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九江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西九江 332005)
大一新生剛從高中畢業(yè),對新的大學生活有憧憬,更多的則是未知。高中生活到大學生活有一個過渡期,因此,新生教學的第一課就要讓學生明確大學學習、生活與中學的不同,讓學生在大學旅程之初對大學學習與生活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這是十分必要的。一個好的開端能為他們接下來的四年大學學習、生活打下良好基礎(chǔ)。新生第一課之所以有意義,在于它承上啟下,是給大學生大學學習、生活定基調(diào)、定目標的一堂課。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chǎn)生影響,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shè)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課程思政要求教師在教育中積極探索實質(zhì)性介入學生個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將教學與學生當前的人生遭際和心靈困惑相結(jié)合,有意識地回應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實踐中所遇到的真實問題和困惑,真正觸及他們默會知識的深處,即他們認知和實踐的隱性根源,從而對之產(chǎn)生積極影響[1]。
作為公共基礎(chǔ)課的大學英語課程,本身就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體現(xiàn)在語言是一種交際的工具;人文性則體現(xiàn)在語言是思想的反映。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可以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xiàn)對學生的價值引領(lǐng)。從專業(yè)技能的角度來說,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外語技能,以滿足自身與社會需求,是教育者的成功。此外,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還應該在課程教學中挖掘 “人文素養(yǎng)”元素,其中重要的是人文精神,即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guān)懷。[2-5]
作為地方本科院校,九江學院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但又以省內(nèi)學生為主,學生的年齡在17歲以上,都為00后甚至為05后。00后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但學生的語言水平不均衡,有的語言基礎(chǔ)較好,有的基礎(chǔ)則較薄弱。然而大學英語和高中英語有一些顯著不同,體現(xiàn)在大學英語對聽力和翻譯能力的要求相對較高。
2022年9月開學時,恰逢全國各地新冠疫情又有所反彈,因此新生的第一周課安排在線上進行。由于有學生因?qū)俚毓芸貑栴}不能按時報到,任課教師只能電話聯(lián)系新生助導,進入學生班級群,利用網(wǎng)上教學平臺建課,并告知學生如何注冊登錄加入網(wǎng)絡(luò)教學平臺。
課前10分鐘教師登錄學習通教學平臺,布置完成課堂簽到。線上教學雖然看不到學生,依然可以做到師生互動。在課堂日常的問候后,教師向新生表示祝賀,歡迎他們?nèi)雽W,然后提問學生大學生活和中學生活的不同,讓學生針對此問題在班級群空間展開討論。有同學說校園有點舊,此時教師把課前準備制作好的新校區(qū)圖片和視頻發(fā)到群空間里讓學生觀看,有學生回應新校區(qū)很漂亮,還有的說新校區(qū)令人贊賞。對于學生的發(fā)言,教師適時補充新校區(qū)建造目的是改善學生學習、生活環(huán)境。
現(xiàn)在的大學生都是00后,社會發(fā)展使得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有提高,因此大家對物質(zhì)生活都有所期待與要求,這是合理正常的。但是上大學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呢?是為了在大學里享受物質(zhì)生活嗎?上大學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我,在學校里學有所成。接著,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問他們高中時是否住校,在家平時誰做飯,自己做飯嗎。多數(shù)學生回答說住在家里,有學生說自己準備早餐,有的說自己偶爾做飯,有的則說沒有做過飯菜。由此教師引出大學與中學生活的第一個不同——食宿:高中時大多數(shù)學生和父母、親人居住,有自己的私人居住空間,而現(xiàn)在上大學遠離父母,要和室友共住寢室過集體生活;大學里父母不在身邊,無法每天提供飲食了,雖然學校里有學生食堂,有很多菜品選擇,但是選擇意味著要自主做決定,更多自由意味著更多責任,并且中午放學時就餐高峰期需要排隊,有時可能會擁擠。教師接著問學生:中學時在家里做家務(wù)嗎?有學生說有,多數(shù)說沒有。教師總結(jié)學生討論,指出學生高中尤其高三時,父母們?yōu)榱撕⒆訉P膶W習參加高考可能會更多承擔家務(wù)活,每天幫孩子洗衣弄飯,打掃衛(wèi)生;而現(xiàn)在學生上大學需要自己打掃寢室,洗衣物,負責自己飲食以及與室友和諧相處;高中尤其高三時,家長和老師會督促學生的學習,而在大學有更多的課程,有更多閑暇時間,有更多自由,學習更需要依賴于學生自己的主動學習意識。
