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 程慧琳 呂艷
1安陽市人民醫(yī)院心內科 455000;2安陽市人民醫(yī)院介入科 455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肌細胞長時間缺血缺氧而引起缺血性心肌壞死〔1〕。AMI患者發(fā)病緊急,且死亡率較高,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2〕。介入手術是目前治療AMI常用的手段,但術后為了預防穿刺點出血,需要對患肢進行制動,而長時間的制動會引起肢體腫脹、麻木、疼痛等不良反應,增加患者術后軀體癥狀,影響患者術后睡眠質量,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3〕。研究指出〔4〕,介入術后盡早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指導能有效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緩解制動引起的肢體腫脹及疼痛等癥狀。介入術后為了預防穿刺點出血,需要采用止血器對患肢進行壓迫止血,而壓迫器壓迫力度過小并不能達到止血的效果,而壓迫力度過大增會增加患肢并發(fā)癥,因此介入術后止血器有計劃的減壓對預防穿刺點再次出血及降低壓迫引起的肢體腫脹、疼痛及麻木等并發(fā)癥具有重要的意義〔5-6〕。本研究為了能更好地預防AMI介入術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在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的同時對患者實施計劃減壓,以確?;贾g后能獲得有效減壓,提高患肢舒適性,降低介入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間安陽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AMI行介入術患者116例,納入標準:①患者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AMI;②患者符合介入手術治療指征,即單支冠狀動脈狹窄>75%;③患者術后無意識障礙、精神障礙、交流障礙及語言溝通障礙;④患者術后采用旋壓式止血器止血;⑤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愿意積極配合。排除標準:①術前凝血功能障礙或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②入組前三個月內有出血史者;③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者;④術后使用替羅非班等強效抗凝藥物者。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8例,觀察組:男32例,女26例;年齡47~75歲,平均(56.22±4.12)歲;文化程度:初中或小學22例,高中/中專22例,大專或以上14例;對照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46~75歲,平均(56.32±4.52)歲;文化程度:初中或小學21例,高中/中專21例,大?;蛞陨?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術前重點進行健康教育,圍繞介入術向患者解釋和說明相關知識,包括手術方式、術前準備、圍術期注意事項等。術后實施常規(guī)減壓護理,手術側腕關節(jié)需要12 h制動,2 h減壓1次,術后第2天查房時將止血器拆除即可。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計劃減壓聯(lián)合術肢功能鍛煉,具體如下:①計劃減壓。術前對患者行介入術常規(guī)宣教,宣教內容與對照組一致。術后為患者實施計劃減壓方案,將患者送回病房之后1 h開始第一次減壓,減壓0.5圈,之后每2 h減壓0.5圈,共減壓3次。術后12 h,將止血器拆除,帶領患者進行手術側肢體鍛煉,鍛煉時要避免手腕用力。②術肢功能鍛煉:由參與過肢體功能鍛煉相關培訓的??曝熑巫o士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患者首次減壓前30 min進行1次功能鍛煉,減壓后2 h 再進行1次功能鍛煉,術后6 h、術后12 h分別各進行1次功能鍛煉,每次鍛煉時間為3~5 min,具體內容如下:第1步:患者取半臥位,雙手五指屈曲相對,然后放開,盡量伸直,共進行20次屈伸動作;第2步:患者取半臥位進行彈指活動,用左手手拇指依次擠壓右手五指指尖,然后迅速有力彈出伸直,完畢后再換手進行相同動作,一壓一彈共進行20次;第3步:雙手握拳,指導患者從小拇指開始依次伸開,直至雙手五指伸直,然而從大拇指開始依次彎曲,往復循環(huán)20次;第4步:患者手臂伸直,手心朝上行屈伸肘運動,活動至最大限度,共進行20次運動。
由兩組經(jīng)統(tǒng)一培訓的責任護士負責記錄兩組患者術后2 h、6 h、12 h、24 h術肢腫脹發(fā)生率、肢體麻木發(fā)生率及出血率情況,比較兩組疼痛感評分、舒適度評分、患者睡眠質量及患者滿意度情況。①取患肢與健側肢體同位置3個不同部位,采用軟皮尺測量兩側肢體同一位置,若患側肢體周長超過健側肢體5%則視為肢體腫脹。②肢體麻木是指患肢對外界刺激失去知覺。③出血是指穿刺點滲血直徑>2 cm。④疼痛感評分采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7〕進行評價,量表包含6個表情,從微笑至哭泣,讓患者根據(jù)自身感覺選一張最能代表自我感受的圖片,量表包括0~10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疼痛感越明顯。⑤舒適度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進行評價,總評分0~10分,評分越高說明舒適度越明顯。⑥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8〕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7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0~4分,總評分0~28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失眠越嚴重。量表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12,信度系數(shù)為0.869,量表信效度理想。⑦滿意度:采用《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9〕進行評價,問卷從住院環(huán)境、醫(yī)療費用、入院服務、專科護理、醫(yī)療膳食、醫(yī)患溝通、患者忠誠及總體滿意度等8個維度,合計28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1~4分,將所有條目相加獲得粗分,將粗分轉化為百分制(0~100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滿意度越高。
