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燦敏,王育衡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龍巖第一醫(yī)院,福建 龍巖 364000)
作為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肝癌發(fā)病率為257/1000萬,死亡率為2037/1000萬,居惡性腫瘤死亡第二位。對于患者而言,肝癌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腹痛、腹脹、惡心、嘔吐、黃疸以及腹水等一系列癥狀[1]?;疾『?若不能及時進行合理干預,則癌細胞可出現(xiàn)擴散與轉移,繼而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危害[2]。在此期間,有研究顯示,免疫治療可以促進患者病情的控制與緩解。臨床研究顯示,通過免疫治療后,患者PFS由5.5個月增至10.7個月,由此可見,這一療法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病情的合理控制,對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一定的價值。同時,在采用免疫聯(lián)合治療后,患者預后1年的OS率可達到67.2%[3]。本文分析了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侖伐替尼治療肝癌的效果,現(xiàn)整理報道如下。
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選取82例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35~72歲,平均(54.22±2.47)歲;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6例,B級20例,C級15例;體質量52~91kg,平均(70.25±3.56)kg;疾病分期:II期19例,III期22例;研究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38~71歲,平均(54.31±2.66)歲;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8例,B級21例,C級12例;體質量56~90kg,平均(70.64±3.17)kg;疾病分期:II期20例,III期21例;相關內(nèi)容已經(jīng)上報倫理委員會并獲得審批。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1.2.1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內(nèi)容表示知情同意。(2)患者符合臨床領域對于肝癌的診斷標準。(3)患者精神狀態(tài)良好,可以配合醫(yī)療人員進行藥物治療。
1.2.2排除標準
(1)患者年齡>80周歲。(2)患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問題。(3)患者合并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4)患者對于本次研究涉及的藥物過敏。(5)患者在近1周內(nèi)接受過其他藥物治療[4]。
1.3.1對照組
采用侖伐替尼(國藥準字HJ20200044)治療,藥物用法用量如下:口服,藥用使用劑量依據(jù)患者個性情況進行調整。其中,體重<60kg的患者,8mg/次,1次/d,體重≥60kg的患者,12mg/次,1次/d,3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3.2研究組
采用卡瑞利珠單抗(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90027)聯(lián)合侖伐替尼治療,其中,侖伐替尼用法用量同上。卡瑞利珠單抗用法用量如下:在每個療程治療的第1d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將200mg藥物與 0.9%的氯化鈉注射液100mL混合搖勻后給藥,持續(xù)滴注30min。滴注結束后指導患者進行侖伐替尼的口服。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4.1患者治療客觀緩解率
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治療2個月后結合影像學檢查對于病灶情況進行評估。采用RECIST1.1進行評效。完全緩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全部病理淋巴結(包括靶結節(jié)和非靶結節(jié))短直徑必須減少至<10mm。部分緩解(PR):靶病灶直徑之和比基線水平減少至少30%。疾病進展(PD):以整個研究過程中所有測量的靶病灶直徑之和的最小值為參照,直徑和相對增加至少20%(如果基線測量值最小就以基線值為參照);除此之外,必須滿足直徑和的絕對值增加至少5mm(出現(xiàn)一個或多個新病灶也視為疾病進展)。疾病穩(wěn)定(SD):靶病灶減小的程度沒達到PR,增加的程度也沒達到PD水平,介于兩者之間,研究時可以直徑之和的最小值作為參考??陀^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 CR+PR。
1.4.2患者腫瘤標志物
包括癌胚抗原(CEA)正常參考范圍是0~5ng/mL、血清甲胎蛋白(AFP)正常參考范圍是0~25μg/L以及糖類抗原199(CA199)正常參考范圍是0~37 U/mL。
1.4.3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包括神經(jīng)毒性、胃腸道不適、肝臟毒性、血壓異常以及心臟功能異常。
研究組客觀緩解率是65.85%,對照組的是34.15%,研究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有效情況
研究組治療前CEA、AFP以及CA199的指標分別是(34.66±2.31)ng/mL、(332.46±12.78)ng/mL、(254.70±10.45)U/mL;對照組治療前CEA、AFP以及CA199的指標分別是(34.65±2.28)ng/mL、(333.27±13.69)ng/mL、(254.47±11.65)U/mL;統(tǒng)計計算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這三個指標的無統(tǒng)計學差異。經(jīng)過治療后,兩組患者這三個指標均降低。研究組治療后CEA、AFP以及CA199的指標分別是(18.12±1.22)ng/mL、(108.45±6.85)ng/mL、(178.45±5.24)U/mL;對照組治療前CEA、AFP以及CA199的指標分別是(22.69±2.02)ng/mL、(135.65±7.67)ng/mL、(223.66±7.31)U/mL,對比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見表2。
表2 腫瘤標志物水平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12.20%,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17.07%,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肝癌對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危害極大。在日常生活中,病毒性肝炎、飲食不節(jié)、遺傳因素以及長期飲酒等均有可能導致肝癌。在臨床過程中患者常用藥物治療[5]。臨床實踐表明,抗腫瘤藥物可以幫助患者激活自身免疫系統(tǒng),對于患者免疫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具有積極作用。其中,作為肝癌一線治療藥物,侖伐替尼屬于酪氨酸激酶受體抑制劑,其可以對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1、VEGFR2以及VEGFR3的活性進行抑制[6]。有研究表明,該藥物還可以抑制腫瘤病理性血管的生成,有利于控制瘤體生長[7]。實踐表明,該藥物還可以進一步促進患者免疫功能的持續(xù)優(yōu)化與改善,其對于患者異常血管再正?;哂幸欢ǖ拇龠M意義。卡瑞利珠單抗屬于抗PD-1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一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8]。該藥物可以選擇性的與患者體內(nèi)的PD-1受體相結合,從而抑制其和PD-L1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助于阻斷PD-1通路介導的免疫抑制反應。,實現(xiàn)對于T細胞免疫功能的恢復,有效規(guī)避了腫瘤細胞免疫逃逸問題的出現(xiàn)[9]。在臨床研究過程中,醫(yī)療人員在肝癌患者治療過程中往往將其腫瘤標志物水平作為評估患者治療是否有效的依據(jù)。較為常用的標志物包括CEA、AFP以及CA199。CEA與CA199是較為常見的腫瘤標志物,其在腫瘤患者血清中具有高水平表達,可以幫助醫(yī)療人員評估患者腫瘤的成長情況。相比之下,AFP的表達水平可以幫助醫(yī)療人員對于患者肝癌嚴重程度進行評估與分析[10]。在臨床過程中,部分研究資料指出,通過及時采用卡瑞利珠單抗與侖伐替尼進行聯(lián)合治療,上述指標均可以得到顯著的控制,這一點與本文研究結果具有較強的一致性。
本次研究結果指出,通過采用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侖伐替尼治療,患者的臨床療效可有所提升,且腫瘤標志物指標均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由此可見,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侖伐替尼治療對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與單一使用侖伐替尼治療相比,聯(lián)合治療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證實了聯(lián)合用藥治療方案在患者治療期間具有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