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課堂討論大學與中學生活差異,促使他們思考其原因:大學入學是大學四年學習旅程的起點,既然是旅程,就會有終點,那么大學四年學習、生活的終點何在?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要回應這個問題:作為受教育者,我們來自何方,又將去往何處?教育就是把我們從來之處帶往未來要去之處。今天大學生進入大學,開始大學之旅,四年之后大學畢業(yè)又去往何處呢?實際上這個問題本質(zhì)就是回答為什么要上大學的問題。四年后大學畢業(yè)生年齡多為22歲左右,已經(jīng)是成年人了,有的學生可能會繼續(xù)求學、深造,有的要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要承擔起家庭和社會責任。大學畢業(yè)后就要走入社會、走入職場,這是以往任何一個求學階段都不具備的特點。大學生活所要求的獨立自主生活、學習能力是大學畢業(yè)生走入社會、適應社會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大一新生在未來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都是在為自己四年后的社會生活、職場生涯做準備。大一新生需要在大學入學時樹立學習目標,不要浪費寶貴時光,青春一去不復返,要好好珍惜大學時光,在大學期間學有所成。
在引導新生討論大學和中學生活差異后,教師組織課堂活動:學生做自我介紹并談一談對接下來四年大學生活的期待與展望,并要求學生把自己所思所想發(fā)布在學習通班級話題討論中,引發(fā)學生對未來的思考。有的學生在自我介紹中說在大學里要學好專業(yè)知識,通過司法考試,將來想做法官,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保駕護航;有的學生說要豐富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的學生說自己性格內(nèi)向害羞,在大學里要提高自己與他人的交流能力等。
課程思政教育并不只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讓學生學好具體課程也是課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因此,大學英語開學第一課需要讓大一新生了解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要求,明確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方法,確定自己的大學英語學習目標與方向。
教師先介紹大學英語課程所使用的教材、網(wǎng)絡(luò)教學平臺、課程成績的構(gòu)成以及大學英語聽力和中學的不同要求。中學學習高考為指揮棒,聽力課時少,占分少,且英語聽力的問題都在試卷上;大學英語聽力課在每一單元學習中單設(shè)兩課時,所有聽力測試的問題不在試卷上而在聽力錄音里,需要學生先去聽問題,聽后在選項中去尋找。因此,學生要充分利用好教材,重視教材在課程學習中的具體使用,一些教材學生須課后自主學習,教師定時檢查。此外,教師給學生介紹英語學習中的一些重要工具和常用字典,加強聽力可下載一些聽力App,例如,有老師推薦可可英語App;詞典則有金山詞霸、有道詞典。有學生反饋說歐路詞典不錯,還有學生說自己練習聽力用的是每日英語聽力App。在課堂上,教師回應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英語學習和別的學習一樣存在共性和個性。
介紹完大學英語課程學習要求和教材的使用之后,教師還可以介紹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目的其一是讓學生知悉和大學英語學習相關(guān)的全國性測試;其二是讓學生了解考試的要求,明白大學英語學習需要掌握的一些語言技能和能力,以對標他們的大學英語學習,使學習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而不是漫無目的,缺少方向感。
