和國家最高領導集體接見參加討論恢復高考具體辦法的1977年第二次招生工作會議的代表,這種高規(guī)格的接見在70多年中國高考史上是空前絕后的舉動,充分說明當時國家對恢復高考的重視,對選拔優(yōu)秀人才上大學深造為國所用的殷切期望。

        新三級大學生都經歷過“文革”的動亂年代,青春最寶貴的年華在文化荒漠上度過,除了極少的教材以外,他們背的是領袖語錄,唱的是“文革”革命歌曲,看的是樣板戲。當時世界名著、文化經典、古典文學基本上被看成是封、資、修的“毒草”而遠離課堂,數理化程度較低。因此,在人文素養(yǎng)、科學基礎、外語水平方面,許多新三級大學生先天不足[26]。然而,新三級大學生多數是在“讀書無用論”盛行的年代想方設法找書閱讀,渴求知識,不甘寂寞并懷揣上大學夢想的人。為了彌補知識欠缺,為了“將四人幫耽誤的時間奪回來”,為了攀登科學高峰實行“四化”,經過極為激烈的高考競爭考上的新三級大學生,特別珍惜難得的深造機會,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如饑似渴地學習。四川美術學院77級程叢林的油畫《1978年·夏夜——恢復高考的日子》典型地表現出77級大學生渴求知識的形象。畫面展示出四川美院上百名77級同學擁擠在一間破舊的大教室里聽課(或學術報告),灰暗的色調、擁擠的學生、簡樸的衣著、清瘦的面容,還有許多站立甚至撐在窗臺上專注聽講的同學……這幅畫非常真實生動地再現了當時大學生孜孜不倦求學的情形,因此已成為記錄恢復高考和77級大學生的經典之作。

        生長于艱難年代的新三級大學生人生跌宕起伏。他們讀大學是在一個風云激蕩的年代,有許多激動人心的事件:科學的春天、民主墻、真理標準大討論、“天安門四五運動”平反、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中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校園民主選舉、《苦戀》批判前后、女排奪冠、中美建交、人民公社的破產……新三級大學生與改革開放同步,經歷了國家的滄桑巨變。他們普遍有一種家國情懷與拼搏奉獻的精神,有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意識,有不屈不撓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他們接受高等教育和走上工作崗位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還很簡單,但人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對國家充滿了信心。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中,在各行各業(yè)求賢若渴的社會環(huán)境中,新三級大學生面臨著特別好的時代和發(fā)展機遇,許多人具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和“直掛云帆濟滄?!钡谋ж?,不僅僅想著“修身齊家”,還懷揣“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所以才會由衷地喊出“振興中華”“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口號。

        與現在考中比例高、內卷嚴重卻又有不少“躺平”的大學生不同,新三級大學生從最激烈的高考競爭中脫穎而出,同學之間差異很大,特色鮮明,且?guī)缀跛腥硕挤浅UJ真刻苦地攻讀。“功崇唯志,業(yè)廣唯勤。”一個人、一個群體是否具有高遠的志向,是否能夠勤苦向學,與最后能做出多大成就有關。新三級大學生在學期間,“人才學”出現并興起,許多人都渴望成才,對自己有較高的期許或有較高的志向,并且許多人學習勤奮到幾乎廢寢忘食的程度。

        親歷1977年恢復高考的劉道玉先生認為,在這三屆中,由知青考取的大學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他們渴望知識、有理想、有抱負,從他們之中涌現出了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成為政界、學術界、企業(yè)界的中堅力量,他在80年代就曾說過:“這三屆學生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所以有強大的生命力,將來也一定會擔當大任?!保?7]

        新三級大學生是特殊時代產生的特殊教育群體,他們走上歷史舞臺是一種制度安排,當時高等教育極度精英化,大學畢業(yè)生不多,他們天然就是“國家干部”,自然會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何況他們絕大多數都有過“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經歷,而且學校是開門辦學,他們往往也有學工、學農、學軍的經歷,與后來完全是一路讀書升學上來的大學生還是不大相同。

