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新會葵城中學 黃繼華
語文教學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領域之一。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缺乏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機會。有效的互動教學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促進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有效互動教學是一種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科之間的互動,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tǒng)單向教師授課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教師充當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則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側重知識的灌輸和應試訓練,缺乏互動,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和抵觸情緒。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初中語文課堂普遍存在學生被動聽課的現(xiàn)象。教師以講解教材為主,學生則以記筆記為主要學習方式,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傳統(tǒng)模式忽視了師生互動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往往集中精力傳授知識,而學生的思考和發(fā)言受到限制,缺乏充分的互動交流,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不足,也局限了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途徑。此外,應試教育的壓力影響著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在追求高分的壓力下,教師和學生可能過度側重應試技巧和考試內(nèi)容,而忽視對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培養(yǎng)。這種應試教育導向不利于學生形成對語文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對語文的情感體驗。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并積極嘗試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逐漸引入有效互動的教學模式,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和主動學習。
有效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傳統(tǒng)的單向教師授課模式存在局限性,而有效互動教學則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全面促進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通過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樂趣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動力。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更愿意參與教學活動中,主動思考、積極提問和表達意見。在互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動探索和思考。通過互動交流,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學知識,形成深刻理解。此外,有效的互動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通過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等活動,學生需要思考和分析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這種思辨性的學習過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有效互動教學模式還能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用語言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他人的意見并做出回應。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從而提高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容易產(chǎn)生對知識的抵觸情緒,而在有效的互動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形成更加密切的聯(lián)系,增進師生之間的信任和理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互動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在初中語文課堂開展有效互動教學模式的措施之一是小組討論與合作。小組討論與合作是指將學生分成小組,在一定主題下展開討論與合作的活動,對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其綜合能力、拓展思維、增強社會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在小組內(nèi)可以自主選擇討論的角度、方法和策略,不再受限于傳統(tǒng)的教師單向授課,這種自主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學習,積極投入討論,主動探索問題。在小組活動中,學生需要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在合作過程中,學生培養(yǎng)了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會傾聽他人、尊重他人、與他人協(xié)商,聽取不同的觀點,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拓展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紀念白求恩》一課為例,首先,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成員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不同的角色,如主持人、討論者、記錄員等。在學習過程中,主持人負責引導討論,討論者表達自己的觀點,記錄員記錄討論過程中的重要觀點和結論。通過角色分工,學生在小組內(nèi)緊密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其次,教師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如“白求恩是一個怎樣的人物?”“他的奉獻精神對我們有何啟示?”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相互交流,激發(fā)思維碰撞。每個小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形成一個小結,并進行展示,往往能夠產(chǎn)生情感共鳴。
小組討論與合作讓學生有機會與同伴分享感受和情緒,相互傾聽,加深情感體驗。這種情感共鳴和情感交流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不僅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從而拓展自己的思維。通過與同伴的交流與辯論,學生逐漸培養(yǎng)了批判性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難點和困惑,小組成員可以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這種互助與協(xié)作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在初中語文課堂開展小組討論與合作,學生可以在深入交流中增強對課文的理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合作精神,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帶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小組討論與合作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其在提高學習效果方面的優(yōu)勢。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角色扮演是一種有效的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扮演文學作品中的角色,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深入理解作品的情節(jié)、人物和主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通過扮演文學作品中的角色,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情節(jié)和情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會積極投入,體驗到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通過角色扮演,學生需要深入剖析人物的性格、情感和行為動機,理解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這種深入解讀文學作品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和意義,提高對文學作品的感知能力。在角色扮演中,學生需要用適當?shù)恼Z言和表情來塑造角色,向同伴傳達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其語言表達信心。同時,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在情境中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地演繹角色行為和情感,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其藝術表現(xiàn)力。此外,在角色扮演中,學生會與文學作品中的角色產(chǎn)生情感共鳴,深刻體會作品中的情感和價值觀,這種情感體驗和共鳴有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豐富了學習內(nèi)涵。
以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孫權勸學》一課為例,首先,教師精心準備角色扮演的教學情境和角色分配,根據(jù)課文情節(jié)確定主要角色為孫權和呂蒙。其次,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參與其中,增強學習的參與感。教師可以為每個角色提供相應的角色卡片或劇本,包括角色身份、人物性格、對話內(nèi)容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詮釋角色。在角色扮演前,教師可以簡要介紹角色的背景和情感,讓學生有一個初步了解,為他們的表演提供參考。再次,學生開始角色扮演,根據(jù)角色卡片和劇本進行對話。在扮演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自由表達角色的情感態(tài)度,并適時提問,如“孫權為什么要勸呂蒙學習?”“孫權的教誨有何深意?”“呂蒙為何開始學習?”激發(fā)學生探究作品內(nèi)涵的熱情。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學生回顧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現(xiàn),分享自己的收獲和感受,教師提出引導性問題,如“你在扮演孫權和呂蒙的過程中有何體會?”“角色扮演對你理解《孫權勸學》一課有何幫助?”促進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反思。
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故事情節(jié),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能夠深入理解文學作品人物和主題,提高了對作品的感知能力。同時,角色扮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樣的教學形式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鼓勵學生分享學習心得是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分享自己的學習體驗、收獲和感悟,這一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當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成果可以被分享和展示時,會更加努力學習,以期在分享中得到認可。分享學習心得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參與。通過分享學習心得,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拓展自己的思維。當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體驗時,其他同學可以從中獲得啟示,了解不同的學習方法,這種互相學習和借鑒的過程能夠開闊學生視野,促進他們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
以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回憶我的母親》一課為例,首先,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討論時間,讓學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學生通過口頭表達、小組討論或書面寫作的形式,分享自己對作品的體會。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作品的主題、情節(jié)、人物性格等方面展開討論,激發(fā)學生思考和表達的欲望;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記錄學習心得,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感悟、問題思考、新的認識等寫在學習筆記中,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學習內(nèi)容,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其次,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回答,通過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如“故事中的母親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你從故事中學到了什么道理?”引導學生思考和表達,加深其對作品的理解。再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家庭和朋友間分享學習心得。學生與家人、同學或朋友談論自己在學校的學習感受,通過分享鞏固知識,增加學習的自信心。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分享進行評價和指導,給予學生肯定,并對學生的不足之處提出指導意見,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表達能力。
通過鼓勵學生分享學習心得,《回憶我的母親》教學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學生在分享中不僅能夠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還能夠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分享學習心得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進師生之間的理解,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和思考者,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有效互動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思維能力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開展小組討論與合作、角色扮演以及鼓勵學生分享學習心得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有效互動教學模式不僅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索多樣化的互動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積極、互動、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進一步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