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豪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具體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水平提升。但在高中語文閱讀的實際教學中,教師的閱讀方法指導并不是很到位,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缺乏關注,這都導致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水平不高。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過程往往是先疏通文意,后對語句進行賞析,對修辭與表達方式進行分析,重點關注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忽略了閱讀技巧的教導。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很多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往往更關注文本的表層內(nèi)容,把所見當作所得,缺乏對文本內(nèi)容的高度總結和深度思考,最終“只見一葉,不見泰山”,無法自主有效地閱讀文本。尤其是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書中繁雜的人物和情節(jié)令學生摸不著頭腦,閱讀對象體量的增加使得學生借助疏通文意來理解文章也變得艱難,最終閱讀所得大概就是幾個有趣的情節(jié),幾段令人拍案叫絕的詞句。
此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往往寄寓于課文教學之中。這固然拓寬了閱讀教學的廣度,豐富了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卻也讓學生失去了對閱讀技巧的聚焦。因而學生很難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能力,提高自身閱讀水平。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即將教學內(nèi)容涉及的閱讀技巧單方面灌輸給學生,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既沒有尊重學生的基礎情況,又沒有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間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只能跟隨教師的腳步,被動接受相關知識點。久而久之,學生就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難以靈活運用閱讀技巧。
還有一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的變體,即教師教學時給學生留足表達的時間,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幫助學生逐步推導、總結出對應的閱讀技巧。這種教學模式看似給學生留足了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掌握了主動權,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標準答案早已確定。一問一答的過程就是教師引導學生跟隨自己的邏輯分析、思考問題的過程,本質(zhì)上還是教師單方面向?qū)W生灌輸知識。
在高中語文學習中,學生需要通過對文學作品的學習和分析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然而,如果教學只強調(diào)學生對文本的分析和解讀,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啟發(fā)和發(fā)散思維引導,就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個性化發(fā)展。例如,教學《紅樓夢》時,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而忽略了其中的深層思想和主題,那么學生們就會缺乏對文本進行深入思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此外,如果教師只是要求學生按照給出的固定答案來分析文本,而不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和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也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個性化發(fā)展,同時導致學生對文學作品感到枯燥和無趣,從而失去對文學的興趣和熱愛。例如,如果教師只是按照固定模式去分析和解讀詩歌,而不鼓勵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詩歌的情感和意境,那么學生們就會失去對詩歌的熱愛和興趣。
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而序列化閱讀方法的應用,能夠為教師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提供一種新的路徑。
序列化閱讀方法是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重要閱讀方法,也是高中語文教師幫助學生掌握閱讀內(nèi)容、提升閱讀能力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應用序列化閱讀方法,合理編排閱讀文本,構建一個具有系統(tǒng)性的閱讀框架,讓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從而逐步提高其語文閱讀能力。
例如,《紅樓夢》這本書中有很多關于人物、情節(jié)等方面的描寫,為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具體人物,列出其人物關系圖,并將原文中對該人物的描寫摘錄出來,讓學生進行聚焦式閱讀。比如對于“秦可卿”,教師可以將《紅樓夢》中與“秦可卿”有關的主要人物和情節(jié)列出來,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這個人物形象。
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內(nèi)容來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編排。比如在《祝?!芬晃慕虒W中,教師可以先將“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單獨列出來,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在閱讀的組織形式上,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小組成員共同閱讀同一文本,對其內(nèi)涵進行合作探究。學生在相互鼓勵和支持下,充分挖掘文本的內(nèi)容,從而對文本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這種挖掘會在興趣的驅(qū)使下越加深入,挖掘到的成果在閱讀完成后會轉(zhuǎn)化成更深刻的知識和更強的獲得感及成就感,促使學生期待下一次的合作閱讀,由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在閱讀內(nèi)容的選擇上,教師需要先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分類,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某一類型的閱讀內(nèi)容進行自主閱讀。教師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內(nèi)容,指導學生掌握相應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有序閱讀。例如,有學生對《詩經(jīng)》有閱讀興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詩經(jīng)》中的不同主題以及背景知識,再讓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角度去閱讀文本內(nèi)容,并進行分析和解讀,最后通過布置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總結。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通過設計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閱讀。問題提出后,教師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回答,再通過分析學生的答案明確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從而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具備開放性且能高度概括閱讀文本,以便學生充分調(diào)動相關學習資源,對文本生成自己的理解。例如,在《將相和》這一課,教師可先讓學生閱讀《將相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再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將相和’是什么意思?”以進一步引出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此外,課堂上的一些有趣的活動同樣有著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欲望的作用。例如,在學習《背影》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先組織一場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兩兩一組,扮演文章中父親和兒子的角色,以調(diào)動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分享一些和父親在一起時的難忘事件,以此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內(nèi)涵。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境,進而提高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
一方面,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牢牢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閱讀水平,以此為依據(jù),選擇合理的閱讀方法和教學內(nèi)容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取得進步。
另一方面,教師不能過于“迷信”自己所掌握的學情,要學會“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在教學設計中留足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有目的地閱讀。例如,對于《邊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故事背景,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設置閱讀任務,帶著任務有重點地對《邊城》進行閱讀,并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想法和感受記錄下來,最后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在閱讀過程中,一些學生因為沒有正確掌握閱讀技巧,遇到不懂的問題往往略過,對于文章的理解含糊不清而不自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收獲進行反思性評價。例如,在學生運用相應閱讀方法自主閱讀《陋室銘》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梳理自己的收獲。接著,教師需要對讀后感進行評價,重點關注學生是否正確使用了相應的閱讀方法。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反饋,重新對這篇文章進行解讀,最后對自己的觀點進行總結和評價。如此再三,直到學生完全掌握閱讀方法為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掌握閱讀方法,還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文章的特點來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自主閱讀。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水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將序列化閱讀方法應用于閱讀教學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并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為此,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理論、探索新形式,并積極地與其他老師進行交流和探討,探索出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以有效地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