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測定

        2023-12-06 02:33:30孫文秀唐利華黃穗萍陳小林郭堂勛莫賤友李其利
        微生物學雜志 2023年5期
        關鍵詞:甲環(huán)唑咪鮮胺苯醚

        桂 卿, 黃 榮, , 孫文秀, 唐利華, 黃穗萍, 陳小林, 郭堂勛, 莫賤友, 李其利*

        (1.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農業(yè)農村部華南果蔬綠色防控重點實驗室 廣西作物病蟲害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廣西 南寧 530007;2.長江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珍珠李(PrunussalicinaLindl.)屬薔薇科李屬,于1998年從廣西天峨縣當?shù)匾吧钪羞x育而來,于2009年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1],是一種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晚熟新品種。龍灘珍珠李果實外觀優(yōu)美、酸甜適中、富含維C,具有“李族皇后”和“廣西第一李”的美譽[2]。截止2020年,天峨縣的龍灘珍珠李種植面積達8 533.3公頃,投產面積3 333.3公頃,產量可達4.8萬t,產值達5億元以上[3]。珍珠李是天峨縣脫貧攻堅的主要特色產業(yè)[3],目前已在廣西樂業(yè)、凌云、鳳山、環(huán)江、大化和桂林以及貴州省部分地區(qū)推廣種植,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珍珠李炭疽病又稱珍珠李葉枯病,是一種由膠孢炭疽菌復合種(The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species complex)侵染引起的毀滅性病害[4],嚴重影響龍灘珍珠李產業(yè)的發(fā)展[5-6]。 膠孢炭疽菌復合種由22個種組成,根據(jù)多基因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區(qū)分不同種類,形態(tài)學上具有過去50年一直使用的廣義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典型特征[7]。化學防治是控制珍珠李炭疽病的主要措施,咪鮮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環(huán)唑等藥劑被廣泛用于珍珠李炭疽病的防治。吡唑醚菌酯屬于甲氧基丙烯酸酯類(QoIs)殺菌劑[8],該類殺菌劑通過阻礙二氫泛醌與線粒體內膜外壁Qo位點的結合以及通過該位點的電子傳遞,從而抑制線粒體呼吸作用,最終導致細胞死亡[9],是一類具有保護、產出和治療等多重作用的廣譜、高效、低毒的內吸性殺菌劑[10]。但其作用位點單一,極易產生抗藥性[11]。因此吡唑醚菌酯已被殺菌劑抗性委員會(Fung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 FRAC)認定為“高抗性風險殺菌劑”[12]。在國內,目前報道的人參、苦瓜、葡萄和芒果的炭疽菌對吡唑醚菌酯表現(xiàn)較為敏感,還未發(fā)現(xiàn)抗藥性群體[13-15]。在國外,日本長野縣蘋果炭疽菌[16]、美國伊利諾伊州蘋果炭疽菌[17]以及美國六個州的草莓炭疽菌[18]等均已對吡唑醚菌酯產生抗藥性。咪鮮胺屬于咪唑類殺菌劑,苯醚甲環(huán)唑屬于三唑類殺菌劑,兩者均屬于甾醇脫甲基抑制劑(DMIs)[8],該類殺菌劑通過抑制細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從而干擾病原菌的正常生長,是一類活性高、持續(xù)期長、殺菌譜廣的具有治療和保護作用的殺菌劑[19]。不同作物炭疽菌對咪鮮胺的敏感性存在顯著差異,在我國,來源于核桃、西瓜、草莓的炭疽菌等對咪鮮胺較為敏感[20-22],但芒果炭疽菌對咪鮮胺已產生低抗[23],目前還未見有關國外作物炭疽菌對咪鮮胺產生抗藥性的報道[24]。不同作物炭疽菌對苯醚甲環(huán)唑的敏感性也存在顯著差異,我國南方主要梨炭疽菌和葡萄炭疽菌對苯醚甲環(huán)唑均表現(xiàn)為敏感[25-26],而楊樹和枸杞炭疽菌均已出現(xiàn)敏感性下降的群體[27-28],甚至發(fā)現(xiàn)草莓炭疽菌對苯醚甲環(huán)唑表現(xiàn)為低抗[29]。在國外,柑橘炭疽菌[30]、草莓炭疽菌[31]、桃炭疽菌[32]和芒果炭疽菌[33]等均對苯醚甲環(huán)唑表現(xiàn)敏感。目前已報道多種作物病原菌對QoIs和DMIs殺菌劑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但至今尚未見李樹炭疽菌對各類化學藥劑的敏感性和抗藥性監(jiān)測的相關報道。監(jiān)測和評估珍珠李炭疽菌對常用化學藥劑的敏感性和抗藥性,對于制定和實施珍珠李炭疽菌的防控措施及科學合理選藥、用藥具有重要意義。2017年至2018年,從廣西珍珠李主產區(qū)天峨縣和貴州省2個縣市分離獲得26株珍珠李炭疽菌,通過形態(tài)學和分子鑒定確定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fructicola)、暹羅炭疽菌(Colletotrichumsiamense)、膠孢炭疽菌和雪茄羅炭疽菌(Colletotrichumcigarro) 四種,均屬于膠孢炭疽菌復合種[34]。本研究擬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珍珠炭疽菌對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huán)唑和咪鮮胺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分別比較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差異,以期為珍珠李炭疽病的化學防治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種來源 2017年至2018年,從廣西珍珠李主產區(qū)天峨縣和貴州省的獨山縣、平塘縣采集珍珠李炭疽病葉片,分離獲得26株膠孢炭疽復合種(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species complex)菌株[34],分別為21株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fructicola)、3株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1株暹羅炭疽菌(Colletotrichumsiamense)和1株雪茄羅炭疽菌(Colletotrichumcigarro)(表1),均于4 ℃ PDA斜面上保存。

