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言剛
隨著新課標的逐步實施,教師們已經(jīng)逐漸意識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小學階段學生們的教育需求。因此,將學習任務群引入課堂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將學習任務群教學方式合理正確地使用,整合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已勢在必行。本文以統(tǒng)編版小學三年級的教材作為載體,闡明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開展的內(nèi)涵及意義還有在這個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根據(jù)問題思考并采取相應的策略,旨在為廣大教師們提供一個參考,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探求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性學習,滿足學生學習的目的,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新課程標準對于在語文學科方面的學習任務群是這樣定義的:“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lián)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qū)W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由此,隨著新課標的逐步實施,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階段,采用任務模式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積極促進了語文課堂的高效化及高質(zhì)量化。通過采用學習任務群教學的模式,將學生組織在一起,強化學生的集體感。與此同時,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造出創(chuàng)新性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養(yǎng)成良好的互幫互助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深化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1 新課標下開展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的內(nèi)涵與意義
在新課標的不斷深入下,小學語文階段的教學逐漸采用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方式來促進高效性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這一舉動有著極大的深刻內(nèi)涵及意義值得我們?nèi)ヌ骄俊?/p>
1.1 內(nèi)涵
在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階段,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活動更能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教師通過開展課堂教學進行學習任務群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學習語文知識。與此同時,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逐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目標,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發(fā)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除此之外,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模式還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能夠設置一定的學習任務,從中構建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促進自身的綜合發(fā)展,同時還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1.2 意義
在新課標的教育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模式,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開展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集體的幫助下快速且準確地完成教師所設置的任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因為他們年齡小,心智還尚未發(fā)育成熟且性格易于塑造,在當今互聯(lián)網(wǎng)的影響下,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容易盲目追求個性化,從而導致他們?nèi)狈w意識,而開展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增強集體意識,體會到集體所帶來的精神力量,并從中獲得相應的集體榮譽感,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個人的自主發(fā)展。
第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中指出,“核心素養(yǎng)內(nèi)涵為2022年版課程標準新增內(nèi)容,明確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包含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四個維度”,而學習任務群的融入能使素養(yǎng)發(fā)展目標外顯化,進一步明確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建構思路。因此,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則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作為整體語文學習的打基礎階段——小學時期,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也將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而開展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能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它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形成的內(nèi)在邏輯。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模式極大突破了傳統(tǒng)的語文課程內(nèi)容的教學,是語文教學全新的探索內(nèi)容,其所包含的邏輯關聯(lián)的語文教學活動將語文知識點轉化成動態(tài)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課堂活動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了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并學會了正確運用語言文字能力。
