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麗,唐彩云,諶保娣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中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600)
急性腦梗死屬于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是指腦部血流供應的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形成血栓,從而對管腔造成閉塞,導致局部腦組織的血流供應突然中斷,進而引發(fā)腦組織壞死[1]。有研究[2-3]指出,血脂代謝水平、凝血功能、機體炎癥因子與該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具有密切聯(lián)系,由于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發(fā)病率、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對于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進展,但若治療方法缺乏針對性,將會導致預后不良。為此,尋找能夠有效地評估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血清標志物對其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指導意義。本文就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凝血功能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不同病情嚴重程度上的表達進行觀察,分析其與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21年8月-2022年12月期間于我院就診的8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組,并選取同期入院進行健康體檢的8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照組。觀察組中有男性49例,女性39例;年齡為45-74歲,平均(60.51±5.28)歲;體質量(BMI)為19.2-25.3kg/m2,平均(22.58±1.37)kg/m2;合并癥:糖尿病19例,高血壓40例,高脂血癥26例。對照組中有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為46-74.5歲,平均(60.88±5.30)歲;BMI為18.8-25.5kg/m2,平均(22.63±1.29)kg/m2;合并癥:糖尿病17例,高血壓39例,高脂血癥23例。兩組的一般資料經比較后發(fā)現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入組患者均具備正常的溝通、理解能力,同意參與本次研究,依從性良好,臨床資料完整;觀察組患者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4]中的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發(fā)病至入院接受治療的時間均≤24h,且為首次發(fā)病。入組患者中已排除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全身或局部感染者。
1.2 方法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的次日清晨,抽取其空腹狀態(tài)下的靜脈血5mL,將其置于促凝管中,離心取血清,采用循環(huán)酶法對患者的Hcy進行檢測,檢測儀器為美國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儀;取3mL靜脈血于檸檬酸鈉抗凝管中充分搖勻,然后離心處理10min,轉速為3000r/min,將血漿分離,采用凝固法對患者的凝血功能進行檢測,包括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檢測儀器為西班牙沃芬ACLTOP701血凝儀;取3mL靜脈血于EDTA-K2抗凝管中充分混勻,采用乳膠增強免疫散射比濁法對hs-CRP進行檢測,檢測儀器為邁瑞CRP-M100分析儀。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5]對觀察組的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估,該量表主要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其中,1-4分為輕度,5-15分為中度,15分以上為重度。
1.3 觀察指標 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的Hcy、hs-CRP、FIB、PT、TT、APTT水平;根據NIHSS評估結果將觀察組88例按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對三組患者的Hcy、hs-CRP、FIB、PT、TT、APTT水平進行檢測,并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對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與Hcy、hs-CRP、凝血功能指標的相關性進行評估,同時采用ROC曲線分析各指標單一、聯(lián)合檢測對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診斷效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Hcy、hs-CRP聯(lián)合凝血功能比較 觀察組的Hcy、hs-CRP、FI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T、TT、APT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Hcy、hs-CRP聯(lián)合凝血功能比較()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Hcy、hs-CRP聯(lián)合凝血功能比較()
組別Hcy(μmol/L)hs-CRP(mg/L)FIB(g/L)PT(s)TT(s)APTT(s)對照組(n=80)12.22±2.692.72±0.792.75±0.6918.67±2.3825.65±2.6433.14±2.02觀察組(n=88)18.27±3.838.91±1.635.53±1.2014.28±3.2221.35±3.6628.17±3.58 t 11.73830.82818.1679.9678.65810.933 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2 觀察組的病情嚴重程度情況分析 觀察組88例患者中有29例為輕度,NIHSS評分為(2.88±0.75)分;35例為中度,NIHSS評分為(10.38±2.11)分;24例為重度,NIHSS評分為(18.31±2.47)分。三組患者的NIHSS評分存在明顯差異(P<0.05)。
2.3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患者的Hcy、hs-CRP聯(lián)合凝血功能比較重度組的Hcy、hs-CRP、FIB水平均高于輕度組、中度組,PT、TT、APTT水平均低于輕度組、中度組(P<0.05),中度組上述各項指標與輕度組也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患者的Hcy、hs-CRP聯(lián)合凝血功能比較()
