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師范學校(酒泉市實驗中學)
群文閱讀教學的有序、有趣、有效開展,離不開議題的提煉、文本的組選以及閱讀的建構(gòu)。當前,盡管群文閱讀對高中語文教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低效的群文閱讀教學現(xiàn)象卻并不鮮見。 如,提煉的議題僵化、淺表,組選的文本散亂、無序,建構(gòu)的閱讀無趣、低效等。鑒于此,教師應進一步在議題選擇方面狠下功夫, 在文本組選方面多花心思,在閱讀建構(gòu)方面巧做文章,讓議題趨于開放化,讓文本趨于整體化,讓閱讀趨于結(jié)構(gòu)化。
議題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焦點,是組選文本的方向[1]。為了避免出現(xiàn)議題僵化、淺表的現(xiàn)象,教師應提煉具有可議性、目標性、探究性和生成性的開放化議題。 人文主題、日常話題等都可成為開放化的議題。
教材之中不僅包含著豐富的語言知識,而且蘊含著多元的人文知識。教師可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識的基礎上,從中提煉開放化的人文主題,并將其作為群文閱讀的議題。
例如,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的三篇戲劇作品《竇娥冤(節(jié)選)》《雷雨(節(jié)選)》《哈姆萊特(節(jié)選)》都生動展現(xiàn)了主人公的悲情遭遇, 表現(xiàn)了作者對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社會現(xiàn)實的不同理解。但是,在諸多不同之中,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人文主題——悲情意蘊。 圍繞該人文主題,教師可提煉一些群文閱讀教學的開放化議題,如,“心懷悲憫,堅守良知”“鄙棄丑惡,追求正義”等。
議題“心懷悲憫,堅守良知”不僅能夠?qū)⒈締卧械娜獞騽∽髌肪o密銜接、關聯(lián)在一起,而且具有可議性、目標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劇中的哪些人物心懷悲憫?他們?nèi)绾螆允亓贾??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心懷悲憫?怎樣堅守良知……以開放的人文主題為議題,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活躍,能夠讓學生理解、傳承、弘揚人文知識。同樣,議題“鄙棄丑惡,追求正義”也是開放的人文主題,能夠讓學生在廣泛議論、深度探究、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辨識丑惡的能力,以及鄙棄丑惡、追求正義的高尚品格。
在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往往會圍繞某個話題展開。 在彼此溝通、深入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會產(chǎn)生知識的交融、思維的碰撞、感情的升華等。 這些開放的日常話題也可作為群文閱讀教學中的一項議題。
“創(chuàng)新”是民族發(fā)展、社會進步的驅(qū)動力,也是各行各業(yè)熱議的一個話題。 面對新的病毒與疾病,醫(yī)生應通過創(chuàng)新,找到有效消滅病毒、治愈疾病的途徑;面對人類的新需求,企業(yè)應通過創(chuàng)新,設計、生產(chǎn)能夠滿足人類新需求的新產(chǎn)品。 以“創(chuàng)新的雙翼:好奇心與想象力”這一開放的話題為議題,教師可將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三單元的四篇課文《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中國建筑的特征》《說“木葉”》融合在一起,開展一次群文閱讀。
這四篇課文的內(nèi)容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且都展現(xiàn)了不同科學領域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 以開放的議題“創(chuàng)新的雙翼:好奇心與想象力”為導向,學生就會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閱讀群文。 如:屠呦呦、加來道雄、梁思成、林耿對什么比較好奇? 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他們巨大的創(chuàng)新成果又是什么?該議題可議論、有目標、能探究、易生成,能夠引領學生向“創(chuàng)新”的深處挺進。
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開放性問題。 為了引領學生更為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將這些開放性的問題,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的一種議題。例如,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chǎn)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相關資料的現(xiàn)實需求。 但是,他們的這種需求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滿足,并且會因使用手機、電腦等網(wǎng)絡終端,而與父母家人發(fā)生矛盾,產(chǎn)生爭執(zhí)。在學習過程中,究竟能不能使用手機、電腦等網(wǎng)絡終端查閱資料,以及解決學習中的相關問題等,成為了高中生普遍面臨的一個開放性問題。
