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防曬,大家都有豐富的經驗,比如戴上帽子、穿上防曬衣,但卻多忽略了眼睛的“防曬”。
【真相】當光線足夠強時,紫外線可以穿透角膜、晶狀體、玻璃體,直達眼底視網膜,日積月累,會對眼睛造成多種損傷。
首先,長時間暴露于較強紫外線環(huán)境中(如海邊),會造成結膜組織的退化變性,從而引發(fā)瞼裂斑或翼狀胬肉。其次,晶狀體會吸收大部分紫外線,產生自由基,反過來自由基會對晶狀體造成破壞,加速老化,從而引發(fā)白內障。再者,長波紫外線可穿透眼內直達眼底,時間長了會造成眼底黃斑灼傷,從而引起黃斑病變等視網膜疾病。
那該如何做好眼睛防曬呢?第一,盡量減少在紫外線強烈的地方活動,尤其是鏡面反射強烈的海邊、湖邊等。第二,避免雙眼被陽光直射,最好避免上午10點至下午16點陽光最強烈的時候進行室外活動,外出時可戴太陽帽、太陽眼鏡、打傘等進行防護。要注意,劣質的太陽眼鏡防紫外線功能較差,佩戴顏色過深的鏡片使入射光強度降低,令瞳孔擴大,不僅沒有阻擋紫外線,還更容易損傷眼睛。所以,一定要到正規(guī)眼鏡店選擇合適的太陽眼鏡。第三,在日常飲食中適當多攝入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及葉黃素的食物,可以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
減鹽是近年來興起的健康生活新風尚。市場上很多諸如減鹽醬油、減鹽榨菜、減鹽蠔油等打上“減鹽”或“低鹽”標簽的食品都頗受消費者歡迎。不少人認為減鹽食品就是低鈉食品,含鹽量少,完全可以敞開吃。
【真相】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副研究館員阮光鋒表示,目前我國對減鹽食品的含鈉量還沒有統(tǒng)一標準,而根據(jù)我國《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的規(guī)定,宣稱鈉(鹽)含量減少的食品與參考食品相比,前者鈉含量必須減少25%以上。也就是說,減鹽減的是相對的百分比,而非減到某個絕對值。如果對標食品含鈉量過高,即使減少25%以上的鈉含量,減鹽食品的鈉含量依然可能偏高。同時,根據(jù)《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要求,每100克食品中鈉含量小于等于120毫克方可被稱為低鈉食品。因此,減鹽食品也不一定是低鈉食品。
從實際消費情況來看,市面上有些減鹽食品外包裝的營養(yǎng)標簽上,每百克食品含鈉量甚至超過2000毫克,這個量已經和人體每日所需的鈉含量(2000~2500毫克)十分接近。另外,很多消費者注重口感,一些減鹽調味品的減鹽量一般,但口感卻可能相對清淡,這就可能導致人們做飯時放更多的減鹽調味品,從而讓消費者在不經意間攝入更多的鹽。此外,有些食品由于制作工藝的限制,含鈉量往往較高,即使吃起來不咸,也不宜多吃,比如餅干、薯片等的鈉含量,有些能占到成年人全天鈉攝入量的1/3。
所以,科學減鹽不僅要控制食鹽、雞精、味精、醬油等“看得見的鹽”的攝入量,還要注意減少“隱形鹽”,如醬油、醬類、咸菜等高鹽食品中看不見的鹽。消費者在購買低鈉食品時,要重點關注食品外包裝上營養(yǎng)成分表中鈉的含量,看清其單位是“每100克”還是“每份”,以計算食品中的鈉含量。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鹽中的鈉是調節(jié)人體生理機能不可或缺的元素,攝取太少或缺乏會引發(fā)疲勞、虛弱、倦怠等現(xiàn)象。所以,減鹽應適度,不可矯枉過正。
自今年1月份世衛(wèi)組織更新抗核輻射藥物清單以來,網購平臺中的一些含碘產品熱銷,某些含碘營養(yǎng)食品甚至宣傳為“世衛(wèi)防核屯備”產品。
【真相】2023年1月27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用于輻射和核緊急情況的國家儲備:政策建議”,文件中詳細列舉了核與輻射緊急情況下儲備藥物的最新信息,以及一些國家最近批準用于放射損傷的臨床藥物。這份清單并不是針對群眾推薦藥品,而是針對國家和相關部門應急需要的儲備物資建議。
那碘片到底能不能防輻射?碘片是指碘化鉀藥片。在出現(xiàn)核電站事故的情況下,服用碘化鉀藥片的目的是使甲狀腺吸收的碘達到飽和,防止對放射性碘的吸收。如果在暴露發(fā)生前或者發(fā)生后不久服用,可以降低罹患癌癥的風險。
但碘化鉀藥片并不是“輻射解毒劑”,除了阻止放射性碘在甲狀腺沉積,它不能防止外照射,也不能阻止其他放射性物質帶來的危害。而且碘化鉀藥片有使用禁忌癥,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腎功能不良者使用可能引起并發(fā)癥。因此,普通民眾不應該在預期將發(fā)生核事件時將核應急用碘化鉀作為一種一般性保護措施。只有在遭遇重大事故(如核爆炸)時,國家衛(wèi)生主管部門作出明確指示的情況下,才應服用碘化鉀片。而且核應急用碘化鉀片屬于國家戰(zhàn)略物資,真正需要使用時,會有相關部門指導民眾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