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強
【摘要】新課程改革下,改變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要求物理教師傳授知識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加強學生的問題發(fā)現(xiàn)能力、處理能力,提升物理學科素養(yǎng)。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研究中,重點討論初中物理教學的相關問題,分析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僅供參考。
【關鍵詞】任務驅動? 初中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184-03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現(xiàn)狀,設計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設計多種類型的任務,比如提出物理問題、自主完成物理試驗、編寫物理報告。教師設計任務中,包含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比較多,學生按照教師布置任務開展學習活動,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不斷加強物理應用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為學生提供自學機會,減少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干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討論與操作空間,強化自主學習意識,發(fā)揮出任務驅動作用,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1.任務驅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意義
1.1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作用
開展初中物理教學時,科學使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法,能夠改變應試教育思維,促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全面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加強物理學習能力。在傳統(tǒng)教學任務中,教師多采用“滿堂灌”教學法,學生要時刻記錄筆記,被動接收知識,嚴重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而畏懼物理學科。教師要采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全面提升物理學習效率。
1.2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任務驅動法可以改變教學理念,加強物理教學的抽象性、邏輯性。教師采用直觀方式,為學生呈現(xiàn)學習內容與形式,高效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建立學習信心。同時可以提升物理學習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按照教材知識,持續(xù)引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究,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和想法,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物理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光束、形象、聲音等元素,使學生深入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知識。比如教師將鋼尺放在講桌上,用手撥動鋼尺的一端,引導學生聽鋼尺的聲音與頻率變化,觀察鋼尺與桌面擺放形態(tài)、距離。注重加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全面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找尋學科知識的關聯(lián)性。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開展實驗,在實驗過程中體會物理變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通過驅動任務教學法的使用,能夠幫助學生鍛煉意志力。此外,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以小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通過小組學習法,學生可以了解自身的學習需求,通過物理教學媒介,科學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注重小組成員的合理化分配,使學生找到自我定位,強化合作意識,全面提升小組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溫度知識時,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指導學生觀察溫度原理和作用。使用酒精燈加熱水,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變化過程,引導學生觀察玻璃泡與物質接觸后產(chǎn)生的反應。采用不同的實驗可以使學生了解任務實踐過程,突出任務驅動的教學作用。
2.任務驅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落實現(xiàn)狀
2.1任務驅動教學的了解不足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重要的參與者,對于任務驅動教學的認知度,會影響具體教學效果。通過調查可知,物理教師不太了解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導致物理驅動教學的問題非常多,很難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2教學任務的形式化嚴重
任務教學落實中,物理教師要正確認知任務驅動教學。然而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沒有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新教學法。部分教師認為任務驅動就是為學生布置一系列的學習任務,學生完成任務就行了。因此,教師布置教學任務非常隨意,導致任務的乏味性、枯燥性明顯,很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沒有全面認知任務驅動教學法,也沒有提供相應鼓勵,對學生探究動力的制約明顯,加強了任務驅動教學的形式化。
2.3任務完成效果不佳
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時,任務完成度是任務驅動的重點。調查顯示,物理知識影響下,教師往往設計復雜的教學任務。開展課堂教學時,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經(jīng)常集中講解大量知識,很少為學生預留探究時間,致使任務完成率較低。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時,教師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很難實現(xiàn)預期教學效果。此外,任務驅動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在建立知識體系時,要同時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不太關注學科素養(yǎng)目標,導致教學任務缺乏明確目標,影響任務驅動教學效果。任務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沒有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很難凸顯出任務驅動教學的針對性。
2.4教學評價和任務驅動的不相符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要確保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從而落實任務驅動教學。調查可知,教師開展教學評價時,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學評價方法的影響,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導致教學評價的客觀性不足。采用傳統(tǒng)教學評價方法,教師忽略學生的參與性,很難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
3.任務驅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3.1建立教學情境,優(yōu)化任務設計
由于物理知識非常抽象,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高,由于中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薄弱,因此對物理學科的畏懼心強。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建立教學情境,圍繞教學內容設置問題,使學生深入感受物理知識,不斷提升學習興趣。為了有效實施任務驅動法,要求教師掌握任務目標,避免出現(xiàn)盲目探究問題。比如在聲音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建立教學情境,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教師將鋼尺放在課桌一端波動,學生可以聽到鋼尺發(fā)出的聲音,在此種課前引導下,教師可以設置一系列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開展振動實驗操作,掌握聲音響度、聲源振動幅度的關系。確定任務目標之后,學生要及時開展實驗操作,教師做好示范和指導工作,處理實驗操作的不良問題。建立教學情境,有助于加強學生的體驗感,積極投入到探究活動中,正確認知物理學科知識。
3.2建立合作機制,細化任務分工