        表1 供試龍灘珍珠李炭疽菌株及其來源Table 1 Isolates and sources of Colletotrichum spp.from Longtan pearl plum

        1.1.2 培養(yǎng)基 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PDA)。

        1.1.3 主要試劑與儀器設備 97.8%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原藥、97.0%苯醚甲環(huán)唑(difenoconazole)原藥、98.03%咪鮮胺(prochloraz)原藥,均由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環(huán)唑原藥均用丙酮溶解并配制成4×103μg/mL的母液備用;咪鮮胺原藥用丙酮和質量分數(shù)為1%的稀鹽酸混合液溶解并配制成2×102μg/mL的母液備用。全自動高壓滅菌鍋(MLS-3781L,普和希株式會社);人工培養(yǎng)箱(LRH-250-GB,韶關市泰宏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測定 取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huán)唑和咪鮮胺母液,分別用無菌水稀釋,再與PDA培養(yǎng)基混合均勻,配置成不同濃度梯度的含藥培養(yǎng)基,使吡唑醚菌酯最終質量濃度分別為100、10、1、0.1和0.01 μg/mL;苯醚甲環(huán)唑最終質量濃度分別為100、10、1、0.1和0.01 μg/mL; 咪鮮胺最終質量濃度分別為5、1、0.2和0.04 μg/mL。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環(huán)唑兩種藥劑處理以添加等量丙酮稀釋液的PDA平板作為對照,咪鮮胺藥劑處理以添加等量丙酮和稀鹽酸稀釋液的PDA平板作為對照。 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29]測定珍珠李炭疽菌對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huán)唑和咪鮮胺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將26株菌株接種于PDA平板,25 ℃恒溫光照培養(yǎng)5 d后,用直徑5 mm的滅菌打孔器沿菌落邊緣打取菌絲塊,將菌絲塊轉接到各含藥培養(yǎng)基中央,每組處理重復3次,25 ℃避光培養(yǎng)7 d,采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以菌絲凈生長量計算不同質量濃度藥劑對各菌株生長的抑制率。計算出每個試驗濃度的毒力回歸方程和相關系數(shù)R,求出有效中濃度(EC50)和90%最大有效濃度(EC90)。菌絲生長抑制率=((對照菌落平均直徑-藥劑處理菌落平均直徑)/(對照菌落平均直徑-菌絲塊直徑))×100%。

