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在現(xiàn)代詩歌鑒賞教學中,一些教師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學生不會鑒賞現(xiàn)代詩歌,或對現(xiàn)代詩歌的學習興趣不濃。在實際的教學中,筆者探索出一種以引導學生動手寫作的方式來培養(yǎng)其詩歌鑒賞能力,探究現(xiàn)代詩歌的藝術特色的方法。經(jīng)過一定的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詩歌鑒賞能力。本人將這種方法稱為“四步實踐法”。“四步實踐法”主要以學生動手寫詩為基本路徑,教師需引導他們通過四個步驟完成創(chuàng)作。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能夠學到相應的寫作技巧,從而更好地探究詩歌的藝術特色并欣賞詩歌的美。教師使用這種方法,能為學生提供一種全新的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途徑。
使用“四步實踐法”的前提是教師已經(jīng)順利地指導學生誦讀并理解了語文課本上的現(xiàn)代詩歌。下面,筆者就以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的現(xiàn)代詩為例,作具體的論述。
第一步:引導學生學寫簡單的詩歌,初步感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
在學生學習了現(xiàn)代詩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嘗試動手寫一首簡單的詩歌。由于學生從未寫過現(xiàn)代詩,教師為他們定的目標不能過高,要引導其從創(chuàng)作簡單的詩歌開始。
創(chuàng)作一首詩歌,首先需要確定詩歌的主題。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以某種情感、場景、人物、物品為詩歌的主題。例如,選擇主題“夜晚”,可以寫一首描寫夜晚美景的詩歌。然后,我們要引導他們選取一種適宜的詩歌形式(可以仿照課本上的詩歌來寫),如選擇像《大堰河——我的保姆》這樣的自由詩、《再別康橋》這樣的新格律詩等。最后再選擇合適的意象,以呈現(xiàn)某種意境、表達某種情感。
如可以先確定詩歌的主題為“春天”,形式為“自由詩”,意象為“花兒”“鳥兒”“陽光”。我的一名學生寫出了如下詩句:
春天來了/花兒綻放/鳥兒啼鳴/陽光溫暖/一切都如此美好
這是一首用簡單的意象來表達主題和情感的小詩。雷·布拉德伯里說:“前進的第一步是令人生畏的,但僅有這一步才能開始真正的旅程?!币龑W生學寫簡單的詩歌是“四步實踐法”的第一步。學生輕松地創(chuàng)作出簡單的詩句,能初步體驗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這便為他們學習現(xiàn)代詩歌、探究現(xiàn)代詩歌的藝術特色作了鋪墊。下面的幾個步驟,將會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審美品味,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第二步:帶領學生回歸課本,提升審美品位
學生學寫詩歌的目的是更好地閱讀詩歌、鑒賞詩歌。所以,在引導他們嘗試創(chuàng)作詩歌之后,教師務必要帶領他們回歸課文,從中學習創(chuàng)作詩歌的技巧,并借此來優(yōu)化自己的作品。這是“四步實踐法”非常重要的一步。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名家在詩歌中使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如《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中的“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紅燭》中的“你心火發(fā)光之期,正是淚流開始之日”等均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致云雀》中的“像一片烈火的輕云”、《紅燭》中的“培出慰藉的花兒,結成快樂的果子”等,均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如果按常規(guī)的教法,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詩句中的寫作手法及表達效果來提升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但這樣做的效果往往很難得到保證。使用“四步實踐法”,教師就可以指導他們運用這些手法去完善、優(yōu)化自己的作品。學生的角色發(fā)生了轉變,由讀者變?yōu)閯?chuàng)作者,由知識的接受者變?yōu)橹R的運用者,他們自然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也能順利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對上面的小詩進行了優(yōu)化:
春姑娘來了/她拂過每一寸草木/花兒像她的手指/點綴著大地/綻放出絢爛的色彩
鳥兒在她的呼喚下/展翅高飛,盡情歌唱/它們仿佛是春姑娘的使者/將這個季節(jié)的喜悅傳遞給每個人
陽光溫暖起來/像一位順從的仆人/溫暖大地,照亮萬物/讓一切都變得如此美好
春姑娘/你讓一切復蘇/你讓大地歡欣鼓舞/你讓我們心中充滿希望
學生在詩歌中使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原本簡單的詩歌有了深度,有了美感。
下面再舉幾例:
