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人物描寫又是寫作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何讓小學生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各種人物的行為、語言、情感等特點,保證人物描寫的細致性和完整性,提高描寫人物的能力,是小學作文教學的難點。本文對人物描寫的基本內容和常見誤區(qū)進行了總結,提出了優(yōu)化寫作教學的建議,力爭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魅力,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一、人物描寫的基本內容與重要性
1.人物描寫的基本內容
寫作是個思維過程,是將人物、事物、事件、感悟等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能鍛煉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人物描寫要求教師從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結構出發(fā),整合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對人物進行多角度刻畫,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與技巧,增強對人物描寫的興趣,提高與思維能力、觀察能力。
人物描寫主要包括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和人物的側面描寫。其中外貌描寫是最基本的內容,是對人物的外表進行有針對性的描述,主要包括人物的動作、神情、衣著等,重點展現人物的精神風貌。語言描寫需要在簡潔的基礎上凸顯人物的個性,語言能體現人物的思想品質,直接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展現人物的活力,具有可視化的特點。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內心情感、情緒的描寫,能直觀地展現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突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在寫作時學生可從生活出發(fā),站在人物的角度想象其可能出現的情感和思想,使寫作內容更加真實自然。側面描寫是對人物正面描寫的補充,包括對人物所處環(huán)境或正在發(fā)生的事件進行描寫,通過橫向對比凸顯人物自身的特征,提升描寫效果,讓讀者對人物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2.人物描寫的重要性
在新課改與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非常重視寫作教學。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所應用的實際案例與自身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因此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在寫作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不僅可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還可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除此之外,寫作能力的重要性還可體現在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動方面,小學生在學習數學、英語等其他學科時可應用寫作思維,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知,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還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今后的更好發(fā)展奠定基礎。在寫作教學中,人物描寫是重難點,教師不僅要詳細講解人物描寫的技巧與重點內容,還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人物描寫習慣。
二、人物描寫的常見誤區(qū)
1.強調技巧,忽視細節(jié)描寫
人物描寫貴在細節(jié)生動、內容真實,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發(fā)讀者的情感共鳴。小學生駕馭文字的能力有限,且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因此,很多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為了盡快達到教學目的,習慣運用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對寫作技巧上進行深度講解,或者要求學生掌握比喻、排比等寫作方法,并進行寫作訓練。對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卻一筆帶過,只作為輔助性寫作技巧,導致學生的細節(jié)描寫意識淡薄,往往喜歡用大量華麗的辭藻填充文章,忽視人物細節(jié)的刻畫,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缺少細致描寫,導致文章深刻性和感染力不足,內容空洞,不夠真實,自然難以引發(fā)讀者的情感共鳴。
2.注重描述,缺少個性塑造
千人千面,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可以說,個性特征是人物的靈魂。從現實教學情況看,教師進行寫作教學往往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在生活中積累素材,二是語句公式化訓練,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但在實踐中發(fā)現,學生積累素材往往局限于對人物的客觀描述,缺少對人物整體的把握和個性的塑造,邏輯思維訓練不足,人物不夠立體,缺少個性化特征。作文訓練模板化,導致嚴重套路化,例如,在描寫父母時,作文中常出現“病中照顧”“雨中送行”等片段,缺少創(chuàng)新,作文新穎性不足,難以引發(fā)讀者的情感共鳴。
3.忽略情感,缺少生活氣息
人物刻畫不僅要真實、具體,還要滲透思想和情感,注重呈現人物的內心情感和精神世界,從而給讀者以真實感,完整地呈現出豐滿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寫過程中,學生常常忽視作文核心思想與人物主體的關系,人物或是動態(tài)的,或是靜止的,但都有情緒表達和內心世界,學生缺少聯(lián)想意識,不能發(fā)散思維設身處地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人物所想、所思、所感,呈現出其精神世界,人物塑造就會高懸在半空中,缺少生活氣息,呈現出符號化、類型化的特點,使得作文給人拼湊之感,難以出彩。
三、寫作教學中人物描寫方法
1.培養(yǎng)觀察能力,優(yōu)化細節(jié)表達
在寫人作文中,對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可謂重中之重,通過細節(jié)描寫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成功塑造人物。細節(jié)描寫建立在用心觀察的基礎上,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在觀察中思考總結人的外貌、神態(tài)、衣著等特征,從多個角度刻畫人物形象。