        有論者提到,1995年,人們驚奇地發(fā)現,在自己的周邊,幾乎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活躍著一支特殊的勁旅:一支被譽為“新三屆”的大學畢業(yè)生!他們以出色的才華、豐富的生活體驗和一流的建業(yè)精神,抒寫著時代的史詩,描繪著跨世紀的畫卷[28]。1996年,又有論者說通過長期觀察和思考,堅定不移地相信:挑起橫跨世紀大梁的,必定是那些奮戰(zhàn)在各條戰(zhàn)線上的“新三屆”,并把“新三屆”形容為“落塵的精英,救急的天使”[29]。

        王輝耀在《那三屆——77、78、79級大學生的中國記憶》(簡稱《那三屆》)一書序言中指出:“77、78、79級身上還富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這些來自于全民共識的投射加上自我期許的共同催化。從當年入學開始,這代人身上即承載和被投射了太多國家民族的時代使命……從恢復高考到改革開放,畢業(yè)后的30年里,因為個體發(fā)展總與國家命運高度重合,這批人生發(fā)出強烈的歷史整體意識,歷史使命感油然而生。無論從事何種行業(yè)或身處世界哪個角落,這個群體普遍熱衷關注中國社會宏觀的國計民生、人文精神建設,渴望參與社會的整體發(fā)展,擁有超出專業(yè)范圍以外的終極關懷精神?!保?0]國家和社會給了新三級大學生巨大的機會,他們肩負國家的重托與人民的期望,負有為國效勞、振興中華的神圣使命,后來新三級大學生也沒有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待,報效國家的愿望和意識也特別強烈。

        五、不負時代與國家的一代人

        新三級大學生上大學和畢業(yè)的時代,是一個百廢待興又萬物復蘇的年代,是改革開放緊鑼密鼓風起云涌的時代,是大學生供不應求風云際會的時代。時代給予新三級大學生特別好的機遇,讓他們大顯身手,同時也讓新三級大學生經歷許多挑戰(zhàn)。40年來,77、78、79級大學生與改革開放的歷程相伴始終?!赌侨龑谩芬粫?017年出增補版時,便將2014年第一版的副標題“77、78、79級大學生的中國記憶”改為“77、78、79級,改革開放的一代人”。

        許多人都對新三級大學生的作為作過高度肯定的評價,曾經教過新三級大學生的湖南大學老教師俞汝勤院士感嘆道:“令我們這一代教育、科技工作者欣慰的是,40年過去了,當年的小樹已經枝繁葉茂,當年的稚嫩考生已成為新時代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發(fā)揚與面對艱難竭忠盡智的家國情懷,更看到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和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奮力前行的不停步履?!保?1]2022年11月菲律賓新任駐華大使吉米曾于1977年報讀北京大學歷史系,2022年7月他出版了英文回憶錄《77級:我的同學是如何改變中國的》,談到了77級大學生在許多部門成為棟梁之材[32]。不少新三級大學生確實堪當大任,在一些崗位上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有人說新三級大學生“他們密集分布于各個場域,無論他們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源自權力、學識還是在改革進程中發(fā)揮的作用,都給這一代大學生附加上了集體的光環(huán)。他們既是高考制度恢復的受益者,也是新舊交替以及一個國家回到理性發(fā)展道路上的承擔者。在時代的浪潮下,個人經驗以及智識反而成了退居其次的成功因素,他們身上共同的精神氣質才是最鮮明的符號”[33]。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薛瀾曾說:“人們希望,這個既有豐富的中國生活經驗,經歷過知識饑渴后的‘新三屆’,能夠為我們貢獻出大政治家、大文學家、大思想家,能夠引領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新三屆’大學生處于‘文革’浩劫和改革開放這兩個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空前的歷史機遇,使得這一代人在成長過程中無意間上了‘三所大學’——社會大學、校園大學和國際大學,從而成長為國家發(fā)展與民族振興的骨干棟梁,構成了中國近代發(fā)展史上的一段傳奇。”[34]

