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敏 熊靜梅
“雙減”政策下湘西地區(qū)小學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應然傾向與策略研究*
王思敏 熊靜梅
(吉首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為了在“雙減”政策下使課后延時體育服務開展更有效,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政策分析法等展開研究。研究認為,湘西地區(qū)小學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開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包括服務內容單一、師資匱乏等。提出了以下改進策略:豐富服務內容;實施多樣化教學等策略;構建“健康第一”的課程體系、“以賽促練”的教學結構和“大單元教學”的教學設計,以此保證湘西地區(qū)小學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有效開展,提高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質量,讓學生學有所獲并學以致用。
“雙減”政策;湘西地區(qū);小學;課后延時體育服務;體育教學
目前,兒童青少年的肥胖問題備受社會關注,而肥胖問題主要與缺乏體育鍛煉有關。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fā)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課后延時體育服務,是指學校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因此,“雙減”政策下提高延時體育服務質量是必然趨勢。
“雙減”政策特別提出要切實“提高課后服務質量”,通過開展不同種類課后服務活動,最大程度地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自2021年起,湘西地區(qū)很多小學已經開展課后服務,在體育服務過程中,體育教師按照要求設計服務項目,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不同條件的學校開展的服務內容是存在差異的;組織以興趣班、特長班和社團為主,都是學生自愿參加,由學校教師進行教學。
但在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第一,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內容和組織形式單一。2021年7月“雙減”政策頒布后,全國各地積極開展課后服務。根據(jù)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得知,湘西地區(qū)小學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內容單一,一般都以田徑和三大球為主,沒有設置學生喜愛的羽毛球、跳繩,更沒有設置新型的項目,比如體育舞蹈和健美操、啦啦操等。組織形式也是單一的,沒有豐富的組織形式,課后服務過程枯燥乏味,激不起學生的運動興趣,服務開展效果不佳。第二,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師資匱乏。根據(jù)調查顯示,湘西地區(qū)大部分小學的課后延時體育服務主要是由學校體育教師擔任,有個別學校是由高校大學生兼職所任(雅溪小學、吉首市鐵路小學)。按照相關統(tǒng)計,2018年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數(shù)量維持在60余萬左右,其中最為缺乏的學科教師就是體育教師[3]。據(jù)調查,湘西地區(qū)小學的課后延時體育服務基本是在放學前進行,時長大約是一節(jié)課的時間(40min),對教師往往在開展服務時感到力不從心,對其體育課后延時服務項目的質量也得不到有效保障。第三,學校資源不足。學校資源包括了場地器材等,場地器材直接影響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開展,器材不足、場地不足,服務活動開展都會不充分,湘西地區(qū)部分小學存在這樣的問題,出現(xiàn)場地器材不夠人分的現(xiàn)象。因為場地器材的限制,課后服務內容受到極大限制,只能單一進行某項或者某幾項運動,不能豐富服務的內容。
從教學行為來看課后延時體育服務屬于體育教學,但又不同于體育教學。課后延時體育服務教學是可以多個項目一起開展的,而正常的體育教學是在一堂課中對某一個動作或者某一項運動進行教學。結合湘西地區(qū)的地域特色,湘西地區(qū)小學課后延時體育服務教學的應然傾向應從以下幾點進行探討。
學科價值的實現(xiàn)和學科認同由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決定,學者于素梅指出了我國體育課有低級重復教學現(xiàn)象[4],這是由于沒有科學的課程體系。2016年國務院提出了建立大、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體系,因此,我們要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敖】档谝弧笔切乱惠喌捏w育課改遵循的課程理念,課后延時體育服務課程與體育課都應圍繞這一理念開展,并不表示課后延時服務體育課程可以模仿日常體育課。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課后服務要做到全覆蓋[5],要提高課后服務的質量。
項目多樣化也是目前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發(fā)展趨勢,學校要制定好課后服務的方案,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體育服務項目,項目多樣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學生能選到自己喜歡項目的機會越大,這樣更愿意參與其中并樂意學習,進而有利于提高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效果。湘西地區(qū)地處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民族特色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開展可以結合少數(shù)民族的特色進行開展,發(fā)展民族特色,比如苗鼓、竹竿舞、扎染等特色項目。課后延時體育服務課程體系應保證其系統(tǒng)化,解決學生“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這一問題。