任務驅動應用到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全面提升學習效率。教師聯(lián)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分組方法,比如自由合作、組間異質分組等。不管使用何種方法,都要立足于學生的具體情況,確保組員分配的合理性。完成分組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與職責。教師在布置任務時,按照各小組情況分配任務,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在溫度知識教學中,教師為各小組分配測量溫度的活動,探究溫度計原理與構造,明確溫度計使用的注意事項。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測量物體溫度后,由教師評判測量準確性。小組成員參與到集體活動中,觀察溫度計的構造與原理,最后獲得結論。溫度計遵循熱脹冷縮原理,測溫液體,測量熱物質時,數(shù)值會升高。如果遇到冷物質,數(shù)值就會下降。學生通過觀察溫度計得出,主要由玻璃泡、毛細管、刻度、外殼組成。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為了確保物體溫度測量的準確性,要將玻璃泡接觸被測物,待數(shù)值穩(wěn)定后再讀取數(shù)值。在讀數(shù)時,視線應當與液柱平行,減少讀數(shù)誤差。
3.3豐富任務開展形式,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在物理教學中,為了提升任務驅動法的使用效率,要求教師采用多種任務形式,轉變單一的小組合作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小組比賽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勝心,積極參與到比賽活動中。初中生的思維活躍,獨立意識強,教師優(yōu)化設計教學活動,可以加強學生的驅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在學習升化、凝華、水循環(huán)知識時,教師要布置課前任務,要求學生聯(lián)合實際思考升華、凝華現(xiàn)象,通過比賽方式檢驗小組任務的完成度,以提升學生的探究興趣,還可以為課堂學習奠定知識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展示收集的資料信息,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比如冬天晾曬濕衣服時,雖然衣服被凍得很僵硬,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會變干,這就是升華現(xiàn)象;冬日植物會出現(xiàn)白霜,這就是凝華現(xiàn)象。教師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可以為學生建立相關情景,使學生積極參與到任務活動中。在合作探究中,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分析、總結各類物理現(xiàn)象,加強認知分析能力。
3.4擴展任務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
開展物理課堂教學時,通過訓練教學能夠加大任務驅動的落實度。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中,必須做好創(chuàng)新工作,不能采用傳統(tǒng)方法。教師按照學習內容、學生能力,設計多元化的任務。物理知識訓練形式比較多,要求教師全方位考慮設計,才可以加強訓練質量。比如在平面鏡知識教學中,平面鏡成像試驗的教學難度大,主要是由于平面鏡成像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教師在布置任務時,應當充分考慮影響因素在實驗設計過程中,需要制定完整的實驗計劃。學生使用蠟燭、鏡子開展實驗,但是發(fā)現(xiàn)風會影響蠟燭的形態(tài),很難形成穩(wěn)定像。部分學生采用茶杯做實驗,然而發(fā)現(xiàn)物體、影像很難重合。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操作,教師獲得正確的實驗方法:固定平面鏡,使用記號筆標注位置,確保移動成像物體后,能夠與影像重合。盡管實驗操作比較簡單,然而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會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問題。學生在探索實驗時,教師要給予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敏銳性,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探究問題,分析和總結問題。
3.5實行激勵性評價,幫助學生建立信心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難度大,因此要求教師放慢教學進度,多鼓勵和表揚學生,確保學生認識到任務驅動的價值,建立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知識掌握、方法應用等。深入挖掘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發(fā)揮出不同學生的特點。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使用自評、互評方式,基于任務驅動,可以使學生正確認知自我。通過互相評價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全方位認識自己,指導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完善學習系統(tǒng)。在評價機制中,教師評價的影響非常大,要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度、學習方法正確性,以鼓勵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勇敢克服物理學習的難題。比如在“熔化與凝固”知識教學中,針對學習態(tài)度積極、知識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要時常表揚和鼓勵,充分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主動發(fā)現(xiàn)和處理問題。傳統(tǒng)評價方法,多集中在部分學生群體中,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為其提供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進步發(fā)展。
3.6提升物理教師的素養(yǎng)
任務驅動屬于科學教學法,因此對教師的能力要求高,要求其掌握系統(tǒng)化知識,加強教學設計能力,順利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第一,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使用,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教學任務設計的實用性。同時篩選適宜的教學材料,保證教學方案的差異化。第二,教師的任務操作能力。基于任務驅動法,教師要確定教學內涵,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下發(fā)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第三,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為了順利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教師要及時反思和分析教學過程,明確教學設計的優(yōu)勢與缺陷,從而做出針對性改進,順利開展驅動任務教學法。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學中,要合理應用任務驅動法,從而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教師要認識到任務驅動教學的價值,優(yōu)化設計教學情景,實行合作式學習,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深入體會物理探究過程,有助于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偉.基于任務驅動的初中物理深度學習——以“力彈力”教學為例[J]. 物理之友,2022,38(8):32-35.
[2]趙愛平.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新課程,2022,29(15):42.
[3]王涵俊.“互聯(lián)網(wǎng)+任務驅動”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學探索——以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運動的相對性”為例[J]. 初中生世界,2021,13(24):67-69.
[4]于明鑫.基于任務驅動? 探究物理規(guī)律——以“物體的沉浮條件”的任務驅動式教學為例[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29(3):44-45.
[5]張宇.“任務驅動”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實踐研究——由密度測量引起的思考[J].新課程,2020,11(28):132-133.
[6]柳宣.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以《摩擦力》為例[J].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18(3):172+174.
[7]羅洪彬.目標導引? 任務驅動?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生為本的初中物理“自導式”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J].中學物理,2019,37(4):26-28.
[8]姚曉君.初中物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踐探索——以“設計簡單電路”教學為例[J].物理之友,2018,34(9):16-18.
[9]李敬華.發(fā)揮網(wǎng)絡優(yōu)勢? 優(yōu)化教學過程——基于網(wǎng)絡的任務驅動式初中物理教學[J].教育家,2018,18(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