基于這些問題,教師將“如何用好網(wǎng)絡這把雙刃劍”作為議題,組織學生以群文閱讀的形式,深度閱讀《不同媒介的語言特征與網(wǎng)絡語言的發(fā)展》《傳播媒介變遷的社會影響》《涵養(yǎng)媒介素質(zhì),才有最美和聲》三篇課文。 圍繞“如何用好網(wǎng)絡這把雙刃劍”這個開放的問題,學生不僅對這三篇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通透的理解,而且對網(wǎng)絡的利與弊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同時,學生也深深地懂得了父母因手機、電腦等網(wǎng)絡終端的使用,而與孩子發(fā)生矛盾、沖突、爭執(zhí)的原因,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沉迷網(wǎng)絡,耽誤學習。在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之后,學生也就能夠合理、適度地使用手機、電腦等網(wǎng)絡終端。
組文是群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2]。 盡管群文閱讀中的文本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但是這些文本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縱橫交錯的聯(lián)系。 依托“聚焦議題、互補內(nèi)容與鉤織關系”等策略,教師可理清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并基于這些聯(lián)系,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整體化。
議題是教師選文、組文的主要依據(jù)、基本方向。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聚焦議題,著眼教材之中,放眼教材之外,海選一些與議題相關的文本,據(jù)此為進一步精選文本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第二單元為例,教師以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睘樽h題,組織開展了一次群文閱讀教學。 圍繞該議題,在選文、組文過程中,教師不僅著眼教材,選擇了本單元的《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包身工》《荷花淀》 四篇課文,還放眼教材之外,選擇了林語堂的《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以及周作人的《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兩篇文章。
海選文本是精選文本的前提與基礎。在本次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海選的這些文本不僅緊扣議題,彼此之間也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但是,如果教師圍繞議題所選擇的文本內(nèi)容過多,那么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學生也就無法順利、圓滿地完成各項群文閱讀教學的任務。 因此,精選文本也就勢在必行。
在精選文本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時間,還要充分考慮文本在內(nèi)容方面的互補性。 依托在內(nèi)容方面具有互補性的文本,能夠讓學生從更廣的視角、更深的層次理解議題。
仍然是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睘樽h題的群文閱讀教學為例,本著互補內(nèi)容的原則,教師對從教材內(nèi)外海選的文本進行了精選。《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兩篇文本,都寄托了作者對烈士犧牲的深切哀痛,表達對正義力量的堅定信心?!栋砉ぁ愤@篇文本則深刻揭示了舊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逗苫ǖ怼愤@篇文本則生動描繪了革命斗爭的場景,謳歌了革命志士的高貴品質(zhì)與人民群眾的奮斗精神。林語堂的《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以及周作人的《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也重在寄托對革命烈士的深切哀痛。 因此,從互補內(nèi)容的視角,教師將《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和《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四篇文本,作為本次群文閱讀的選文。
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和林語堂的《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 能夠引領學生從不同的視角理解劉和珍君被迫害的過程,能夠在文本內(nèi)容方面形成一種互補;《為了忘卻的記念》這篇文本,盡管與劉和珍君無關,但是也在謳歌像劉和珍君一樣的革命烈士。因此,在選文內(nèi)容方面,也能夠形成一種互補,讓學生認識、了解不同革命烈士的共同革命信念、革命情懷等。
為了設計主題鮮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的群文閱讀教學任務,教師必須要理順所選文本之間的關系。之后,以文本之間的關系為中軸線,教師就能夠科學、合理、巧妙、恰當?shù)卦O計群文閱讀教學任務。
還是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睘樽h題的群文閱讀教學為例, 在設計群文閱讀教學的任務之前,教師在深度閱讀《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和《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四篇文本的基礎上,縱橫交錯、脈絡清晰地鉤織了四篇文本之間的關系。如:從橫向來看,《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兩篇文本,其作者都是魯迅,且都體現(xiàn)了魯迅文章真與誠的鮮明特色。 從縱向來看,兩篇文章所刻畫的革命人物形象卻是不同的, 分別是劉和珍與左翼五烈士。 從橫向來看,《記念劉和珍君》《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三篇文章,都與劉和珍相關。從縱向來看,其作者、寫作風格又迥然不同……
