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明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近年來發(fā)病率一直呈遞增趨勢, 疾病發(fā)生與人口老齡化、遺傳、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養(yǎng)成有關[1]。很多患者早期階段并無典型癥狀, 確診時已處于晚期階段, 需采用化療方式治療[2]。本文就克唑替尼聯(lián)合沙利度胺治療NSCLC 的效果進行研究, 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 般 資 料 選 取2019 年5 月~2020 年8 月 本院收治的86 例NSCLC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病歷資料完整;②患者對克唑替尼等治療用藥知情同意;③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④預計生存期>3 個月[3]。排除標準:①研究藥物過敏;②嚴重臟器疾?。?];③拒絕配合參與者。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3 例。對照組中, 男30 例、女13 例;年齡55~76 歲, 平均年齡(66.60±4.50)歲;疾病分期:Ⅲb 期患者33 例, Ⅳ期患者10 例。觀察組中,男27 例、女16 例;年齡53~75 歲, 平均年齡(67.30±5.50)歲;疾病分期:Ⅲb 期患者30 例, Ⅳ期患者13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平均年齡(歲) 疾病分期男女Ⅲb 期 Ⅳ期觀察組 43 27 16 67.30±5.50 30 13對照組 43 30 13 66.60±4.50 33 10 χ2/t 0.4682 0.6459 0.5342 P 0.4938 0.5201 0.4649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克唑替尼治療??诉蛱婺?Pfizer Manufacturing Deutschland GmbH, 注冊證號H20171009, 規(guī)格:250 mg/粒), 1 粒/次, 2 次/d, 用藥療程為6 周。
觀察組采取克唑替尼+沙利度胺治療??诉蛱婺嵊盟幫瑢φ战M;沙利度胺靶向治療, 1 d 起沙利度胺片(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2026129, 規(guī)格:25 mg/片)100 mg/d, 1周后改為200 mg/d, 連續(xù)用藥6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視覺異常、胃腸道反應、神經系統(tǒng)異常、皮膚異常、呼吸系統(tǒng)損害、肝功能損害等)發(fā)生情況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水平。治療效果參照實體瘤療效評定:全部病灶消失為完全緩解;病灶縮小>30%為部分緩解;病灶改善介于緩解、進展間為穩(wěn)定;病灶增加>20%為進展??傆行?(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shù)×100.00%;臨床控制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總例數(shù)×100.00%[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46.51%及臨床控制率79.07%均高于對照組的23.26%、48.8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n(%)]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n(%)]
2.3 兩組患者TNF-α、VEGF、bFGF 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TNF-α、VEGF、bFGF 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TNF-α、VEGF、bFGF 水平比較( ±s, pg/ml)
表4 兩組患者TNF-α、VEGF、bFGF 水平比較( ±s, pg/ml)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TNF-α VEGF bFGF觀察組 43 10.45±2.99a 384.59±70.50a 8.65±2.45a對照組 43 17.35±4.05 488.33±70.50 14.50±2.60 t 8.9879 6.8230 10.7380 P 0.0000 0.0000 0.0000
近年來, NSCLC 發(fā)病率一直較高, 發(fā)病群體多為老年人。疾病多發(fā)與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多種基礎疾病、免疫力差以及不良生活習慣養(yǎng)成等有關[6]。需予以積極治療, 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7]。結合疾病治療經驗, 傳統(tǒng)的藥物治療有一定效果, 但總體生存期、緩解率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需尋找一種安全且高效的治療方案。本文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TNF-α、VEGF、bFGF 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46.51%及臨床控制率79.07%均高于對照組的23.26%、48.8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诉蛱婺崾情g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抑制劑, 安全性高, 是治療NSCLC 的新型靶向藥物, 靶向抑制間變性淋巴瘤激酶, 抑制腫瘤生長、促進腫瘤細胞凋亡[8]。沙利度胺是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 可減少腫瘤細胞氧供, 阻礙腫瘤血管增生、新生血管形成。聯(lián)合用藥具有協(xié)同增效作用, 安全性尚可[9]。TNF-α 可加快浸潤炎性細胞, 助于生成新血管, 抑制腫瘤發(fā)展、轉移[10]。bFGF 血管生成作用較強, 有效傳遞發(fā)育信號。VEGF 對血管內皮細胞具有誘導作用, 可以特異性刺激內皮細胞分化、分裂, 增加血管通透性, 促進新血管生成[11]。相關研究指出, 克唑替尼+沙利度胺治療老年晚期NSCLC 預后效果顯著,有助于控制和改善患者腫瘤發(fā)展、轉移, 成功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 是有效治療方案[12]。
綜上所述, 克唑替尼+沙利度胺治療NSCLC 患者效果顯著, 利于減少腫瘤血管生成, 防止腫瘤發(fā)展、轉移。