        1.2.2 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頻率分布 根據(jù)毒力回歸方程y=ax+b,x表示藥劑濃度對數(shù),y表示菌絲生長抑制率所對應的幾率值,通過代入菌絲生長抑制率為50%和90%所對應的幾率值,求出相應的x值,從而得到EC50值和EC90值?;貧w系數(shù)中的R表示負相關系數(shù),R的平方表示自變量能夠解釋因變量的變異程度。以EC50值為依據(jù),從低到高順序排列,吡唑醚菌酯以0.45 μg/mL為組距,苯醚甲環(huán)唑以0.35 μg/mL為組距,咪鮮胺以0.1 μg/mL為組距,將EC50值分為幾個區(qū)間,統(tǒng)計各區(qū)間的菌株數(shù),計算出各區(qū)間所對應的菌株頻率(%)。以不同的EC50值區(qū)間作為橫坐標,菌株中相應的頻率(%)為縱坐標,采用Excel 2007軟件分別繪制26株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頻率分布圖[21]。菌株頻率=EC50各區(qū)間的菌株數(shù)/菌株總數(shù)。

        1.2.3 不同種、不同地區(qū)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 統(tǒng)計4個不同種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EC50范圍,并計算平均EC50值,進行方差分析得出不同種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差異顯著程度。按不同地區(qū)將分離得到的26株珍珠李炭疽菌分成六類,計算各地區(qū)珍珠李炭疽菌對不同殺菌劑EC50范圍和敏感性指數(shù)。 敏感性指數(shù)=殺菌劑對某地區(qū)菌株的EC50均值/殺菌劑對總體菌株的EC50均值。

        1.2.4 數(shù)據(jù)分析 以藥劑濃度對數(shù)為橫坐標,通過查詢生物統(tǒng)計幾率值換算表,以菌絲生長抑制率所對應的幾率值為縱坐標,使用Excel 2007軟件采用最小二乘法計算出每個試驗濃度的毒力回歸方程和相關系數(shù)R、求出EC50和EC90。采用DPS 3.01軟件就不同種或不同地區(qū)的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藥劑的敏感性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最小顯著差異法(LSD)進行結果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 結果與分析

        2.1 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

        一般而言,隨著EC50數(shù)值增大,殺菌劑毒性減弱,兩者呈負相關。從敏感性測定結果(表2)可知,吡唑醚菌酯對供試26株珍珠李炭疽菌的EC50值介于0.058 3~84.566 0 μg/mL之間,最小和最大EC50值相差1 450倍,平均EC50值為(6.276 3±3.525 5) μg/mL;苯醚甲環(huán)唑對供試26株珍珠李炭疽菌的EC50值介于0.165 8~2.168 0 μg/mL之間,最小和最大EC50值相差13倍,平均EC50值為(0.725 8±0.088 0) μg/mL;咪鮮胺對供試26株珍珠李炭疽菌的EC50值介于0.010 8~0.645 2 μg/mL之間,最小和最大EC50值相差60倍,平均EC50值為(0.191 2±0.030 0) μg/mL。

        表2 龍灘珍珠李炭疽菌菌株對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huán)唑和咪鮮胺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菌絲生長速率法)Table 2 Sensitivity of the Colletotrichum spp. from Longtan pearl plum to three fungicides pyraclostrobin, difenoconazole and prochloraz(mycelial growth rate method)

        由表2可知,吡唑醚菌酯對供試的26株珍珠李炭疽菌的EC90值介于0.546 4~136 694.669 8 μg/mL之間,最小和最大EC90值相差250 173倍,平均EC90值為(6 332.957 0±5 241.016 0) μg/mL;苯醚甲環(huán)唑對供試26株珍珠李炭疽菌的EC90值介于2.756 6~1 599.241 3 μg/mL之間,最小和最大EC90值相差580倍,平均EC90值為(135.074 2±65.929 4) μg/mL;咪鮮胺對供試的26株珍珠李炭疽菌的EC90值介于0.066 8~7.665 1 μg/mL之間,最小和最大EC90值相差580倍,平均EC90值為(1.941 8±0.420 5)μg/mL。

