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王華敏 (北京懷柔醫(yī)院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懷柔醫(yī)院,北京 101400)
慢性腎臟病礦物質(zhì)與骨代謝異常(chronic kidney diseasmineral and bone discorder,CKD-MBD)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它增加了患者的致殘率、心血管死亡風險及全因死亡風險,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預后。本研究通過對北京懷柔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礦物質(zhì)與骨代謝異常相關(guān)臨床資料進行調(diào)查分析,了解CKD-MBD的患病率及用藥情況,旨在提高我院血液凈化中心的臨床質(zhì)控水平及綜合管理能力,最終達到改善透析患者預后、減少并發(fā)癥的目的。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選取2022年4月1日-2022年6月30日在北京懷柔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進行規(guī)律血液透析的169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規(guī)律血液透析時間≥3個月;③按時進行化驗檢查;④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近6個月行甲狀旁腺切除術(shù)或有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者;②有骨腫瘤或處于惡性腫瘤晚期者;③存在嚴重血液系統(tǒng)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發(fā)性骨髓瘤等;④有精神障礙、老年癡呆等不能有效溝通者。本研究獲得北京懷柔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京懷倫科字(2022)第(002)-01號],所有參與調(diào)查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資料收集 收集患者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原發(fā)病診斷、首次透析時間、血管通路、透析頻率、透析方式、醫(yī)保類型、鈣磷用藥信息等臨床資料。
1.2.2 實驗室檢查 所有入組患者于2022年第二季度在透析日進行抽血,檢測血紅蛋白、透前尿素氮、血肌酐、血糖、血鈣、血磷、全段甲狀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白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以及同日透后尿素氮等指標。當血清白蛋白<40g/l時,血清鈣用下列公式進行校正:校正血清鈣(mmol/l)=血清總鈣+0.02×(40-血清白蛋白)。參照2019版中國慢性腎臟病礦物質(zhì)和骨異常診治指南[1]及《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guī)程》(2021版)[2],各目標值水平設定為:血鈣2.1-2.5mmol/l,血磷1.13-1.78mmol/l,iPTH150-600pg/ml。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M(P25,P75)表示;對定量資料的差異性比較采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定性資料的描述用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基本情況 169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83例,平均年齡(58.89±12.43)歲,原發(fā)病情況:慢性腎小球腎炎68例,糖尿病腎病67例,高血壓腎損害10例,多囊腎9例,其他病因15例;透析齡中位數(shù)4年;透析頻率方面: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占比91.1%,每周透析2次的患者占比7.1%,每周透析1次的患者占比1.8%。血管通路方面:應用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的患者占比92.3%,帶隧道帶滌綸套管的頸內(nèi)靜脈導管占比6.5%,移植物動靜脈內(nèi)瘺占比1.2%;透析方式方面:單純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占比50.9%,聯(lián)合血液透析濾過(Hemodiafiltration,HDF)或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患者占比49.1%;醫(yī)療保險方面:職工醫(yī)?;颊哒急?1.5%,城鄉(xiāng)居民醫(yī)?;颊哒急?3.8%,外地醫(yī)?;颊哒急?.7%;實驗室指標方面:患者平均血磷水平為(1.96±0.52)mmol/l,血鈣水平為(2.33±0.26)mmol/l,甲狀旁腺激素中位數(shù)245.18pg/ml。詳見表1。
表1 患者基線數(shù)據(jù)資料
2.2 患者鈣磷指標分布 本中心MHD患者血鈣、血磷、iPTH的達標率分別為60.4%、35.5%、58.6%。高鈣血癥患病率為24.3%,高磷血癥患病率為61.5%,高iPTH血癥患病率為11.8%。血鈣、血磷、iPTH同時達標的患者比例僅為14.2%,存在鈣、磷代謝異常、iPTH一項或兩項或三項指標均異常,可診斷為CKD-MBD的患者共計145例(占85.8%)。詳見表2。
表2 患者血鈣、血磷及iPTH分布及達標狀況
2.3 患者用藥情況 本中心MHD患者應用含鈣磷結(jié)合劑的比例為54.4%,非含鈣磷結(jié)合劑(司維拉姆或碳酸鑭)的比例為14.8%,應用口服活性維生素D的患者比例為53.3%,應用擬鈣劑的患者比例為4.7%。詳見表3。調(diào)查同時發(fā)現(xiàn)本中心104例高磷血癥患者中有34例(占比32.7%)的高磷血癥患者未應用任何降磷藥物;40例高鈣血癥患者中有16例患者(占比40%)仍在應用含鈣磷結(jié)合劑,僅5例患者應用擬鈣劑(占比12.5%);20例高iPTH血癥患者中有1例(占比5%)未進行任何治療。
