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業(yè)
摘 要:數字時代,教育出版機構應當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內容資源和教育服務的有效對接,助力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本文從教育數字化“應用為王”的新要求出發(fā),結合教育數字化背景下師生的應用需求,分析了為教育數字化“應用為王”提供支撐需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 教育數字化 數字教育資源 教育出版
隨著新一代智能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推動數字技術與傳統教育融合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方法、形態(tài),讓數字技術為教育賦能、更好服務于育人的本質是教育改革與實踐的核心要求?!督逃?022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推進教育數字化,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縱深推進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fā)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fā)展新優(yōu)勢的重要突破口。進一步推進數字教育,為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教育現代化提供有效支撐。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提出推進教育資源數字化建設要按照“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示范引領、安全運行”的工作要求和思路一體化推進建設與應用。教育出版致力于服務國家教育戰(zhàn)略,是助力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支撐?!皯脼橥酢⒎罩辽稀笔墙逃畔⒒纳€[1],未來國家數字化教育資源發(fā)展,關鍵是落實“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的工作要求和思路,一切為用戶著想。[2]在教育數字化背景下,教育出版機構作為數字教育資源的主要建設者,為推進出版與教育深度融合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教育出版機構服務教育的社會效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出版機構在為教育數字化“應用為王”提供支撐的過程中有何問題需注意,值得我們進行探討。
一、教育數字化背景下“應用為王”的具體內涵
教育數字化是利用信息技術對教育要素進行數字化改造和功能提升,實現教育環(huán)境、教學過程、教育管理、教育評價與師生素養(yǎng)的數字化轉型,發(fā)揮數據要素的核心價值,促進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支撐構建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體系的過程。教育數字化是全要素、全流程、全領域的轉型,其本質在于重構教育生態(tài),優(yōu)化教育供給,解決教育的公平問題,讓優(yōu)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師生,增強我國公民對數字社會的適應性。
懷進鵬指出,堅持“應用為王、服務至上”,要把業(yè)務應用擺在優(yōu)先突出位置,以應用需求驅動運行平臺、安全平臺、標準平臺和數據資源平臺建設,加強內容建設和運營維護,不盲目追求最新技術,切實為師生提供能用好用的數字化資源。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在“2022年中國5G發(fā)展大會智慧教育高峰論壇”中進一步提出,推動教育數字化,發(fā)展智慧教育,一定要堅持應用為王,從應用的角度抓教育數字化,把廣大師生的應用需求擺在優(yōu)先突出位置,以應用驅動數字技術與學習資源、辦事服務、管理業(yè)務的有機融合,讓師生切實感受到教育數字化帶來的效益和效果。由此可見,“應用為王”在教育數字化背景下強調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途徑和數字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治理現代化以及促進教育合作與交流。
1.強調以用戶需求為導向
在數字化時代,教育服務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間存在著更為緊密的關系。提供者通過數字化手段,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偏好,從而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2.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途徑和資源
數字化技術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途徑和資源,包括在線課程、虛擬課堂、數字教材等數字教育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根據師生用戶的不同需求和興趣進行定制,從而滿足個性化的教學需求。