        2.2 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頻率分布

        從供試菌株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頻率分布(圖1)可知,供試的26株炭疽菌對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頻率(圖1A)出現(xiàn)2個明顯的峰,有84.6%的菌株(22/26)集中位于第1個峰附近,說明供試菌株對吡唑醚菌酯主要表現(xiàn)為敏感,但有15.4%的菌株(4/26)集中位于第2個峰附近,說明供試菌株對吡唑醚菌酯敏感性下降;供試的26株炭疽菌對苯醚甲環(huán)唑的敏感性頻率(圖1B)呈連續(xù)單峰曲線分布,有92.0%的菌株(24/26)集中位于相應的主峰范圍內,說明供試菌株對苯醚甲環(huán)唑主要表現(xiàn)為敏感,但也存在少數(shù)敏感性較低的菌株;供試26株炭疽菌對咪鮮胺的敏感性頻率(圖1C)呈連續(xù)單峰曲線分布,有92.3%的菌株(24/26)集中位于相應的主峰范圍內,說明供試菌株對咪鮮胺主要表現(xiàn)為敏感,但也存在少數(shù)敏感性較低的菌株。

        圖1 供試珍珠李炭疽病菌對吡唑醚菌酯(A)、苯醚甲環(huán)唑(B)和咪鮮胺(C)的敏感性頻率分布Fig.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EC50 values of Colletotrichum spp.from pearl plum to pyraclostrobin (A), difenoconazole (B) and prochloraz (C)

        2.3 不同種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

        從表3可以看出,吡唑醚菌酯對21株C.fructicola的EC50值介于0.058 3~84.566 0 μg/mL之間,平均EC50值為(7.441 4±4.345 0)μg/mL,種內菌株的敏感性差異較大;3株C.gloeosporioides的EC50值介于0.322 6~1.814 5 μg/mL之間,平均EC50值為(1.139 4±0.436 5)μg/mL,種內菌株的敏感性差異較大;1株C.cigarro的EC50值為1.692 3 μg/mL;1株C.siamense的EC50值為1.803 7 μg/mL,根據(jù)EC50值可得,供試的四種珍珠李炭疽菌種間對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差異不顯著。苯醚甲環(huán)唑對21株C.fructicola的EC50值介于0.165 8~2.168 0 μg/mL之間,平均EC50值為(0.758 9±0.100 2)μg/mL,種內菌株的敏感性差異較小;3株C.gloeosporioides的EC50值介于0.216 4~0.646 1 μg/mL之間,平均EC50值為(0.424±0.124 3)μg/mL,種內菌株的敏感性差異較小;1株C.cigarro的EC50值為0.381 3 μg/mL;1株C.siamense的EC50值為1.280 9 μg/mL,根據(jù)EC50值可知,供試的四種珍珠李炭疽菌種間對苯醚甲環(huán)唑的敏感性差異不顯著。咪鮮胺對21株C.fructicola的EC50值介于0.010 8~0.599 4 μg/mL之間,平均EC50值為(0.169 7±0.027 7)μg/mL,種內菌株的敏感性差異較小;3株C.gloeosporioides的EC50值介于0.119 1~0.359 1 μg/mL之間,平均EC50值為(0.229 6±0.069 9)μg/mL,種內菌株的敏感性差異較小;1株C.cigarro的EC50值為0.072 9 μg/mL;1株C.siamense的EC50值為0.645 2 μg/mL,根據(jù)EC50值可知,供試的四種珍珠李炭疽菌種間對咪鮮胺的敏感性差異較大,其中C.siamense與其他三個種種間菌株的敏感性差異較顯著(P<0.05),但另外三個炭疽菌種間菌株的敏感性差異不顯著。

        表3 不同種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Table 3 Sensitivity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Colletotrichum spp.of pearl plum to three fungicides pyraclostrobin, difenoconazole and prochloraz

        2.4 不同地區(qū)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

        從表4可看出,同一地區(qū)內的菌株對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差異較大。天峨縣八臘鄉(xiāng)的菌株間敏感性差異較大,差異倍數(shù)達到1 450.5;其次為天峨縣坡結鄉(xiāng)的菌株,差異倍數(shù)為127.4;而獨山縣本寨鄉(xiāng)菌株的差異倍數(shù)僅為1.4;天峨縣下老鄉(xiāng)和天峨縣向陽鎮(zhèn)的菌株間差異倍數(shù)分別是2.4和3.1。通過比較不同地區(qū)菌株對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指數(shù)可以發(fā)現(xiàn),天峨縣向陽鎮(zhèn)、天峨縣納直鄉(xiāng)、天峨縣下老鄉(xiāng)、平塘縣掌布景區(qū)和獨山縣本寨鄉(xiāng)菌株的敏感性明顯低于平均水平;天峨縣八臘鄉(xiāng)和天峨縣坡結鄉(xiāng)菌株的敏感性高于平均水平,對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指數(shù)>1,存在潛在的抗藥性風險。

