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升
商務印書館開了課程教學研究成果出版的先河,對打造民族教育出版品牌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務印書館的出版人懂得思想意識的巨大作用,而書籍是最經濟、最快速啟發(fā)民智的工具。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了大量的介紹西方社會、科技、思想的書籍。其中最著名的是《漢澤世界名著叢書》,這套叢書的出版撫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國民眾,直到今天仍然產生著影響。
商務印書館的初始成功在于編印教科書,然而卻并不僅僅停留在教科書的層面上,還在出版教科書的同時,突出對課程和教學的研究,開了課程教學研究成果出版的先河,出版了大量的課程教學研究的著作。
其1923年出版的程湘帆著《小學課程概論》是我國近現(xiàn)代最早的課程論專著;1925年出版鄭宗海、沈子善譯《設計組織小學課程論》;1928年出版博比特著、張師竹譯《課程》;1931年出版朱智賢編《小學課程研究》;1933年出版孟憲承編《教育概論》,把課程和教學分別作為不同的章節(jié);1934年出版的熊子容著《課程編制原理》分課程之功用、現(xiàn)代課程之領域、現(xiàn)代課程編制、各級學校課程編制四章論述中小學課程;1943年出版的博比特著、熊子容譯《課程編制》將課程和教材作為單獨的部分論述。這些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的出版無疑對打造民族教育出版品牌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務印書館在傳播中華文化上也樹立了品牌。比如1919-1922年編印了323部8548卷共2100冊的《四部叢刊》,編印了《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在編譯所建立的30年中,首家編輯出版了成套的新學制的中小學教科書,出版《漢譯世界名著叢書》《嚴譯名著叢刊》《林譯小說叢書》《大學叢書》等書;編撰出版《辭源》《綜合英漢大辭典》《中國人名大辭典》等工具書;整理影印出版《四部叢書》《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古籍,創(chuàng)辦了《東方雜志》《教育雜志》《婦女雜志》《學生雜志》《小說月報》等十多種期刊,每年出版新書三四百種。1931年商務印書館創(chuàng)業(yè)35年的時候,已累計出書8000余種,成為全國之冠。
“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經營理念,是商務書館成功的最大奧秘。陳原先生在《商務印書館創(chuàng)業(yè)百年隨想》中指出,商務印書館的編譯所集聚了大批學貫中西的能人。商務印書館的輝煌歷史與善用管理人才也是相關的,其中的突出代表是張元濟。張元濟是高明的經營者,他總是不失時機地求得發(fā)展,贏得利益,為商務印書館走向輝煌奠定了基礎。
此外,商務印書館不僅是一個出版社,還設有編譯所、發(fā)行所和印刷所,同時擁有一個收藏豐富的圖書館以及征集了十萬訂戶的“通訊現(xiàn)購處”。新中國成立后,商務商務印書館積極完成公私合營改造,并于1954年遷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開始了新的奮斗歷程。
1958年,全國出版社業(yè)務分工,商務商務印書館承擔了翻譯出版國外哲學社會科學和編纂出版中外語文辭書等出版任務,逐漸形成了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世界名人傳記”為代表的翻譯作品和以《辭源》《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英華大詞典》等中外語文辭書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