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及素質教育的推進下,學校越來越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在此背景下,體育教師同樣要尋找滲透德育的教學方法,以期幫助小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是非觀。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所表現的特點、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等,將德育滲透體育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
一、整合資源,陶冶學生情操
對于小學體育教師而言,身上不但肩負教書育人的使命,同時還需要通過體育教學幫助學生錘煉意志力,促進學生多元發(fā)展。在體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德育通過靈活、合理、科學的方法滲透課堂方方面面,以便真正實現體育和德育之間的互相融合。例如,在體育課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本身的特點、身體素質等開展體育項目競賽,競賽的方式可以是個人比賽、小組比賽、或者是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競賽。在競賽中,小學生不但能夠產生對體育競賽的激情,同時還能夠在團隊比賽的過程中感受到團隊協(xié)作的好處,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另外,在小學體育教學課程中,教師還可以整合互聯(lián)網資源,將所收集的信息上傳給學生家長和學生觀看,這樣既能夠加強家校之間的交流合作,又能夠讓學生通過視頻學習規(guī)范日常行為。如可以給學生觀看女排精神的勵志故事、乒乓球外交事件等,通過挖掘各種資源,可以讓學生體會蘊藏體育精神的榜樣人物。學生在觀看相關的視頻后,能夠感受視頻資源中的正能量,他們的內心也會產生對榜樣人物的崇拜之情,進而積極投入到體育課程學習當中,提高體育教學效率。
二、以身作則,提高德育效果
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具體化的教學形式來引導學生接受德育,其中最直觀也最具有影響力的則是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既是自己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同時也是自己崇拜的人。身為小學體育教師,我們不但需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專業(yè)的體育技能,同時還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在教學中,少不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假若能夠以得體的言行、正確的行為出現在學生面前,自然能夠達到進行德育和體育教育的雙重目的。對于不同階段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特點和身體素質等都存在差異,身為教師在實施德育的過程,就需要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施行因材施教。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應當避免過多的說教,如果一直進行說教,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對于此階段學生,教師應當更注重通過游戲或者競賽來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這不僅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還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團隊意識。
三、多元評價,促進學生成長
教學評價是小學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各種表現,教師都需要給予公平公正的評價。因小學生年紀小,渴望得到表揚,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因對學生進行全方面觀察,及時發(fā)現他們身上具備的閃光點,并給予正面評價,這對學生來說不僅是鼓勵和肯定,同時還能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意多元化評價語言,簡單枯燥的評價會讓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不以為意。除了教師本身可以對學生開展評價外,教師還可以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如在體育練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同組的小伙伴進行評價,因為是在小組內進行練習,小組成員可能更容易發(fā)現同學動作是否到位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學生也可以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共同進步,通過不斷練習,學生的體育技能則會突飛猛進。要注意的是,學生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仔細聆聽,當發(fā)現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客觀、評價態(tài)度不積極時,教師應給予正確引導。
總而言之,將德育滲透小學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利于小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和道德觀形成,根據教學經驗,筆者提出整合資源、以身作則、多元評價這三個策略,希望這三個策略對將德育融入小學體育教學課堂有積極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