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珠珠++牛來春++譚秀梅++陳曉敏
摘要:熱帶水果番石榴果皮薄而嫩,極不耐貯運,故本研究考察咪鮮胺和低溫對采后番石榴防腐保鮮的效果。將采后的番石榴用濃度為400,800,1200毫克/升的咪鮮胺藥劑浸泡1次或2次,每次浸泡2分鐘,塑料保鮮袋包裝后置于當(dāng)?shù)爻鼗?0℃低溫中。結(jié)果表明:常溫試驗中咪鮮胺藥液濃度為800毫克/升,浸泡2次的處理保鮮效果最好。綜合咪鮮胺殘留量考慮,結(jié)合冷藏這種番石榴貯藏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建議使用咪鮮胺濃度為400毫克/升,浸泡時間為2分鐘,浸泡1次,使用保鮮袋包裝后在低溫l0℃左右可保存20天。
關(guān)鍵詞:番石榴;咪鮮胺;低溫;防腐保鮮
番石榴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熱帶水果,很受人們喜愛。但新鮮番石榴果實極易碰傷,不耐貯運,采后硬度迅速下降,同時色澤風(fēng)味及營養(yǎng)成分隨之下降,商品價值大大降低。因此,研究番石榴的采后生理變化及相關(guān)貯藏保鮮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咪鮮胺是一種良好的水果、蔬菜的防腐保鮮劑,被廣泛用于水果、蔬菜采后貯存運輸過程中的防腐保鮮。目前已在香蕉、柑橘、芒果等多種水果上獲得登記。本研究對珍珠番石榴采后處理保鮮作初步研究,以期為其貯藏保鮮技術(shù)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番石榴品種為“珍珠”,摘于澄海隆都番石榴果園。選取無病蟲害、無損傷、成熟度一致的成熟綠果樣品,分裝于塑料筐中,取樣后馬上返回實驗室進(jìn)行處理。供試25%咪鮮胺水乳劑,為江蘇輝豐農(nóng)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常溫避光保存即可。
1.2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浸泡法,將番石榴在配好的不同濃度的咪鮮胺藥液中浸泡,咪鮮胺濃度分別為0(CK),400,800,1200毫克/升,浸泡1次或2次,浸泡時問為2分鐘,每個處理重復(fù)3次,每個重復(fù)的用果量約為3.5公斤,浸泡完后果實單層擺放,自然狀態(tài)晾干后用塑料保鮮袋包裝,封口保濕,分別放置于室溫(25~35℃),空氣相對濕度90%以上的環(huán)境中貯藏。從環(huán)保和安全的角度出發(fā),增加一個處理:咪鮮胺濃度400毫克/升,置于低溫保鮮柜冷藏,控制溫度(10±1)℃,其余處理方法同上。分別于貯后10,15,20天后統(tǒng)計各處理果實的失重率、腐爛率和好果率。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常溫下咪鮮胺對番石榴的保鮮效果
常溫下在經(jīng)過咪鮮胺處理10天后,各處理保鮮效果如表1所示,處理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20天后對照組果實的腐爛率達(dá)90%,而經(jīng)過咪鮮胺浸泡的處理組果實腐爛率均低于40%。20天后濃度分別為400,800,1200毫克/升的咪鮮胺浸泡對番石榴的防腐保鮮效果影響差異顯著,好果率達(dá)60%~70%;對D、E、F三個處理一樣差異顯著,好果率達(dá)70%~80%。好果率較高的是處理A、D、E;在經(jīng)過咪鮮胺處理15天后,各處理好果率較高的是處理A、D、E、F;在經(jīng)過咪鮮胺處理20天后,各處理好果率較高的是處理D、E、F。所以,短期貯藏可以選擇處理A、D、E,中期貯藏可以選擇處理A、D、E、F,長期貯藏則選擇D、E、F。
2.2 咪鮮胺對番石榴的綜合保鮮效果
從表2可以看出,常溫試驗中咪鮮胺藥液濃度為800毫克/升,浸泡2次的處理保鮮效果最好;低溫試驗中,藥劑處理400毫克/升,浸泡1次并于10℃下保存效果最好。浸泡2次的各處理組果實外觀色澤變化較浸泡1次的處理組明顯,果實顏色變黃加快,且許多有黃褐色斑點出現(xiàn)??赡苡捎诮荽螖?shù)過多和濃度過大對果實造成了藥害。單從保鮮效果來看,浸泡2次雖然能降低腐爛率,但卻大大降低了果實的外觀品質(zhì),所以實際生產(chǎn)中浸泡多于1次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參考其在柑橘、香蕉、芒果中的MRL值,400毫克/升濃度以上的藥液對番石榴進(jìn)行2次及以上浸泡次數(shù)的處理在實際生產(chǎn)中是應(yīng)該被避免的。因此,建議浸泡處理次數(shù)為1次。
3 小結(jié)
咪鮮胺具有很好地作為防腐保鮮劑的潛質(zhì),并具有在廣大番石榴產(chǎn)區(qū)推廣使用的價值。冷藏是番石榴貯藏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建議使用咪鮮胺濃度為400毫克/升,在低溫l0℃下,浸泡2分鐘,浸泡1次作為番石榴的保鮮方法。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便捷和營養(yǎng)要求愈發(fā)強烈,鮮切果蔬及品質(zhì)較好的整果果蔬頗受消費者青睞。本試驗研究了不同保鮮技術(shù)對整果番石榴的生理及品質(zhì)的影響,為番石榴及其他果蔬的保鮮技術(shù)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和指導(dǎo)。本研究初步探討了番石榴的保鮮技術(shù),對番石榴部分品質(zhì)下降的原因及機理還有待進(jìn)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