觀察組術后2 h、6 h、12 h、24 h術肢腫脹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2 h、6 h、12 h、24 h術肢腫脹發(fā)生率比較〔n(%)〕
觀察組術后2 h、6 h、12 h、24 h肢體麻木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術后2 h、6 h、12 h、24 h出血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2 h、6 h、12 h、24 h出血發(fā)生率比較〔n(%)〕
觀察組干預24 h后VAS評分、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舒適度評分及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疼痛評分、睡眠質量、舒適度評分及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AMI介入手術會對手腕關節(jié)部位產(chǎn)生機械壓迫,導致手術側肢體遠端靜脈無法正?;亓?,血壓升高進而引發(fā)腫脹〔10〕。為了預防及緩解肢體腫脹,需要在介入術后為患者及時進行減壓干預,使血管內血壓能恢復正常狀態(tài),改善患者血流〔11〕。加壓治療需要使用到螺旋式橈動脈壓迫止血器,使用方法是用粘貼扣帶水平方向固定在手術側手腕上,將旋轉帽向下旋轉,直到柔軟面按壓在橈動脈穿刺點位置〔12〕。但是術后包扎止血并沒有嚴格的操作標準,操作者都是結合經(jīng)驗來確定包扎時的壓迫力度,并沒有考慮到不同患者情況的差異,這就加大了術后腫脹、麻木、疼痛及手術側肢體血管閉塞等術后并發(fā)癥的風險,增加了患者術后的痛苦,甚至會影響術后康復效果〔13〕。在本次研究中,為患者使用了旋壓式止血器進行橈動脈止血,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術后減壓,而觀察組患者接受術后計劃減壓聯(lián)合肢體功能鍛煉,從結果中可以看到,觀察組術后2 h、6 h、12 h、24 h術肢腫脹發(fā)生率、肢體麻木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計劃減壓聯(lián)合術肢鍛煉方案可預防AMI介入術后肢體腫脹及麻木。這一結果提示,術后早期進行有計劃壓力調整及術肢功能鍛煉有助于緩解患者術后肢體腫脹及麻木的問題〔14〕。術后康復鍛煉在預防肢體腫脹方面也獲得良好的效果,其原理是肢體功能鍛煉的范圍是手指和前臂的肌肉鍛煉,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預防術后水腫的情況或者是緩解水腫的程度〔15〕。因此在術后對患者實施計劃減壓的同時配合肢體鍛煉能最大限度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改善患者預后。
術后穿刺點出血是AMI患者介入治療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介入術后再出血不僅影響患者治療效果,而且會增加患者痛苦及醫(yī)療糾紛,積極預防介入術后穿刺點出血將有助于減輕AMI患者治療痛苦,提高患者介入治療滿意度。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出血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計劃減壓聯(lián)合術肢鍛煉方案可預防AMI介入術后再出血。本次研究中納入的患者均具有正常的凝血功能,觀察組止血效果更好,是由于術后1 h就開始實施減壓方案。另外,觀察組術后12 h就去除了止血器,但是對照組術后24 h才去除止血器,說明術后1 h開始減壓處理極大地提高了止血效果,并且12 h去除止血器并不會增加術后出血的風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16〕。
手術后疼痛是外科手術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但是由于患者對疼痛的耐受能力不同,疼痛對患者康復的影響性也不同,因此,手術后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十分必要〔17〕。AMI介入術后水腫可對橈神經(jīng)和正中神經(jīng)產(chǎn)生壓迫并引起手術側手指麻木和疼痛的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24 h疼痛感評分及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而觀察組舒適度評分及患者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計劃減壓聯(lián)合術肢鍛煉能有效改善患者術后疼痛感,提高患者術后舒適度。這是因為計劃減壓能減輕患肢術后水腫程度,因此對神經(jīng)的壓迫程度較弱,疼痛感也較輕〔18〕。另外,配合術肢鍛煉能夠幫助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感受,所以患者的術后疼痛得到了有效改善,也促進了術后康復〔19-20〕。
計劃減壓聯(lián)合術肢鍛煉方案可有效預防AMI介入術患者術后肢體腫脹、肢體麻木及出血發(fā)生率,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適度,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然而,本研究納入對象數(shù)量較少,加之取樣范圍均源于本院,樣本取樣范圍狹窄,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日后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取樣范圍,提高研究科學性。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