表2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患者的Hcy、hs-CRP聯(lián)合凝血功能比較()
注:與輕度組相比,*P<0.05;與中度組相比,#P<0.05。
組別Hcy(μmol/L)hs-CRP(mg/L)FIB(g/L)PT(s)TT(s)APTT(s)輕度組(n=29)16.22±2.297.22±1.304.75±1.2315.18±3.2023.10±3.2829.14±3.07中度組(n=35)18.52±3.13*8.61±1.52*5.23±1.37*14.56±3.26*21.59±3.76*28.66±3.65*重度組(n=24)20.15±3.51*#9.05±1.65*#5.77±1.30*#12.63±3.11*#20.13±3.61*#27.31±3.17*#
2.4 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與Hcy、hs-CRP、凝血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發(fā)現,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與Hcy、hs-CRP、FIB呈正相關,與PT、TT、APTT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與Hcy、hs-CRP、凝血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2.5 各指標單一、聯(lián)合檢測對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診斷效能 經ROC曲線分析,發(fā)現各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不同病情嚴重程度急性腦梗死患者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均高于單一檢測(P<0.05),見表4。
表4 各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診斷效能
急性腦梗死的病因多為血液流動、血管、血液等存在異常而導致的動脈堵塞,高脂血癥、糖尿病、肥胖、酗酒、吸煙等是該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患病者臨床表現為言語障礙、眩暈、頭痛等,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昏迷的情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還會對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6]。臨床上針對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急性腦梗死患者會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因此,為提高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需先對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進行有效評估,這對治療方案的制定和預后均具有積極影響。
急性腦梗死患者伴有血液高凝狀態(tài),當其體內血小板被激活后,就會對機體內的凝血反應產生誘發(fā)作用,進而堵塞大腦動脈血管,促使凝血和纖溶系統(tǒng)失衡,最終誘發(fā)血栓,因此臨床常用凝血功能指標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7]。此外,有學者指出,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與炎癥因子水平異常有關,Hcy、hs-CRP為常見的炎癥性細胞因子,炎性反應是導致斑塊不穩(wěn)、脫落的主要原因,其中Hcy水平是急性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且其還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8];hs-CRP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之一,當機體受到感染或創(chuàng)傷時,其在機體內的水平就會快速上升,是心腦血管事件的敏感性因子[9]。本文通過對比健康體檢人群和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標(FIB、PT、TT、APTT)、Hcy、hs-CRP水平發(fā)現,兩者存在明顯差異(P<0.05)。由此可知,臨床可通過檢測急性腦梗死患者的Hcy、hs-CRP、凝血功能指標水平進而對其病情進行診斷與評估。
本研究根據觀察組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將其分為輕度組、中度組和重度組,經比較后發(fā)現,三組的Hcy、hs-CRP、FIB、PT、TT、APTT水平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發(fā)現,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與Hcy、hs-CRP、FIB呈正相關,與PT、TT、APTT呈負相關(P<0.05),說明隨著病情嚴重程度的提升,Hcy、hs-CRP、FIB水平會不斷升高,PT、TT、APTT則不斷降低,各指標水平呈異常狀態(tài)。急性腦梗死患者發(fā)病后的甲硫氨酸分解會出現異常,引起Hcy水平上升,加重了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程度,加劇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便會加重腦梗死程度[10]。hs-CRP對補體系統(tǒng)具有激活作用,可以加速炎性反應,促使脂質沉積,進而加重對血管的損傷,形成血栓,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病理變化有白細胞聚集、浸潤,對炎性介質的釋放具有加速作用,而炎性介質對hs-CRP的釋放具有促進作用,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病情嚴重程度越高者,其hs-CRP水平越高[11-12]。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不僅與炎癥反應有關,還與機體的凝血功能改變具有密切關系,FIB為流動的蛋白質,對血管內皮細胞具有趨化作用,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進而加快凝血速度,同時還會增加血漿,令全血黏度有所提升,可通過該指標對患者的血液黏度進行評估[13]。隨著患者病情的加重,其凝血功能的異常情況會更顯著,因為當發(fā)生腦梗死時,機體內的凝血反應會被快速地激活,凝血酶原向凝血酶轉變,FIB在凝血酶介導下可以進行合成釋放,進而提升FIB水平,隨著病情的加重,大量凝血因子會被消耗,因此凝血指標水平的異常程度越高,代表患者的病情越嚴重[14-15]。本研究中經ROC曲線分析發(fā)現,Hcy、hs-CRP、FIB、PT、TT、APTT各指標在不同病情嚴重程度急性腦梗死患者診斷中的敏感度、特異度均高于單一檢測(P<0.05),表明聯(lián)合檢測Hcy、hs-CRP和凝血指標能提高對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準確性。
綜上所述,Hcy、hs-CRP聯(lián)合凝血功能檢測可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進行有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