        在中國考試史上,唐代出現過韓愈等著名人物集中考上進士的“龍虎榜”,宋代有群星璀璨的嘉祐二年榜(1057年),但都是只此一科,而且不是中斷科舉多年后再度恢復的情況下出現。在中國人才選拔史上,還從來沒有+MKPUX3kOEIhgVRvX9YHkmVoHb8wWmwEZyrOhI8xvZo=過像“新三級大學生”人才這么集中的情況。一個正常的時代、正常的社會不應有那么長時段處于大動亂、人才選拔處于大斷裂的時期。新三級大學生群體人才高度集中,是在高考停廢11年再度恢復后出現的人才聚集現象,是特殊時代特殊情況下造成的特別現象。這種現象基本上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未來中國應該也不會再出現,也希望千萬不能再出現,并相信不會再出現了。

        總體而言,新三級大學生是一個不負時代、不負社會的群體,但在這個近百萬人的群體中,個體之間必然存在許多差異,功成名就兼濟天下者有之,默默耕耘獨善其身者有之,叱咤風云青史留名者有之,身敗名裂身陷囹圄者亦有之?!爸袊鐣诳焖侔l(fā)展中,也出現了一定程度腐敗問題。新三屆也未能免俗。統計顯示,十八大以來,省部級及以上落馬官員(不含企業(yè)任職)已達210人,有三成屬于新三屆。”[35]確實,新三級大學生中,有德高望重者,也有大奸大惡者,在一個95萬人的群體中,各色人等都有,不過大多數還是恪盡職守為國效勞的知識分子。

        人到了中老年容易懷舊,但新三級大學生回憶起恢復高考和大學時光與一般的懷舊略有不同,也與后來大學畢業(yè)生回憶大學時代有所不同,因為新三級大學生的憶舊不只是個人對青春歲月的緬懷,而且還關聯著國家與時代的重大轉折變遷。他們上大學的時代不是歲月靜好,而是變化頻繁、跌宕起伏的時代,在激情燃燒的歲月經過學業(yè)和思想的淬煉,如今回憶起來多有一種壯懷激烈的感覺。

        憶往昔崢嶸歲月,新三級大學生經歷動蕩年代苦難彷徨,懷揣著上大學的美好夢想,大學時代風華正茂刻苦攻讀,畢業(yè)后不負使命譜寫華章,改革開放施展才干風生水起,歷經風風雨雨起伏變化之后,如今多數已然退休云淡風輕,尚有許多流風余韻值得追憶。當年物質高度匱乏,但是絕大多數大學生精神昂揚向上。為什么許多人現在那么懷念物質生活還很簡單的80年代?因為科學的春天到來,那是堅冰消融的時代,是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時代。40多年過去后,人們認識到,昂揚之精神往往比豐富的物質更為可貴。

        新三級學人畢業(yè)已整整40年。40年來,中國社會經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絕大多數新三級學人也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隨著整個群體逐漸退出社會舞臺,他們身上的光環(huán)日漸消退。但是,已經逐步淡出的新三級大學生群體,被深刻地打上了恢復高考的時代烙印,與改革開放密切相關,在回顧中國當代歷史,尤其是回顧改革開放歷史的時候,新三級大學生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群體,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參考文獻】

        [1]劉海峰.時代與人物的互動:77、78級大學生群體掃描[J].教育研究,2008(12):11-15;劉海峰.恢復高考的復原與探新:77、78級大學生的構成與際遇[J].大學教育科學,2022(03):4-13.

        [2]楊學為.中國高考史述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257.

        [3]浙江省革命委員會.關于1979年高等學校擴大招生問題的通知[Z].浙江大學檔案館,HD-1979-X2-98-14.

        [4]教育部考試中心.難忘1977:恢復高考的歷史紀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148.

        [5]劉海峰,袁浪華.從準考證看70年高考制度的變遷[J].復旦教育評論,2022(05):5-13.

        [6][7][8][9][17]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于1979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的報告[Z].國發(fā)[1979]122號,1979年5月3日;浙江大學檔案館,ND-1979-X2-98-36.

        [10][11][16][25]楊學為.中國考試史文獻集成:第八卷(中華人民共和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8-175,56,43,29.