例如,教師可以自己為例,讓學生進行人物描寫訓練。有的學生這樣寫道:我的語文老師個子不高,皮膚白里透紅,戴著一副眼鏡,非?;顫娍蓯郏谡n上她是我們的老師,在課間就成了我們的“朋友”,與她聊天是我們最喜歡的放松方式。這段描寫將語文老師的基本特征概括出來了,但顯然不夠詳細。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優(yōu)化人物描寫的細節(jié)刻畫,提出疑問:關于老師的外貌能否更加詳細?老師的聲音、語速有什么特點?有沒有口頭禪?講話時的眼神和動作有什么特點?“活潑可愛”體現在哪些方面?經過點撥,學生回憶了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教學和課下與同學們交談的畫面,在原文基礎上聚焦細節(jié)進行了深入描寫:她身軀嬌小,有一頭烏黑的長發(fā),圓圓的眼睛,嘴角常常帶著微笑,并不像其他老師一樣總是板著臉。她笑起來的時候眼睛一瞇,就像彎彎的月亮一樣,十分親切。當她站在講臺上時,眼中會散發(fā)著光芒,她會用和風細雨般的柔美嗓音為我們講解課文;課下,不論我們纏著她提出什么問題,她都會溫柔地不厭其煩地解答。進行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訓練,并將兩種表達效果對比,能提升學生用細節(jié)描寫塑造人物的意識和能力。
2.拓寬視野,刻畫鮮明形象
對少部分人來說,寫作是天賦,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寫作是從模仿到內化的學習過程。學生對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模仿,熟練掌握人物描寫技巧,積累寫作經驗,獲得寫作靈感,激發(fā)閱讀和寫作的欲望,獲得人物描寫的能力。因此,閱讀和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過程,教師要幫助學生積累課內的課文素材,反復閱讀品味經典的人物描寫片段,幫助學生體悟人物描寫的精髓。
例如,在文章《他像一顆挺脫的樹》中,對人物有如下描述:“鐵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結實硬邦”等,這些描述極為生動,刻畫出了車夫鮮明的人物形象,與文章的主題——他像一棵挺脫的樹呼應。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習課外文章,將精彩的人物描寫內容摘錄下來,對片段進行批注賞析。還可定期舉行讀書筆記分享會、人物描寫模仿大賽等,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在相互分享中接觸更多的文學作品,拓展寫作視野,同時可以對老舍、朱自清等著名文學家的作品進行橫向對比和解析,加深人物刻畫的認識,感受多樣的人物特征和鮮明的性格特色,豐富學生人物描寫的角度,保證人物描寫的生動性和真實性。
3.根植生活,豐富情感表達
想成功描寫人物,最根本的是要植根于日常生活,以現實為依據,刻畫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使其符合現實邏輯,而不是憑空捏造或隨意想象,將毫不相關的個性特征強加到同一個人物形象上。脫離現實生活的文學作品,無論是多華麗的辭藻和高雅的藝術形式,也是沒有生命力的文字,像缺少靈魂的軀體。在人物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感悟生活中各種人物不同的特點,總結不同人群的特點并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
比如,要求學生觀察身邊的人物,包括父母、同學、公交車司機及外賣員等,實現多場合的觀察與思考,豐富日常見聞。教師可要求學生組成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選班級中的一位同學進行人物描寫,其他成員根據細節(jié)猜測人物。在觀察之余,還要思考人物的心理活動,整體把握人物的各方面特征,全面刻畫人物實現真實性、完整性。以《摔跤》這篇課文為例,課文中描寫了兩位小主人公摔跤的過程:“小胖墩兒跳起來……叉著腰說……”“像猴子一樣蹦來蹦去”“眼疾手快”“趁勢”“一推”這些動作描寫活靈活現,而且展現出了人物機靈又沉穩(wěn)的性格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在生活中兩個人發(fā)生沖突時會有哪些表現,或者自己在面臨沖突時會做出哪些動作,在動作、表情、情感、情緒上會出現什么變化,思考其他人與自己在處理問題時的不同之處,以及導致這種差異背后的性格、品德特質等的原因。例如在《王嬸》這篇作文中,學生描寫了村子里潑辣的王嬸和別人吵架的情景,“王嬸一只手插著肥碩的腰,伸出一根手指,指著偷她玉米的老王,罵了起來……嘴邊上堆積了很多唾沫她也不知道?!边@段描寫非常有畫面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個角度描寫人物。由外到內,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其正面或負面的精神狀態(tài),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單項描寫教學與綜合描寫教學相結合
在常規(guī)情況下,人物描寫方法可分為五個,分別為:外貌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絕大多數教師在講解人物描寫時會將上述方法區(qū)分開,這種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人物描寫各種方法的具體特征以及應用條件,使學生了解某種方法應該如何運用。盡管上述方法具有一定的應用優(yōu)勢,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對人物描寫方法缺少整體的宏觀了解,在描寫人物時只會單一應用某種方法,而無能將多種方法集合在一起,存在某篇文章只應用單一的人物描寫方法的不足,不能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由此還會導致學生所撰寫的作文人物形象立體性較差,整體單薄,未體現生動形象的優(yōu)勢,給讀者的感覺更像是平面人物,而不是生活中的立體人物。
教師在教學人物描寫時應用單項描寫教學與綜合描寫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由此解決上述問題,讓學生不僅了解單項人物描寫教學方法的具體內容,同時還可將多種人物描寫方法綜合起來,真正融合貫徹于實際寫作中,從多個角度完成人物的立體構建。例如,教師在人物描寫課程中可以設置某篇文章必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人物描寫的任務條件,盡管這種寫作方式具有一定的教條性,甚至會體現一定的不足,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逐漸形成綜合運用的整體意識。長此以往,小學生可逐漸養(yǎng)成綜合完成人物描寫的良好習慣,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可靈活應用各種人物寫作方法,盡可能避免單一完成人物描寫,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寫作積累中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從細微處著手寫作。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文學資源,拓展寫作視野,對比名著中人物描寫的異同,感受不同人物的個性特征。最后從生活出發(fā),換位思考,賦予人物真實、豐富的情感,把握人物描寫與文章主旨的關系,從而刻畫出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