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糖調節(jié)受損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非常高, 但是具有可預防性特點[1]。結合臨床經驗, 多采用飲食調節(jié)等生活干預, 但是效果差強人意[2]。中醫(yī)中糖調節(jié)受損屬“脾癉”范疇、“未病”階段, 遵“治未病”原則可以積極防治疾病[3]。本文就健胰方加減輔助治療糖調節(jié)受損患者的價值進行研究,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8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糖調節(jié)受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知情同意, 具備配合能力[4];②倫理委員會批準;③患者依從性良好;④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心肝腎功能疾病患者;②惡性腫瘤患者[5];③妊娠、哺乳期患者;④精神疾病患者[6]。采取隨機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5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20 例;年齡36~65 歲, 平均年齡(53.30±5.50)歲;體重45~80 kg, 平均體重(60.50±5.60)kg;合并癥情況:高血脂20 例, 高血壓15 例。觀察組男23 例, 女22 例;年齡33~65 歲, 平均年齡(52.20±6.20)歲;體重43~75 kg, 平均體重(61.50±7.50)kg;合并癥情況:高血脂22 例, 高血壓1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平均年齡(歲) 平均體重(kg) 合并癥男女高血脂 高血壓觀察組 45 23 22 52.20±6.20 61.50±7.50 22 16對照組 45 25 20 53.30±5.50 60.50±5.60 20 15 χ2/t 0.179 0.890 0.717 0.179 0.049 P 0.673 0.376 0.475 0.673 0.824
1.2 方法 對照組行生活方式干預, 包括:①膳食干預。50 g/d 膳食替代粉, 血糖指數(shù)42, 代替部分早餐食物, 發(fā)揮227 卡路里能量, 另外配合蛋白質(10.9 g)、脂肪(7.6 g)、碳水化合物(27.9 g)、膳食纖維(6.1 g)。②生活干預。隨訪調查了解患者生活習慣、方式、飲食控制情況, 根據(jù)患者體重、血糖等制定飲食指導計劃。另外, 根據(jù)患者的理解能力進行健康教育, 采取多種形式確保教育效果, 包括看視頻、發(fā)放知識手冊、病友交流等, 增加患者疾病認知度, 提高患者自護能力, 鼓勵患者均衡營養(yǎng)、健康飲食, 適當運動。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健胰方加減輔助治療。方劑組成:黃連6 g, 丹參、天花粉、知母各15 g,黨參、黃芪、山藥、黃精、葛根、鬼見羽各30 g。另外,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辨證用藥, 燥熱者加桑白皮、地骨皮各15 g, 陰虛重者加生地、玄參各15 g, 陽虛者加菟絲子、肉蓯蓉各15 g, 濕熱者加金銀花15 g、土茯苓30 g。藥材清水浸泡30 min, 煎煮2 次, 各取150 ml,混合后飯后早晚2 次口服, 連續(xù)用藥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3 個月后的糖代謝指標(FBG、2 h PG、HbA1c)水平、胰島素代謝指標(脂聯(lián)素、HOMA-β、FINS、HOMA-IR)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FBG、2 h PG、HbA1c 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FBG(4.60±0.50)mmol/L、2 h PG(7.02±1.01)mmol/L、HbA1c(4.53±0.03)% 均 低 于 對 照 組 的(5.70±0.60)mmol/L、(7.75±1.02)mmol/L、(5.75±0.50)%,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代謝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代謝水平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FBG(mmol/L) 2 h PG(mmol/L) HbA1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5 6.06±0.60 4.60±0.50a 9.20±1.02 7.02±1.01a 6.10±0.40 4.53±0.03a對照組 45 6.06±0.62 5.70±0.60 9.10±1.05 7.75±1.02 6.08±0.42 5.75±0.50 t 0.000 9.448 0.458 3.411 0.231 16.339 P 1.000 0.000 0.648 0.001 0.818 0.000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素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脂聯(lián)素、HOMA-β、FINS、HOMA-IR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脂聯(lián)素(3.10±0.80)mg/L、HOMA-β(4.84±0.50)均高于對照組的(2.53±0.80)mg/L、(4.40±0.30),FINS(7.05±0.05)mIU/L、HOMA-IR(1.45±0.30)均低于對照組的(9.20±2.02)mIU/L、(2.33±0.20),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素代謝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素代謝水平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脂聯(lián)素(mg/L) HOMA-β FINS(mIU/L) HOMA-IR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5 2.55±0.70 3.10±0.80a 4.26±0.33 4.84±0.50a 9.25±2.20 7.05±0.05a 2.50±0.25 1.45±0.30a對照組 45 2.60±0.80 2.53±0.80 4.28±0.35 4.40±0.30 9.26±2.30 9.20±2.02 2.50±0.23 2.33±0.20 t 0.316 3.380 0.279 5.062 0.021 7.138 0.000 16.373 P 0.753 0.001 0.781 0.000 0.983 0.000 1.000 0.000
糖調節(jié)受損又稱糖尿病前期, 即FBG 受損、糖耐量下降, 是正常糖代謝、糖尿病代謝狀態(tài)[7]。很顯然, 糖調節(jié)受損是糖尿病患者必經的階段, 且糖耐量異常易誘發(fā)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 合并高血壓、高血脂以及肥胖等情況的患者風險更高[8]。所以, 關于糖調節(jié)受損需積極預防干預, 以抑制或延緩糖尿病發(fā)生?;诨颊呷粘o嬍车壬罘绞綄ρ撬降挠绊?規(guī)范日常生活可以延緩糖調節(jié)受損向糖尿病進展。但是, 常規(guī)干預效果并不理想[9]。中醫(yī)糖調節(jié)受損屬“脾癉”范疇, 與“脾”的功能關系密切[10]。脾癉病因病機包括稟賦不足、飲食失節(jié)、情志失調等, 從脾論治。健胰方包括黨參、炙黃芪、山藥、黃精等成分, 黨參、炙黃芪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效果, 山藥具有健脾補腎、消渴生津的效果,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效果, 諸藥共奏改善血糖、血脂代謝以及健脾、益氣、養(yǎng)陰等效果。生活干預配合健胰方, 具有改善血糖、血脂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等效果[11,12]。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FBG(4.60±0.50)mmol/L、2 h PG(7.02±1.01)mmol/L、HbA1c(4.53±0.03)% 均 低 于 對 照 組 的(5.70±0.60)mmol/L、(7.75±1.02)mmol/L、(5.75±0.50)%,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脂聯(lián)素(3.10±0.80)mg/L、HOMA-β(4.84±0.50) 均 高 于 對 照 組 的(2.53±0.80)mg/L、(4.40±0.30), FINS(7.05±0.05)mIU/L、HOMA-IR(1.45±0.30)均低于對照組的(9.20±2.02)mIU/L、(2.33±0.20),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生活方式干預配合健胰方加減治療糖調節(jié)受損患者, 有助于改善患者糖代謝水平、胰島素代謝水平, 積極防控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