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珍 倪瑞婕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yī)院 200433
惡性腫瘤是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醫(yī)院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給予腫瘤患者全身心的輔助護理,這就給腫瘤科護士的護理工作開展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1-2〕。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是提高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培養(yǎng)優(yōu)秀護理隊伍的重要途徑〔3〕。傳統的通過帶教老師一對一指導的培訓教學方法雖然方便簡單,但是其效率低下,需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效果不理想,不適宜臨床實行〔4〕。分階段系統化教學模式作為一種隨著現代化教育不斷發(fā)展而出現的教學方法,采用分階段、系統化的教學計劃表,教學過程完全遵循計劃執(zhí)行,并且結合“1+1”專人的指導教學,能夠幫助護理人員迅速準確地了解腫瘤科的護理工作模式、腫瘤相關專業(yè)知識與腫瘤患者的一般護理〔5〕。柯式模型又被叫作四級培訓評估模型,是從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和成果層四個方面來進行教學效果評估的方式,近年來在教育、醫(yī)療行業(yè)應用廣泛,為臨床使用中可操作性最高的培訓評估模型之一。目前關于基于柯式模型的分階段系統化教學模式在規(guī)培護士中的應用效果還未在臨床上達成統一定論,故本研究以本醫(yī)院腫瘤科規(guī)培護士為研究對象,探討該教學模式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yī)院腫瘤科接受傳統教學模式培訓的30位護士作為對照組,再選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接受基于柯式模型的分階段系統化教學模式培訓的30位腫瘤科護士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已獲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②在腫瘤科進行護理工作至少 1年;③已了解研究相關事項,自愿參與。排除標準:休假未在崗的護理人員。觀察組男1例,女29例;年齡21歲,平均21.1歲;學歷:大專29名,本科1名。對照組年齡男4例,女26例;年齡21歲,平均21.1歲;學歷:大專27名,本科3名。兩組護士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護士接受傳統的帶教模式,首先護士們一起上課,課程內容包括腫瘤科常規(guī)護理程序,再接受臨床帶教,以“1+1”的教學模式進行,即由臨床帶教老師和腫瘤科醫(yī)生共同帶教,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①培訓開始后的第1周,腫瘤科護士在一旁仔細觀看帶教老師與醫(yī)生在臨床護理時的配合,做好記錄;②培訓第2周期間,護士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與腫瘤科的臨床醫(yī)生進行簡單的護理配合;③培訓的第3周至第4周,護士嘗試獨立與醫(yī)生配合,帶教老師在一旁督導,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指正,并在培訓結束時對護士進行理論及操作考核。觀察組護士接受基于柯式模型的分階段系統化教學模式,參考分階段系統化教學相關資料及文獻,結合腫瘤科護士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計劃。分階段系統化教學模式培訓可以分成4個階段,每個階段持續(xù)時間為1 w。第一階段:基礎知識培訓,腫瘤科護士通過角色扮演(主要角色為護士、醫(yī)生和患者)、微課堂和視頻等學習方法了解以下內容:①化療藥物的具體種類和使用方式;②職業(yè)防護方法(如化療藥物外滲的應急處置);③腫瘤科患者的心理護理;④癌痛的護理辦法;⑤腫瘤科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評價與飲食護理;⑥腫瘤科患者的臨終護理;⑦化療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情況時的護理;⑧常見惡性腫瘤(如肺癌、乳腺癌、大腸癌等)患者的護理。第二階段:觀察與模擬,帶教老師通過帶著護士參觀臨床的各類器械設備,使其更直觀全面地了解腫瘤科的相關設備和材料等。接著進入示教階段,帶教老師向護士示范規(guī)范的配合腫瘤科醫(yī)生進行診療的流程,以提升護士對接診的流程和腫瘤科物品器械的掌握程度,改善與患者交流的技巧。根據腫瘤科常見的問題,自定義臨床護理情景案例,使護士圍繞情景進行思考,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展開討論,進行角色扮演,醫(yī)生由帶教老師扮演,患者與配合護士由兩名參與培訓的護士分別扮演。過程中反復練習器械物品的準備、擺放與傳遞,直至熟練掌握。帶教老師在情景模擬的過程中記錄護士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并圍繞問題開展討論,進行詳細講解,以達到鞏固和復習的作用。第三階段:臨床實踐,護士獨立參與與醫(yī)生的診療配合、與患者的交流溝通,如果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應及時向帶教老師提問。第四階段:考核總結,運用柯氏模型,從反應、學習、行為、結果四個方面評價腫瘤科護士的職業(yè)形象和行為規(guī)范:①反應:評價參與培訓的護士對此次培訓的滿意度,包括對帶教老師、訓練課程、器械設備、學習方式、學習內容以及自身學習收獲等方面。在培訓前1周,向護士分發(fā)培訓需求調查表,并按照需求調整培訓的具體內容及課程安排,受訓護士在每天培訓結束時需寫反思日記,總結經驗,并反思不足。②學習:測定受訓護士在培訓中的學習獲得程度,其中包括對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情況、護士的專業(yè)形象以及行為規(guī)范等。③行為:評估受訓護士的知識運用程度,由受訓護士的帶教老師觀察護士在培訓后有無行為改變,以及是否將訓練中所學的知識運用于日常護理工作中,并通過評估中發(fā)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調整崗位培訓內容。④結果:判斷培訓是否能給醫(yī)院帶來具體而直接的貢獻,記錄培訓所帶來的效益。指導腫瘤科住院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表的填寫,以對受訓護士進行結果方面的評價,并根據評價的結果,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處,由腫瘤科護士長組織對受訓護士進行再次培訓、考評以及滿意度的調查,不斷改進培訓的質量,以提高腫瘤科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升護理服務的質量。
1.3.1兩組護士對教學方法的評價比較 培訓3個月后,通過本院自制問卷,記錄兩組護士對培訓的滿意度,主要包括以下項目:提升學習興趣、改善醫(yī)護患溝通技巧、培養(yǎng)護理思維、規(guī)范護理操作、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和提高崗位勝任力,每個項目的總分為10分,分數越高代表護士對此項的評價越好。