多部門協(xié)調發(fā)展已成為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發(fā)展趨勢,課后延時體育服務需要多部門協(xié)調參與其中,如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政府給課后延時體育服務提供資金支持,解決場地器材的問題,為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順利開展提供資金保障,制定相關政策為促進服務活動的開展提供政策保障;社會要為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開展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和專業(yè)人士;學校在實行課后延時體育服務時提供了學習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學校里有活動開展的主體-教師,沒有教師這個主導體服務活動是無法開展的,教師在其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教會學生知識技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家庭在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開展中也發(fā)揮著一定的作用,首先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開展需要得到家長的支持,只有在家長的支持下課后延時體育服務才能順利的進行。家校社各部門協(xié)調合作,共同促進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發(fā)展。
截止2021年5月,大多數(shù)義務教育學校都開展了課后服務,學生參與率超過了一半,這一數(shù)據(jù)表明了課后服務學生的參與度是挺高的,湘西地區(qū)的小學從2021年后相繼都開展了課后服務。Rink提出了不管開展什么內容的教學,如何開展教學,最終都是幫助學生實現(xiàn)終身體育。于素梅認為課后體育服務應圍繞學生興趣,否則根本無法從本質上掌握運動技能,更無法學以致用[6]。課后延時體育服務應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可以技戰(zhàn)術搭配學習,然后進行比賽檢驗學習成果,在學、練、賽三個環(huán)節(jié)中不能出現(xiàn)偏差,應是以賽促練,通過比賽激發(fā)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達到的練習效果是很好的,在比賽中感受項目的魅力,感受運動的快樂,從而使學生愛運動,進而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學的是什么,還要讓學生知道怎么學,為什么學,全面理解學習內容,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達到“學會、能用”的目的。
為了避免出現(xiàn)重復性教學,增強其系統(tǒng)性,需要提高教學質量。美國教育家布魯納研究得出,整體法優(yōu)于部分法,假如每次技術課程的學習只停留于簡單的體驗或是只學習單個技術,那么永遠都只停留在簡單的體驗。季瀏教授也提出了結構化教學,所謂結構化教學就是要把前后學習的技術動作串聯(lián)起來,一節(jié)課不能只停留在某個單一的動作教學。課后延時體育服務涉及了多種內容的教學,學習運動技術要有規(guī)律的進行,因此大單元教學在課后延時體育服務中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能讓學生對內容更深入有效,而且這是建立多種教學模式的基礎,課后延時體育服務可以構建大單元的教學,一是充分尊重學生需要,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潛力。二是確保教學的系統(tǒng)性,避免重復教學。具體操作如下:第一,采用娛樂性教學讓學生參與其中,構建靈活的大單元,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教學下輕松的進行學習,保證學生能夠通過運動達到增強身體素質的效果;第二,以集中的大單元開展教學,讓學生先對技術動作建立表象,掌握基本技術和戰(zhàn)術要領,對項目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第三,運用簡單的技戰(zhàn)術進行比賽,在實戰(zhàn)中提高學生的技戰(zhàn)術能力,使其具備一定的專項能力。
基于對湘西地區(qū)小學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調查情況,分析其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其發(fā)展的應然傾向,對此提出了相應的改善策略,使其在開展過程進行的更有成效。
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的載體,湘西地區(qū)各小學開展的服務內容是不一樣的,一般開展的是學生需要測試的項目,很少的學校是根據(jù)學生的喜好開展課后服務,對此通過以下措施來豐富服務的內容:第一,采取多班級、年級混合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他們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提高學生積極性,再結合湘西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特色,開展一些特色項目,比如苗鼓、扎染;第二,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開展內容要以學生的生理特征為基礎,開展符合學生年齡的運動,比如,低年級的學生以體育游戲為主,帶動學生對體育的熱情,高年級以學習運動技術為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第三,豐富課后服務的內容還需要經濟的支持,這就包括了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支持,三者對課后服務的支持是不一樣的,家校社缺一不可。為保證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均衡發(fā)展,執(zhí)教人員應提早規(guī)劃好教學計劃,服務前寫好教案,合理地安排好教學內容,服務內容要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除此之外,還要定期總結教學,了解服務的內容是否可行,該措施有利于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均衡發(fā)展。