第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新課標提出:“學習任務群是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和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有力工具,它能讓學生在不斷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促進自身發(fā)展,加深學習深度,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彼自捳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任務性的課堂教學中,賦有一定的娛樂性,針對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找出其中所包含的“線索”,最終在集體活動的幫助下,完美完成任務,如同一些探險挖寶的游戲一般,在這個過程中,使得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促使他們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寓教于樂”中理解并掌握所需要學習的知識。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本的教材上,當學習到《昆蟲備忘錄》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先將學生進行分組,隨即在每個小組放置一些進行了遮擋處理的昆蟲局部圖片,然后布置任務,給每個小組10分鐘的時間,討論出圖片上的昆蟲到底是哪一種,答對圖片最多的小組將會獲得一些小禮品,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10分鐘之后,將每個小組的答案寫在黑板上,最后帶領學生們一起認識今天所講授的昆蟲,根據(jù)課程安排,適當選擇拓展一些課本之外的昆蟲類型,由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課外見識,同時促進他們學習的興趣。
第四,有利于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在新課標實施的背景下,開展小學階段語文學科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學生可通過任務形式的課堂教學,提升自身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能加強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能力。這樣一來,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師講解課本上的一些重難句的含義理解時,學生能夠在小組集體幫助下做到迅速理解反應。這樣的教學模式極大地促進了教師上課的效率以及高質(zhì)量的課堂教學,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從而增強了教師的教學信心,更能做到熱情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對于學生來說,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開展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對語文知識的不同理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和學習效率。因此,不管對于學生還是教師而言,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學科方面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模式對于雙方都將會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2 新課標下開展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所遇到的難題
伴隨著新課標的逐漸深入,在小學階段開展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習任務群教學方式的新興性,使得在開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不符合相關教學要求。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進行探究,明確在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難題。
2.1 教學內(nèi)容局限于課本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重視學生的基礎發(fā)展和課外拓展兩個方面。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只注重教材上的內(nèi)容,關注教材上所提供的語文知識,對由教材內(nèi)容引申到教材外的相關課外知識下意識地忽略,并沒有進行相關的知識延伸和拓展,導致教師們的教學內(nèi)容具有嚴重的局限性,不利于學習任務群教學方式的開展。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當學習到《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只局限于課本內(nèi)容的相關學習,并沒有對課本內(nèi)容所提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進行相關課外延伸,使學生對于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相關知識輸入?yún)T乏,不利于學生們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
2.2 教學內(nèi)容呈碎片化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教師主要圍繞課本目錄進行知識的講授,使得大部分的教學內(nèi)容過于碎片化,并沒有對相關聯(lián)的知識進行合理整合,這極其不利于學生系統(tǒng)性地進行語文學科的相關學習。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的教材中,當學習到第二單元有關秋天的單元時,有三首古詩、三篇現(xiàn)代文,教師在進行相關課堂教學過程中,僅僅只注重于每一篇的獨立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整體梳理對于秋天的聽覺、視覺、嗅覺的描述,使學生對于秋天現(xiàn)象的理解無法有一個整體上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2.3 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
在目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教師講解課本內(nèi)容,在多媒體上放映與課堂內(nèi)容相關的PPT,并在黑板上對重點知識進行板書,讓學生將黑板上板書的內(nèi)容在書本上謄寫,由此完成一節(jié)課的語文教授,這種教學方式并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也并沒有表現(xiàn)出學習任務群教學的合理性,忽視了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是否能夠完全理解和掌握,也降低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性和探索性。因此,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從而導致他們喪失了一定的集體榮譽感。
2.4 教學手段較為落后
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速發(fā)展,在教育領域積極實現(xiàn)教學改革,因此,將多媒體引入到了課堂上的教學。然而對于大多數(shù)教師而言,多年來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他們還未能適應多媒體教學,多媒體只是一個用來放映語文課件的工具,對于所學新知識的教導方式往往還是側重于在黑板上進行重難點的板書展示,這種模式的教學手段不僅較為落后,還容易讓內(nèi)涵豐富的語文知識拘泥于枯燥的文字之間,無法使學生通過所學的語文知識切身感受到語文課本中所描繪的植物、動物等形象,導致學生無法對課本上的內(nèi)容進行正確的感知和認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降低了他們對于語文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
3 如何正確開展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的具體策略
在新課標逐步實施過程中,在小學階段,開展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的過程中盡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讓我們無從面對、無從解決,但是我們?nèi)詰摫е笆郎蠠o難事,只要肯攀登”的決心和毅力去積極采取相應的策略解決問題,這樣才會使我們成功地到達彼岸的終點,而為了祖國未來發(fā)展的新生力量能健康全面發(fā)展,作為他們的守護者,教師更應該為他們打造出一個美好的未來與明天。