1.3.2兩組護士對癌癥相關并發(fā)癥知識得分比較 培訓3個月后,通過本院自制的知識問卷,記錄兩組護士對癌癥相關并發(fā)癥的基本概念、臨床表現、危險因素、風險評估、基本預防、物理預防以及藥物預防方面進行考核,每項總分為10分,得分越高代表護士對此項并發(fā)癥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越好。
1.3.3兩組護士培訓前后的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得分比較 培訓前和培訓3個月后,采用本院自制的考核試卷分別于培訓前后對兩組護士進行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考核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護士理論越熟練、實踐水平越高。
1.3.4帶教老師對兩組護士的評價 培訓3個月后,由帶教老師對兩組護士在護理技術、專業(yè)知識、工作態(tài)度、溝通交流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分,每個考核項目的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帶教老師對護士在此方面的評價越高。
1.3.5患者對兩組護士的評價 培訓3個月后,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記錄住院患者對兩組護士在工作責任心、儀表行為、服務質量和安全意識的滿意程度,并進行比較。
觀察組的腫瘤科護士對于教學培訓在提升學習興趣、改善醫(yī)護患溝通技巧、培養(yǎng)護理思維、規(guī)范護理操作、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和提高崗位勝任力等方面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對比(分,
觀察組的腫瘤科護士對于癌癥相關并發(fā)癥的基本概念等方面的知識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對癌癥相關并發(fā)癥知識得分比較(分,
培訓前,兩組護士的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得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經過4周的培訓,所有護士的考核得分均明顯上升,且觀察組護士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分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培訓前后的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得分比較(分,
帶教老師對觀察組在護理技術等方面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帶教老師對兩組護士的評價(分,
患者對觀察組護士在安全意識等方面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患者對兩組護士的評價〔n(%)〕
腫瘤科作為現代醫(yī)院里一個相對獨立的科室,涉及腫瘤類型比較多,患者不僅需承受腫瘤治療帶來的難以忍受的不良反應,還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6〕。腫瘤科護士作為護理的主力,如何使患者的身心得到較好照料是他們工作的關鍵課題〔7〕。規(guī)范化培訓可以顯著提升腫瘤科護士的護理技能和溝通能力,從而使其更好地服務患者〔8〕。本研究發(fā)現,觀察組護士對于培訓在提升學習興趣、改善醫(yī)護患溝通技巧、培養(yǎng)護理思維、規(guī)范護理操作、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和提高崗位勝任力等方面的評價均高于對照組。分析本研究結果變化原因,可能是由于傳統的培訓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中心,不夠系統、規(guī)范,培訓內容、教學目標均不明確,且較枯燥,不能提升受訓人員的學習積極性,以至于教學效果較差〔9〕。而觀察組中基于柯式模型的分階段系統化教學模式將培訓時間分為4個階段,從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和成果層這4個不同層面評估護士的綜合能力以及帶教導師和患者對其的滿意度,從而制訂出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使帶教老師和受訓護士可以了解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和目標,老師根據教學表分階段進行教學,有利于系統全面地對護士進行培訓〔10-11〕。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士對癌癥相關并發(fā)癥的基本概念、臨床表現、危險因素、風險評估、基本預防、物理預防和藥物預防等方面的知識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培訓后所有護士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分數均明顯上升,且觀察組分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分析本研究的結果,可能是由于基于柯式模型的分階段系統化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提高了癌癥相關并發(fā)癥的認知度,同時通過觀摩、角色扮演和臨床實踐等方法讓護士參與其中,提高了他們對于護理工作的興趣和熱情,進一步提高了她們的積極性。既往研究顯示,分階段系統化教學模式可以提高護士的工作信心〔12-13〕。結合本研究結果,說明臨床可以采用基于柯式模型的分階段系統化教學模式提高護士對疾病的認知度。本研究還發(fā)現,帶教老師對觀察組護理技術、專業(yè)知識、工作態(tài)度、溝通交流和健康教育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觀察組責任心、儀表行為、服務質量和安全意識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赡苁怯捎诨诳率侥P偷姆蛛A段系統化教學模式通過有條理、目的明確的教學方法,提高了護士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了實習護士的專業(yè)能力、社交能力及職業(yè)能力〔14-15〕。本研究與其結果類似,可能是因為該方法使得腫瘤科護士的護理能力、與病患的交流技巧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從而增加了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給醫(yī)院帶來直接利益,提示臨床分階段系統化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對于腫瘤科護士的培訓效果,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綜上可得,在腫瘤科的規(guī)范化培訓護士中,基于柯式模型的分階段系統化教學模式能夠調動受訓護士學習的熱情,明顯改善其學習效果,豐富理論知識基礎,提升??谱o理操作的技能水平,進而提升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給醫(yī)院帶來效益,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如納入樣本數量較小,可能產生誤差,影響結果,未來還需增多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研究。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