多元主體參與為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課后延時體育服務執(zhí)行的主體是學校,根據(jù)各地方政府、教育部等下發(fā)的文件,學校設計服務活動的內容并展開實施,教師負責執(zhí)行,家長配合學校,這也就表明了課后延時體育服務多元主體需要有政府、學校、社區(qū)、家庭等,當然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學校。政府部門加大給學校的資金支持,解決師資匱乏、場地器材不足等問題。各學校一定要配足專業(yè)的體育教師,專業(yè)的人員對其安全風險問題都有專業(yè)的認識和防范,這樣可以減輕家長和學校對運動風險的顧慮。構建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模式,保障課后延時體育服務開展的時效性。
實施教學是課后延時體育服務中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都喜歡做自己感興趣的運動,教師應該緊緊抓住這一點,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教學。比如,教師根據(jù)服務內容設置教學情境,在服務過程中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但這不是單純的游戲課。課后延時體育服務是有別于正常體育課的,它是體育課的延申和補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其連續(xù)性,不能是單一碎片式的技術教學,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發(fā)展的應然傾向有大單元教學,需要進行結構化的教學,保證教學前后的系統(tǒng)性,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技術動作,有助于提高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質量。
體育評價分為三種,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我國強調終結性評價,不能對學習情況進行很好的反饋[7]?!半p減”政策要求提高課后服務的質量,對服務的評價是檢驗服務開展的效果,我們要堅持主觀與客觀、定性與定量等相結合。因此,課后服務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用過程性評價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效果;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的學習予以綜合評價。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個體學習目標,提升學生的進步空間。通過對以上過程的評價,在綜合各評價結果進行終結性評價。
“雙減”政策是國家為減輕中小學生學業(yè)負擔、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本研究通過調查湘西地區(qū)小學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開展情況,認為其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包括: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內容和組織形式單一、師資匱乏等。學校體育發(fā)展會向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方向靠攏,因此,課后延時體育服務要從課程體系、服務體系、教學結構、教學設計方面進行改進,豐富服務內容,建立多元化評價等,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進而促進其發(fā)展,展現(xiàn)其價值。
[1]邵安偉,王軍利,張松奎.青少年兒童超重與肥胖的流行、成因及其風險[J].體育學研究,2019,33(5):87-94.
[2]陸俊堂.廣東省鄉(xiāng)鎮(zhèn)小學課后體育服務實踐運用研究——以佛山順德侖小學為例[D].南昌:江西師大學,2021.
[3]教育部發(fā)展規(guī)劃司.中國教育統(tǒng)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9.
[4]于素梅.國際視野下一體化體育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8,5(6):30-34.
[5]張蓋倫.教育部:今年秋季開學后實現(xiàn)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全覆蓋[N].科技日報,2021-07-14.
[6]于素梅.“雙減”后的體育教育發(fā)展步入快車道[N].人民政協(xié)報,2021-10-20(9).
[7]張寶根,唐炎,辛飛,等.國外體育教學中系統(tǒng)觀察工具的運用與啟示[J].體育學研究,2021,35(3):50-57.
Study on the Tendency and Strategy of After-school Sports Service in West Hunan Region under the Policy of "Double Reduction"
WANG Simin, etal.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 Hunan, China)
基金項目:吉首大學2022年度校級科研項目;項目編號:Jdy22196。
王思敏(2000—),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