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湖塘橋第二實驗小學 陳靜儀
“沒有文言,漢語的世界就像是天空沒有星光,就像是花朵沒有芳香;沒有文言,漢語的大地就沒有了母親河;沒有文言,我們的孩子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小古文100課》的編著者朱文君如是說過。什么是小古文?小古文就是那些短短淺淺又趣味橫生的文言片段。書聲瑯瑯,小古文開卷有益,我們要讓學生愛上小古文,在字里行間品味中國文化之美。
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共收錄四篇小古文,其中四年級上冊《精衛(wèi)填?!贰锻跞植蝗〉琅岳睢?,四年級下冊《囊螢夜讀》《鐵杵成針》。以類文視域審視這四篇小古文,除了文體是小古文的共同點外,四篇都是故事類文本,且都有一個品質人物,如堅持不懈的精衛(wèi)、善于思考的王戎、恭勤不倦的車胤、發(fā)奮讀書的李白。教師可以基于四年級學情特點以及單元語文要素,進行類文視域下品質人物故事類文本教學的解構與重構。
基于此,筆者提出了類文視域下品質人物故事類文本教學解構與重構的四大策略。
王榮生教授在《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講座中提到教師備課要備兩頭:一頭備教材;一頭備學生。總思路即備課時,教師要基于文本關鍵點和疑難處的交匯點去教,即把握教學點,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
如在教學《精衛(wèi)填海》時,通過研讀文本可知,《精衛(wèi)填海》處于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該單元是神話單元,神話故事想象豐富,有神奇的人物、多彩的情節(jié)。其中選取了《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贰镀樟_米修斯》三篇精讀課文和《女媧補天》一篇略讀課文。
學生對于神話故事不是完全陌生的,而是有前期積淀的。很多孩子在幼年時,就已從多種渠道聽過、看過神話故事。因此,教師在面對這種“熟悉故事”教學時,可以創(chuàng)設性地基于類文視域下進行神話故事類文本教學的解構與重構。學完《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穬善恼?,可以引導學生基于故事發(fā)展過程梳理兩則故事的鎖鏈結構,如《盤古開天地》是“宇宙蛋—盤古—頂天立地—勇于獻身、化身萬物”的故事鏈條;《精衛(wèi)填?!穭t是“女娃溺水—精衛(wèi)鳥—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Y局未知”這一鎖鏈。這樣的梳理,有助于引導學生解構故事本質,為后續(xù)的講述故事做好鋪墊。
魏星《語用:語文教學的新坐標》一書中提及“不僅僅是這一個故事,所有的神話文本都是如此,具有‘類’的意義。人類的苦難—神的出場—神的苦難—神的肉身消失或者復活,在這周而復始的故事里,我們的孩子如此歡天喜地”。
當學生了解了前兩篇故事的鎖鏈結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發(fā)現(xiàn),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主人公都是在遇到苦難之類的不好的事情時神話人物出現(xiàn),因此,教師可以進行神話故事中“類”的提?。喝祟惖目嚯y—神的出場—神的苦難—神的肉身消失或者復活。這樣的重構使學生能夠從本質上理解這“類”故事的創(chuàng)作意義。
而對于《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螢夜讀》《鐵杵成針》,則可以遵循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的主思路去研學。《王戎不取道旁李》重點放在別的孩子都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參與這一故事經過,從故事本質中感受人物善于思考的品質?!赌椅炓棺x》則是把握住車胤“囊螢夜讀”這一故事主體,從本質中感受人物恭勤不倦的品質?!惰F杵成針》則是圍繞李白遇到老媼的故事經過,感受人物深受老媼觸動而發(fā)奮讀書的心路歷程。
學則須疑。在小古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善于提問,要以研究的態(tài)度去學習小古文、去研讀小古文。如有可能,教師還可以結合具體文本,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他們去研究、去探索分析,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點撥、引導。
教師設計閱讀問題時,需要對教材內容深入研討,以提升問題設計的統(tǒng)領性、啟示性,讓學生自然進入文本核心,在深度思考中建立閱讀認知體系。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設計有價值的閱讀問題,需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如何實現(xiàn)文本生本思維對接,這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進行神話故事中“類”的提取時,學生可能會提及,《精衛(wèi)填?!返慕Y尾未知。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進行提問策略滲透:為什么結尾未知呢?學生可能會說,因為東海太大了,想填完實在很難。教師可以適當引導,既然這么難,那精衛(wèi)何必“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呢?學生會自然說出她是不想讓其他人重蹈覆轍,失去性命。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前后對比,體味故事精妙。沒有結局,你覺得會怎么樣?學生可能會說,沒有明確的結尾可以讓讀者更有興趣地去想象、猜測。在這種對比中,引導學生體會到開放式結尾的妙處。
一字一句總關情。作家的作品中每一個字都是用心斟酌的,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深度發(fā)掘教材內容,聚焦可以點明主旨的細微處,在學生的質疑、學習、交流中,實現(xiàn)思維進階。