3.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可以突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使得更多的用戶能夠接觸到優(yōu)質的數字教育資源。這種方式有助于縮小城鄉(xiāng)、地區(qū)之間的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公平。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供更為生動、直觀的教育體驗。例如,通過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技術,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學習和探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理解程度。
4.實現教育治理現代化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政府和教育機構更好地掌握教育數據,從而實現教育治理的現代化。通過數據分析和預測,可以更好地制定教育政策、評估教育效果,并為決策者提供科學的參考。
5.促進教育合作與交流
數字化技術可以提供一個開放、互動和合作的平臺,促進全球范圍內的教育合作與交流。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分享教育資源、交流教育經驗和教學方法,從而推動全球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教育數字化背景下師生的應用需求
與傳統教育資源不同,數字教育資源是經過數字化處理,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運用且服務于教育教學的資源集合。[3]數字化教育資源服務是以數字形態(tài)的教育資源內容為基礎,以各級各類教育平臺為依托,以各類用戶的教與學需求為目標,使用戶能夠便捷地從各類資源對象中獲取資源內容、開展資源共享、應用資源服務等全部活動,是數字化形態(tài)存儲的課程資料。[4]在數字教育資源建設與發(fā)展相關政策引領下,經過不同層級的教育行政領導機構、教育管理部門以及中小學學校的多方聯動和協同努力,我國的數字教育資源建設已具規(guī)模。相關研究發(fā)現,我國數字教育資源建設與發(fā)展中仍存在著缺少對師生使用數字教育資源應用效果和過程的關注[5],忽視資源使用的過程性服務[6],缺少頂層設計與有效供給等問題。
數字教材作為數字教育資源的一種,是指以數字化形式呈現的教材。與傳統紙質教材相比,數字教材具有資源豐富、使用方便、互動性強等優(yōu)點。它可以通過網絡在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上進行展示、閱讀、交互、評價等操作,是實現教育數字化的重要工具之一。2022年8月,廣東省出版集團數字出版有限公司面向全省中小學師生開展了國家課程數字教材應用需求調研,共回收教師有效問卷4269份,學生有效問卷49194份,從應用內容、應用環(huán)境、應用服務三方面了解師生的應用需求。
1.應用內容的需求
調研結果顯示,78.52%的受訪教師認為數字教材需“包含非常豐富的教與學資源,滿足學生基本學習需求”。受訪學生最希望在課前提供“資源推送”功能,占71.34%,其次是“交流分享”功能,占68.91%。教育數字化背景下,教師需要通過數字化平臺提供優(yōu)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學生則需要通過數字化平臺進行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和協作學習,并且適應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等不同群體的多類態(tài)教育資源需求。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更新對數字教育資源的認識。以前很多認知是把數字資源僅僅理解成知識類的數字資源,比如慕課、網絡課程、微課等,在服務功能上也只停留在資源共享層面。這種認知極大地阻礙著教育服務生態(tài)的發(fā)展。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到今天,虛擬仿真、智能化語言學習交互系統等,都應屬于數字教育資源的范疇,它們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走向主動,走向交互與合作。因此,對數字教育資源的認識應從過去的知識資源建設與共享服務,轉變?yōu)槎囝悜B(tài)資源的體系化設計與開發(fā),指向智能交互學習資源環(huán)境建設,為學習者提供自主、交互、協作、探究的智能學習空間。
2.應用環(huán)境的需求
在影響日常使用數字教材的因素中,90.29%的受訪教師認為“校內的信息化硬件環(huán)境”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我所在的學校具備滿足數字教材應用的網絡環(huán)境”“我的家庭具備滿足數字教材應用的網絡環(huán)境”“我的學生具備同步使用數字教材的網絡條件”分別為38.18%、38.43%與26.49%,均不足40%,教育數字化的應用環(huán)境條件有待進一步提升。教育數字化源于數字技術革新,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導的新興技術創(chuàng)生出全新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為教育數字化的推廣和應用提供更好的條件和基礎。硬件環(huán)境支撐教育數字化應用的運行和存儲,網絡環(huán)境支撐教育數字化應用的傳輸和交互,安全環(huán)境保障教育數字化應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服務環(huán)境支撐教育數字化應用的管理和服務。師生需要穩(wěn)定、高速的網絡以及數字化平臺來訪問數字教育資源,因此需要提供良好的硬件環(huán)境與網絡環(huán)境,并配以安全環(huán)境與服務環(huán)境支撐。