有的學生寫道:“秋風掃落葉/像思念/輕輕飄落/在心頭。”該生把思念比喻成秋風,增強了文字的表現(xiàn)力。有學生寫下“落日余暉映在水面/流淌著黃金般的光輝/波光粼粼/仿佛在說著什么”的詩句,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沒有生命的景物寫成一個能夠說話的人,使詩句瞬間變得靈動起來了??紤]到篇幅有限,筆者就不再舉例了。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的單元提示中說:“……學習從語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嘗試寫作詩歌?!笨梢姡@一單元的一個重要的學習目標就是學習從不同的角度欣賞詩歌并嘗試寫作詩歌。“四步實踐法”的第二個步驟正是在引導學生運用這樣的方式欣賞并創(chuàng)作詩歌。比爾·蓋茨說:“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是學習的重要方式?!痹谶@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深入地理解與感受現(xiàn)代詩的美。
第三步:鼓勵學生再讀課文,審視、評估、修改自己的作品
這一步是指導學生在修改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繼續(xù)深入品讀現(xiàn)代詩,對現(xiàn)代詩的結構章法、語言特色等進行更深層次的欣賞和品味。與第二個步驟不同的是,這一步著眼于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現(xiàn)代詩的藝術美,而不是停留在單一的藝術手法上。為了更好地優(yōu)化自己的作品,學生在品味課文的時候也會更加專注和用心。教師再適時點撥,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品鑒現(xiàn)代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與課文進行比較,從整體上審視,分析自己的作品有哪些不足。在比較之后,他們可以著手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完善。
還是以前面那名學生的詩歌為例。該生在比較鑒賞之后,對自己的詩歌進行了二次修改:
春姑娘歸來/她的纖纖玉指/溫柔地拂過每一寸草木/
鳥兒開始高歌/作為春姑娘的使者/傳遞季節(jié)的喜悅/令人心曠神怡
陽光被她召喚出來/照亮萬物/如一位順從的仆人/將一切都變得如畫一般美好
春姑娘,你是生命女神/你的呼喚讓萬物復蘇/讓萬物歡欣鼓舞/讓希望之花在此盛放
修改后的詩句更具有美感?!袄w纖玉指”“心曠神怡”“歡欣鼓舞”等詞更加精準地表現(xiàn)出春天的美好。句式也更加優(yōu)美自然,讀起來更加自然流暢。
這種借鑒、模仿、品味、修改的過程,看似只是在打磨自己的作品,實際上也是學生對課文進行再閱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變“被動地接受”為“主動地探尋”,對課文解讀、理解與品味的結果也會超乎教師的想象。
在接下來的步驟中,我通過組織朗誦比賽讓他們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讓他們獲得更大的成就感,進一步激發(fā)其學習現(xiàn)代詩的熱情。
第四步:組織學生開展朗誦比賽,展示、品評自創(chuàng)的作品
通過前面的三個步驟,學生已對課文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此時,教師可以通過采用班級朗誦比賽的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舞臺,讓他們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談一談學習的心得。
教師可以將朗誦比賽的組織工作交給學生自主完成,以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和實踐能力。教師要做的就是當一名好導師,在活動中適時指導。在比賽中,學生朗誦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邀請觀眾和評委(由學生擔任,也可以邀請其他語文老師參加)欣賞、點評。在活動中,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現(xiàn)代社會中,詩歌作為一種文學樣式,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在現(xiàn)代詩歌鑒賞教學中不應該“走過場”,而應引導學生閱讀與鑒賞,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文章中所述的“四步實踐法”,是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運用過并且收效良好的一種教學方法。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必須通過實踐來獲得知識。對于任何行為的藝術和科學,都必須通過實踐和經(jīng)驗來學習?!币浴皩懺姟贝佟皩W詩”,讓學生在學寫詩的過程中學會鑒賞詩歌,感受現(xiàn)代詩的美,其效果遠勝于老師教、學生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當然, “四步實踐法”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各位同仁可以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yōu)化。我想,讓學生拿起筆來當“詩人”,正是帶領他們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最佳方式。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