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利利 肖雪梅
慢性腎衰是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嚴重階段,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構成極大威脅,臨床上尚難以根治。不過,慢性腎衰患者可以在飲食方面多加注意,使自己保持較好的身體狀態(tài)。
什么是慢性腎衰
慢性腎衰是一種進行性發(fā)展的腎損害疾病,有著不可逆性,可致使患者機體代謝廢物難以正常排出,進而對患者其他臟器構成極大損害。臨床上,依據腎功能不全的程度,將慢性腎衰劃分為腎功能不全代償期、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腎衰竭期(尿毒癥前期)以及尿毒癥期(腎衰竭末期)。慢性腎衰的發(fā)病原因主要包括慢性腎盂腎炎、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腎小管間質病變、繼發(fā)性腎小球腎炎、遺傳性腎臟疾病等。
慢性腎衰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
1.保證優(yōu)質蛋白質的攝入。慢性腎衰患者應結合腎功能損傷水平,科學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且以優(yōu)質蛋白質,如魚肉、雞蛋等為主。例如,在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至不足50mL/min時,患者日常蛋白質攝入標準應為0.6g/kg;在腎小球濾過率不足10mL/min時,即為尿毒癥期,應將蛋白質攝入量限制在20g/d;若腎小球濾過率超過20mL/min,則可增加5g/d的攝入量。
2.攝入足夠的熱量。為慢性腎衰患者補充足夠的熱量,可避免蛋白質因為提供熱量而被分解,從而減少蛋白質的消耗。慢性腎衰患者每日攝入熱量應控制在30-35kcal/kg,保證足夠攝入,對實現長期低蛋白飲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3.維持水鹽平衡。針對尿量超過1000mL且污水腫的患者,無需限制水的攝入,若腎衰竭且排尿縮減時,患者會表現出高血壓、全身水腫、心力衰竭等癥狀,加之透析過程中脫水嚴重,還會出現惡心嘔吐、頭痛等不良癥狀。對此,應控制水的攝入量,并將每日體重增加不超過1kg作為判定水分控制最理想的標準。另外,患者限水效果會受到鈉離子攝入的影響,因此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3g/d,盡量不食用腐乳、咸菜、醬油、皮蛋等食物。
4.控制鉀離子的攝入。慢性腎衰患者的腎臟受損,難以將機體中的鉀離子有效排除,進而會引發(fā)高鉀血癥,造成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應控制鉀離子的攝入,忌食高鉀食物,可采用煮沸、浸泡等手段,去除食物中的鉀。另外,還應加強患者血鉀濃度的日常監(jiān)測工作,并結合尿量合理調節(jié)鉀的攝入量。
總而言之,慢性腎衰患者在飲食方面,應保證優(yōu)質蛋白攝入、保證攝入足夠熱量、維持水鹽平衡、控制鉀離子攝入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