3.1 拓展相關教學內(nèi)容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時,拓展相關教學主題,教師們不要只注重教材上的內(nèi)容,應該對所涉及的知識進行相關的延伸和拓展,打破教學過程中的局限性。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的教材中,當學習到《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時,對于文章中所提到的問題:“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這是為什么呢?”在文章后面也給出了相應的問題答案:“花朵張開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贬槍@一段文字,用簡潔的語言將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這一謎底揭開在外。與此同時,教師們不應局限于課本上的內(nèi)容,還應向?qū)W生們拓展關于蒲公英這一植物開花特性的相關課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學生們的課外知識,增長他們見識的同時,還能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3.2 整合教學主題
在新課標逐漸深入的過程中,開展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則是教師的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習任務設置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教師更好地推進教學工作,教師們在教學期間將教學目標轉換為合理的教學任務,并監(jiān)督學生學習,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語文知識。與此同時,將教學主題整合,可以使得學生在開展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過程中系統(tǒng)性地進行語文學科的相關知識學習,打破碎片化教學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強化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科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的教材中,當學習到第六單元,有關于“祖國的大好河山”時,對于單元開篇的三首古詩來說:在《望天門山》一詩中,通過詩仙李白的創(chuàng)作,為我們描繪出了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滾滾長江浩蕩奔流的氣勢,碧水青山,紅日白帆,勾勒出一幅色彩濃郁的流動畫卷;而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詩中,通過東坡居士蘇軾的描繪,一幅水波蕩漾、煙雨蒙蒙的江南西湖的景象躍然紙上,而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更是將西湖景色的神韻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望洞庭》則是在“三杰”之一的劉禹錫的筆下,描繪出了在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湖水與皎潔的月光交相輝映的優(yōu)美景象,更是造就出洞庭湖寧靜、祥和的朦朧美。而針對后面的三篇現(xiàn)代文來說:《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分別描繪了西沙群島、海濱城市、小興安嶺的獨特美麗的景象。而這些文章都圍繞著一個主題進行展開,那就是“祖國的大好河山”,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個主題,將相關知識進行整合,從而加深學生對于祖國的大好河山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3.3 設置情境教學
針對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的問題,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情境教學的方式。所謂的情境其實就是指在課堂里所營造出來的氛圍,而為了確保情境的真實性,必須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平時的生活中,讓他們接觸到相似的情境,從而促進他們運用自己的聯(lián)想能力,對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深度的探究。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材中,當學習到第二單元有關“寓言”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情境教學,使學生能夠合理掌握寓言背后所蘊含的真正意義。在學習《守株待兔》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扮演課本中宋代耕田的人,然后讓他們撿到撞到樹樁上而死的兔子(用糖果假裝成兔子的形象),之后讓學生們思考:耕田的人不去耕田,而在樹樁旁守著再來一只兔子,這樣的現(xiàn)象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從而讓學生在情境中知道不要存在僥幸的心理,不要想著能夠不勞而獲,萬事都應該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的道理。還可以將此篇課文與生活中走在路上撿到了錢、卻想著自己能夠靠著路上撿錢的方式變得富有的情況進行類比,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同時,更能讓學生深刻地意識到寓言故事所帶來的深層次的警示。除此之外,對于課文后閱讀鏈接里面的《南轅北轍》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設置相關的情境教學,以講臺為起點,教師讓學生模擬坐馬車的人,然后朝著遠離講臺的方向走,一直走到盡頭,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南轅北轍”,同時在場景體驗的過程中,能夠得到一定的啟示:在做一件事之前,應該找準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有利條件,如若用錯了方法或者完全背道而馳,那么有利條件將變?yōu)榱觿?,而我們自己所做出的所有的努力都將徒勞無獲,會離我們的目標方向更加遙遠。
3.4 合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完成課堂教學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學習任務群的關鍵在于將教學資源與內(nèi)容、方法與情景相結合,通過創(chuàng)造視覺意象、情景等教學要素,使學生們的學習探索激情被調(diào)動出來。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為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們可合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將多媒體從只是課件放映的基礎工具轉化為能夠完全融入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材中,第三單元是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當學習到《紙的發(fā)明》這篇課文的時候,課文中提及了紙制作的過程,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們的想象能力還未發(fā)育成熟,對于文字所描繪的過程難以想象。因此,就需要教師們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為學生們播放“紙制作的過程”的相關視頻,以此來加深學生們關于紙制作的過程的印象,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從而弘揚中華民族深層次的精神內(nèi)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新課標的改革實施,深化了語文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與此同時,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集體榮譽感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劉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