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雄超
【摘 要】探索科學合理的勞動教育評價策略,是落實推進勞動教育、實現勞動教育目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針對中小學勞動素養(yǎng)評價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等問題,分析增值評價之于勞動素養(yǎng)評價的適切性,進而從評價標準、評價主體、評價形式等方面構建勞動素養(yǎng)增值評價體系,推動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在勞動中有不同的發(fā)展,提升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
【關鍵詞】勞動教育 勞動素養(yǎng) 增值評價 實踐
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探索科學合理的評價策略,對學生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等素養(yǎng)的發(fā)展狀況進行綜合評定,充分發(fā)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功能,是落實推進勞動教育、實現新時代勞動教育目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中小學勞動素養(yǎng)評價的現實困境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要“健全勞動素養(yǎng)評價制度。將勞動素養(yǎng)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勞動素養(yǎng)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fā)展情況的重要內容”[1]。但在現實評價中,卻依然存在評價標準、評價主體、評價形式等方面的窄化傾向,使其價值無法得到真實體現。
1. 評什么:評價標準“單一化”
勞動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不同類型的勞動內容,評價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既有衛(wèi)生習慣、生活能力等評價,也有工具使用、技能掌握、價值觀念以及質量、服務意識等評價。然而,受傳統(tǒng)技術教育的影響,勞動素養(yǎng)評價更注重學生勞動技能的掌握,重技能知識、輕觀念精神現象突出。如在“金屬絲便簽夾”一課中,教師將鋼絲鉗、尖嘴鉗等工具的使用技術、方法作為評價的重要標準,忽視對學生在這一項目中所需達成的勞動安全意識、精益求精的勞動品質等素養(yǎng)的評價,偏離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本質追求。
2. 誰來評:評價主體“一言堂”
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要求:“以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以自我評價為主,輔以教師、同伴……他評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反思改進。”[2]勞動教育作為一個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的育人過程,其評價除了需要不同場域的協(xié)作者、支持者的介入,更要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但在實際操作中,教師還是最主要的評價者,學生是被動接受評價的客體,是被評價對象。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既不利于喚起學生參與勞動的熱情,也不利于學生正確認識、理解勞動價值。
3. 怎么評:評價形式“唯等級”
“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勞動素養(yǎng)的提升依靠的是長期的積累和沉淀,需要依靠貫通聯(lián)系的勞動教育評價持續(xù)改進和發(fā)展?!盵3]落實到具體評價,教師往往重結果而輕過程,以簡單的等級作為評價的唯一形式,對學生參加的勞動任務或項目結果做出最終評價,淡化了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動態(tài)發(fā)展,削弱了評價的真實性和全面性,無法準確反映不同認知和技術能力水平的學生在勞動中存在的不足和取得的收獲,評價的改進、激勵功能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發(fā)揮。
二、增值評價之于中小學勞動素養(yǎng)評價的適切性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了“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4]的意見,為開展增值評價的探索與實踐提供了政策支持?!八^‘增值,就是在施以一定的教育或管理活動后,評價對象在各評價指標上的現有水平和原有水平之差。簡單來說,就是基于‘過程的‘結果和‘起點之差?!盵5]這一理念對于指導勞動素養(yǎng)評價,發(fā)揮評價功能,培育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
1. 理念互通,彰顯育人本位
勞動教育是發(fā)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在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中,對學生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等素養(yǎng)展開評價,是勞動育人價值的集中反映。
增值評價“關注學生在一定時期內增長的價值,即在學業(yè)、綜合素質、品德等各方面的成長”[6]。是在參考學生原有水平的基礎上,考量學習前后的增值,而不僅僅考量學生最終取得的成績。有利于激活學生潛能,調動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不斷調整自我、提升自我,增強學習自信。相較于傳統(tǒng)評價,增值評價突破了“唯分數”的桎梏,彰顯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勞動素養(yǎng)評價與增值評價皆以“育人”為首要任務。強調“人”的發(fā)展等理念上的共性,正是增值評價應用于勞動素養(yǎng)評價的前提和基礎。
2. 特征同質,聚焦過程結果
勞動教育具有鮮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會性、顯著的實踐性等特點,這也決定了勞動素養(yǎng)評價應注重根據學生的勞動實際,兼顧勞動過程與結果,從行為表現中分析學生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等素養(yǎng)的達成情況。
“增值”并非評價時的絕對值,“或者說,傳統(tǒng)的用一次結果進行的橫斷評價,無法考慮每個結果之前的起點以及獲得這一結果的過程,而增值評價關注點的變化恰恰在于此。”[7]10增值評價強調對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表現進行考查,追蹤和記錄學生在不同時間節(jié)點上的表現,體現單位時間內每個學生的“增值”,用以衡量學生的階段性進步幅度,轉變傳統(tǒng)評價只看結果、忽視過程的弊端。可見,勞動素養(yǎng)評價與增值評價均顯示出過程性與結果性的統(tǒng)一,兩者在特征上具有同質性。
3. 目標一致,注重持續(xù)發(fā)展