以縱橫對比為契機,教師逐漸清晰鉤織、理順了文本之間的關系,為進一步設計群文閱讀教學任務,起到了鋪路架橋的作用。 同時,因為教師所設計的群文閱讀任務之間密切相關,所以通過完成群文閱讀任務,學生也能夠更為清晰、透徹地理解文本之間的關系,能夠從淺表化閱讀走向深層次閱讀。
提煉議題、 組選文本都是群文閱讀教學的前奏或鋪墊。 結(jié)構(gòu)化閱讀才是群文閱讀教學的主體環(huán)節(jié)[3]。 關聯(lián)、遷移、重構(gòu)是結(jié)構(gòu)化閱讀的有效方法。通過結(jié)構(gòu)化閱讀,學生能夠逐漸將幾篇貌似獨立的文本緊密地關聯(lián)在一起,從觀察一棵樹木走向欣賞一片森林。
關聯(lián)閱讀是結(jié)構(gòu)化閱讀的一種基本方法。通過關聯(lián)閱讀,學生不僅能夠深度理解每一篇文本的主旨大意與思想內(nèi)涵,而且能夠逐漸理清文本之間的異同之處。 在求同與存異之中,學生對議題的理解也就會更加通透。
在關聯(lián)閱讀《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兩篇文章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篇文章在體裁方面都屬于回憶性散文, 在內(nèi)容方面都是為了紀念犧牲的進步青年。但是,在寫作手法和語言表達方面,卻有所不同。如:盡管兩篇文章都運用了記敘、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的表達方式,但是前者以抒情為主,后者以記敘為主。在語言風格方面,前者語言犀利激烈、抑揚頓挫、大起大落,后者語言凝練樸實、含蓄深沉、隱晦曲折。
在關聯(lián)閱讀、求同存異的過程中,兩篇原本相對獨立的文章,逐漸融為一體,讓學生對不同革命烈士、不同進步青年所具有的相同革命品質(zhì),有了更為立體化、清晰化的認識與理解, 群文閱讀的過程也從碎片化逐漸走向了結(jié)構(gòu)化。
閱讀教學之目的不僅在于授之以魚, 還在于授之以漁。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啟迪、引領學生梳理、歸納、總結(jié)一些科學、合理、有效的閱讀方法,并鼓勵學生將這些閱讀方法遷移到新的閱讀任務之中, 以此內(nèi)化方法,提升能力。
通過關聯(lián)閱讀《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兩篇文章,學生不僅能夠?qū)善恼碌漠愅幱懈鼮榍逦?、細致的認識與理解,而且能夠逐漸掌握對比閱讀法、跳讀法、尋讀法等閱讀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鼓勵學生運用這些閱讀方法,或自主或合作閱讀本次群文閱讀的其他選文。如此,既能夠提升學生閱讀群文的效益,還能夠發(fā)展學生閱讀群文的能力。同時,在遷移閱讀、內(nèi)化方法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從宏觀層面與整體上分析、理解每一篇文章的主旨大意與思想內(nèi)涵。
遷移閱讀并不是一種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 盡管學生運用的閱讀方法相同或相近,但是其閱讀對象、閱讀內(nèi)容卻是千差萬別。因此,在遷移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為準確、靈活、自如地運用相關閱讀方法,并在不知不覺之中將各種閱讀方法逐漸內(nèi)化為自己的一種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
有效的群文閱讀需要推倒豎在單個文本之間的壁壘,打通各個文本之間的關系,對文本進行整合、重構(gòu),讓學生逐漸達成同樣的閱讀目標,構(gòu)建同樣的知識體系,升華同樣的閱讀主題。
例如,在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睘樽h題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啟迪、引領學生橫向?qū)Ρ葎⒑驼?、白莽、柔石等進步青年的形象特點。 通過對比,學生發(fā)現(xiàn):劉和珍熱愛祖國、熱愛真理、和藹善良,具有斗爭精神與社會責任等;白莽熱衷于革命文藝工作,富有才華、性格直率;柔石具有剛正不阿、忠誠善良的性格特點。 如此,魯迅筆下不同進步青年的個性,在學生的腦海之中變得愈發(fā)清晰,學生對本次群文閱讀的議題也有了一種更為深刻的理解,并且會情不自禁地將議題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升華為自己的一種優(yōu)秀品質(zhì)。
劉和珍、白莽、柔石等,原本是不同文本中的不同人物角色,但是通過深度整合、巧妙重構(gòu),讓這些人物角色走上了同一個“舞臺”,走進了同一篇“文本”。 這樣的整合、重構(gòu),將學生引領到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能夠從整體視角、宏觀層面,深度理解文本內(nèi)容,真切體會文本情感,將議題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以開放化的議題為焦點, 以整體化的文本為載體,以結(jié)構(gòu)化的閱讀為推手,群文閱讀教學就會走出“議題僵化、淺表,組文散亂、無序,閱讀無趣、低效”等現(xiàn)實困境,群文閱讀教學的效益就會穩(wěn)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視域就會從單篇走向多篇,學生的觀察視角就會從單篇文本這一棵樹木轉(zhuǎn)向多篇文本那一片森林。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有厚度、有深度、有高度地閱讀群文,學生的閱讀視野就會更加開闊,語言知識就會更加厚實,文化品格就會更加優(yōu)秀,精神世界就會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