3.應用服務的需求
根據調研結果,72.77%的受訪教師認為需“添加個性化教學資源,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同時,提供“基于數字教材的教學應用交流與培訓”“個性化資源創(chuàng)建方面的交流與培訓”,分別占67.28%與57.41%。受訪學生最希望在課后提供“練習答案和詳細講解”與“收集錯題”,分別占72.62%與65.79%。在教育數字化的應用背景下,教師需要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和支持,學生需要得到及時的教學反饋和指導,因此需要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和技術支持。此外,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數據安全是教育數字化中的重要一環(huán)。數字化教育資源包括教學視頻、網絡課件、電子書籍、在線測試等,這些資源的安全性直接關系到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利益。因此還應考慮數據安全服務,保障師生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數據安全。
由此可見,為師生提供“能用好用”的數字教育資源,一是要聚焦師生的應用內容需求。從數字教育資源類型到資源效用都要滿足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需求。二是要聚焦師生的應用環(huán)境需求。數字教育資源的呈現要適應師生多元的應用環(huán)境需求。三是要聚焦師生的應用服務需求。提供數字教育資源培訓服務、智能服務、安全服務等資源使用的過程性支持服務。
三、教育數字化“應用為王”對教育出版機構的要求
教育數字化轉型戰(zhàn)略的提出,正式吹響了數字時代教育革命性變革的“號角”,數字化的知識、信息等新型生產要素將成為推動教育生態(tài)發(fā)展的關鍵驅動力[7],教學方式和教學環(huán)境的改變必然使教育出版業(yè)態(tài)發(fā)生重大變革,教育數字化推動教育出版機構從產品生產商逐步轉型為知識服務商。面對教育數字化“應用為王”的要求,教材出版機構必須通過科技賦能出版與教育深度融合發(fā)展,對長期積累的高質量、專業(yè)性、權威性的內容,進行數字化整合與管理,以契合數字經濟時代師生的應用需求,根據自身內容資源和用戶資源的優(yōu)勢,在出版內容、產品形態(tài)、運營模式等方面積極探索,將知識內容服務轉變?yōu)橹R學習服務的發(fā)展路徑。[8]
在微觀層面,教育出版機構需要提供權威系統的知識資源和適配性的知識學習工具,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智慧學習場景,有效連接在不同時空展開的學習活動。在中觀層面,教育出版機構需要將教育理念、知識資源與科技深度融合,賦能教育出版在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yè)態(tài)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在宏觀層面,教育出版機構需要與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社會協同合作,實現國家人才培養(yǎng)目標,提高社會知識生產能力。換而言之,教育數字化“應用為王”要求教育服務機構以建設場景化的數字教育資源平臺為基礎,為教師、學生、教育管理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知識支持服務。
四、為教育數字化“應用為王”提供支撐需注意的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不斷更新,大數據、區(qū)塊鏈、人工智能、5G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推動著教育出版走向數字化、智慧化、移動化、個性化,教育出版融合新業(yè)態(tài)對學校教育教學的助力作用日漸明顯。[9]基于數字教育資源建設滿足師生應用內容、應用環(huán)境、應用服務需求的要求,筆者提出教育出版機構參與數字教育資源建設,為教育數字化“應用為王”提供支撐需注意的問題。
1.資源與產品的效用
教育出版機構提供的教育產品性質已由單純的數字教育資源建設,轉變?yōu)橘Y源和服務一體化,需密切關注數字教育資源與產品的效用。除了關注教師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種類、偏好、獲取渠道等,還需要深入研究數字教育資源對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結果產生的影響,尋求在增強學習體驗、支持創(chuàng)新與協作學習、提高教學效果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教育出版機構需要與數字教育資源關鍵使用者(教育管理者、教師、學生)進行必要的溝通。一方面,從數字教育資源關鍵使用者的角度判斷數字教育資源建設的優(yōu)劣,了解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對數字化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產生的作用和影響。另一方面,了解師生在教學中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需求與困難,及時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從而使建設的數字教育資源落地應用到教學情境中,充分發(fā)揮數字教育資源與產品的效用。同時,教育出版機構還需加強教育研究,深入了解不同學科和教學對象的需求和問題,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方法,這將有助于提升數字教育資源與產品的效用和教學效果。
