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以一起匿名報警的強奸案作為故事主線的電視劇《不完美受害人》播出后,“不完美受害人”趙尋就一直成為觀眾熱議的焦點,大家吐槽的核心就是她為什么不能明確說出一個“不”?而這部劇的編劇也表示,創(chuàng)作初衷就是鼓勵弱者勇敢說“不”!
忌憚的不只是道德審查
晏警官有段話說的很精準:權(quán)力不平等的關(guān)系中,弱勢方,為什么總是無法對強者說不?當權(quán)力關(guān)系發(fā)生作用時,處于弱勢一方的女性,她忌憚的不只是社會對她名譽、貞操嚴苛的道德審查,還有強者手中的權(quán)力。受害人不敢反抗,不敢拒絕,不是被有形的力量束縛,而是困于無形卻無處不在的權(quán)力。
“忍耐,是退一步;翻臉,是絕路?!边@是趙尋不敢說“不”的真實心聲。“躲了三個月,這一次躲不過去了”,從心理分析來看,性侵事件后,她首先可能開始懷疑自己的決策能力和判斷力,對未來感到不安和恐懼。其次認為自己沒有足夠能力保護自己,感到羞愧和自責,害怕他人的指責和批評。不敢拒絕是因為擔心負面后果,害怕受到報復,擔心遭受社會排斥,擔憂丟失工作機會或在家庭中受到指責,影響到現(xiàn)有生活。
學會拒絕才能遠離傷害
不是所有弱者都能在第一時間鼓起勇氣說“不”,尤其是面對權(quán)力高位者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弱者多一些寬容,讓她們學會成長,學會更堅決地說“不”。就像劇中律師林闞說的那樣:“今天誰灌我酒,我抬腿就走人!”很多時候,學會拒絕,才能遠離傷害。
拒絕,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困難的。在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中,拒絕是冷漠和無情的表現(xiàn),我們總是害怕被請求者所嫌棄和抱怨,其實是害怕被所在的群體所拋棄和孤立。在心理學范疇,這種心理其實是不自信的表現(xiàn),這類人往往將自我安全感寄托于外界和環(huán)境,只能通過對周圍人的付出和善解人意以獲得周圍人的稱贊,他們認為這就是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但最后的結(jié)果是,不斷委屈自己答應下來過多的請求,自己受累,別人也未必滿意。
拒絕的話越直接越好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的感受,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不懂拒絕。而一個人的成長,就是從學會拒絕開始的。
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應該學會適時地拒絕。生活繁重,我們總會有一些不想做、不會做的事情,對于這些請求的拒絕只是代表著我們此時的態(tài)度而非其它。拒絕別人往往是給對方一種清晰而明確的答復,更是讓自己不陷入因為能力不足而無法完成委托之事的困境。學會拒絕,實質(zhì)上是對自我產(chǎn)生認同感的過程,生活中,我們有時無法分清自我生活和周圍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它們互相糅雜,藕斷絲連,而學會拒絕就是認知自己。拒絕的話,越簡明越直接越好,每個人都有說不的權(quán)利,要學會在他人違背自己意志的時候,快速拒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