四年級下冊《囊螢夜讀》是一篇言簡意賅的小古文,講的是晉朝人車胤苦讀的故事。大意是:車胤勤勉認真、學習不知疲倦。他學問淵博,通曉許多門知識。曾經由于家境貧寒,夜晚沒有油點燈,夏天他就用白絹袋裝幾十只螢火蟲來照亮讀書,夜以繼日地學習。課題“囊螢夜讀”與課文第二句“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互為解釋。揭示了只有堅持不懈地勤奮學習,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筆者在教學《囊螢夜讀》時,引導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有節(jié)奏、讀懂意思后,讓學生從“家貧不常得油”“盛數(shù)十螢火”“以夜繼日”中選擇一幅畫面發(fā)揮想象寫一寫。交流到“盛數(shù)十螢火”時,筆者引導學生關注車胤是用什么袋子裝的,學生立刻用借助注釋的方法知道是用白色薄絹做的口袋。此時筆者引導學生關注車胤所用的口袋的顏色、材質,學生交流后明白之所以用白色薄絹做的口袋是因其透光性好、透氣性好,可以持續(xù)發(fā)光。接著筆者順水推舟引導學生體會到車胤為了讀書絞盡腦汁、煞費苦心,實現(xiàn)了學生從細節(jié)處感受到了車胤的認真、用心,而且也實現(xiàn)了學生的思維進階。也就是,引導學生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從而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感悟人物內涵。
統(tǒng)編版教材中有許多的故事類文本,這些課文內容生動有趣、情節(jié)感人,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著較高的教學價值。在講解這類課文的時候,教師應根據(jù)故事類文本的特點和學生認知事物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品讀故事、講述故事、創(chuàng)編故事,使學生走進故事和主人公進行對話,感受故事的神奇魅力,理解故事的結構特點。同時,教師也要注重教學策略的合理運用,確保良好的教學質量。
誠然,故事就需要將其講述出來?!毒l(wèi)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螢夜讀》《鐵杵成針》這四個故事因其言簡意賅的文本特點,其留白處也就更多,因而給予學生故事講述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類文視域去閱讀,去揭開故事密碼,在重構故事脈絡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想象,將其更好地表達出來,展現(xiàn)故事內容。
如《精衛(wèi)填?!肥巧裨捁适?,家喻戶曉,需要學生繪聲繪色地講出來,教師可以先給予學生一些想象的方向,如:女娃的樣子、平常的愛好、性格如何、心理描寫……補充想象過程——為什么要游玩?怎么變成精衛(wèi)鳥的?遇到什么困難?結果如何?……當交流時,學生可能會一筆帶過,不夠具體、細致。此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圖片、人物對話的提示語,一個個支架提供學生表達的素材,讓學生在想象的世界里創(chuàng)作性地表達。
交流時最重要的是當學生點到故事主線的關鍵處(即故事之“魂”)時,教師要在學生表達的基礎上,抓住某一點進行細化,比如環(huán)境描寫,可以讓學生重點想象海浪是怎樣把少女卷入的。其間,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詞語,幫助他們將想象訴諸文字,從而使學生描繪得更具體,后續(xù)講故事也會更生動,也便于學生對文本、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與認知。
經歷過“解構—想象—重構—表達”這一過程,學生對故事內容會有進一步的感知,同時對故事之“魂”(這里主要指人物品質)也會有進一步的認識。人物精神或者品質的體悟也就水到渠成,學生自然能在精衛(wèi)搏擊風浪、堅持不懈地往來中感受到其一心為他人、堅持不懈的可貴品質。
新課標指出,我們不是教課文,而是用課文教。課文只是一個很好的引子。這種說法,可讓人自然地聯(lián)想到“類文閱讀”的價值,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運用延伸。
如學習完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精衛(wèi)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運用學習方法,自主探究本單元剩余兩篇課文《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基于“類”的意義,解構與重構故事本質。如《普羅米修斯》即是:沒有火—普羅米修斯(盜火)—遭受折磨—獲得自由;《女媧補天》即是:人類無家可歸—女媧出現(xiàn)—五彩石補天—人類生活幸福。
學習完《囊螢夜讀》《鐵杵成針》后,可以推薦學生閱讀《程門立雪》《鑿壁借光》《手不釋卷》等有關人物勤奮好學的故事;學習完《王戎不取道旁李》,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曹沖稱象》《文彥博灌水取球》等古代機智少年的故事。
學生在如此類文閱讀、學習中進一步感受“類”的意義與延伸。
統(tǒng)編版教材中有許多的故事類文本,教師應根據(jù)故事類文本生動有趣、情節(jié)感人的特點和學生認知事物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品讀故事、講述故事、創(chuàng)編故事。
針對《精衛(wèi)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螢夜讀》《鐵杵成針》四篇小古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故事后,可以出示完整版現(xiàn)代文故事供學生學習對比,感受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以及故事創(chuàng)作詳略的不同特點,再回歸自己的故事創(chuàng)編,對比故事留白處的不同創(chuàng)作方法。這樣由此及彼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再次走進故事和主人公進行對話,感受故事的神奇魅力,理解故事的結構特點,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類文視域下的故事類文本教學,既可以拓展學習空間、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很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力,值得繼續(x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