2.網絡環(huán)境
目前數字教育資源所依托的互聯網已是巨大的數據池,存在著網絡安全隱患。教育出版機構有別于傳統互聯網企業(yè),存在著網絡安全意識不足、安全措施不完善、應急處置能力不足、相關技術人員短缺等問題,以致網絡環(huán)境安全成為容易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育出版機構應注意在數字教育資源推廣與網絡環(huán)境安全中取得平衡,提升師生運用數字教育資源的安全感。為保障數字教育資源的網絡環(huán)境安全,一是制定完善的網絡安全規(guī)劃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重點包括人員安全管理、計算機軟硬件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與運維管理等。同時,也應該加強對內部網絡環(huán)境的保護,避免受到網絡攻擊和病毒攻擊。二是提升網絡環(huán)境與信息安全防護能力。教育出版機構應研究制定建立多層次網絡環(huán)境與信息安全防護體系,按需配置防護設備和軟件,推動軟件正版化和優(yōu)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核心技術的軟硬件產品,為數字教育資源建設構建可信、可控、可查的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防護環(huán)境。三是加強教育出版機構核心技術隊伍建設,確保技術安全、可控,從技術的角度細化業(yè)務需求、核心模塊的開發(fā),確保技術開發(fā)符合本單位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架構,符合生產系統的部署和運維等。
3.資源終端
從建設方式角度來看,數字教育資源服務是基于平臺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端口,如PC端、移動端、網頁端等,數字教育資源可在多媒體教學設備、計算機、平板電腦、移動終端等設備及網絡環(huán)境下,提供廣大師生使用。2022年我國一項教育數字資源及服務調查顯示,69%的數字教育資源平臺擁有手機移動端APP,72%的平臺擁有微信公眾號類響應式平臺,90%的平臺能夠通過HTML網頁進入。[10]可以看出,當前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已基本滿足師生多元應用環(huán)境的需求。與傳統內容建設不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要以終端設備為載體,滿足教師和學生在終端設備上對相關教學資源進行瀏覽和學習,同時相關內容也要便于教師在課上引用和講解。研究發(fā)現,數字教育資源與終端配備會影響數字教育資源應用的功效。[11]教育出版機構建設數字教育資源與終端配備要兼顧師生課堂教學、課程學習和學習興趣,尤其要關照學習群體和個體,形成科學合理的資源獲取渠道與方式。同時,還應針對資源終端的特征支持便捷獲取與及時指導的支持服務,教育出版機構可以充分利用資源終端,提供包括數字化教材、數字化教學資源、數字化教學平臺、數字化教學服務等,以此達到優(yōu)化教學、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目的。
4.教育部門的主觀能動性
在教育數字化的推進過程中,教育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和規(guī)劃,加強對教育數字化的管理和指導,推動教育數字化的發(fā)展。教育部門主持的數字教育資源與服務半市場化運行[12],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各級教育部門影響著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和應用。一是教育相關部門發(fā)揮其行政主導的職能,通過政策干預和支持的方式,使各級教育相關部門在數字資源建設中發(fā)揮服務作用。二是教育相關部門為數字教育資源研究者與建設者提供培育環(huán)境,最大化地發(fā)揮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與教師、教育出版機構等在數字教育資源設計與開發(fā)中的作用,并給予相應的引導和支持。三是教育相關部門發(fā)揮中心樞紐的作用,聯結教育研究者、不同層級的學校、教育出版機構,盤活數字教育資源及其服務市場。因此,教育部門的主觀能動性密切影響著師生使用數字教育資源,尤其是“雙減”政策實施后,教育出版監(jiān)管持續(xù)強化,教育部門從政策上引導中小學校配備教學需要的資源,通過組織、監(jiān)管、評估等服務于學校與學生對數字教育資源和服務真實、合理的需要。教育出版機構只有切實把握教育部門的政策方向和需求,才能更好地為教育數字化“應用為王”提供支撐。
(作者單位系廣東省出版集團數字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