表3 患者用藥情況統(tǒng)計
慢性腎臟病礦物質(zhì)與骨代謝異常包括血清生化異常、骨骼異常、血管中膜鈣化和軟組織鈣化,是一組復雜的病理和生理異常,嚴重影響透析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及預后。本研究重點調(diào)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KD-MBD相關(guān)生化指標達標率及用藥情況,為本中心做好CKD-MBD的合理管控、減少相關(guān)并發(fā)癥提供重要數(shù)據(jù)基礎。
中國透析預后與實踐模式研究5(dialysis outcome and practice patternstudy,DOPPS5)[3]顯示國內(nèi)透析患者血清鈣、磷和iPTH的達標率分別為62%、39%、52%,本中心MHD患者校正血鈣、血磷、iPTH的達標率分別60.4%、35.5%、58.6%,各指標達標率與中國DOPPS5相關(guān)指標達標水平相近。本中心CKD-MBD的患病率為85.8%,鈣、磷、iPTH均達標的比例僅為14.2%,國外一項隊列研究[4]顯示,與鈣、磷、iPTH綜合達標者相比,三項指標均不達標的人群死亡風險可增加51%,2項不達標的人群死亡風險可增加35%-39%,1項不達標的人群死亡風險將增加15%-21%。本中心CKD-MBD的管控任務相當嚴峻,我們應力求提高MBD生化指標的綜合達標率,降低透析人群的相關(guān)并發(fā)癥及死亡風險。
在CKD-MBD的管控中,血磷的管理至關(guān)重要,高磷血癥是CKD-MBD的啟動因素,可加速患者心血管鈣化,是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5]。2017年KDIGO指南[6]及2019年中國CKD-MBD指南[1]均推薦“3D”原則的降磷治療方案,包括飲食控制(Diet)、合理應用磷結(jié)合劑藥物(Drug)及充分透析(Dialysis),合理控制血磷水平有助于維持血清鈣磷之間的正常穩(wěn)態(tài)。中國DOPPS5[3]研究及Kong[7]等人的研究顯示國內(nèi)高磷血癥的患病率分別為55%及55.6%,本調(diào)查顯示我中心高磷血癥的患病率高達61.5%,提示透析中心在高磷血癥管理方面存在明顯不足,主要原因考慮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guān):①本中心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高磷飲食及用藥宣教不夠,患者的飲食、用藥依從性欠佳;②本中心50.9%的患者僅做普通血液透析治療,透析方式單一,透析充分性欠佳;③本中心32.7%的高磷血癥患者未應用任何降磷藥物。今后的工作中,應針對高磷血癥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制定切實可行的飲食、用藥管理及監(jiān)測方案,提高血磷的達標率。
血鈣水平紊亂與MHD患者預后密切相關(guān),DOPPS5I-III期的數(shù)據(jù)顯示當血鈣在2.15-2.5mmol/l時,患者死亡風險最低,血清鈣>2.5mmol/l時,患者全因和心血管死亡風險最高[8]。本中心高鈣血癥患者占比24.3%,其中40%(16/40)的高鈣血癥患者仍在應用含鈣磷結(jié)合劑,在高鈣血癥患者中擬鈣劑的應用比例僅為12.5%(5/40),這提示我們在MHD患者血鈣用藥管理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此外,本中心僅有一種透析液(鈣離子濃度為1.5mmol/l),我們應當遵從2017年KDIGO指南[6]推薦,合理應用含鈣磷結(jié)合劑,并增加含鈣透析液的種類,透析液鈣離子濃度的選擇應盡可能個體化,對于高鈣血癥的患者建議使用鈣濃度為1.25mmol/l的透析液,同時合并高磷血癥的患者避免應用含鈣磷結(jié)合劑,重視藥物的合理應用。
2019年中國CKD-MBD指南指出針對血液透析患者,對血清鈣、磷管理的同時,應重視對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控制,并建議CKD G5D期患者的iPTH水平維持在正常值上限的2-9倍[1]。本中心甲狀旁腺激素的達標率為58.6%,高iPTH血癥患者占比11.8%,低iPTH血癥患者占比29.6%。眾所周知,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擬鈣劑是目前治療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常用藥物,國內(nèi)一項多中心研究[9]顯示,國內(nèi)30.5%(83/272)的中心口服骨化三醇的使用率大于60%,55.9%(152/272)的研究中心擬鈣劑的使用率低于10%。本中心患者應用口服活性維生素D的比例為53.3%,應用擬鈣劑的比例僅為4.7%,且在高iPTH血癥患者中有5%的患者未進行任何治療,這提示我們在MBD的用藥治療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在符合適應證的MHD人群中提高活性維生素D及擬鈣劑的使用率。
總之,本中心CKD-MBD的患病率較高,血鈣、血磷及iPTH的達標率均有待進一步提高,藥物的合理應用方面尤其需要加強管控。由于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僅反映此時間段患者的指標水平,不能體現(xiàn)各指標的動態(tài)變化趨勢,因此,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動態(tài)監(jiān)測各項指標的變化,將血鈣、血磷及甲狀旁腺激素的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據(jù)各指標水平的變化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同時加強患者的飲食及用藥知識宣教,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最終達到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生存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