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平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直接影響獲取知識的質(zhì)與量。那么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呢?
一、提倡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這一步中教師提前出示預習目標,使學生的預習有目的地進行,使預習行之有效。學生通過認真預習可以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是字的音形義不會,還是無法理解片段的意思。學生在預習時對于不懂的字詞,可以在課前利用工具書查詢學習。如此一來,課堂教學便事半功倍。同時,學生也能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文章的中心,領(lǐng)會全文的重點所在,掌握文章的重點知識。讓學生逐步學會學習的方法,掌握自我閱讀的本領(lǐng),把注意力放在閱讀的體會和理解中,這樣的方式會使學生學會閱讀,積極閱讀。
二、力求抓主抓重,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能力
閱讀時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實現(xiàn)由淺入深的轉(zhuǎn)化。英國詩人律治曾把讀者分為四類:第一類好比計時的沙漏,注進去,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第二類好像海綿,什么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臟了些;第三類像濾豆?jié){的布袋,豆?jié){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類像開掘?qū)毷目喙ぃ训V渣甩一邊,只要純凈的寶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三、督促課后復習,加深學生的記憶能力
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睆闹锌梢钥闯稣n后復習的重要性。通過課前、課間、課后三步反復閱讀,學生才能真正對文章的意義進一步理解,學生只有加深記憶,了解自己對文章的掌握情況,知道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和疏漏的地方,才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而對知識難點、容易忘記的知識點進行課后復習,能夠使學生及時加以鞏固,加深印象,增強理解,那么在下次的學習中就會得心應(yīng)手,從而更好地學習。
四、鼓勵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是提高學生各項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擴大閱讀量,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這個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學會博覽和精讀。博覽就是廣泛地看書,目的是針對書的內(nèi)容作一般了解,以發(fā)現(xiàn)書內(nèi)精華的部分。精讀時,要“細嚼慢咽”,要多動腦筋,要反反復復地讀,精讀過的書,要做到:一懂,就是對書的基本內(nèi)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二記,就是要記住所理解的內(nèi)容;三會,就是會運用這些理解了的知識;四熟,就是能熟練地將從書本內(nèi)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或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