        [12][13]鐘巖.中國新三級學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2-15,280.

        [14]“相約春光里 同憶芳華時”亞特蘭大七七級同學隆重慶祝入學四十周年春游活動紀實..https://atlanta.americachineselife.com/zh-cn/亞特蘭大七七級同學慶祝入學四十周年春游活動/.

        [15]一九七八年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在討論中提出的一些問題[M]//楊學為.高考文獻(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1.

        [18]浙江大學1979年招生工作小結[Z].浙江大學檔案館,ZD-1979-X2-88-10.

        [19][23]浙江大學1977年度分省招生情況統計表[Z].浙江大學檔案館,ZD-1977-X2-35-9.

        [20]杭州大學新生統計表(1979年)[Z].浙江大學檔案館,HD-1979-DQ-0056.

        [21]廈門大學一九七八年秋季錄取考生情況統計表[Z].廈門大學檔案館,校辦室B78-15號.

        [22]劉海峰.跌宕起伏:中國高校招生考試70年[J].高等教育研究,2019(11):9-22.

        [24]浙江大學1979年度在各省招生情況統計[Z].浙江大學檔案館,ZD-1979-X2-88-11.

        [26]劉海峰.不應忘記79級[N].中國教育報,2009-08-24(05).

        [27]劉道玉.芻議恢復統一高考的得失與對策[J].教育與考試,2017(03):5-11.

        [28]梅德平.新三屆:跨世紀的史詩[J].人才開發(fā),1995(10):18-20

        [29]韓雁群.新三屆——跨世紀的棟梁[J].南都學壇,1996(01):86-87.

        [30]王輝耀.那三屆——77、78、79級大學生的中國記憶[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4:3.

        [31]周緒紅.兩院院士憶高考——77 級、78 級大學生的高考故事[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9:序1-2.

        [32]Jaime FlorCruz.The Class of ‘77:How My Classmates Changed China[M]. Hong Kong:Earnshaw Books Ltd. 2022.

        [33]東方平,少達.新三屆致新生[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4.

        [34]王輝耀.那三屆——77、78、79級,改革開放的一代人[M].北京:中譯出版社,2017:165.

        [35]共和國四大特殊群體[EB/OL].(2021-03-14)[2022-12-01].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634614713555419476.

        基金項目:2020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高??荚囌猩母镆龑W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研究”(20JZD050)。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China, the resumption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1977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1979,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lso introduced new measures such as fixed time and relaxed political review. The cultural level, basic quality and behavior of the Grade 1977-1979 college students reflect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resuming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total number of Grade 1977-1979 college students is more than 950000, constituting an extremely elite education group in Chinese history. Most of the students of Grade 1979 were young and fresh high school graduates, but they have much in common and share similar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with students of Grade 1977 and Grade 1978, so they are considered as the same large education group. Since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have given the Grade 1977-1979 college students great opportunities, they shoulder the heavy trus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people, and are involved in the sacred mission of serving the country and revitalizing China. Later, the Grade 1977-1979 college students have also lived up to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and their desire and awareness to serve the country are particularly strong. The Grade 1977-1979 college students group, which has gradually faded out, is deeply marked by the era of resuming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leaving a rich and colorful page in the history.

        Key words: Grade 1977-1979 college students; resumption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Grade 1979 college students; mission; achievement

        (責任編輯 劉夢青)

        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国产一区二区丁香婷婷| 免费在线av一区二区| 亚洲毛片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吃药| 成人做爰69片免费看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日韩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国产av久久久久精东av|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丁香激情久久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av| 久久久久久自慰出白浆|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正片| 女人的天堂av免费看| 男男做h嗯啊高潮涩涩| 国产精品办公室沙发|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AV无码无遮挡毛片|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 色狠狠色噜噜av天堂一区|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无码|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免费黄色电影在线观看|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电影| 国产综合开心激情五月|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少妇性l交大片| 久久亚洲午夜牛牛影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十八区| 亚洲成av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视频福利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韩国女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www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级在线| 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