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艷,陸 恒,許 嬋
(四川師范大學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成都 610101)
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1]。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影響學生的終身發(fā)展[2]。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需要將學生置于復雜、真實的情境中,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3]。與傳統(tǒng)課程標準相比,《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新增了“地理野外實習”板塊,并明確要求地理實踐活動的空間為室內、野外和社會等真實環(huán)境[4]。研學旅行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在指導學生密切靠近自然、通過經驗獲取知識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因此,開展以地理野外實習為主題的研學旅行課程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中學階段研學旅行的相關理論發(fā)展較為成熟,綜合實踐課程[6-7]、項目學習[8]、探究學習[9-11]、STEM 教育[12-13]等實踐模式相繼被提出[14],鑒于研學資源具有地域性特征,注重各地區(qū)研學資源的開發(fā)有利于當?shù)芈糜谓洕陌l(fā)展以及學生地方感的培養(yǎng)。四川研學旅行起步晚,研學資源開發(fā)還有待加強。本課程以四川國家地質公園飛來峰景區(qū)的地質地貌研學為例,探討基于學生地理實踐力提升的研學旅行課程設計。
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飛來峰景區(qū)位于四川彭州市西北部的白鹿鎮(zhèn),介于103°51′E~103°57′E,31°10′N~31°18′N 之間,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境內年平均氣溫12.5 ℃,有“天然空調”的美譽。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有飛來峰地質奇觀,以及由飛來峰巖體發(fā)育所形成的巖溶景觀[15]。公園海拔高度在730~1 080 m之間,主要地貌類型為侵蝕地貌和構造地貌,涉及的地貌主要為低山、飛來峰(滑覆體)及溶蝕洼地[16]。出露的地層巖性主要有三疊系上統(tǒng)須家河組(T3x)的灰色中厚粉砂巖與深灰色粉砂質泥巖、夾深厚鈣質巖屑砂巖、煤線以及石炭系(C)、二疊系(P)、下三疊統(tǒng)(T1)灰?guī)r(主要是區(qū)域內的滑覆體,即飛來峰)和第四系覆蓋的黏性土、碎石土、含砂的卵礫石和漂石[17]。
白鹿鎮(zhèn)東南側的構造地貌塘壩子飛來峰形成于燕山—喜馬拉雅時期,因灌縣—安縣斷裂作用,造成上二疊統(tǒng)(P3)灰?guī)r(上盤)疊覆在三疊系上統(tǒng)須家河組(T3x)(下盤)之上[18],即逆斷層上盤沖至下盤,并滑覆至下盤,而形成老地層迭置在新地層上的“外來山體”[19](圖1)。塘壩子飛來峰總體NE-SW 向長方形分布,主體長約5 km,寬約3 km,SE 方向滑覆體高程為1 080 m,到SE 段滑覆面高程僅為730 m。飛來峰由上二疊統(tǒng)灰?guī)r組成,在塘壩子滑覆體底部,由于滑動作用產生的滑裂巖厚度20~100 m,角礫多為次棱角狀,礫徑多為10~20 cm[20](圖2)。值得注意的是,該地位于龍門山東南側,受龍門山夏季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雨影效應明顯,氣候濕潤,降水豐富,并且在龍門山和鹿頭山形成兩個暴雨中心,故塘壩子飛來峰滑覆到此后,發(fā)育了各式各樣的喀斯特地貌[23]。
圖1 塘壩子飛來峰形成過程[21]
圖2 飛來峰地質剖面圖[19]
本次研學設計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采用“專題+問題”的教學模式,設計以“巖層識別—發(fā)現(xiàn)巖層分布異?!鰳嬙斓孛诧w來峰”為主線的地質專題,以“發(fā)現(xiàn)構造地貌飛來峰—偶遇喀斯特地貌—兩者的關聯(lián)探究”為主線的地貌專題,讓學生發(fā)現(xiàn)矛盾和問題以及地理現(xiàn)象的內在關聯(lián),從而在真實的地理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地理實踐力,并激發(fā)其努力去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的動力。本次研學實踐的框架如圖3所示。
圖3 研學實踐設計框架
綜合考慮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飛來峰景區(qū)的研學資源及交通概況,根據“專題+問題”的教學模式,采取“新巖層—老巖層”“構造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研學路線,具體為:水觀村—豬嘴巴巖附近—飛來峰景區(qū)—櫻花枰—穿心傲—五龍溶洞(圖4)。
圖4 研學線路和研學點
圖5 巖層剖面圖
圖6 化石筳
(3)研學后總結
本次研學主體為高一下學期的學生,此學段的學生已學習自然地理知識,正在學習人文地理知識,知道地球的地質構造演化過程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特征,能夠識別基本的造巖礦物和常見巖石,滿足本次研學對學生知識儲備量的需求,但對GPS、羅盤等地理工具的使用不熟悉,需要進行研學前專項訓練。此外,此階段學生好奇心強、身體素質好、學生個體差異明顯,教師應注重因材施教。