        表4 不同地區(qū)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Table 4 Sensitivity of Colletotrichum spp.of pearl plum from different regions to three fungicides pyraclostrobin, difenoconazole and prochloraz

        同一地區(qū)內的菌株對苯醚甲環(huán)唑的敏感性差異較大。天峨縣八臘鄉(xiāng)的菌株間敏感性差異較大,差異倍數(shù)達到13.1;而天峨縣下老鄉(xiāng)菌株的差異倍數(shù)僅為1.1;天峨縣坡結鄉(xiāng)、天峨縣向陽鎮(zhèn)和獨山縣本寨鄉(xiāng)菌株間的差異倍數(shù)在1.3~1.6之間。通過比較不同地區(qū)菌株對苯醚甲環(huán)唑的敏感性指數(shù)可以發(fā)現(xiàn),天峨縣坡結鄉(xiāng)、天峨縣納直鄉(xiāng)和天峨縣下老鄉(xiāng)的菌株敏感性明顯低于平均水平;天峨縣向陽鎮(zhèn)的菌株敏感性處于平均水平;天峨縣八臘鄉(xiāng)、平塘縣掌布景區(qū)和獨山縣本寨鄉(xiāng)的菌株敏感性高于平均水平,對苯醚甲環(huán)唑的敏感性指數(shù)>1,存在潛在的抗藥性風險。

        同一地區(qū)內的菌株對咪鮮胺的敏感性差異較大。天峨縣八臘鄉(xiāng)的菌株間敏感性差異較大,差異倍數(shù)達到55.5;而天峨縣下老鄉(xiāng)和獨山縣本寨鄉(xiāng)菌株的差異倍數(shù)僅為1.2,天峨縣坡結鄉(xiāng)菌株的差異倍數(shù)僅為1.5;天峨縣向陽鎮(zhèn)菌株間的差異倍數(shù)為4.2。通過比較不同地區(qū)菌株對咪鮮胺的敏感性指數(shù)可以發(fā)現(xiàn),天峨縣納直鄉(xiāng)、天峨縣下老鄉(xiāng)、平塘縣掌布景區(qū)和獨山縣本寨鄉(xiāng)菌株的敏感性明顯低于平均水平;天峨縣坡結鄉(xiāng)和天峨縣向陽鎮(zhèn)的菌株敏感性處于平均水平;天峨縣八臘鄉(xiāng)的菌株敏感性高于平均水平,對咪鮮胺的敏感性指數(shù)>1,存在潛在的抗藥性風險。

        3 討 論

        目前化學防治仍是防治珍珠李炭疽病的重要手段,但關于珍珠李炭疽病原對常用化學藥劑的敏感性研究較少。本研究首次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采自廣西和貴州省共23個果園的龍灘珍珠李炭疽菌對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huán)唑和咪鮮胺三種常用殺菌劑的敏感性,為龍灘珍珠李炭疽病的化學防治提供了參考。供試26株珍珠李炭疽菌整體對以上三種殺菌劑敏感,且對咪鮮胺的敏感性最高,EC50平均值為(0.191 2±0.03) μg/mL;對苯醚甲環(huán)唑的敏感性次之,EC50平均值為(0.725 8±0.088) μg/mL;對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最低,EC50平均值為(6.276 3±3.525 5) μg/mL。

