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市第三中學 王紅芳
隨著我國不斷深入的課程改革,對于初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做好初高中銜接工作。教師要結合實際案例,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在核心素養(yǎng)下開展初中地理教學的策略,為相關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地觀念,是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和關鍵。初中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味地講解灌輸相關理論,會使學生很難理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圖片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使學生了解地理環(huán)境對于人類活動和生活的影響。因此,讓學生學會利用圖片理解地理知識和解釋相關地理現(xiàn)象,提高學生的識圖與析圖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jié)《人類的聚居地——聚落》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城市與鄉(xiāng)村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并總結、歸納。在進行圖片分析時,教師要強化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圖片了解豐富的地理元素,了解這些地理元素對于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造成的影響。對于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互動加以解決。另外,教師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一起對聚落的形成和分布進行充分的分析。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認識到氣候、資源、地形等自然條件對于聚落產(chǎn)生的影響,促進學生人地觀念的形成。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研究地理演化的過程,引導學生用變化的觀點分析地理事物,科學地總結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初中地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動腦思考的情境,發(fā)揮問題的驅動作用,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提高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能力。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時,教師讓學生觀看地球自轉的視頻以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與探究。如:地球自轉的特點是什么?地球自轉時的方向是什么樣的?
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及公轉。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并找到問題的答案。實踐證明,在地理教學中根據(jù)地理教學重難點提出問題,能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進而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雖然初中地理知識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是由于學生缺乏認知能力,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的講解“灌輸”擠占了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的時間,導致學生沒有深度學習地理知識。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jié)《多變的天氣》時,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天氣這一概念的內涵,記憶天氣符號,通過天氣符號說出天氣狀況。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己上網(wǎng)了解天氣情況,自制天氣符號卡片,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能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總而言之,教師要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要優(yōu)化教學形式,在教學中利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人地觀念,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驅動學生深入思考,激活學生思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要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地理學習動力,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