明確研學實踐教學目標,以目標為導向,有助于更精確地認知研學的意義與價值,把握研學重難點。為了達到研學的預期教學效果,本文以新課標要求為基準,結合地質公園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研學實踐教學目標:①能夠描述飛來峰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特征;能正確閱讀地形圖、地質構造圖,并能夠在野外識別3~4種地貌;能夠靈活運用地理工具在野外進行定向、定位和獲取高程等地理數(shù)據(地理實踐力)。②能夠分析飛來峰和喀斯特地貌之間的聯(lián)系;對飛來峰、喀斯特地貌形成過程有系統(tǒng)、科學的認識;能夠發(fā)現(xiàn)、提出并解決在途中遇到的地理問題,如在研學點2時,學生應發(fā)現(xiàn)灰?guī)r并不源于此處,通過閱讀地質構造圖和實地觀察,得出結論:灰?guī)r是從山上滾落下來的[22](綜合思維)。③能夠總結水泥廠建立在此的原因和水泥廠的存在對當?shù)丨h(huán)境的危害,正確認識當?shù)刭Y源、環(huán)境與人類發(fā)展的關系(人地協(xié)調觀)。
(1)研學前準備
會議指出,8月以來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多個省份點狀散發(f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有關部門和地方迅速處置,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疫情未發(fā)生擴散。要繼續(xù)毫不松懈抓好防控工作,決不可掉以輕心。
(2)研學目標
安排分組學習。課程實行小組管理、組長負責、按組同行的管理模式,保證旅途安全有序。
做好研學動員,落實安全教育。加強技能培訓,進行資料收集。學生應提前利用互聯(lián)網、教材等進行資源搜索,整理相關知識。此外,學生應接受GPS、羅盤、地質構造圖、地形圖等地理工具的專項培訓,學校可花4~6課時的時間組織學生在校內選點,進行相關地理工具使用的演示和練習。
接續(xù)鄧小平所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捍衛(wèi)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江澤民明確指出:“中國的社會主義既不是蘇聯(lián)模式,也不是東歐模式,而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走這條道路,是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奮斗與探索作出的歷史性抉擇?!盵3]P163在1997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代表黨中央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作為統(tǒng)一的奮斗目標。
表1 為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飛來峰景區(qū)各個觀察點的研學活動實施情況。
(2)研學內容及實施
5)唐山陶瓷廠辦公樓遺址,室內墻壁僅出現(xiàn)了一些2~3毫米寬的裂紋,其他未損,目前僅供該廠的內部員工使用。
(4)建立與海事處聯(lián)動機制:臺風來臨前惠州海事局指揮中心要加強與相關海事處的聯(lián)動,加大電子巡航和現(xiàn)場巡航的能動作用,有效控制非本港船舶進港避風,特別是那些提前量很大的船舶堅決不允許進港,在臺風來臨前要求海巡船到現(xiàn)場巡航和驅離,嚴格控制本港避臺船舶的數(shù)量,以免由于避風船舶數(shù)量太多使錨地擁擠而造成更多船舶險情。
表1 課程實施過程
(1)學情分析
課程結束后,學生采用撰寫實習報告、制作PPT等方式對考察點內容進行記錄(文字、圖片、數(shù)據),對當?shù)貛r層分布情況、構造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關系進行分析和總結(圖7),并統(tǒng)一提交。
圖7 實習報告撰寫樣式及內容要求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其評價必須全方位進行,避免“只游不學”“只學不游”兩種極端情況以及只有教師對學生單向評價的情況。本課程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結合的評價形式,評價主體包括學生、小組成員和教師,可更真實地反映學生地理實踐力水平和提升情況(表2)。
應保證泵站運轉處于較高設計水位下,以降低通過進水口流入泵腔中的空氣量,并及時進行填料確保填料函漏水滿足設計要求,以防止空氣通過填料函而進到泵腔中,機組正常停運大于24 h時開機之前應進行排氣。要對泵體受到嚴重汽蝕的部件進行防護,并清除攔污柵及前池處的雜物。雜物或空氣流入運行中的泵站時需停機將出水閥啟動約5°并倒轉約30 s,之后閉合出水閥,在泵站停止運轉后,再啟運機組若不出現(xiàn)振動且定子電流正常,則表明已經排出了泵腔中的雜物或空氣。沙含量大于10%~15%時則盡可能不開機,在水質滿足要求后再重新啟動機組。
表2 研學實踐評價量表
研學實踐活動依托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飛來峰景區(qū)地質地貌資源,采取“專題+問題”的教學模式進行設計與實施,專題之間由研學線路串聯(lián),相互交融,不可分割。在研學實踐內容上,注重揭示不同自然要素的特征及彼此間的聯(lián)系,嘗試讓學生尋找其發(fā)生機制,在鍛煉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同時培養(yǎng)其地理興趣。
本次研學實踐對于高中學段開展地理研學旅行具有一定借鑒意義,但仍存在不足,需進一步探討:①評價體系不應只限于學校,還應包括家長、研學資源地等,同時,某些環(huán)節(jié)的評價比較寬泛,針對性不足;②當?shù)匮袑W資源豐富,不僅有地質地貌資源,還有自然災害、旅游、水文、生物等豐富的研學資源可利用,這可成為未來繼續(xù)深入探究的領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