        唐利華等[35]研究發(fā)現(xiàn)珍珠李炭疽病的藥劑篩選試驗表明咪鮮胺、苯醚甲環(huán)唑和吡唑醚菌酯在室內毒力測定和田間防治試驗中均表現(xiàn)出較好的效果。國內外大部分作物炭疽菌對吡唑醚菌酯表現(xiàn)為敏感[13-15],但已發(fā)現(xiàn)蘋果炭疽菌[16-17]、草莓炭疽菌[18]等均對吡唑醚菌酯產生抗藥性,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部分珍珠李炭疽菌對吡唑醚菌酯敏感性下降,且不同種菌株對同一類型殺菌劑敏感性也存在差異。國內外已報道的梨樹、葡萄、草莓等作物炭疽菌對苯醚甲環(huán)唑的敏感性存在顯著差異[25-26],而本研究只發(fā)現(xiàn)極少數(shù)珍珠李炭疽菌菌株對苯醚甲環(huán)唑敏感性下降,表明苯醚甲環(huán)唑仍然可以用作珍珠李炭疽病的防治藥劑合理使用。珍珠李炭疽菌對咪鮮胺表現(xiàn)最為敏感,但同一地區(qū)不同菌株對咪鮮胺敏感性差異倍數(shù)最大,抗藥性群體產生的風險較大。

        不同種的珍珠李炭疽菌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四種炭疽菌對苯醚甲環(huán)唑和吡唑醚菌酯的藥劑敏感性差異不顯著,這與韓永超等[29]對湖北草莓炭疽菌對苯醚甲環(huán)唑敏感性測定和郭堂勛等[23]對中國芒果炭疽菌復合種對吡唑醚菌酯敏感性測定的結果一致。四種炭疽菌對咪鮮胺的藥劑敏感性差異顯著,其中暹羅炭疽菌與其他三個種間的敏感性差異較顯著,另外三個炭疽菌種間的敏感性差異不顯著,結果與韓永超等[22]對湖北草莓炭疽菌對咪鮮胺敏感性測定的結果一致。

        不同地理來源的珍珠李炭疽菌和同一地區(qū)不同菌株對三種殺菌劑的敏感性存在顯著差異,可能與所在地區(qū)農藥的使用量及使用年限有關[26]。由于樣本數(shù)量有限,而且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藥劑在培養(yǎng)皿內的抑菌活性與田間植物上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完全一致。很多殺菌劑復配對炭疽菌可以起到增效作用[36],但珍珠李炭疽菌對混合復配殺菌劑的敏感性,是否與單一藥劑相似,需要進一步研究。

        在珍珠李炭疽病的化學防控上,果農普遍存在技術和方法不到位的問題。主要是重治輕防,盲目施藥,發(fā)病較嚴重后才打藥。為了有效防控珍珠李炭疽病,綜合考慮各種發(fā)病因素,建議采取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綜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病原菌抗藥性的產生。一是采收后秋冬要進行清園,清除病殘體減少病原初侵染來源;二是適時進行化學藥劑防治,開花期、嫩葉期和大雨前后要輪換交替用藥[37],避免病原菌產生抗藥性,保障珍珠李產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猜你喜歡
        甲環(huán)唑咪鮮胺苯醚
        苯醚甲環(huán)唑復配型殺蟲劑研究進展
        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45%苯醚甲環(huán)唑·異菌脲懸浮劑
        HPLC-MS/MS法測定32%肟菌·咪鮮胺水乳劑 有效成分含量
        世界農藥(2022年8期)2022-09-02 09:18:18
        超高效液相色譜一串聯(lián)質譜法測定蒜薹中的咪鮮胺殘留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苯醚菌酯及其開發(fā)
        浙江化工(2019年6期)2019-06-28 01:05:46
        咪鮮胺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苯醚甲環(huán)唑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
        苯醚甲環(huán)唑·吡蟲啉拌種控蟲防病效果及其對小麥生長的影響
        熱帶水果番石榴的保鮮技術
        新農業(yè)(2016年5期)2016-05-23 21:23:34
        午夜香蕉av一区二区三区| 亚州综合激情另类久久久| 76少妇精品导航|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吃奶摸下的激烈视频| 欧美三级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盗摄一区二区三区av|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视频| 久久午夜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98色花堂国产精品首页| 国产免费一级高清淫日本片| 久久dvd| 日美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另类自拍偷在线拍| 国产精品女同av在线观看| 免费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自愉自愉产区二十四区|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正在播放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国产|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高潮| 99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毛片|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 在线观看日本一区二区| 日本中出熟女一区二区|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州综合激情另类久久久|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二区| 日本免费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的天堂av网站|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