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姝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第二學段的習作教學提出“能夠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感動的內容寫清楚”的基本要求。據(jù)此,筆者認為三年級習作教學要以“寫清楚”為核心目標。
借鑒范例,明晰寫清楚的前提。寫清楚的前提是要細致觀察,全方位積累寫作素材。教學時,筆者先引導學生借鑒例文,歸納細致觀察的具體方法。學生借鑒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初試身手”中的范例二觀察芒果的片段,自主歸納出用眼看、用手摸、用鼻聞、用嘴嘗等方法。接著,筆者結合學生課前完成的觀察記錄單的內容,提煉、補充其他觀察方法,如“用耳聽”“借助工具觀察”等。然后,筆者引導學生聯(lián)系“初試身手”中范例一觀察蝸牛的片段,運用所學的觀察方法,小組合作現(xiàn)場觀察蝸牛,看哪一組運用的觀察方法多,觀察到的細節(jié)多。第一組學生用眼看蝸牛,發(fā)現(xiàn)蝸牛背上的“小房子”,用手摸蝸牛,發(fā)現(xiàn)蝸牛的殼是硬的、身體是軟的;第二組學生用鼻子聞了聞蝸牛前行過程中留下的濕潤的腳印,發(fā)現(xiàn)黏糊糊的腳印有一股淡淡的腥味,再將蝸牛翻個面,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腹部,卻沒有任何發(fā)現(xiàn)。最后,筆者鼓勵學生選用新的觀察方法,再次觀察自己記錄單中先前觀察過的事物,增補新的觀察角度及具體發(fā)現(xiàn),并將觀察所得連起來,寫成一段話。至此,學生明白寫清楚的前提是要細致觀察。
借助課后小練筆,理清寫清楚的具體要求。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教材在閱讀課后安排了小練筆,練筆的重點是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一段話。小練筆引導學生從模仿課文連句成段到調動多重感官形成并列構段,再到選擇不同情境層層推進地寫,逐步掌握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這樣的學習路徑符合三年級學生的習作實際。
如《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后的小練筆要求學生用幾句話寫出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并鏈接了汪曾祺先生的《自報家門》節(jié)選。這次小練筆重在寫清楚某個地方的事物,結構上可以是連續(xù)結構?!督鹕牟莸亍泛蟮男【毠P要求學生把最近觀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個場景寫下來。這指向新的構段方法,學生要調動多重感官、用并列段式寫清楚觀察到的事物或場景?!蹲x不完的大書》后的小練筆要求學生寫出從大自然中讀到的內容。這引導學生試著選擇不同的情境,適當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式,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
交流評改,打磨寫清楚的語言。習作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朗讀的形式在同學之間分享習作,引導學生在讀和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語義不夠清晰、詞句不夠準確和傳神的地方,再通過伙伴互評、自我修正等方式,把語言寫清楚。
如一名學生圍繞“秋天的樹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寫出了如下習作:
看!金黃的銀杏樹葉,火紅的梧桐樹葉,蒼翠的松柏,各種顏色的樹葉在地上鋪了一層,踩上去軟軟的。
讀后,其他學生發(fā)現(xiàn),整段描寫沒有突出“色彩斑斕”的具體樣態(tài),且梧桐樹葉的顏色并不是火紅的,楓葉的顏色才是火紅的。
這名學生根據(jù)其他學生的提示,將原文修改如下:
看!銀杏樹的葉子金黃金黃的,在陽光的映照下發(fā)出耀眼的光芒;楓樹的葉子火紅火紅的,就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松柏在黃葉和紅葉的映襯下顯得更加蒼翠,它們筆直地站著,就像一個個士兵守護著樹林。微風一吹,各種顏色的樹葉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飄落下來,在地上鋪了厚厚一層,踩上去軟軟的,就像踩在一條彩色的地毯上。
經(jīng)過修改,語句就準確、生動了,內容也更豐富了。
(作者單位:鐘祥市石牌鎮(zhèn)賀集小學)
責任編輯? 孫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