四級考試的第一個部分是聽力,這部分是多數(shù)學生中學時期英語學習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一些中學尤其是鄉(xiāng)鎮(zhèn)中學因為師資、中學考試要求等原因?qū)е露鄶?shù)大一新生聽力基礎(chǔ)薄弱,無法適應大學英語聽力學習,面對將來的四級聽力考試更是顯得無所適從。因此,教師在講解四級考試題型時需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聽力題型分為新聞、長對話和短篇聽力。新聞涉及政治,文化、經(jīng)濟等時事,內(nèi)容范圍廣,涉及詞匯多且新,因此,學生平時要多聽一些慢速英語新聞,多體驗新聞的基本要素,何時、何地、誰發(fā)生了何事,在新聞開頭部分一定會有這些要素,之后就會是關(guān)于具體新聞事件的細節(jié)描述以及新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結(jié)果等的分析。長對話談話者一般為一男一女,話題內(nèi)容涉及校園、日常生活等。聽長對話需要學生抓住對話啟動時的話題,對話典型的特征是在引出話題之后的一問一答,抓住會話的關(guān)鍵詞,根據(jù)百科知識、生活常識就能進行有效的邏輯思維判斷。英語的聽力不是被動地聽,而是在掌握語言基礎(chǔ)之上積極地進行思維活動。短篇聽力是大學英語聽力中最難的,篇幅長,不如長對話的一問一答形式活潑,因此對聽者注意力要求較高。但是短篇聽力其實就是書面短文,是寫出來給聽者聽的,具有書面語的重要特征。例如,書面閱讀文章都會有話題,有主要觀點、中心思想,因此如同新聞、長對話一樣,短篇聽力開頭的部分總是重要的,會涉及到短篇的話題,甚至有時短篇聽力材料的開頭部分就是篇章的主題句,表明說話者針對某一話題的觀點和看法。因此,在平時大學英語閱讀課程學習中,把課文文本的文字學習與課文文本的語音聽力結(jié)合,建立起語音與文字的聯(lián)系,在辨音基礎(chǔ)上找到英語篇章推進的規(guī)律,循序漸進,聽力水平定有提高。
大學英語四級閱讀分為篇章閱讀詞匯填空、長篇閱讀和仔細閱讀。篇章詞匯填空考查學生在具體語篇中的詞匯運用能力和篇章閱讀能力。長篇閱讀即信息匹配,要求學生具有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仔細閱讀和中學英語測試基本一致,但話題因為閱讀對象為大學生,題材更廣泛,需要閱讀者有準確、精準的閱讀理解能力。
翻譯題與中學不同,均為漢譯英段落翻譯,內(nèi)容涉及中國的歷史、經(jīng)濟、文化、社會發(fā)展等,要求把字數(shù)為140~160的一段中文轉(zhuǎn)換成英語。漢譯英需要學生有良好的漢語理解以及較好的英語基礎(chǔ),這就需要他們在平時英語學習中對漢英兩種語言和文化的差異經(jīng)常進行對比。因此,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培養(yǎng)漢英對比意識,對母語漢語也會有更好的理解、體會與提高,能使他們既做到放眼世界,又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yǎng)大學生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最終回應中國高等教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shè)培養(yǎng)人才。
英語寫作則要求寫作者根據(jù)提示語寫出一篇字數(shù)為120字左右的短文,體裁多樣。學生需要了解英語寫作篇章的基本結(jié)構(gòu),需要有詞匯量,有連詞成句、連句成篇的能力,因此,詞匯、句法、行文邏輯是技術(shù)層面。而文章的觀點則有賴于學生的思想和知識結(jié)構(gòu),俗話說“功夫在詩外”,就是指學習者的知識面、觀察生活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師最后強調(diào)介紹四級考試不是認為學習的目的是考試,而是通過分析大學英語四級測試來使學生了解大學英語學習最終需要達到的一些要求,確定自己大學學習方向與目標,做到視野寬廣,學習有的放矢。避免新生剛?cè)氪髮W,不能明確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目標,迷惘不知所措。給學生以指導,指明他們大學英語學習的方向與目的也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內(nèi)容的重要部分,直接關(guān)系到大一新生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的效率。
大一新生剛?cè)氪髮W,對新的大學生活有一個適應期。大學生活是大一新生嶄新的一個學習階段,也是他們?nèi)松羞~入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特殊階段。作為教育者,在大學新生入學的第一課給他們以指導,聚焦他們的課程學習,關(guān)注他們的大學生活,做學生前進道路的指引人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的責任和義務(wù)。在新時代,如何做好課程思政工作,讓每一個大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chǔ)上成人成才值得每一個教育人去認真思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