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霞 黃建元
讀后活動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讀后活動旨在給學生搭建深入理解文本、嘗試應用所學語言并進一步拓展話題的平臺。在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內容概括、寫作提升、文化比較、懸念留白、主題升華等方式,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培育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深度學習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強調深度加工學科知識,以促進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在深度學習的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開展讀后活動,以鞏固閱讀成果,提升學習成效。為此,教師要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讀后活動,使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完成英語知識體系的自主構建,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一、關注文章體裁,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結合語篇體裁,從時間順序、地點遷移、流程安排、情節(jié)發(fā)展、內容結構等角度提煉文本主線。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新目標(go for it)》(以下簡稱“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5中的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為例。從篇章結構上看,文章以風暴前、風暴中和風暴后的時間為主線,敘述了人們面對暴風雨的不同心境和主要行動。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聚焦記敘文的“5W”(when、where、who、what、why)要素,梳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主要人物等,并用思維導圖或者時間軸(before-during-after the storm)展示文章結構。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宏觀把握文章的結構脈絡,發(fā)展梳理、概括等能力。在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了整體感知后,教師引導學生深挖標題,啟發(fā)他們思考如何面對災難和困境。學生交流探討后,得出“面對災難和困境應團結一心,互愛互助”,從而準確把握了文章主題。
二、優(yōu)化問題設計,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
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問題,按照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原則,設計層次清晰、前后貫通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以新目標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中Section B Reading為例。本文主要講述了一名青少年在學業(yè)選擇和職業(yè)規(guī)劃的問題上與父母產(chǎn)生分歧的故事。教師在讀后活動中設計如下問題:
①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②Are you serious about it?
③Do your parents support you or have anything against your dream? What do they worry about?
④Do you agree with your parents opinion or not? Why or why not?
⑤What will you do for your dream?
通過以上問題的深入探討,學生認識到學業(yè)選擇和職業(yè)規(guī)劃同樣重要,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與此同時,學生了解到溝通和理解有助于消除矛盾。學生在生生、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中發(fā)展了語言能力,有效解決了實際問題。
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辯論賽或者人物專訪的形式開展讀后活動。例如,教師拋出話題“Do you think if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學生辯論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觀點+支撐”的論證邏輯,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實際辯論中,正方學生認為“年輕人應該自己做決定”,因為“父母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過時了,未來社會需要獨立思考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年輕人應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反方學生認為“年輕人不應該自己做決定”,因為“父母的經(jīng)驗更豐富,他們會為我們提供好的建議,讓我們少走彎路”。
新目標英語教材的閱讀語篇中還有一些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素材。如,七年級下冊Unit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語篇通過對比分析Tony和Mary的飲食習慣,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樹立健康的生活觀念。八年級上冊Unit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語篇講述了擇友問題,主要討論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每個人選擇朋友的標準不一樣,要尊重個性差異,真心待人。八年級下冊Unit1 Whats the matter? 語篇講述了一名路人和公交車司機在路上救助一名突發(fā)心臟病的乘客的故事。當今社會人們對“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對處于危險境地的人,我們是置之不理,還是出手相助?八年級下冊Unit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語篇探討的是學生周末是否應該參加輔導班的問題。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深層次解讀文本,創(chuàng)設批判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判斷及推理等綜合能力,使他們以一種新的閱讀視角看待文章,逐漸具備高階思維能力。
三、學創(chuàng)結合,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閱讀語篇形成的新的知識結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創(chuàng)新思維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新目標英語中關于生態(tài)保護的閱讀素材有三篇,分別是七年級下冊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 A中的Lets save the elephants,八年級下冊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B中的Save the panda,九年級Unit13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Section A中的Save the sharks。這三篇閱讀材料都圍繞“拯救瀕危動物”話題展開。通過語篇學習,學生意識到是人類的亂砍濫伐、亂捕濫殺造成生態(tài)體系失衡,而地球環(huán)境的破壞致使很多動植物瀕臨滅絕。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教師應該以閱讀材料為載體,幫助學生增強環(huán)保意識,從小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習慣。
教學時,教師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分別設置了有梯度、開放性的作業(yè)任務,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具體作業(yè)內容如下:制作海報或宣傳單,寫一兩句保護環(huán)境或愛護動物的英語句子,并搭配插圖,以體現(xiàn)自己獨特的見解(七年級);拍攝抖音小視頻,通過英語演講,倡導保護環(huán)境、關愛瀕危動物(八年級);舉行英語演講比賽或用英語寫一封給公眾的信,陳述人類破壞環(huán)境所帶來的危害,讓人們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呼吁人們抵制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九年級)。以七年級學生繪制的海報為例,有的學生畫了兩頭躍出海面求救的藍鯨,并配文Dont leave them with oil oceans;有的學生畫了一只躺在餐盤中的黑天鵝,餐盤上還有一副刀叉,并配文Save the black swan等。
此外,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讀后活動設計還有續(xù)寫、改編故事、角色扮演等語言輸出活動。比如,新目標英語九年級教材Unit8中的Strange happenings in my town.這篇文章未設計故事的結局,為學生進行讀后續(xù)寫提供了素材。教師可以先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梳理文章脈絡,然后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寫作提示,發(fā)揮想象力,寫出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有的學生在結局中寫道:“一個外太空的不明飛行物近期造訪了我所在的小鎮(zhèn)。該不明飛行物內部總是發(fā)出奇怪的噪音。接到群眾反映后,本地的知名媒體宣傳報道了此事,并現(xiàn)場錄音。該錄音經(jīng)過權威機構的破譯,發(fā)現(xiàn)是遠在開普勒-452b行星上的外星人在求救?!痹摾m(xù)寫片段抓住文本的關鍵信息“噪音”展開大膽想象,脈絡清晰且情節(jié)出人意料。
四、挖掘文本內涵,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水平,充分挖掘教材中關于中外文化知識的內容,擴大學生接觸異域文化的范圍,提高學生鑒別不同文化的能力。
新目標英語九年級Unit2 I think the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 2d的小對話的主題是泰國和云南的潑水節(jié),內容較為淺顯。教學時,筆者設計了“用英語講好世界文化——潑水節(jié)”主題演講活動,通過問題鏈“What festival is it? When and where is it celebrated? What activities do people do during the festival? Why do people celebrate it? How do you like this festival? Why?”引導學生了解該節(jié)日的文化歷史,并通過信息整合挖掘該節(jié)日的真正含義,為本單元后面兩個語篇的自主學習做鋪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各國有關潑水節(jié)的文字、圖片和視頻資料,并進行組間交流,最終呈現(xiàn)了新穎獨特的演講內容。學生在文本的深度學習中形成了跨文化意識,學會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作者單位:陳云霞,武漢市黃陂區(qū)前川街第三中學;黃建元,武漢市黃陂區(qū)三里鎮(zhèn)童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