“學生參加勞動教育要通過客觀、科學的勞動素養(yǎng)評價重新認識自己,然后自主地或者在教師的幫助下不斷地調整自己、完善自己,最終贏得外在標準或內在標準下的更好的自己?!盵8]同時,勞動是一個持續(xù)付出的過程,教師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生理及年齡特點,指引他們完成適宜的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在親歷完整勞動實踐中習得勞動知識與技能,感悟和體認勞動價值,培育勞動精神,實現個人的持續(xù)發(fā)展。
以“增值”為準則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認識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給予學生持續(xù)改進的動力,使其在可以改變的方面做出努力,從而建構起能夠滿足自己學習的個性化的結構[9],激發(fā)學生開展學習實踐的持久動力,促成自我認知建構。因此,勞動素養(yǎng)評價與增值評價在目標取向上也具有一致性。
三、中小學勞動素養(yǎng)增值評價的實踐探索
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李凌艷教授認為,增值評價真正的力量在于技術實現背后的教育思想和主張,它真正的信念在于評價要導向教育公平和每個人都能獲得進步與發(fā)展[7]9。因此,在把握增值評價之于勞動素養(yǎng)評價適切性的基礎上,從評價標準、評價主體、評價形式等方面構建起勞動素養(yǎng)增值評價體系,推動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在勞動中有不同的發(fā)展,提升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
1. 評價標準:錨定增值起點,關照勞動素養(yǎng)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勞動評價“既要關注勞動知識技能,更要關注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既要關注勞動成果,更要關注勞動過程表現”[10]。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其在勞動中的表現各不相同,無法用一把尺子衡量。從學生角度來說,雖然已經很積極努力地參與了勞動實踐,卻可能仍然無法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這不僅會打擊學生的勞動積極性,還會挫傷他們的自信心。因此,勞動素養(yǎng)增值評價首先應圍繞勞動課程所要培養(yǎng)的素養(yǎng),設計可操作的評價標準,借此錨定學生勞動起點,發(fā)揮增值評價在發(fā)展學生勞動素養(yǎng)中的作用。以“風箏的制作”評價為例(評價標準見表1),其中,“勞動前測”是增值評價的起點,由學生在勞動前自主測評,了解自身的勞動素養(yǎng)狀況,從而主動進行基于標準的勞動實踐。
2. 評價主體:彰顯學生本位,深化發(fā)展認知
增值評價主張評價主體的多元性,但中小學生受限于身心發(fā)展,對勞動的獲得感、成就感大多基于自我的體認和體悟。因此,開展勞動素養(yǎng)增值評價更應強調“不跟他人比,跟自己比”“不比結果,比進步”等觀念,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作為評價主體的學生,其作用不僅發(fā)生在自評、互評等具體評價實踐中,也體現在勞動素養(yǎng)評價標準的制定中。也就是說,除了教師制定評價標準,學生也可以自主填寫、補充,進一步明晰自身的學習起點與所需到達的終點,在增強勞動管理意識的同時,實現個人進步。如在“風箏的制作”評價量表前測時,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發(fā)展需求,自主補充“需達到的標準”,在后測中也可以增加由勞動帶來的其他方面發(fā)展情況。由學生自主選擇勞動的起點與終點,既是對學生個體差異的理解與尊重,又可杜絕用統(tǒng)一標準衡量的絕對性。并且,增值理念下的勞動素養(yǎng)評價可由學生在多次評價后選擇適合的評價結果,確保學生實現勞動的一個或多個方面的成長目標。
3. 評價形式:區(qū)間梯度評價,貫穿勞動全程
與語文、數學等學科的紙筆測試評價不同,勞動教育是知、情、意、行的整體,評價理應呈現學生在參與勞動實踐中的表現、情感體驗和思想變化的即時生成性、動態(tài)變化性。因此,結合勞動測評,采用區(qū)間梯度評價,不僅可以完整展示學生在不同勞動階段的主觀努力程度和勞動素養(yǎng)增值,還能引導學生深入感知勞動是一個需要持續(xù)不斷努力和改進的實踐過程。以“我是小金工”為例,師生共同設計了區(qū)間梯度評價(見圖1)。
從圖1可以發(fā)現,整個項目的實施始終伴隨著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相互聯(lián)系、層層遞進,持續(xù)推動勞動進程,成為指引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GPS”。如勞動準備是通過學生對鋼絲鉗、尖嘴鉗的結構認識及使用方法的評價,明晰起點;勞動實踐是通過金屬絲小創(chuàng)意制作,在了解工具的基礎上,對工具使用新技能及安全、規(guī)范意識等的評價,促使操作進階;勞動展示是進一步明確工具使用的注意點,能綜合運用工具、材料解決生活中的其他問題,升華勞動價值體認。依托區(qū)間梯度評價,聯(lián)結勞動的起點、過程與終點,學生即使作品質量不高,也能在評價中獲得對自己在勞動中耐心細致、堅持不懈等精神品質的深刻認識,看見自己在勞動中的進步與收獲。
評價的目的在于“育人”,而不是“育分”。開展勞動素養(yǎng)增值評價,充分尊重學生在勞動中的不同表現并給予認可,彰顯勞動為學生帶來的獨特“增值”體驗,對于落實勞動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勞動教育的育人成效具有獨到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0)[2023-07-06].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
行)[EB/OL].(2020-07-09)[2023-08-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3] 張家軍,韋敏.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異化與回歸[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21,35(5):29-35.
[4]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2020-10-13)[2023-07-23].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5] 羅瀟.何為增值?增什么值?如何測量增值?對增值評價的三點認識[J].今日教育,2021(1):10-13.
[6] 黎思翡,洪智建,胡中鋒.增值評價之反思[J].今日教育,2021(1):14-18.
[7] 李凌艷.如何用好教育增值評價?——對“探索增值評價”的主旨與行動的理性思考[J].中小學管理,2020(10):8-10.
[8] 卞玉昌.小學生勞動素養(yǎng)評價體系的價值與構建[J].教學與管理,2021(26):16-18.
[9] 朱永新.教育,一起向未來[M].青島:青島出版社,2022:161.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3.
(作者系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qū)余新鎮(zhèn)中心小學正高級教師,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中心專家組成員)
責任編輯:趙繼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